摆在我们面前的这本由安托万-洛朗 拉瓦锡编写的《科学素养文库 科学元典丛书:化学基础论》全名是《以一种新的系统秩序容纳了一切现代发现的化学基础论》。该书已被人们将它与牛顿的《自然哲学之数学原理》和达尔文的《物种起源》一起列为世界自然科学的 三大名著 。它的出版是化学史上划时代的事件。氧化理论的建立造成了一场全面的 化学革命 ,《化学基础论》正是这场革命的结晶,是拉瓦锡自己对他的发现以及他根据现代实验所创立的新理论思想的阐明。
《化学键的本质》被认为是化学史上极为重要的著作之一,被誉为 化学宝典 。作者鲍林将量子力学的思想和方法用于分析化学问题,以直观的语言对概念进行阐述,即便未受过量子力学训练的人亦可利用直观图像进行理解。本书不但将化学中的各分支学科统一起来,而且将化学与物理学和数学勾连起来,给化学学科带来了深刻的变化,影响深远。 本书初版于1938年,1940年即出第二版,1960年第三版。本中译本是根据第三版翻译得来,由卢嘉锡、黄耀曾、曾广植、陈元柱等著名化学家译校,强大的译者团队是中译本准确性的保证。
《化学是什么?》从化学名称的由来、什么的化学和化学的什么、化学是社会发展的推动者、化学是能源的开拓者、化学是材料的研制者、化学是环境的保护者、化学是美好生活的创建者、化学是新兴产业的支撑者等方方面面阐述了化学和人类社会生活的关系及化学学科的价值。 作者将讲道理和摆事实结合起来,把社会生活中耳熟能详的例子从化学角度进行了科学分析,指出其正误,使读者在获取知识的同时还能将之应用于实践。 全书文字流畅,通俗易懂。
本书主要以化学元素为主线,对各种元素进行了全面、生动的介绍。本书的*特点是全面铺开和重点突出:一是对迄今发现的所有元素进行顺序介绍,二是对重点元素从基本物性参数表、发现故事、制备方法、理化性质、用途和分布、生物作用和危害性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本书适合广大青少年、化学爱好者、化学等相关专业师生阅读。
英国物理学家和化学家波义耳(1627-1691)1661年出版了名著《怀疑的化学家》,标志着近代化学开始从"炼金术"中解放出来。波义耳反对当时"炼金术"派的"元素"观,提出了接近于近代的化学元素的概念,区分了化合物和混合物。他把实验方法引入化学研究之中,主张化学要建立在大量的实验观察基础上,对物质的化学变化要进行定量研究,从而开创了分析化学的研究。他引入了"分析化学"这个名称。恩格斯对他给予了高度评价,指出"波义耳把化学确定为科学"。
道尔顿(1766-1844)是英国著名的化学家,《化学哲学新体系 》是其代表作。全书分两卷三部分,一卷的一部分出版于1808年,着重论述物体的构造,阐明了科学原子论观点及其由来。第二部分出版于1810年,主要结合丰富的化学实验知识,运用原子理论阐述基本元素和二元素化合物的组成和性质。第二卷出版于1827年出版,金属化合物及合金的性质,对原子论作了进一步阐发。尽管"原子论"是一种古老的学说,但在道尔顿之前,没有一个人将其用于揭示化学变化的奥秘。事实证明,如果没有道尔顿将臆测的原子假说变成科学的原子论,化学将仍旧是一堆杂乱无章的观察材料和实验的配料记录。道尔顿使得化学从此成为一门科学,迈入了近代化学的新时期。因此,恩格斯称其为"近代化学之父"。
以近代有机化学之父李比希为代表的德国科学界,使德国在19世纪迅速走上了工业化之路,成为欧洲的科学中心,为德国的崛起打下了坚实的科学基础。《李比希文选》收录了李比希的重要演讲稿,并附几篇划时代的论文,图文并茂,展示了一个科学英雄的时代和一个大国的崛起之路。
本书是普通高等学校非化学化工、非冶金材料类工科专业化学公共基础课教材。《BR》 全书简明扼要,除绪论外,理论部分主要内容集中为4章,包括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溶液化学、电化学和微观物质结构,应用化学部分不再独立成章。本书适用于少学时的普通化学教学。本书通过"化学家史话"介绍在化学某领域作出杰出贡献的科学家,以“化学新知”的方式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学习兴趣。
绿色化学是21世纪化学学科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是当今国际化学科学研究的前沿。绿色化学是利用化学的技术和方法去设计合成对人类健康、社会安全、生态环境无害的化学品及其工艺。它是从源头上消除污染的化学,从根本上确保化工清洁生产,从而使对环境的治理从治标转向治本,对环境、经济和社会的和谐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本书以绿色化学基本原理、原料的绿色化、过程的绿色化、产品的绿色化及能源的绿色化为主线,分别介绍了绿色化学的产生和发展,绿色化学的概念、原理、方法、应用及主要研究动向等内容,并结合实际,重点介绍了绿色化学品实例。全书分七章,主要包括绪论、绿色化学基本原理、绿色化学研究内容和任务、绿色化学品的设计原理及应用、绿色有机合成方法和技术、绿色化工生产技术、绿色能源。本书内容丰富,选材新颖,注
增材制造俗称3D打印,融合了计算机辅助设计、材料加工与成形技术、以数字模型文件为基础,通过软件与数控系统将专用的金属材料、非金属材料以及医用生物材料,按照挤压、烧结、熔融、光固化、喷射等方式逐层堆积,制造出实体物品的制造技术。本书系世界学术研究前沿丛书之一,采用全英文出版,主要选择近3年世界各国研究学者在增材制造领域的科研理论与成果,本书的出版将对该领域研究起到一定的参考借鉴作用。本书汇集世界一线作者及内容资源,着眼科研能力成熟的发达国家的知名高校及科研院所,聚焦专业性和科研水平均较高作者,确保内容的高质量,紧跟国际学术热点,内容组建一般采用4个标准:作者的单位,作者在相应科研领域的科研资历,相关领域专家的认可与推荐,作者已发表文章的影响因子及引用次数高。本书内容注重理论性与实
以近代有机化学之父李比希为代表的德国科学界,使德国在19世纪迅速走上了工业化之路,成为欧洲的科学中心,为德国的崛起打下了坚实的科学基础。《李比希文选》收录了李比希的重要演讲稿,并附几篇划时代的论文,图文并茂,展示了一个科学英雄的时代和一个大国的崛起之路。
生物基材料是指利用可再生生物质,通过生物、化学、物理等手段制造一类新型材料,如生物塑料、生物质功能高分子材料等等,具有原料可再生、生物降解等特性,是国际新材料产业发展的重要方向。本书系世界学术研究前沿丛书之一,采用全英文出版,主要选择近3年世界各国研究学者在生物基材料领域的科研理论与成果,本书的出版将对该领域研究起到一定的参考借鉴作用。本书汇集世界一线作者及内容资源,着眼科研能力成熟的发达国家的知名高校及科研院所,聚焦专业性和科研水平均较高作者,确保内容的高质量,紧跟国际学术热点,内容组建一般采用4个标准:作者的单位,作者在相应科研领域的科研资历,相关领域专家的认可与推荐,作者已发表文章的影响因子及引用次数高。本书内容注重理论性与实践性并重,书中有大量案例分析和数据图表,及时
《中国科学技术经典文库(化学卷):物质结构(第二版)》是在1959年出版的《物质结构》基础上进行修订的,作者根据当前的教学要求和化学学科的发展动向,对版内容作了较多的增删,进行了适当的调整。全书共十五章,即量子力学基础和氢原子的状态函数、原子的电子层结构和原子光谱、双原子分子的结构、分子对称性与群论初步、多原子分子的结构、共轭分子的结构、配位场理论和络合物的结构、原子价和分子结构小结、分子光谱、分子的电性和磁性、晶体结构等。书中对原子价概念的发展不仅总结了外学者的成果,并且着重介绍了作者使用(nxcπ)四个数来描述包括原子簇在内的无机和有机分子的结构类型,提出了原子价的新概念,在论述现代物质结构实验方法、原理和应用方面,除介绍IR、Raman、NMR、ESR、ESCA等主要方法外,还就如何掌握查阅、分析各种谱的数
本书作者以传记方式分16章叙述了从古埃及时期到20世纪30年代化学发展的基本历程。本书内容丰富,取材翔实,从古老的炼金术到19世纪的化合价理论,再到20世界的周期律及原子结构,均有所涵盖。本书脉络清晰,观点客观、公正,目的在于为化学史提供一个简明而的综述,以利于读者对化学史产生整体的印象。
磁控溅射是一种通用、成熟的薄膜制备工艺技术,其制备工艺可调剂参数较多,通过精细控制能够实现对薄膜结构的有效调控。本书研究了薄膜的工艺参数、薄膜结构与性能等之间的内在关系,探讨了薄膜的电子输运、光学带隙、热稳定性的有关物理量的变化机制。全书结构合理,条理清晰,内容丰富新颖,可供相关工程技术人员参考使用。
本书是2001年出版的《有机化学导论》的第2版。按照官能团体系,采取脂肪族与芳香族混合系统编写而成。理论问题分散在各章介绍。并在适当位置有插题,每章后附有小结、例题和习题。后编有实验供教师选用。
本书以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新形势和面向21世纪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为指导思想,结合相关学科对化学知识的基本要求,以基础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为重点,以实际应用为知识点的连接手段,采用“模块式”结构来编写的。本书由无机篇、分析篇、有机篇和附录四个模块组成。无机篇包括溶液的性质,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电解质溶液和离解平衡,氧化还原和电化学,原子结构与分子结构,配位化合物,重要元素和化合物;分析篇包括定量分析、误差与数据处理,滴定分析法概述和酸碱滴定,分光光度法简述,分析过程;有机篇包括有机化合物的概念、结构、价键、特性、反应类型,开链烃、环烃、卤代烃,醇、酚、醚、醛、酮、醌,羧酸及其衍生物,胺及含硫磷有机化合物,碳水化合物;附录包括化学与日常生活,化学与能源,化学与环境,化
芯片,是集成电路也是硅片,是微电子技术的主要产品,计算机芯片是一种用硅制成的薄片,硅晶体的结构理论及应用,在芯片制造中起着关键的基础作用,高纯度的硅晶体能够控制电能泄露、减少电能需求,降低芯片发热量,芯片的结晶过程与技术的研究是芯片生产制造的重要基础环节。本书系世界学术研究前沿丛书之一,采用全英文出版,主要选择近3年世界各国研究学者在晶体结构理论与应用领域的科研理论与成果,本书的出版将对该领域研究起到一定的参考借鉴作用。本书汇集世界一线作者及内容资源,着眼科研能力成熟的发达国家的知名高校及科研院所,聚焦专业性和科研水平均较高作者,确保内容的高质量,紧跟国际学术热点,内容组建一般采用4个标准:作者的单位,作者在相应科研领域的科研资历,相关领域专家的认可与推荐,作者已发表文章的影
中国是世界上文明发达*早的国家之一,各民族的祖先共同创造了灿烂的古代科学文化,在化学领域中也曾有过广泛的开拓,虽然当时没有形成独立的学科,但也产生了不少意义重大的创造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