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元素周期表以彩色图片的形式展示,A面为元素性质表格,主要是原子量、电子构型、摩尔体积、原子半径、电离能、晶体结构、电负性、电子亲合能等数据。B面以彩色插图形式表示本元素代表性的应用或性质,并配以文字简单介绍。另附一小册子介绍各元素的性质和代表性反应等,以满足读者在不同环境中的需求。
本书共九章,包括绪论、滴定分析法概述、分析化学中的误差与数据处理、酸碱滴定法、络合滴定法、氧化还原滴定法、重量分析法和沉淀滴定法、分光光度法、分析化学中常用的分离和富集方法。每章包括三部分内容:内容要点,依据教学大纲,简要阐述各章的重点、难点及需要掌握的知识点;典型例题,选择与重要知识点相关的典型例题进行讲解,强调典型性和实用性;精选试题及其解答,针对每章需要掌握的知识点精选相应的试题,试题中包含基本题和提高题,内容安排由浅入深,每个题目均有详细解答。书后的五套综合练习题是从吉林大学历年期末考试和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题目中精选,并配有相应解答。
本书是一部综合性的化学辞典,涵盖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理论与计算化学、高分子科学、化学生物学、放射化学与辐射化学、环境化学、能源化学等分支学科,以常用、基础和重要的名词术语为基本内容,提供简明扼要的定义或概念解释,并有适度展开。正文后设有便于检索的汉语拼音索引和外文索引。
本书介绍了计算材料和计算凝聚态物理学中常用的密度泛函理论、程序及应用实例,主要包括材料计算背景介绍;晶体结构和晶体对称性;能带理论和紧束缚近似;密度泛函理论基础;VASP程序基本功能、参数和应用;材料拓扑性质理论和计算实例。《BR》全书分为六章。第1章为绪论,主要介绍材料设计的基本概念、材料数据库的建立和应用、高性能计算和Linux操作系统。第2章为晶体结构和晶体对称性,主要包括晶体点阵、元胞、对称操作、点群、晶系、原子坐标和倒易空间等内容。第3章为电子能带结构,包括布洛赫定理、玻恩-冯·卡门边界条件、本征方程、紧束缚近似及一些简单材料的算例。第4章为密度泛函理论,主要介绍了Hartree方程、Hartree-Fock方程、密度泛函理论基础、Kohn-Sham方程、基组、赝势以及交换关联势等内容。第5章为密度泛函计算程序VASP,主要介绍V
英国物理学家和化学家波义耳(1627-1691)1661年出版了名著《怀疑的化学家》,标志着近代化学开始从"炼金术"中解放出来。波义耳反对当时"炼金术"派的"元素"观,提出了接近于近代的化学元素的概念,区分了化合物和混合物。他把实验方法引入化学研究之中,主张化学要建立在大量的实验观察基础上,对物质的化学变化要进行定量研究,从而开创了分析化学的研究。他引入了"分析化学"这个名称。恩格斯对他给予了高度评价,指出"波义耳把化学确定为科学"。
本书是在1959年出版的《物质结构》基础上进行修订的,作者根据当前的教学要求和化学学科的发展动向,对第一版内容作了较多的增删,进行了适当的调整。 全书共十五章,即量子力学基础和氢原子的状态函数、原子的电子层结构和原子光谱、双原子分子的结构、分子对称性与群论初步、多原子分子的结构、共轭分子的结构、配位场理论和络合物的结构、原子价和分子结构小结、分子光谱、分子的电性和磁性、晶体结构等。书中对原子价概念的发展不仅总结了国内外学者的成果,并且着重介绍了作者使用(nxcπ)四个数来描述包括原子簇在内的无机和有机分子的结构类型,提出了原子价的新概念,在论述现代物质结构实验方法、原理和应用方面,除介绍IR、Raman、NMR、ESR、ESCA等主要方法外,还就如何掌握查阅、分析各种谱的数据和结构作了引导和说明。
本书为化学本科基础课教材《普通化学原理(第4版)》的配套习题辅导书。章节安排与教材一致,每章均包括本章总结、习题集思考题详解等。本书适合化学等相关专业本科生自学使用。
本书是在第一版的基础上,保持以分子筛与多孔材料的合成化学与结构化学为主线,兼顾基础与发展前沿并重的体系,总结本领域十年(2004~2013)来的进步与发展,在大幅更新与删改原有章节内容的基础上,再新增加“等级孔材料”与“金属有机与有机骨架多孔材料”两章。整体反映本领域的最新进展,新增十年(2004~2013)来的参考文献近千篇。
自固化凝胶成型源于笔者团队发现的陶瓷浆料自发凝胶固化现象,已发展成为一种新型的陶瓷浆料原位固化成型方法,其基本原理是通过吸附在陶瓷颗粒表面的分散剂分子链间的弱作用(疏水缔合)实现浆料的凝胶固化,具有普适性和适于常温大气环境操作的特点,已引领国内外研究者开展各类先进陶瓷的成型工作。《先进陶瓷自固化凝胶成型》从实验现象出发,阐明机理,设计和合成系列分散凝胶固化成型剂,开发了****的大尺寸陶瓷部件制备技术,自成体系;相关技术实现推广应用,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本书主要以化学元素为主线,对各种元素进行了全面、生动的介绍。本书的*特点是全面铺开和重点突出:一是对迄今发现的所有元素进行顺序介绍,二是对重点元素从基本物性参数表、发现故事、制备方法、理化性质、用途和分布、生物作用和危害性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本书适合广大青少年、化学爱好者、化学等相关专业师生阅读。
本书是标准化科学理论的原创著作,系统性地创建了标准化的理论和方法,包括标准化的科学性和哲学认识,标准化的理性概念、公理、形式谱系、原理、定律、标准化熵、相似标准化、标准方程等元理论和基础理论,通用化、系列化、模块化、组合化、型谱系列与族系、统型、协同互操作性、产品顶层设计、产品优化、标准化指标体系等的理论和设计方法,标准化系统工程、项目的标准管理与控制、零部件管理、标准化应用状态评价、标准化效益评价等方法。
本书内容既包括经典的配位化学,又包括广义的配位化学。全书共分12章,前7章是配位化学基本性质和应用,包括配合物的成键理论、热力学、动力学、光化学、磁化学等。后5章为经典配位化学发展,包括有机金属配合物、超分子配合物、有机金属骨架(MOF)等新型配合物在生命科学、绿色化学、分子器件、信息科学中的应用及其生长点。由找人深,循序渐进,旨在使读者有坚实的配位化学基础和全面的配位化学知识,还能更上一层楼,有所创新。
本书是赵凯华、钟锡华《光学》,北京大学出版社1984版教材的配套习题和思考题教学参考书,全书习题包括几何光学和光度学、波动光学的基本原理、干涉装置和光场的时空相干性、衍射光栅、傅里叶变换光学、全息术、光在晶体中的传播、光的吸收色散和发散、光的量子性等九章,共324题,在概念和方法上有比较大的理论和实际应用价值。 本书是一部高校光学教材的习题集,全书分为习题解答和思考题解答两大部分,内容涉及几何光学,波动光学基本原理,干涉装置光场的时空相干性,衍射光栅,傅里叶变换光学,全息术照相,光在晶体中的传播,光的吸收、色散和散射等,适合高校相关专业学生学习。 呈现于读者面前的这本《光学习题思考题解答》,是与《光学》(赵凯华、钟锡华编著,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1984)配套的一本教学参考书。本书包含了326
本书精选了332个最重要的一直在普遍应用的经典的或当代的有机人名反应或试剂。每个反应均给出一步步详尽的电子转移机理和众多具体的合成应用。全书还有3700多篇直至2013年度含原始论文及以综述和应用为主的参考文献,此外还提供了不少有机人名反应发现者的简历和栩栩如生的为人风貌。
本书第二版保持了第一版的体系和基本章节,按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编写,内容丰富,注重介绍有机反应和有机合成基本方法,并反映当代有机合成新进展。全书共分11章,第1章绪论,第2章和第3章介绍官能团的互相转变,第4章至第6章阐述碳碳键的形成,第7章为重排反应,第8章为官能团的保护及多肽和寡核苷酸的合成,第9章为不对称合成,第10章为有机合成设计,第11章为复杂分子合成实例。本书在各章节后嵌入思考题,各章末附有一定数量的习题,书末附有参考答案或提示。
20世纪开始,化学吸收了物理学发展的成果,阐明了化学键的本质,能够在原子、分子水平理解物质结构和化学反应的本质;同时也为理解生命现象打下了基础,促进了分子生物学的兴起,为生命科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现代化学史》引自日本,分三篇讲述。第1篇近代化学走向成熟,讲述19世纪化学的形成与发展过程;第2篇现代化学的诞生与发展,讲述了20世纪前半叶现代化学的诞生及其发展;第3篇当代化学,讲述了20世纪后半叶化学各个分支领域的发展状况。书中不仅有对化学原理、化学反应方面的成果记载,也有对化学发展起重要作用的化学装置的发明,还包括了现代化学发展的所有里程碑意义的发现。内容全面,史料详实,公正。
本书全面系统地介绍了透明质酸的基础研究和应用开发。全书共20章,内容涵盖了透明质酸的发现历程、应用简史、基本性质及其在人体内的代谢和生理作用。书中详细探讨了透明质酸及其低分子质量和寡聚形式的生产方法,以及透明质酸的交联和修饰技术。此外,本书还深入分析了透明质酸在多个领域的广泛应用,包括医疗美容、眼科、骨科、口腔科、耳鼻喉科、伤口愈合和术后防粘连、药物载体、组织工程与再生医学、肿瘤治疗、生殖医学和泌尿学、个人护理品、食品以及其他新兴领域。最后,书中还介绍了透明质酸产品的相关质量标准和检测方法。
本书详细介绍了金属有机化学的基本概念、理论知识及金属配合物的合成、结构、性能和应用。全书共分为6章,主要包括金属有机化学的发展史及金属有机化合物基本理论;金属有机化学基元反应及实例分析;过渡金属有机配合物催化剂的合成及非均相催化剂在炔烃聚合方面的发展与应用;烯烃复分解反应;金属催化的羰基化反应,C H键活化,偶联反应,不对称氢化和点击化学等。本书特色:详细描述了金属有机化学的基本理论,注重知识的更新及规律性的总结,内容充实丰富,题材新颖,结构合理,系统性强,注重反映学科发展前沿的成就,并附有大量的参考文献。 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有机化学、应用化学等专业的研究生及本科高年级学生教学用书。同时也可以成为化学、化工有关科技人员的参考资料。
《单原子催化材料》为“低维材料与器件丛书”之一。作者全面而深入地介绍了单原子催化材料的理论基础和应用,并对国内外研究进展进行了梳理和总结。第1章从电子与光电子角度分析了单原子催化材料的结构特点;第2~4章介绍了单原子催化材料的制备方法与表征技术,既囊括了主流且成熟的合成方法,又简要介绍了新兴且富有潜力的制备技术;第5~8章介绍了单原子催化材料在热催化、电催化、光催化和储能电池领域中的热门应用,同时总结了单原子催化材料在这些应用领域中的优势、现状和挑战;第9章系统梳理了单原子催化材料的理论设计;第10章介绍了单原子催化材料在尖端应用领域取得巨大的成就,并对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前瞻性展望。
《化学中的多面体》入选 新闻出版总署第三届 三个一百 原创出版工程, 是作者多年解决与多面体有关的化学结构和性质问题时所得的体会和心得的总结,是解读结构化学尤其是化学中多面体的一种新的尝试。 本书将化学中的结构化学和数学中的几何学结合在一起,用多面体几何学了解分子和晶体中原子排布的规律性和图像。以几何学中对多面体的分类为依据,由简到繁、由浅入深,由基础的内容到化学学科前沿的新进展,用作者提出的计算多面体骨架键价数的方法,分析原子间的成键情况,同时以数百幅精美的结构图形引导读者将二维结构扩展到三维空间,分析多面体结构中原子间所形成的化学键,探讨分子和晶体的结构、性质和应用的关系,提高认识水平。 《化学中的多面体》可作学习无机化学和结构化学的参考教材,也可供相关科研人员参
溶胶凝胶技术是工业上获得新材料常用且有效的合成技术,该方法将纳米技术和实用材料结合起来,从该方法出发可以获得包括纤维、粉体、薄膜、陶瓷在内的诸多实用材料,属于新材料的源头技术之一,也是我国在精细化工领域与发达国家相比暴露出的重要差距之一。 本书着重介绍溶胶凝胶技术所涉及的化学反应、界面结构以及一些材料应用,是作者二十多年于此领域的研究成果积累。全书共分四大部分:溶胶的光散射表征技术、氧化物和非氧化物溶胶、基于溶胶化学的多孔材料、材料的表面改性及应用。全书以溶胶凝胶过程中化学反应机理、界面结构、表面改性为主线,展示溶胶凝胶技术千变万化的合成和应用,推动这一老而弥新的技术为我国新材料发展添砖加瓦。
本书涵盖作者自20世纪80年代末师从郭可信先生起至近年带领研究团队在有关电子衍射方面所积累的主要实验案例,旨在以 案例 的形式梳理电子显微学及晶体学的基础知识,展示如何通过对材料基础科学问题的再认识从而对经典问题产生新理解,分享发现的乐趣,传授 30 余载的学术经验。本书主体(第2~6章)按晶体的对称性从低到高依次展开,包括单斜、正交、四方、六方、三方、菱方、立方晶系,涉及周期性晶体14种布拉维点阵中的13种点阵类别以及部分准晶体,共40余种物相。第1章和第7章是科学研究中相关历史事件的精彩片段,不但能引起读者对本领域历代先驱者的无限敬仰,也能激发年轻学者投身于基础科学研究、探索自然奥秘的热情和决心。 本书适合作为电子显微学以及材料相关专业研究生的教学用书,也可供材料科学与过程领域的科研工作者和从业者
拓扑绝缘体是一种内部绝缘、界面允许电荷移动的全新量子材料,是科技前沿领域近年来的研究热点。拓扑绝缘体具有独特的电子结构,涉及许多重要的物理现象和机制,并表现出优异的物理化学性质和广阔的器件应用前景。本书基于作者多年在拓扑绝缘体材料领域的科研工作,结合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从拓扑绝缘体的理论基础出发,系统而深入地介绍了拓扑绝缘体的材料体系和相应的制备方法,并详细介绍了拓扑绝缘体材料的性质表征及器件应用前景。
《现代分子光化学》是有关分子光化学的经典之作。全书中文版根据内容设置划分为原理篇和反应篇两个分册。“原理篇”系统总结了光化学与光物理的理论基础,如辐射跃迁、非辐射跃迁、电子组态、电子转移和能量转移等。本分册为“反应篇”,基于有机光反应基本原理,对有机光化学反应及其机制进行了深入探讨,涵盖了各类典型的有机分子如分子氧、烯烃、酮、烯酮、芳香族化合物、超分子的光化学。对光化学、光电材料等领域的研究生、科研工作者都会有不同程度的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