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經》,是儒家闡發孝道的主要典籍,全書雖不滿二千字,但由於文簡義淺、人人易懂,因此流傳廣遠,對中國社會的影響至深且鉅。 本書除了針對本文作詳盡的注釋及語譯外,在書後更蒐集了《尚書》、《詩經》、《左傳》、《國語》、《禮記》等古籍中有關孝道的篇章,讓讀者可以藉此瞭解儒家孝道思想產生的淵源及其發展的概況,對上古孝道精神能有更深入的認識。
深受村上春樹推崇的日本心理學家, 妙談 35 則世界神話對理解人心的「神」啟發。 人活在世上,需要對自己「內心世界的住民」多少有點瞭解。──河合隼雄 神話的存在早於心理學,是最早對生命中疑難雜症的探索與見解,被保存在傳統信仰當中,具有安頓人心的力量。 隨著社會發展日新月異,河合隼雄發現,在看似進步的現代生活中人們卻失去了歸屬,無法回答「支持自己活下去的,到底是什麼?」甚至為了逃避這個問題,使自己陷入「忙碌」與不斷透支的人生 解決之道在於,人們需要更認識自己,並與周遭萬物重拾「具生命意義」的連結,而這正是閱讀神話能夠做到的──因為眾神就像我們內心的住民。 例如,在日本神話中,太陽是名為天照的女神,儘管現代人講究科學多半已不這麼理解,但每當在山頂看見旭日初升時,
※※親愛的,如果是一加侖接骨木莓酒, 我會放一茶匙砒霜、半茶匙番木鱉鹼,然後再加上微量的氰化物。※※ ★★毒物研究室為你發掘殺死「書中角色」的致命藥物★★ 提供給有意撰寫偵探小說的作家豐厚的毒物資訊, 喜愛知名影集《法醫.屍體.解剖室》系列與《CSI犯罪現場》的讀者也不容錯過!! 你的犯罪、推理小說讀者應該思考的是「犯人是誰」,而不是在納悶為什麼你的描述和事實不符。如果你想用毒物殺死你筆下的人物,就得知道壞蛋如何得到那種毒物、如何下毒,以及受害者會受到哪些影響。 這本詳盡的指南收錄了經典的毒物如家中毒物、有毒動植物、戰爭中使用的毒物等,並附上毒性強弱、發作時間、造成的影響與症狀、解毒劑與治療方式,讓你清楚知道反派角色需要取得什麼毒物,他的計畫究竟可能出什麼紕漏。
一塊金牌的出土,如何終結幾百年以歐洲為中心的世界觀點? 又是怎樣的一塊金牌,同時改變三個人的歷史定位── 美洲新大陸真的是哥倫布發現的嗎? 「坤輿萬國全圖」確實是出自利瑪竇之手嗎? 淹沒在歷史洪流中的鄭和,才是海洋大業的總舵手? 《宣德金牌啟示錄:明代開拓美洲》是六百年中國外交史的鳴冤鼓, 四百年「西學東漸」的驚堂木! 歷史真相未必是眼見為憑 歷史事實未必是白紙黑字 透過爬梳史料碎片,驗證典籍的缺口,補足世界大歷史疏漏的系譜 李兆良繼《坤輿萬國全圖解密:明代測繪世界》專著取得一家之言後,再度從一枚偶然獲得的明朝金牌,意外發現鄭和的大航海才是開啟中美兩洲的經貿、文化的第yi人,而非歷史課本言之鑿鑿、光環高掛的哥倫布發現新大陸,而有了《宣德金牌啟示錄:明代開拓美洲》一書
傅佩榮詳解四書三玄完結力作! 世道如此混亂,我們該如何安定身心,建構理想的世界? 其實,只要從個人的「修身」做起,朝「至善」的目標邁進便能達成。所謂「止於至善」,即是生生不息邁向善的境界,《大學》所提及的「至善」著重人際關係適當的實現;《中庸》則更深層地推及人類與萬物合一的可能性。 人我及天人合一,相信理想境界亦不遠矣。 讓天下趨近於理想境界的學問── 研讀《大學》,實現人與人之間的適當關係, 探索《中庸》,思考人類與天地萬物之間融合的可能性。 「止於至善」一詞出於《大學》開宗明義的三綱領:「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什麼是「至善」?依據儒家的說法,「善」是人與人之間,適當關係的實現。人不能脫離社會而獨自生存,因此「善」是我們修養自己、成就人生的
討論近代以前的中國歷史,無可否認地,邊疆民族與漢民族以長城為基線,所發生的衝突與調和,對彼此的歷史與文化形成的激盪,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 在永嘉風暴中,拓跋氏部族最後進入長城,不僅收拾了黃河流域邊疆民族破壞的殘局,並建立了較長期的統治政權;同時對東漢以來滲入長城的其他邊疆民族作了一次融合。然後以此為基礎,和漢民族作一次徹底的融合,而孕育了新的血輪與新的文化因子,成為後來隋唐帝國建國的基礎。 逯耀東教授以拓跋魏進入長城建立的首都平城,與孝文帝遷都後的洛陽為基點,討論與分析拓跋魏進入長城後,近一個世紀文化變遷的歷程,見解精闢,體系自成。
這是中外各種文字中,獨立而全面地研究魏晉清談的第一本專著,它因而填補了中國學術思想史上的一項空白。作者以辛勤細心的態度,犀利獨到的眼光,分肌擘理、刮垢磨光,為我們重新展示了魏晉清談之內容與形式的面貌及其 形成與演變的輪廓。全書材料豐富,條理分明,分析深入、文字雅潔,凡研究中國,尤其是魏晉的學術、思想與文化、文學者皆不可不讀。
How Do you feel? 你有什麼感覺? .第一本深度研究人類情緒的歷史文化與萬千型態變化的「情緒考古學」。 .156則詞條羅列你我未曾察覺的感受、情緒、欲望與心理狀態,認識「情緒文化」。 .走進情緒世*,用宏觀視野看待理性現實中的感性自我,探索人類內心世*。 你的心臟是否在「期盼」中噗嗵亂跳?你的胃是否因「緊張」而打結緊縮?你戀「愛」了嗎?感到「惱怒」?你對本書「好奇」嗎?報告時「坐立難安」?因為「來客焦慮」而心急難耐?或因「思鄉感」的不自在而頭暈目眩? 情緒總是難以捉摸與無法名狀的,即使在理智清明的時刻,情緒純粹或混雜的程度、微妙的轉折,以及變化萬千的偽裝型態,讓我們多半時候都受制於情緒、不由自主被掌控。因此,唯有藉著關注感受、捕捉情緒,才能真正了解自己與他人。 本書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