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自首次出版以来,迅速成为了一本进入这一深刻和迷人的理论物理学领域的容易入门和全面了解的图书。现在,在这个修订版中,徐一鸿教授添加了量子场论中的一些进展,如引力波、螺旋度旋量形式、壳层-胶子散射、复动量振幅的递推关系以及杨-米尔斯理论和爱因斯坦引力。同时还提供了附加练习,和详细的部分习题解答,以及进一步阅读的相关图书建议。此书语言简洁,且生动幽默,物理图像清晰,可以为读者建立坚实的概念基础,是量子场论方面的经典教材。适合理论物理专业的或者有兴趣的大学生和科研工作者阅读和学习。
后费曼物理学讲义:基础物理的启发之旅,本书是对大学物理教学的一次革新,是继《费曼物理学讲义》之后的又一次有益尝试。本书以整体统一的观点阐释整个物理世界,易于理解,且富有启发。全书从牛顿力学、麦克斯韦电磁理论、爱因斯坦相对论直到粒子物理、宇宙学以及超弦,还介绍了*的物理发现:引力透镜、黑洞、石墨烯、超重核、希格斯波色子和引力波的发现等。是一本极好的开启基础物理学之旅的教材。 《费曼物理学讲义》对物理学的全貌进行了细致、富有见地的阐述。全书物理概念、理论框架清晰,讲述生动,富有启发性,拥有同类教材无法企及的深度和广度。 全书涵盖牛顿力学、统计物理、麦克斯韦电动力学以及量子力学等内容,不仅对于物理系学子是优秀的教材,对于每一个试图理解现代物理的读者都是不可多得的经典读物。 第 1 卷主要
后费曼物理学讲义:基础物理的启发之旅,本书是对大学物理教学的一次革新,是继《费曼物理学讲义》之后的又一次有益尝试。本书以整体统一的观点阐释整个物理世界,易于理解,且富有启发。全书从牛顿力学、麦克斯韦电磁理论、爱因斯坦相对论直到粒子物理、宇宙学以及超弦,还介绍了现代的物理发现:引力透镜、黑洞、石墨烯、超重核、希格斯波色子和引力波的发现等。是一本极好的开启基础物理学之旅的教材。 《费曼物理学讲义》对物理学的全貌进行了细致、富有见地的阐述。全书物理概念、理论框架清晰,讲述生动,富有启发性,拥有同类教材无法企及的深度和广度。 全书涵盖牛顿力学、统计物理、麦克斯韦电动力学以及量子力学等内容,不仅对于物理系学子是优秀的教材,对于每一个试图理解现代物理的读者都是不可多得的经典读物。 第 1 卷
阿基米德的著作,迄今发现的共有以下十一种:《论球和圆柱》《圆的度量》《论拟圆锥与旋转椭体》《论螺线》《论平面图形的平衡》《数沙者》《抛物线弓形求积》《论浮体》《引理汇编》《牛群问题》《方法》。 英国数学史家希思(Thomas Heath,1861 1940)在1897年翻译出版了前10种,1912年翻译出版了第11种,都是由剑桥大学出版社出版。今即将此二书合刊影印,而1897年版的书前有希思撰写的长篇 导读 ,影印时不收。
《爱因斯坦全集》不仅包括爱因斯坦的全部学术论文,还涉及有关和平、 、犹太人问题等社会政治言论,还有他与家人及朋友的往来书信,各种听课、备课笔记以及其他有关他个人的全部材料。这些材料是目前研究爱因斯坦 、 全面的资料,其中许多材料是 公开发表。《爱因斯坦全集》的编辑出版,是 科学史界的一项大工程,它不仅可以填补科学 的一些空白,而且可以澄清一些广为流传的讹误,其学术价值和文化积累意义是不言而喻的。 本卷利用了爱因斯坦1921年的2000多份文件,包括他自己写的、写给他的以及关于他的文件。前面11封书信的写作时间略早于1921年,随后选取的349封书信做全文呈现。
对完全非线性波动方程具小初值的Cauchy问题,提出了整体迭代法这一简明的求解框架,对一切空间维数n 1及一切非线性右端项的整数幂次p 2,得到了经典解的整体存在性或其生命跨度的*估计,完满地解决了这一在理论及应用两方面均极具重要性的课题。
《中华大典 理化典》是《中华大典》二十四个典中的一个,是20世纪以来中国学术界首次按照现代物质科学学科体系和现代图书分类,以类书编纂的方式,从以物理学和化学为代表的物质科学角度,对中华民族传统科学技术文化遗产的全面梳理、编纂与出版。该典是在保留中国传统科学技术古籍资料特色的基础上,运用现代自然科学的观念和方法,采取以经目为纵,纬目为横,经、纬相结合的编排方式,从 物理学 化学 中西会通 三个视角,对自远古至清末(1911年)在中国疆域范围内产生的有关物理学和化学的观念、知识、中西会通交流以及科学成就的文献典籍、出土文物等进行系统的整理、分类、汇编、校点的大型类书。其所属三个分典即三卷的主要内容是:1.《物理学分典》 该分典共5个总部,主要从力学、热学、光学、电磁学、声学五个视角,收录了自先
全书共16章,涵盖了光化学和光物理的基本概念,以及目前研究和应用的一些例子。书中靠前部分讨论了无机、有机分子以及超分子物质的激发态的形成、性质和反应性,还讨论了一些实验技术。第2部分着重于自然界和人工系统中的光化学和光物理过程,通过大量在自然界、工业和当前研究领域中的应用实例进行讨论,范围从天然光合作用到光电医学、聚合反应、材料的光保护、全息术、发光传感器、能量转换和储存以及可持续发展问题。 这本书是由具有丰富科研经验和教学写作技巧的很好作者团队撰写,这给进入这个跨学科和快速发展领域的学生、教师和研究人员很明确的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