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諸子為中國哲學之精華所在,各家均能言之成理,持之有故,各有建樹。本書所收各篇,文字清晰,思理整然,辨析異同,每多創見,確能使讀者深刻認識各家獨特之精神面貌,出版後廣受學界好評。此次增訂再版,特加入〈荀子言「心可以知道」釋疑〉及〈檢討儒法的價值觀〉二文,以饗讀者。欲認識、研究先秦諸子思想者切不可失諸交臂。 作者简介: 廣東南海人。民國十九年生。香港新亞書院哲學系畢業,新亞研究所碩士,香港中文大學研究院碩士。曾任新亞研究所研究員及兼任講師,香港中文大學哲學系講師,後旅居加拿大。現任教於香港法住文化書院。著有《剛健的人生》、《先秦諸子論叢》等,並曾參予《唐君毅全集》之編輯工作。
「簡易哲學」集筆者在輔仁大學近二十年授課之經驗成果而寫成,此也為輔仁大學哲學概論課所用教材之一。 但一年授課時間總計一僅約六十小時,故不能給學生提供一完整的哲學綱領,於哲學的基本概念亦不能探討透徹。 經十數年與學生在課堂內外的交談,筆者深感學生所最迫切需要知道的,就是對於宇宙及人生等深奧問題的瞭解。本書的目的是欲使學生體會到哲學的目前不在增加人的知識,而在闡明人的知識,同時瞭解人的知識是如何膚淺不足,並使學生瞭解真有些問題是無法答覆的。 哲學的宗旨並不在解答問題,而在澄清問題,因為發現問題是洞悉宇宙的初步,人若根本沒有發現問題,則對於宇宙人生一無所知。在本書內,筆者提出各家各派的學說,是為了闡明即使成名的哲學家,對這些問題亦莫可奈何,因為很多問題根本遠超過我們人類智能所瞭解的
中國古代遊俠是如何產生的?他們何以有卿相之俠與布衣閭巷之俠,甚至義俠、武俠、豪俠、輕俠、盜俠之分?他們所體現的社會意義是什麼?本書用不同角度對遊俠的起源、發展和演變的歷史過程進行了勾勒,並透過對遊俠的社會交往、衣食來源、飲酒縱情、仗義行俠等日常生活及社會活動,描摹出古代遊俠的基本面貌及生活狀態,揭示遊俠階層最終湮滅而俠義精神得以弘揚的社會及文化根源。
★日本年度話題書!狂銷26萬本 ★一出版即蟬聯數月Amazon.jp「商業類」暢銷榜第1名 ★首創以「腦科學知識」來實證正念對經營的影響 ★Google、Facebook、思科、巴塔哥尼亞、安泰等企業已積*引進 工作時總是日理萬機的人, 有些疲勞是無法消失的。 不論怎麼休息,睡得再多,為何還是覺得很倦怠? 因為累的不是身體,是大腦。 大腦的疲勞和身體的疲勞具有根本性的差異, 即使發呆,大腦仍然怠速運轉, 光是這樣就能消耗掉60?9?180%的大腦能量, 使得大腦的疲勞在不知不覺中不斷累積。 一旦慢性化持續下去,各方面的表現將越來越差, 甚至會導致憂鬱等心理疾病。 一流的人為何總是精神奕奕,不會疲累? 具科學正確性的「大腦療癒法」 壓力,往往來自於對過去的檢討, 以及憂心未來可能發生的事, 無限迴路
內容簡介 從吃早餐的小歷史,到飲食文化塑造現代文明的大歷史 就讓世界甦醒的味道──早餐!縈繞百年的文化美味,喚醒精氣神,滿足文化之欲 法國聖迪耶國際地理節獎、2008年聖德尼獎得主克里斯穹?葛塔魯提醒我們:每天吃的早餐,早已累積了百年各國文化精萃! 俗話說得好:「一日之計在於晨。」一天當中*重要的一餐,就是早餐了。不僅滿足口腹之欲,還是一日美好的開端。 早餐可簡單、可複雜、可華麗、可樸實,端視享用之人的喜好與需求。多數饕客在乎的是早餐好不好吃、去哪裡買、怎麼做?意在滿足填飽肚腹的物質需求,但你可曾想過,今日我們桌上的一份早餐,是積累了百年、來自各國的文化精華。 早餐其實顛覆了飲食史,擁有開創嶄新世界的力量,在短短幾百年間橫掃了歐亞大陸,成為許多人一早的精
北大有人提倡「中國人首先要讀的兩本書:《論語》和《老子》」。這個主張正確,現在《老子》共分楚簡、帛書、今本三大類,最好讀哪類呢?楚簡老子抄寫於戰國中期,只二千字,僅及五千字帛、今本的百分之四十。顯然要讀足本的帛今本類老子。那麼帛本、今本,哪一類最少誤解與篡改? 本書作者尹振環先生是知名海內外的「老子」專家,有關《老子》研究的著述甚多。他以數十年研究老子的心得,從七個方面論證帛書《老子》的七真七優,力圖向讀者提供一本通俗易讀而又版本最為古、最少訛誤的《老子》讀本。
《百佛圖》,是嶺南畫家盧延光在《百帝圖》、《百女圖》和《百仙圖》後的又一力作,是畫家與作家攜手合作的又一嶄新成果,也是「百」字系列的*力作。 佛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自西漢末年(約公元前二年)傳入中國,於公元六世紀末至九世紀中葉,達到鼎盛時期,逐漸與我國儒、道兩家相融匯,從而逐步中國化。 本書由作家吳伯衡、蔡卓之編寫了僧佛故事百則,其中融入了佛教文化的淵源、佛學哲理以及它們與中國傳統文化的相互影響、滲透的歷史,言簡意賅;由畫家盧延光苦心經營,以不斷革新的生花之筆,勾勒出栩栩如生的僧佛圖像,匠心獨運,變化莫測,雅俗共賞,在藝術上又達到一個新的高峰。
本書所輯,為糜教授三十年來有關印度文化之重要論文。佛教傳入中國,成為中國文化的一部份,對我國影響至深且鉅。印度文化實即宗教文化,然而卻不能以吾人所熟知的佛教來代表。在人物方面,本書有佛祖釋迦、聖雄甘地、詩哲泰戈爾等的評論;在典籍方面,本書對印度三大聖典、兩大史詩、印度文學的代表作等,均有詳明的闡述,深富啟發性。糜教授治學的長處,在於能認清重點,作簡要的敘述,而再加以分析與發揮,於本書可見其一端。
揭開裙撐底下的祕密,一覽五個世紀以來西方女性的服飾潮流, 從設計、布料、剪裁、內衣、細節,到風格和流行的發展,徹底解密服裝的構造、歷史演變和設計靈感來源。 透過作者莉蒂亞?愛德華珍貴的藏品照片,95件經典洋裝精采圖解,揭開華服底下的美麗與哀愁。 開縫、褶襞、斜裁、包縫、刀褶、公主線條 鯨骨、裙撐、臀墊、束腰、馬甲、硬裡襯 花緞、塔夫綢、斜紋布、莫塞林毛薄紗、尚蒂利蕾絲 羊腿袖、霍布裙、昂格瓊、藕節袖、車輪式皺褶令頁 從1550年到1970年的420年間,西方女裝時尚爭奇鬥豔,推出各式各式樣精緻奪目的絕美華服。服裝的演變反映出社會文化的更迭、審美觀念的改變,以及整個時代歷史大環境的推進。但更私密也更隱微的,每一件洋裝都代表了一個女子的夢想、盼望、自信與追求。
劉向所編撰的《列女傳》目的在作為帝王后妃與外戚的借鑑,是一部介紹中國古代婦女行為的著作,也可視為是一部古代婦女史。所選婦女從遠古到西漢,歷史跨度長;有后妃、夫人和民女,人物眾多,具有哲學、史學、文學和文獻價值。在一則則的歷史故事中,往往包含有積極意義,既反映出民主色彩的婦女觀,也凸顯出它在思想上的貢獻。本書「導讀」對其人其書有詳盡的討論,各卷章旨說明簡要,注譯明白曉暢,是今人研讀《列女傳》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