★超過250幅全彩精美圖像,揭開美感奧祕 跨越藝術、建築、設計、幾何、自然和宇宙的永恆追尋, 以全新的方式觀看、應用和分享黃金比例的神聖之美 ? 在一切能感知到「美」的事物中, 「黃金比例」無所不在。 ? 黃金比例是一扇門, 透過它,我們就能更深入理解生活中的美和意義, 找出我們周圍千變萬化事物背後隱藏的和諧或聯繫。 ? 本書有系統地整理了大量史料、影像、例證,介紹黃金比例這個神祕又神聖的數字。無論是古希臘數學家著作、哲學先賢的思考、還是當代暢銷驚悚小說或電影當中,都可見到黃金比例。 ? 黃金比例還擁有無限的能力,可以產生出精美的屬性形狀。從藝復興繪畫、影像、時間週期到植物生長方式;從我們臉上的五官到浩瀚的宇宙中,凡是一切可以讓人感受到「美」的
日本平面設計界*代表性的十三人從童年、在學、沒沒無名到獲獎無數,他們的初衷和想法身處設計界*大變動的時代,他們如何因應,又如何集其大成 本書蒐錄了日本設計雜誌《idea》依序訪談的十三位重要平面設計師及其代表作,這些指標性人物,儘管身處於二十世紀末的平面設計*變浪潮中,依然能發揮超越市場邏輯的文化影響力。所謂平面設計的*變,簡單地說,就是戰後建構起的產業結構、價值體系面臨解體和重整。在資訊技術革新和全球經濟加速之下,過去制度化的令頁域,逐漸成為網路化的資訊架構及市場原理的一部分。而設計這種行為,也隨之擺脫魔術般的光環,逐漸普及,設計師的職能開始分化為兩*,一是構思整體的指導者、諮商者,一是實際執行作業的操作者。 而在這波浪潮裡依然能堅守主導權的設計師,是以何種方法或態度開展其具主體性且自
花鳥妍麗的色彩,充滿律動的生命力,總能令人興起圖寫塑形的意念,早在商周時期,花鳥就已是器物裝飾的重要元素,到唐代繪畫技法趨於純熟,「花鳥」成為獨立的畫科。五代的技法表現更為豐富多樣,進入成熟期。宋代花鳥畫蓬勃發展,應物象形的寫生觀念蔚為風尚。元代文人畫觀念興起,花鳥畫亦受影響,平添水墨澹逸的氣息。明清時期,承續前代各種風貌,寫意花鳥畫興盛。歷代花鳥畫家不斷與自然對話,通過精湛的技法,寓興寫意,造就畫作豐富多彩的風貌。除繪畫之外,花鳥亦是緙絲與刺繡喜愛的題材,運用靈活的針法,熟練的織造技巧,摹緙再現。宋代以來出現純供欣賞的緙、繡藝術品,運絲如運筆,工藝表現卓越。本圖錄精選院藏花鳥題材的繪畫與緙繡作品五十組件,以「觀物之生」、「裝飾之美」、「構圖之趣」、「寓興之意」與「技藝之妙
※高齡90,末代超現實藝術家的現身說法※ Desmond Morris知道的也太多了! 說出藝術史↑怪咖如雲,*具想像力畫派的真實故事 「叛徒的本質,正是性格古怪和個人主義。」 一般藝術書裡看不到(或不敢說的)真實人生&混亂愛情 什麼樣的性格,造就了他們的藝術成就? 揭露32位藝術*星/怪才的超現實之路 阿爾普∣培根∣考爾德∣基里訶∣達利∣杜象∣恩斯特∣賈克梅第∣ 馬格利特∣米羅∣亨利?6?4摩爾∣畢卡索∣曼?6?4雷 「我在這場運動隊伍中待過三年,從此改變了我的人生。」──超現實電影之父 西班牙導演 布紐爾 「這世界若沒有超現實,會非常無趣。在他們偉大的神話背後,有許多的絮語和笑話。」──攝影家 張照堂 「這是對超現實主義者們的寫實主義描述。原來,現實比主義還要更突踢、荒誕、詭異 但也更
從一九八0年代初期開始,英國的蘇富比與佳士得在香港、紐約、倫敦等地,積極投入中國古字畫拍賣。其後數年,漸漸發展到當代中國書畫及油畫拍賣,帶動了臺港大陸本土性的拍賣市場,使中國藝術品的流通體系更加多元 而健全。本書作者以藝評家的犀利眼光、小說家的生動筆法,整體的掌握了二十世紀末中國藝術市場的來龍去脈,是第一本有關中國藝術市場及拍賣生態的專書,讀畢可以鑑往知來,是愛藝者,收藏家,字畫業者必備必讀的寶典 。
特展以乾隆皇帝六次南巡做为观察的切面,透过巡行期间的书画题咏,拣选出曾与他一起旅行的书画作品,希望对他的鉴赏活动有更进一步的了解。根据题跋的时间与内容,可看出乾隆皇帝常搭配南巡所经地点,欣赏展玩与自然风光或相关故实对照的作品;若干铭心之作更成为他行李箱中的常备对象,不吝一再吟咏。 展览的另一项重点是介绍行李箱中书画作品的来源,就目前所知,除了宫中收藏已久的作品外,亦不乏官员士绅于巡行前夕或南巡途中选献的新藏品。透过这些作品,不但可推敲官员仕绅对皇帝喜好的理解与预期,也能由题跋观察乾隆皇帝的回应。这些曾与皇帝一起旅行的书画作品境遇不一。有些可能连展开的机会都没有;有些则留在行宫、寺庙中;有些入宫后又归还原藏地;有些倍受欣赏,回宫后不断复制;还有一些作品成为旅行的经常成员,一
葉維廉素以詩名、翻譯、文學理論、美學、比較詩學見稱,對比較文學與傳統文化研究方法的思索與發掘,有相當的建樹,專門著作有三十餘種。據葉氏謙稱,由於五、六十年代間曾與中國現代畫家們共同推動現代文學與藝術運動, 在創作經驗上,在美學問題與策略的思考上,有不少共通、類通的地方,又葉氏涉獵現代美學時,在詩、畫、小說,和其他藝術間來往閱讀、印證,並在教學和研究上經常要在中西哲學、歷史、美學間進出,意圖尋出一些可以析解 一般美學行為的據點。畫家可藉此作文化的反思,讀者可藉此找到欣賞的印認中國現代畫的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