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賓格勒乃本世紀西方文化歷史學派之創始人和代表人物。他批判地承襲了自康德以降的主體哲學精神和尼采起始的反理性主義,由此創立了一套獨特的文化歷史哲學。與傳統哲學和自然科學所設定的「自然世界」相對立,史賓格 勒所謂歷史哲學的形上基礎是「歷史世界」──即由活生生的、表現為有機生命體的人類生活和文化現象構成的人的世界。在這基礎上,他提出了著名的命題:「文化是有機體」。通過對中國、印度、希臘及西方等八大文化的比較 研究,他得出結論說文化實際上就是一個不斷地由誕生、成長、成熟、衰落再到死亡的有機體生長過程。每一種文化都是自我生長和獨創的有機體,它們都無例外地將經歷春、夏、秋、冬而最終死去。所以他反對進化論、歷史不斷 進步的信念、歐洲中心論等等當時流行的觀念而倡歷史循環論、文化宿命論和文化
周贵华主编的《世界佛教通史( 卷印度佛教从佛教起源至公元7世纪)》是一部佛教的世界通史,论述佛教从起源到20世纪在世界范围内兴衰演变的主要过程,由十四卷十五册构成。 卷和第二卷是对印度佛教的贯通性叙述。第三卷至第八卷是对中国汉传、藏传和南传佛教的全面论述。第九卷至第十一卷依次是日本、韩国和越南的佛教通史。第十二卷阐述斯里兰卡和东南亚佛教的历史。第十三卷是对亚洲之外佛教的全景式描述。第十四卷是世界佛教大事年表。
奧羅賓多是印度現代著名哲學家、民族獨立運動領袖和詩人,亦是具有世界影響的思想家。他以「整體吠檀多」及「精神進化說」著稱於世界,其學說薈萃東西方思想、融貫科學與宗教、調和唯物論與唯心論,被譽為「綜合東西 方哲學的典範」。其社會進化和人類統一的理論,受到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高度重視,並對世界和平產生一定影響。本書係第一部研究奧氏思想的中文專著。作者通過對其學術生涯、主要論著、思想淵源、社會影響等諸多方面的研 究,以「精神進化」為主線,系統地分析了他的宇宙進化說、人類進化說、整體瑜伽論、社會發展論和世界統一觀,評述了他對自然、人生、社會和人類未來的一整套理論,並力求通過比較的方式揭求印度哲學的特點和東西方文化 的差異。希望本書的出版能對奧氏學說、印度哲學和比較哲學的研究有所裨益。
瑞士漢學家畢來德 引用大量西方學術思想 使讀者更了解莊子思想的西方解讀方式 本書自2002年在法國以法文出版後,再版多次,在西方漢學界和普通法語讀者中引起很大反響。作者在書中跳出了自郭象以降的莊子解釋傳統,提出了以「動能機制」等概念理解莊子的新思路,對莊子原典做出了獨到的闡釋。作者還引用了大量的西方學術思想,以幫助西方讀者由其已知的事物出發,從而更直接地去把握莊子的思想。本書中文版的問世必將有助於中文讀者進一步了解一種新穎的莊子思想的西方解讀方式。
《老子》又名《道德經》,是先秦道家思想的開山之作與主要源頭,也是中國歷史上*部完整的哲學著作。《老子》一書雖僅五千餘言,可是歷代有關《老子》的著述,卻不下千餘種,一是其思想微妙玄通,深不可識,使人一接觸,就感到其中別有天地,廣大無垠,非要窮其究竟不可;一是其思想已深入到每個中國人的軀體裡,如「知足常樂」、「柔能克剛」、「功成身退」等,可見《老子》受世人重視之一斑。 本書目的即在以現代語言,把《老子》注釋、翻譯出來,以供現代人閱讀,希望能為現代人提供一個充滿哲思的精神食糧。
伊本.赫勒敦(Ibn Khaldun,1332-1406)被稱為歷史哲學之父,在這個領域內,柏拉圖、亞里士多德和奧古斯丁都不能與他匹敵,他身後有四百年之久後繼無人,直到十九世紀初,才被歐美學術界重新發現,如今他已比其他阿 拉伯大思想家引起更為廣泛的注意,這成了西方學術界一個罕見的現象,但中國尚無介紹他的專著,本書根據他的名著《緒論》系統介紹他關於人類文明的一般性質,農牧文化與城市文化,群體凝聚力,政治,經濟,學術,教育等 各方面的理論,分析了他與伊斯蘭文化傳統的關係,概述了近現代學術界對他的研究與評價,希望中國哲學在重視西方哲學和自己的傳統哲學的同時,能兼收并蓄,也注意與吸收這位東方哲學家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