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社會學經典之作! 華勒教導我們如何將學校視為一種社會機構, 跟著他觀察構成學校的那些人,發生了什麼事;或者,哪些人被它感動。 這就是學校裡重要的一件事。 華勒在《教學社會學》中,選擇了學校與周遭環境的人類生活共通事件,然後進行檢視,將這些事件從裡到外地加以翻轉。令人想不到的是,學校例行生活染上了興奮與mo法,以及洞察與展望的恩賜。 華勒卓越的貢獻在於,他教導我們如何將學校視為一種社會機構。跟著他,我們開始觀察設立學校的人們,或是接受學校教育的人,發生了什麼事。就像華勒指出的,這些人並非「抽離的心智」、「教學的機器」或「學習的機器」,而是人類關係網絡中彼此連結的全人。正是這樣的網絡、個別關係,以及在其中人們所扮演的角色,真正決定了教育的結果。 《教學社會學》在過去
西元十三世紀時,在整個歐亞大陸普遍存在一個先於現代的世界體系(a pre-modern world system),她認為這個世界體系早在伊曼紐華勒斯坦所認定的現代世界體系形成之前就存在了。此外,她也主張「西方的崛起」是從西元十六世紀葡萄牙海上武裝艦隊入侵相對平和的印度洋貿易商圈開始,這不是歐洲內部有什麼特色所導致的結果,而是由於前一個世界體系崩壞了才會發生這樣的事。 該書對歐洲霸權形成前的世界體系進行了開創性的研究,首次描述了前現代的世界體系。按照作者的划分,1250-1350年是前現代世界體系的關鍵時期,當時的世界可以划分為三大世界性的體系:歐洲;中東以及亞洲。作者對這三大體系各自的經濟、政治以及它們之間的相互溝通做了詳細的分析。 名人推薦: 布勞岱爾(FernandBraudel) 安德烈 貢德法蘭克(Andre Gunder Fran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