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魯士是一個神話。對某些人來說,它的名字代表著秩序、正直與寬容;對其他人來說,它卻集軍國主義與反動作風於一身。身為普魯士人的塞巴斯提安.哈夫納現在拋開舊有的傳說,娓娓道出這個國家的歷史──它僅僅以獨立國的身分存在了一百七十年。 哈夫納解釋了普魯士的特殊之處,表明它是一個人工化的產物:普魯士需要極度強烈的自保意志,才得以將分散各地的國土凝聚成一個相互連貫的整體。在數百年的演進過程當中,普魯士是由民情迥異的德意志與斯拉夫殖民地區共同生長而成,缺乏共通的血源或宗教基礎、沒有天然的疆界,以致它只能說是一個「理性國家」。廉潔的政府以及對宗教的寬容,使得普魯士成為十八世紀歐洲現代化的國家。它的危機閞始於法國大革命,它在建立德意志帝國之後陷入緩慢的死亡,國家社會主義則促成普魯士
甲骨學學者 李殿魁教授 審訂導讀 獨家收錄甲骨學權威.殷墟考古人 董作賓先生現存手稿! 跟隨大師身影,重回考古現場,找尋漢字的源頭,重新看見殷商時期先民生活的樣貌,輕鬆走入橫跨三千五百年的文字歷史發現之旅! 近年來,關於漢字的源起、演變、意義、發展等成為一大熱門議題。2006年7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殷墟選入世界文化遺產。甲骨文研究成為國際顯學。從頭認識甲骨文,也是重頭認識我們的「字」與「文化」。 本書一方面援引中外知名的甲骨學權威董作賓先生的文章,他是當年線參與考古工作的學者,也是研究殷商史的巨擘,帶領讀者藉由甲骨文了解中國文字;一方面透過他的兒子董敏,重整父親的手稿和研究發現,重新回到過去,了解殷墟甲骨的發掘過程。 書中除了將埋藏數千年的甲骨傳奇重現,也透過
懂得運用年表,中國文化史一讀就通! 發揮「年表」優點 ── 視覺化,時間點清楚,線性發展明白,方便查詢; 配合「文化發展始末」── 認識文化運動與概念,輕鬆掌握中國文化發展脈絡; 融合「編年體」、「紀傳體」、「文化常識」三大特色,相互對照,這是你案頭必備工具書。 ◎堯舜禪讓這項「聖德」真的存在嗎?周公「制禮作樂」充滿著後世的美化與推崇? ◎五胡亂華以前,中原業已大亂,何以會有亂華之說?過往一直強調非漢民族多麼地「漢化」,難道漢民族就沒有「胡化」和「蠻化」? ◎如文成公主這般「和親」的好結局,原來只是鳳毛麟角,更多的是「辛酸」案例。下嫁「蠻夷之地」,究竟所為何來? ◎像「慈濟功德會」這樣的佛教救濟事業,早在公元六世紀的中國北方就有了? ◎中國的青樓文化,何以在明末清初達到高峰? ◎宋代社會
數百年來,《君王論》一書影響了人們看待權力的方式──包括如何取得與如何維持──從而對本書以及本書的作者產生了混雜崇敬、恐懼與鄙視的態度。馬基維利不是君王,他只是個出身中產階級的朝臣與外交官,也是個擅長諷刺喜劇的作家和詩人,他會找人算命、在自己的葡萄莊園釀酒、騎在馬背上代表佛羅倫斯出使歐洲各國、還是個狂熱的古典學者,但更重要的是,他是個通曉人性的觀察家。不同於以往總是把馬基維利放在政治鬥爭與外交折衝的場景中,這本*的傳記透過檢視十五世紀末到十六世紀初的政治社會脈絡,讓這位偉大的政治思想家恢復了他的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