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樹《中論》的最佳解讀本,吳汝鈞教授代表作 繼印順法師《中觀論頌講記》之後, 漢語世界唯一全面地疏釋龍樹《中論》二十七品頌文 龍樹菩薩的《中論》是大乘佛學的重要經典,以明快和清晰的思考,多方面闡述「空」的義理,將大乘哲學推向高峰,對佛學的發展有著深遠影響。從佛學的研究來說,若能夠掌握《中論》的基本思想,就奠定了理解大乘佛學的良好基礎。就哲學與邏輯的訓練來說,《中論》更是一部內容豐富、思想深刻的哲學著作,對哲學與邏輯思考的訓練助益甚大,因此,無論是佛學研究或哲學訓練,《中論》都是一部極其重要的文獻。 《中論》的梵本是用偈頌體寫成,在鳩摩羅什譯成漢語時,為使譯文精簡及方便背誦,也保留偈頌的形式。但多數偈頌所蘊涵的義理很深奧,精簡的文字對於我們理解《中論》,甚至龍樹的
甫出版就登上《紐約時報》暢銷書榜 世界知名物理學家暨暢銷書《優雅的宇宙》作者 再次推出扣人心弦著述,探索悠遠的時光以及人類對目的的追尋。 很少有人能像葛林這樣同時精擅宇宙科學及散文書寫。 《紐約時報》(2020年度精選好書) 《眺望時間的盡頭》是布萊恩?葛林新推出的宇宙壯麗探索紀實,論述我們面對這片無垠浩瀚如何投身追尋意義。 葛林按照宇宙生成的時間軸,探索是什麼樣的自然原理,在這處注定衰敗的宇宙中,催生出了從恆星和星系,再到生命和意識等種種有序結構:從大霹靂起到物質生成,從物質生成到生命出現,從生命到意識萌現,直到宗教、科學、藝術、創造力、想像力的湧現,到最終包括意識在內一切歸於無有,終至消逝,宇宙回歸寂靜冷清的原子游離狀態 葛林以高度清晰的文字,溫柔熨貼地梳理古往今來哲
《釋禪波羅蜜》,全名為《釋禪波羅蜜次第法門》,是天台宗開宗祖師智者大師講述禪定修行的重要著作。有別於禪宗「直指人心,見性成佛」的「頓悟禪」,智者大師強調的乃是「次第漸修,循序漸進」的「漸修禪」。《釋禪波羅蜜》一書即在「解釋禪修的具體方法,以達覺悟彼岸」。書中透過各種禪相的說解,以及可具體實踐的修禪方法,讓修習佛法的人能夠循序漸進,深刻體會佛法的精髓,堪稱是一部「禪修百科全書」。由於其法門龐雜和法相細密的特點,在研讀上有一定的難度。本書注譯者基於多年的禪修經驗與佛學見解,透過章旨、注釋、語譯及說明四部分,深入淺出地說解,不僅能幫助讀者全面了解《釋禪波羅蜜》,對於系統地了解和研究天台宗,也有一定的助益。
《儒家致善主義--現代的政治哲學重構》 詳細資料 ISBN:9789620765490 規格:平裝 / 332頁/ 17 x 23 cm /普通級/單色印刷/初版 出版地:香港 作者:陳祖為 譯者:周昭德,韓銳,陳永政 出版社:商務 出版日期:2016/06/24 語言:繁體中文 內容簡介 儒家思想自肇始以來,就得面對其政治理想與社會現實之間的鴻溝,並為此深受困擾。當代儒家須探索一種治理良方,要既可保留儒家理想之精神,又能應對當下社會的各種問題。 作者陳祖為指出,迎接這挑戰的zui好方法就是採納自由民主制度,但該制度需由儒家 善 的理念來塑造。作者將自由民主制度,自其原本的哲學基礎分離出來,並按儒家之精神重新規定該制度的角色和功能。如此,儒家思想和自由民主制度的結合便能夠互補長短。 此外,本書亦以這種全新卻不失傳統的政治哲學觀點
《景德傳燈錄》30卷,北宋僧人道原所撰。取《六祖壇經》之「一燈能除千年暗,一智慧能滅萬年愚」意,故禪家以燈喻禪法,並認為禪法傳承如同燈燈相續而無終絕,因而記載禪法傳承歷史之著作,稱為「傳燈錄」。共收1701人,多賴本書記載,禪宗史上許多師承得以流傳。
內容簡介 何炳棣先生退休二十年研究之大成 ──《何炳棣思想制度史論》 何炳棣先生初治近代英國農經史,再入明清人口財政史, 最後總結上古中國農業文明起源; 自 19 世紀始,上溯至西元前五千年終, 在中國史學界遍尋不出第二人。 本書為思想制度史專著,何炳棣先生畢生「久久不跳進思想史」,因為他認為「如果自青年即專攻思想史,一生對史料的類型及範疇可能都缺乏至少必要的了解,以致長期的研究寫作都空懸於政治、社會、經濟制度之上而不能著地。」 由此可見何炳棣先生治學,一向用「紮硬寨、打死仗」的方法,正面「攻堅」歷史學界的重大議題。其「攻堅」利器就是「考據」,以考據為功的思想史,不同於「當代大多數思想史家所關心的,往往僅是對古人哲學觀念的現代詮釋,甚或「出脫」及「美化」,置兩千年政治
換一種思考方式,就換一個世界。 二十世紀最懂思考的兩位哲學家, 率先發問:「你真的懂活嗎?」 胡塞爾名言 / ★「經由孤獨,一個人才成為哲學家。」 ★「一個好的懷疑主義者是個壞公民。」 ★「我們切不可為了時代而放棄永恆。」 海德格名言 / ★「人生就是學校。在那裡,與其是幸福,毋寧是不幸才是好的教師。因為,生存是在深淵的孤獨裡。」 ★「一朵花的美麗在於它曾經凋謝過。」 ★「人是被拋到這個世界上來的。」 到底這對師生之間有怎麼樣的糾葛?他們又是如何改變這個世界觀看的方式? 本書將層層剖開海德格的哲學觀,直抵現象學核心,一本書、一種思考方式、一個新世界將在你眼前展開。 海德格被公認為二十世紀最重要的哲學家,其《存在與時間》一書更是引領現象學開啟一個新的境界。想要了解海德
本書為嚴復翻譯的重要社會學名著之一。強調「以天演為宗」探求群體演變的因果關係,並針對治群學的難礙,提出客觀、解惑之道。 全書依砭愚、倡學、喻術、知難、物蔽、智絯、情瞀、學詖、國拘、流梏、政惑、教辟、繕性、憲生、述神、成章等十六篇,闡述個人、群體、個人與群體間的關係、群體發展的種種現象。嚴復第一次將西方社會學的概念引述至中國,對當時的社會改革十分具影響力,並成為後世研究社會學方法的重要讀本。 本書特色: ★嚴復翻譯經典重現! ★嚴復翻譯的重要社會學名著之一!
要認識佛教,不可不知印度哲學 要了解印度哲學,不可不知印度哲學史 ▎印度哲學 印度哲學、西洋哲學和中國哲學為世界三大哲學主流。源自印度的佛教對東亞的影響不可忽視,連帶東亞文化也吸收了印度古文明的思想內涵。然而,中文學界卻忽視了印度哲學的重要性,相關的著作並不多見。 本書特色 本書正是其中少有的一部:書中透過數十部原典的資料,精要介紹了印度的民族、歷史和宗教,也詳盡分析與討論了印度各宗各派的哲學思想。許多研究印度哲學的讀者是為了進一步探究佛教的哲理。有鑑於此,本書引用了大量的佛典資料,也遵照佛典中的固有譯名來論述,方便讀者理解印度哲學與佛學的思想精華所在。
一本具批判性質的西洋哲學史! 一本「哲學即不外是哲學史」的書! 「哲學史本質上是哲學思維的絕對預設不斷修正的一部歷史」 傅偉勳 唯有掌握哲學在歷史中的發展,我們才能更好地瞭解哲學研究的意義。 作者傅偉勳將這本哲學史定位成一部「具批判性質的西洋哲學史」,並同時認為「哲學」一詞雖然難以定義,但不妨將哲學看成是一部哲學發展、辯證的歷史。然而,作者卻不同意將哲學史看成是純然收集史料、拼貼論證、羅列學說的歷史。相反地,研究哲學史必須從哲學家在世時生活的環境與思想的繼承來切入,並把握哲學家理論的背後預設,以釐清各時期哲學家是因應著什麼樣的理論困難去修正或建構其學說。唯有掌握哲學理論與問題之間的辯證關係,作為研究者的我們才可以對整個哲學史的動態發展給予一種內在的批判。本書涵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