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尔顿(1766-1844)是英国著名的化学家,《化学哲学新体系 》是其代表作。全书分两卷三部分,一卷的一部分出版于1808年,着重论述物体的构造,阐明了科学原子论观点及其由来。第二部分出版于1810年,主要结合丰富的化学实验知识,运用原子理论阐述基本元素和二元素化合物的组成和性质。第二卷出版于1827年出版,金属化合物及合金的性质,对原子论作了进一步阐发。尽管"原子论"是一种古老的学说,但在道尔顿之前,没有一个人将其用于揭示化学变化的奥秘。事实证明,如果没有道尔顿将臆测的原子假说变成科学的原子论,化学将仍旧是一堆杂乱无章的观察材料和实验的配料记录。道尔顿使得化学从此成为一门科学,迈入了近代化学的新时期。因此,恩格斯称其为"近代化学之父"。
1966年,它是一个有趣的点子。1985年9月,它是一个用黏胶带粘起来的纸球,是6天激烈的科学讨论和一个灵感的结果。5年后,它终于成为现实:一个由60个碳原子组成的完美对称的足球状分子,名叫巴克明斯特富勒烯。这个新的分子是碳 家族 除金刚石和石墨外的新成员,它的发现刷新了我们对这一为熟悉元素的认识。它宣告诞生一种新的化学、一系列新的高温超导体和一些全新的 大碳结构 建筑设计概念。1996 年,本书主人公克罗托、斯莫利和柯尔共享诺贝尔化学奖。 人类为何至今才发现碳的这种新形态?太空中有富勒烯吗?富勒烯及其衍生物在超导、纳米领域的卓越性能是否会引发一场产业革命?这一连串耐人寻味的问题,尽在这部颇有戏剧性的富勒烯的意外发现 史话 之中。本书十分真切地讲述了科学发现如何得来、科学创新如何作出。文字通俗而富含哲理,
该书为国内外首次介绍醉茄内酯类化合物的一本专著,以大量国内外文献作为理论参考依据,结合作者长期的科研成果,系统全面地总结了醉茄内酯类化合物的多方面特征,在整理化合物结构分类的同时,将所有的该类化合物的结构式与碳谱数据全部列出,经过分析梳理的构效关系对于开发新药具有很重要的指导性意义,总结发现的波谱学特征对该类化合物的结构解析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该书既有对前人工作的总结,同时又指出了今后此类化合物的研究发展方向,理论创新性与实际应用性并重,适合中药化学、天然药物化学以及从事新药研发研究工作人员。
英国物理学家和化学家波义耳(1627-1691)1661年出版了名著《怀疑的化学家》,标志着近代化学开始从"炼金术"中解放出来。波义耳反对当时"炼金术"派的"元素"观,提出了接近于近代的化学元素的概念,区分了化合物和混合物。他把实验方法引入化学研究之中,主张化学要建立在大量的实验观察基础上,对物质的化学变化要进行定量研究,从而开创了分析化学的研究。他引入了"分析化学"这个名称。恩格斯对他给予了高度评价,指出"波义耳把化学确定为科学"。
《基础有机化学(第4版)上册》是在2005年出版的《基础有机化学》(第三版-上册)基础上修订而成。与第三版相比,在内容和章节上有较大的变动。全书分为基础和专章两部分。在体系上,将采用按官能团分章、按基本反应机理分章和专章描述相结合的编排方式。在内容上,命名、四大光谱将分别单独设章。以便 加强调知识的完整性和连贯性, 加合理处理个性和共性的关系和 加注意各知识点之间的关联。专章部分将介绍有机化学和相关学科发展的新成就。每章末附有本章的指导提纲和中英文对照词汇等。_x000D_ 《基础有机化学(第4版)上册》可作为综合性大学化学专业的教材,也可供其他院校有关专业和对有机化学有兴趣的读者选用。
本书介绍了作者采用自主研发的双阴极等离子技术,深入细致研究金属硅化物、氮化物和氧化物纳米陶瓷的力学性能、电化学性能与生物相容性等,并辅以*性原理材料设计;本研究进一步深化了人们对纳米材料本质结构特征的认识,也为新一代高性能材料的设计、开发提供了材料和技术基础。全书大纲如下:1.非晶/纳米晶金属、合金和陶瓷涂层的制备;2.纳米金属硅化物涂层的强韧化设计;3.纳米金属硅化物涂层的耐蚀性能设计;4.纳米陶瓷颗粒增强镍基复合涂层的冲刷腐蚀性能研究;5.纳米钽涂层在生物环境下的电化学与生物相容性方面的性能;6.纳米晶锆与钽基涂层在模拟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环境中的性能。
以近代有机化学之父李比希为代表的德国科学界,使德国在19世纪迅速走上了工业化之路,成为欧洲的科学中心,为德国的崛起打下了坚实的科学基础。《李比希文选》收录了李比希的重要演讲稿,并附几篇划时代的论文,图文并茂,展示了一个科学英雄的时代和一个大国的崛起之路。
作为一个真实的历史定格,本书全面反映了截至19世纪上半叶的欧洲化学和阿拉伯化学的源起和发展状态。全书取材翔实、结构严谨、叙事生动、史论结合,观点客观、公正,为化学史提供了的简明而权威的综述。
《普通化学》是全国高等学校教学研究中心立项课题“21世纪中国高等学校农林/医药类数理化基础课程的创新与实践”研究成果之一。全书共分11章,介绍了物质的聚集状态、溶液和胶体、原子结构、化学键与物质结构基础、化学动力学基础、化学平衡原理、化学反应速率、酸碱反应和酸碱平衡、沉淀反应和沉淀平衡、配位反应和配位平衡、氧化还原反应和氧化还原平衡、重要元素及其化合物等基本内容。各章后配有适量的习题供使用者参考。《普通化学》可作为高等院校农林水产类各本科生教材。
作为一个真实的历史定格,本书全面反映了截至19世纪上半叶的欧洲化学和阿拉伯化学的源起和发展状态。全书取材翔实、结构严谨、叙事生动、史论结合,观点客观、公正,为化学史提供了的简明而权威的综述。
摆在我们面前的这本由安托万-洛朗 拉瓦锡编写的《科学素养文库 科学元典丛书:化学基础论》全名是《以一种新的系统秩序容纳了一切现代发现的化学基础论》。该书已被人们将它与牛顿的《自然哲学之数学原理》和达尔文的《物种起源》一起列为世界自然科学的 三大名著 。它的出版是化学史上划时代的事件。氧化理论的建立造成了一场全面的 化学革命 ,《化学基础论》正是这场革命的结晶,是拉瓦锡自己对他的发现以及他根据现代实验所创立的新理论思想的阐明。
本书包括几何结晶学、X光结晶学和结晶化学三部分。几何结晶学用对称性几何理论讨论了32点群和230种空间群。X光结晶学包括X射线衍射理论、X光粉末衍射法及其在无机化学中的应用,并结合电子显微镜技术研究了纳米材料的形状和物相。结晶化学部分对于无方向性的金属链、离子链、范德瓦尔斯键构成的晶体结构可用球的密堆积模型来描述;而对于复合化合物的晶体结构则用配位多面体构型来描述,如钙钛矿八面体配位的超导氧化物,八面体和四面体复合配位的尖晶石磁性氧化物,硅氧四面体为骨架的分子筛;对于多种化学键的如储氢化合物和插层化合物的晶体结构也从结晶化学角度加以描述。本书可作高等学校化学、材料学科的本科生教材,也可供从事相关学科研究人员参考。
本书部分对化学学科在中国得以建立的本土文化背景和国际学科背景进行了简要探讨,内容包括中国古代的化学相关实践和知识以及作为中国现代化学学科直接来源的西方现代化学学科的制度化过程。 第二部分全面追溯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现代化学逐渐传入中国,并作为一个独立学科在中国逐渐确立的过程,内容包括化学教科书的引进、名词术语的翻译、近代化学研究团体和研究机构的设置、中国近代化学工业体系的建立等。 第三部分是本书的主体部分,这一部分对我国化学学科发展的基本情况进行了系统概括,弥补了以往对新中国建立以后的化学学科发展情况研究不够充分的缺陷。这一部分分章介绍建国以来我国在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等分支领域里的学科发展情况,内容涉及这些分支学科中取得的重大化学成就、杰出研究者以及学术
本教材是高等农林院校本科生普通化学教材,内容以普通化学原理为主,由化 学热力学及化学平衡(包括酸碱平衡、氧化还原、电化学等)、化学反应速率和物结构等3部分构成,全书共分11章,包括气体及溶液、化学热力学、化学平衡、化学反应速率、酸碱反应平衡、氧化还原反应、原子结构、分子结构等,并安排数量的例题、习题。教材内容力求精简,由浅入深,通俗易懂,便于自学,可作为高等农林院校各有关专业的本科教材,也可作为相关专业人员的参考书。
本书从化学名称的由来、化学对人类社会生活的贡献等方方面面阐述了化学和人类社会生活的关系及化学学科的价值。作者将讲道理和摆事实结合起来,把社会生活中耳熟能详的例子从化学角度进行了科学分析,指出其正误,使读者在获取知识的同时还能将之应用于实践。全书文字流畅,通俗易懂。
过渡金属催化的有机合成反应是化学研究的前沿领域,其中偶联反应是构建C-C键、C-X键的方法之一。目前,偶联反应中绝大部分使用的是Csp2(芳基和烯基)卤化物作为亲电试剂,而烷基卤代物(Csp3)作为一类重要的亲电试剂却很少用于偶联反应。本论文首先综述了偶联反应的发展概况,并重点介绍了烷基卤代物参与的偶联反应发展现状。研究工作针对活泼烷基卤代物开展Pd或Ni催化的偶联反应。实现了一系列新颖的交叉偶联反应。
化学元素是大自然的基石。《元素的世界》以化学元素为切入口,普及化学的基础知识。《元素的世界》采用“元素列传”这样的手法,写出一个个化学元素的小传,讲述这一元素的发现史、特性、用途,使读者获得关于化学元素的方方面面的知识。
化学元素是大自然的基石。《元素的世界》以化学元素为切入口,普及化学的基础知识。《元素的世界》采用“元素列传”这样的手法,写出一个个化学元素的小传,讲述这一元素的发现史、特性、用途,使读者获得关于化学元素的方方面面的知识。
过渡金属催化的有机合成反应是化学研究的前沿领域,其中偶联反应是构建C-C键、C-X键的方法之一。目前,偶联反应中绝大部分使用的是Csp2(芳基和烯基)卤化物作为亲电试剂,而烷基卤代物(Csp3)作为一类重要的亲电试剂却很少用于偶联反应。本论文首先综述了偶联反应的发展概况,并重点介绍了烷基卤代物参与的偶联反应发展现状。研究工作针对活泼烷基卤代物开展Pd或Ni催化的偶联反应。实现了一系列新颖的交叉偶联反应。
过渡金属催化的有机合成反应是化学研究的前沿领域,其中偶联反应是构建C-C键、C-X键的方法之一。目前,偶联反应中绝大部分使用的是Csp2(芳基和烯基)卤化物作为亲电试剂,而烷基卤代物(Csp3)作为一类重要的亲电试剂却很少用于偶联反应。本论文首先综述了偶联反应的发展概况,并重点介绍了烷基卤代物参与的偶联反应发展现状。研究工作针对活泼烷基卤代物开展Pd或Ni催化的偶联反应。实现了一系列新颖的交叉偶联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