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關於精神醫學的文化研究,也是一部精神醫學的近代史 精神醫師如何成為醫師,精神病人又是如何成為病人? 我們理解精神疾病的方式,將會決定我們如何面對精神疾病患者 「我想,一旦我能夠單純地把他看成是個瘋子,事情就簡單多了。但是,我仍然會看到那裡有一個『人』。」這是一個精神科病房的新進住院醫師在面對患者時的內心掙扎,或許也是我們的。所以涉及精神疾病的社會議題總是會有許多爭議 我們希望將精神疾病患者視為理性、能夠為自己負責的人;但我們不確定是否可以。 因為我們不確定該如何看待精神疾病。它是一種身體上的病,還是社會建構出來的病?它存在於大腦或血液中的某些成分濃度的改變,還是存在於我們的心智以及對他人的情緒反應之中? 但無論如何,受苦是真實的。 《兩種心靈》是一個人
本書不僅適用於職能治療課程,也適合應用在臨床實務上 這是每一位職能治療師都需要的一本具有開創性的書! 《職能治療實務:臨床病歷撰寫(第三版)》為病歷撰寫提供整體的面貌,全書不僅檢視了技術上、臨床上、學校系統和行政紀錄的「實務執行層面」,也探究了參考架構對於病歷書寫的影響,及職能治療病歷紀錄相關之倫理、法律規範和語言層面的議題。統一名詞、參考架構、術語及縮寫等章節,提供良好病歷紀錄所須使用的語言;SOAP與其他格式的紀錄在本書中亦有詳盡的討論,值得國內讀者參考借鏡。 本書特色 因應時代所趨,新增電子化健康紀錄新章節。 依美國職能治療協會核心文件修訂內容及美國聯邦醫療保險的改變,更新全書內容。 新增透過簡訊軟體作為專業溝通媒介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