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主要讲述燃烧学基础理论和燃烧技术,重点介绍生物柴油与二甲醚的燃烧,生物质固型燃料基本特性、预处理、燃烧过程及与煤混合燃烧的特性,生活垃圾及医疗废弃物的焚烧理论及技术,熔融盐循环热载体无烟燃烧理论与技术,燃烧污染物的生成机理与控制技术和二氧化碳减排技术等内容,具有较强的知识性、系统性和技术性。结合每一章所介绍内容,在章节末尾都设计了思考题,有助于加强读者对概念的理解。
本书是关于高温服役材料激光冲击强化技术的专著,总结了激光冲击强化技术在高温服役材料方面的应用和近期发展成果,较为系统地描述了激光冲击强化的基本理论,通过对各种合金材料在中高温服役环境下激光冲击强化处理的研究,介绍了激光冲击强化技术对中高温服役环境下关键件材料的表面完整性、疲劳寿命、力学性能、组织性能等的影响,充分反映了这项技术的先进性与实用性。
《高温超导物理(第二版)》的重点内容,是描述高温超导物理体的基本原理和定态问题的处理,以及一些常用的近似方法,同时介绍当今超导物理学的新进展。主要是在版的基础上,增加近些年的新近研究成果。
本书从介绍高温储热材料和高温储热装置的研究进展入手,就高温储热技术的应用现状和不同应用场景的技术需求进行了简要介绍。书中重点介绍了高温复合相变储热材料,从配方设计、材料筛选、制备工艺和重要性能测试等方面进行了详细介绍。然后面向复合相变储热材料应用,重点介绍了储热单元模块设计与计算方法,通过实际案例给出蓄热体的设计方案,重点论述了高温复合相变储热单元的二维和三维热分析方法。从系统应用出发,介绍了高温储热系统的基本原理和设计流程,包括储热单元、电加热单元、换热单元、循环动力单元、保温结构设计、系统运行控制策略以及面向电网辅助服务的控制技术,对于高温储热系统的实际应用具有较强的指导作用。*后,本书还给出了高温储热系统储热/放热的实际案例,简要评估了高温储热系统的测试性能。本书可供从
《点亮地下明灯:陈颙院士自叙》共有六章,分别叙述了陈颙院士的求学经历,从事天然地震研究、人工震源研究、岩石物理学研究,以及管理工作时所经历的事件,充分展现了作者对科学、对人生的探索和思考。
《高鸿论著集》收录了高鸿教授的部分研究成果,记录了高先生在电分析化学领域中所做的贡献和杰出成就。它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我国科学家在这一领域所取得的成就和发展过程。这本文选的出版无疑对我国电分析化学事业的发展,对推进我校的科学研究和对外学术交流都具有重要意义。
《2019物理学名词(第三版)》内容包括通类,力学、电磁学,光学、声学,热学、统计物理学,相对论、量子理论,原子、分子物理学,凝聚态物理学,原子核物理学、粒子物理学,等离子体物理学、交叉学科等共11方面,共14426条。这些名词是科研、教学、生产、经营以及新闻出版等部门应遵照使用的物理学规范名词。
一书基于对何为“信息”问题的简要回答,追溯了经典信息学中对信息的处理和传递,或者说,计算和通讯技术的发展历程,剖析了当代信息科学与技术在向微观领域延伸时将会不可避免地遇到发展瓶颈的原因所在,揭示了用量子比特描述信息时所具有的独特优势,阐述了量子保密通讯、量子密码、量子隐性传态等目前最为先进的量子信息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发展概况。
本书共7章。绪论简要介绍了电磁场和电磁波理论的发展历史。章是电磁场理论基础,概述了麦克斯韦电磁场基本理论和基本方程。第2章讲述静电场,介绍了解静电场问题的几种方法。第3章讲述静磁场,介绍了磁矢势、磁标势及其方程等。第4章讲述电磁波的辐射,介绍了达朗贝尔方程、电偶极辐射和电多极辐射问题。第5章讲述电磁波的传播,介绍了导电介质中的电磁波方程、平面波、介质表面的反射和折射、等离子体中的平面电磁波。第6章讲述复杂介质中电磁波传播,介绍了电磁波的吸收、色散、散射和偏振。第7章讲述波导和谐振腔,介绍了矩形、柱形和光纤型波导以及谐振腔。附录列出了学习本书所需的矢量和张量运算以及拉普拉斯方程的通解形式等。每章后面附有习题。 本书可作为应用物理、光信息科学和技术、光学工程、通信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电
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基本技能的训练是加深理解和巩固所学知识的必要手段。物理习题使学生掌握基础理论和提高基本技能的重要环节。通过做习题,不仅可以加深理解和巩固已经掌握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而且还能举一反三,拓宽知识面,培养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和提高分析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于两门新科学的对谈》是伽利略继《关于托勒密和哥白尼两大世界体系的对话》之后的另一部重要著作,在科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这本书是伽利略长期对物理学研究的系统总结,也是现代物理的di一部著作。本书写作风格是谈话的方式,语言生动,深入浅出,具有很强的可读性,适合中等文化程度以上的读者阅读。
《现代量子力学导论》是作者在长期从事量子力学教学实践和科学研究过程中所形成讲义的基础上,参考外新版量子力学,结合现代量子理论的发展趋势和教学改革的需要,经多年的反复修订编著而成。《现代量子力学导论》力求物理图像清晰,内容结构完整,逻辑连贯,在突出基础概念的同时反映现代量子力学的发展前沿。《现代量子力学导论》的特点是引入数学软件Mathematica 作为辅助工具,借助其强大的符号解析和数值计算能力,将量子力学问题的处理简单化和形象化。数学软件的使用不仅能克服量子力学理论学习的数学困难,展示数学结果的物理图像,而且能提供处理和分析物理问题的研究方法,从而更好地将量子力学的基础内容和现代科学的前沿发展有机地结合起来。
本书基于多孔介质中流体渗流影响因素分析,系统归纳总结多孔介质中低速非线性渗流和高速非线性渗流的渗流特征及表达式,并给出一套判断方法。基于指数式、启动压力梯度式及二项式运动方程,针对稳定渗流和不稳定渗流,详细对比分析了非线性渗流与达西线性渗流时的产量、地层压力及无因次井底压力等指标的不同及相关规律,并绘制了相应的曲线图版。基于启动压力梯度式运动方程,建立了单重介质、双重介质及三重介质非线性渗流数学模型,并给出近似解析解,同时绘制了相应的试井曲线图版。基于指数式高速非线性渗流运动方程建立了试井数学模型,得到了无因次井底压力及压力导数的典型试井曲线,同时讨论了储层及流体性质等参数对非线性渗流试井曲线的影响。研究内容可以为长期注水开发高含水老油田的水流优势通道识别和调剖堵水及碳酸盐
《量子物理光学》以光子量子态的路径积分表示式为基础,讨论了几何光学、远场光学(Fraunhofer近似)、中场光学(Fresnel近似)、近场光学与亚波长光学、二元光学、光子的极化、变折射率光学及其他光学问题,其中包括单光子与纠缠双光子的超声衍射、逆Kapitza-Dirac衍射效应、超分辨成像的量子理论及单片谐衍射透镜复消色差的一种设计等。《量子物理光学》的一个特点是,《量子物理光学》的计算比传统的物理光学中计算相应问题要简单得多。《量子物理光学》的理论是关于光的传输、干涉、衍射的量子理论。
一书通过对爱因斯坦与玻尔之争、贝尔不等式的实验检验、实数量子力学和复数量子力学之争、量子达尔文主义等问题的阐述,揭示了物理学家在量子物理世界如何过度到宏观经典世界这个重要问题上展开的争论与探索;通过对玻色-爱因斯坦凝聚态、超流、超导等现象的描述,阐明了在极极度寒冷的环境下所呈现出的宏观量子效应,确立了微观与宏观并非泾渭分明的观点;展望了量子效应发展起来的量子科技将会突破传统科技发展的瓶颈和赋能未来的发展前景。
本书总结概括几十年来典型含能材料在压缩状态下结构、性能、响应特性方面的研究及进展,较为全面地阐述了开展含能材料压缩特性研究所需的实验技术、数值模拟方法及典型的实验结果,详细分析并总结了含能材料在高温高压下的材料合成、结构变化、状态方程、化学反应动力学等基本的物理化学问题。书中有大量的图片与翔实的实验数据,并附有很有参考价值的文献资料目录。
自从1986年初J.G.Bednorz和K.A.Muller发现临界温度Tc高于30K的镧钡铜氧化物超导材料以来,人们不断努力提高临界温度Tc,目前已达的 纪录是HgBa2 Cu3Os+x的133K,加压下可达160K。作者在物理领域耕耘多年,累积了有关高温超导物理机制的实验和理论的大量文献。本书以此为基础选取了 进展的重要结果和关键实验,并对其中包含的物理内涵进行了详细和深刻的分析,试图找到高温超导体的共性本质特征。 从实验出发,理论和实验相结合的著作并不多见。韩汝珊编著的《高温超导物理(第2版)》材料确凿可靠,对问题的看法清晰、深刻,表述新颖、有创新,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特别值得提出的是,本书按照专家评审的意见和建议,保留了在 版中对超导物理机制概念和理论相关部分的精辟阐述,使得本书的内容既对广大的物理同行有一定的启迪,也有助于青年学者特别是初
《红外辐射与目标识别》是作者及其所在团队基于多年的光学特性研究与实践应用编写而成。《红外辐射与目标识别》从目标特性服务于光学探测识别应用的视角,系统地论述了目标与环境红外辐射及其传输的基本理论、计算方法、测试技术与数据处理;介绍了红外成像探测的基本原理、目标特性与红外探测的相互约束及影响、红外成像与红外光谱的特征提取与识别方法;并将目标特性与新兴的人工智能技术相结合,对智能红外目标识别技术进行了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