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相萃取是样品前处理的重要技术之一,已被广泛地应用于食品安全检测、水质环保监测、临床医学、新药开发、刑事鉴定、生命科学等众多领域。本书从固相萃取的基本理论入手,系统地介绍了固相萃取技术的基本原理,固相萃取材料,固相萃取方法的建立与优化,固相萃取的自动化以及固相萃取在环境水质分析、食品安全分析、司法鉴定分析、药物分析、生物工程等领域的应用。为了便于读者在实际分析工作中应用本书的相关内容,书中汇集了大量常见化合物的理化参数。同时,还对固相萃取技术应用中经常遇到的问题提出了解决方法。*后,对固相萃取技术的展望进行了评述。
元素周期律是伟大的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的一项伟大发现。俄罗斯科学史家凯德洛夫的巨著《伟大发现的一天》,依据门捷列夫的翔实手稿和相关档案材料,令人信服地论证了门捷列夫是在1869年3月1日(俄历1869年2月17日) 一天之内做出元素周期律这一伟大发现的。本书是30多年前由大连工学院(现大连理工大学)教师林永康、刘则渊、王续琨等集体翻译的。《伟大发现的一天》是一部科学史和方法论相结合的杰作,至今依然具有诱人的学术魅力。本书译者写了长篇序言,试图追踪作者的思路,梳理发现的脉络,对著作给予解读,概述发现日的史实,还原做出发现的方法,澄清曲解发现的传说,以期为读者重走这一天神奇的发现之旅提供幅简明的路线图。
本书对我国配位化学学科研究的发展情况做了比较系统、具体的叙述与总结,展现了我国在配位化学领域研究所取得的成绩,同时指出学科发展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挑战,并提出了一些建议、对策,为我国在该领域的原始创新研究提供指导与参考。
拉曼光谱术已经是成熟的分析测试技术。本书简要阐述拉曼光谱的基本概念、仪器学和主要实验方法,着重于拉曼光谱在微观力学、材料学(聚合物、复合材料、碳、半导体和矿物质)、生物医学和药物学领域的应用。本书适合于上述相关领域的科学研究人员、生产技术人员、临床医师和高等学校师生阅读参考。
《现代化学专著系列:高能量密度材料的理论设计》是作者近十年高能量密度材料部分科研工作的总结。《现代化学专著系列:高能量密度材料的理论设计》共三篇20章。*篇第1章简介一般理论计算方法,主要有量子化学、分子力学、分子动力学和静态力学分析等方法;第2章重点介绍高能量密度化合物(HEDC)能量和稳定性的定量判别标准及其计算方法。后两篇共18章,以被誉为 新世纪能源材料 的有机笼状和氮杂环硝胺两类多系列高能物质为研究对象,主要包括多取代基金刚烷和多取代基六氮杂金刚烷(第二篇)以及单环硝胺、双环硝胺、三环硝胺、螺环硝胺和呋咱稠环硝胺(第三篇)等体系,按能量和稳定性标准细致判别和筛选HEDC目标物,包括它们的气相分子、固态晶体直至复合材料,详细阐述一般条件下的结构一性能关系以及温度、压力、浓度等条件的变化对
本书从成键与非键的形成、断裂、弛豫、振动以及相应的电子迁移、极化、局域化、致密化动力学角度出发,旨在揭示固体表面化学吸附、异质界面、拓扑缺陷、低维结构等非常规配位体系的各种物理化学性能的微观起源及其在外场作用下的演化规律。着重介绍了键弛豫理论、电子能量局域钉扎极化理论、局域键平均近似原理和数值算法、计量谱学实验以及定量信息提取技术及其应用。 本书篇专注于化学吸附过程中化学键-能带-势垒的弛豫动力学;第二篇主攻低配位体系的反常力学强度、热稳定性、声子激发、光发射与吸收、电子的钉扎与极化、磁性与介电等物性;第三篇主要阐述原子尺度单键固体力学,包括单原子链、单层原子片、纳米孔洞、异质界面等体系,在受热、受力条件下的弹性与塑性力学行为。 本书强调原理和概念,力求表述简单。全书自
本书是全面介绍实验室所用溶液与其配制方法的工具书。全书分为4个部分:基础知识、标准溶液、非标准溶液和附录。部分是溶液配制基础知识,介绍了:溶液配制的通用方法、分析实验室用水、溶液配制用标准物质、试剂与原料的相关知识;常用的称量、玻璃量器校准等操作;以及常用量、单位以及有效数字等与溶液浓度相关的表示及计算等内容。第二部分介绍1525种标准溶液的制备,其中包括:无机成分分析用标准溶液117种、有机生化成分分析用标准溶液1164种、酸碱滴定分析用标准溶液24种、络合滴定分析用标准溶液51种、氧化还原滴定分析用标准溶液51种、沉淀滴定分析用标准溶液17种、非水滴定分析用标准溶液22种、pH标准缓冲溶液8种、其他标准溶液71种。第三部分介绍了1327种非标准溶液的制备,其中包括:常用酸碱溶液33种、常用盐溶液279种、有机溶液256种
基本信息书名:配位化合物的结构和性质(第二版)作者:游效曾著出版社:科学出版社出版日期:2012-01-01ISBN:9787030324221字数:885000页码:705版次:2装帧:平装开本:16开商品重量:内容提要:配位化学是在无机化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门独立的前沿学科。它不仅与化学中各个分支学科密切相关,也和生物、材料、物理、信息和能源等学科互相渗透。《配位化合物的结构和性质(第2版)》重点从原理和方法上系统地介绍配位化合物结构与性质的关联。全书共六章。第1章简述配位化学的研究内容及其和超分子化学的关联,第2、3章分别研究配位化合物结构与成键的量子化学原理以及其结构和谱学研究方法。第4-6章用现代化学观点分别讨论配位化合物的结构特点和成键规律、物理化学性质、反应活性与结构的关系。《配位化合物的结构和性质(第2版)》可作为高等学校化
本书从化学键开始谈起,在各章节涉及到具体化合物及其性质时,顺势引入了在自然界、生物体内和化学工业中与其有关的应用、融合自然、系统性强,打破了以前化学家只关心结构、生物学家只关心动物的局限性,将结构与功能有机地结合了起来。由于结构—功能—反应机理贯穿全书,使读者能够始终抓住主线,更好地在理性上理解有机化学,也为学习物理有机化学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本书在帮助读者理解有机化学的同时,也带给读者有机化学前言领域的研究乐趣。本书彩色印刷,借鉴原书的版式设计,图文并茂,生动活泼,可读性强。本书可作为化学化工、生命科学、医学、药学等专业本科生的教材,也可供研究生及科研人员参考使用。
本书内容既包括经典的配位化学,又包括广义的配位化学。全书共分12章,前7章是配位化学基本性质和应用,包括配合物的成键理论、热力学、动力学、光化学、磁化学等。后5章为经典配位化学发展,包括有机金属配合物、超分子配合物、有机金属骨架(MOF)等新型配合物在生命科学、绿色化学、分子器件、信息科学中的应用及其生长点。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旨在使读者有坚实的配位化学基础和全面的配位化学知识,还能更上一层楼,有所创新。 该书可作为大学生和研究生的教材及相关专业教师和研究人员的参考书。
本书系统介绍多尺度理论模拟方法在分子筛催化剂定向合成、活性官能团特性预测和反应机理理论研究成果。为分子筛催化剂的工业涉及和催化反应条件的选择奠定基础。本书整体反映分子筛催化理论研究领域的较新进展,是近十余年来的数千篇文献的总结和凝练。
本书从化学键开始谈起,在各章节涉及到具体化合物及其性质时,顺势引入了在自然界、生物体内和化学工业中与其有关的应用、融合自然、系统性强,打破了以前化学家只关心结构、生物学家只关心动物的局限性,将结构与功能有机地结合了起来。由于结构—功能—反应机理贯穿全书,使读者能够始终抓住主线,更好地在理性上理解有机化学,也为学习物理有机化学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本书在帮助读者理解有机化学的同时,也带给读者有机化学前言领域的研究乐趣。本书彩色印刷,借鉴原书的版式设计,图文并茂,生动活泼,可读性强。 本书可作为化学化工、生命科学、医学、药学等专业本科生的教材,也可供研究生及科研人员参考使用。
本书从成键与非键的形成、断裂、弛豫、振动以及相应的电子迁移、极化、局域化、致密化动力学角度出发,旨在揭示固体表面化学吸附、异质界面、拓扑缺陷、低维结构等非常规配位体系的各种物理化学性能的微观起源及其在外场作用下的演化规律。着重介绍了键弛豫理论、电子能量局域钉扎极化理论、局域键平均近似原理和数值算法、计量谱学实验以及定量信息提取技术及其应用。 本书篇专注于化学吸附过程中化学键-能带-势垒的弛豫动力学;第二篇主攻低配位体系的反常力学强度、热稳定性、声子激发、光发射与吸收、电子的钉扎与极化、磁性与介电等物性;第三篇主要阐述原子尺度单键固体力学,包括单原子链、单层原子片、纳米孔洞、异质界面等体系,在受热、受力条件下的弹性与塑性力学行为。 本书强调原理和概念,力求表述简单。全书自
本书以林邦的副反应思想为基础,创新滴定分析理论,解决滴定分析的问题,统一“滴定”分析。研究“滴定”分析理论所采用的方法相同,所得结论的数学“模型”相同,实现“滴定”分析理论的统一,并用经典例题对所得结论进行了验证。分四章分别介绍配位滴定、沉淀滴定、酸碱滴定、氧化还原滴定,针对每一种类型的滴定,按照平衡、滴定原理、林邦滴定曲线方程的应用、终点误差、准确滴定的顺序展开。
近年来,我国的氧基簇合物化学取得了诸多重要进展,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氧基簇合物化学是国家科学技术学术著作出版基金资助出版,由我国当前活跃在科研线的学者和专家撰写的,旨在反映近年来我国氧基簇合物化学研究进展的一部专著。氧基簇合物化学主要结合撰稿专家们所取得的代表性研究成果,介绍氧基簇化学领域的研究热点和动态。在撰写过程中,对所涉及的部分国外同行的工作也进行概述。全书包括过渡金属-氧簇化学、主族元素(包括主族金属和主族非金属)-氧簇化学、稀土-氧簇化学及氧基簇合物的理论化学与应用共4篇32章,基本覆盖目前氧基簇合物化学的研究范畴,交叉性强,反映了当前该领域的研究前沿与现状。氧基簇合物化学不仅阐明了氧基簇合物化学的科学内涵和学科发展方向,而且也反映了我国学者的学术水平和我国氧基簇合物化学
《分子筛与多孔材料化学(第二版)》是在版的基础上,保持以分子筛与多孔材料的合成化学与结构化学为主线,兼顾基础与发展前沿并重的体系,总结本领域十年(2004~2013)来的进步与发展,在大幅更新与删改原有章节内容的基础上,再新增加“等级孔材料”与“金属有机与有机骨架多孔材料”两章。整体反映本领域的较新进展,新增十年(2004~2013)来的参考文献近千篇。 《分子筛与多孔材料化学(第二版)》有助于化学、化工、石油与煤加工科学以及其他相关材料科技领域从事产、学、研工作的科技工作者与工程技术人员以及广大高校师生对本领域科学与应用上的新发展、研究前沿与重要方向有一个更为全面与系统的了解。
本书从自动化解决方案的视角,系统地介绍了构成自动化系统的主要核心部分的理论知识,全面地介绍了各类自动化产品的应用和实例,并提供了在自动化系统设计中的解决方案和设计原则本书理论知识部分条理清晰易懂,应用实例丰富详实,解决方案完整。本书可供自动化系统的设计人员,从事自动化产品开发和生产的工程师以及大专院校相关专业的师生阅读和参考。
本书扼要地介绍了以指控系统(或火控系统)为核心的潜艇作战系统的基本结构,对潜艇指控系统的基本概念、主要战术技术指标和主要工作环节作了比较全面的阐述及分析,并对潜艇攻击的基础知识作了必要的介绍。在此基础上,重点围绕潜艇火控系统几项核心功能--计算目标运动要素、计算占位方案及计算各种潜射武器射击(导引)诸元的原理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论述。本书内容系统、完整、新颖,概念准确、清晰,具有通用性强及稳定性好的特点。 本书对从事潜艇武器系统装备技术管理、论证,以及从事潜艇指控/火控设备和鱼雷武器设计、研制的科研院所的工程技术人员有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