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主要以沸石分子筛材料的绿色合成,即无有机模板剂合成与无溶剂合成为核心展开。其中无有机模板剂合成主要是介绍各种策略,包括调节起始凝胶配比、利用沸石导向剂及晶种法等;无溶剂合成更侧重于晶化过程、晶化机理及成品性能等方面的讨论。最后还提出了沸石分子筛材料绿色合成面临的新的挑战和机遇。
本书是在研究生工作办公室的研究生教材《现代晶体化学——理论与方法》一书的基础上,与时俱进修改补充完善而成的。《BR》 全书共有十四章。系统介绍了晶体化学的形成和发展,晶体几何学理论,倒易点阵及晶体衍射方向,晶体化学基本原理,晶体生长与晶体合成,晶体结构缺陷,准晶体学基础,单质、氧化物及类似物的晶体化学,硅酸盐晶体化学,配合物晶体的设计与合成,几种新颖配合物的晶体化学,纳米材料晶体化学,晶体的X射线分析,晶体的显微分析等。内容安排符合教学要求,富有启发性,有利于学生素质、能力的培养和提高;理论论证科学,实践性也很强,及时、准确地反映了国内外的先进成果。
本书是 B K 伐因斯坦(主编)、 A A 契尔诺夫和 L A 舒瓦洛夫主持编写的《现代晶体学》 4 卷本中的第 3 卷,本书的主要作者是 A A 契尔诺夫,参加编写的还有其他 5 位专家。本书由结晶过程和晶体生长两大部分组成。*部分包含的内容有:平衡、成核和外延、生长机制、杂质、质量和热输运、生长外形及其稳定性、缺陷的产生和团块结晶等;第二部分介绍气相生长、溶液生长和熔体生长。本书可作为固体物理、材料科学、晶体学、金属学、矿物学、化学等专业的教师、研究生、大学生的教材或教学参考书,并可供有关科技人员参考。
本书是一部经典的结晶学教材,1961年初版, 1972年第2版,1992年第3版,1994年、1995年重印出版,1997年简装版出版,2001年第4版全面修订出版,备受关注。书中系统阐述了结晶学的基本原理,包括晶体学、晶体学的物性、结晶动力学、结晶技术以及结晶设备的设计原理和操作。新版在第3版的基础上进行了较全面的改写,同时增加了不少新的内容,反映了该领域近年来的主要进展。该书附录提供了大量有关
《晶体光学及光性矿物学(第三版)/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学类系列精品教材》由两篇共13章组成。 *篇阐明了晶体光学的基本原理和基本知识;介绍了晶体光学鉴定的常用仪器;系统阐述了用偏光显微镜对透明造岩矿物及宝石薄片进行晶体光学鉴定的基本原理、主要内容和详细操作方法,以及油浸法测定透明造岩矿物及宝石折射率的原理、方法和程序;简述了对宝石制品进行晶体光学鉴定的主要内容和基本方法;叙及了矿片厚度、矿物粒度和矿物含量的测定方法。 第二篇介绍了常见的180多种(亚种)透明造岩矿物、透明玉石矿物、透明宝石矿物的光学性质、偏光显微镜下的鉴定要点,以及与性质相近的矿物的主要区别;提供了必要的基础鉴定图表;叙及了矿物种属的划分、种属(亚种)名称的来源;简介了矿物的地质产状、与其他矿物的共生组合
本书系统地介绍了多晶X射线衍射技术的原理、仪器、方法和应用。全书内容循序渐进,在介绍X射线的物理基础、射线强度检测技术及其发展、晶体和晶体衍射的理论知识基础上,着重阐述了X射线衍射仪器和多晶衍射仪的原理,详细论述了如何获得正确的衍射数据、如何评估衍射实验数据的可信度以及仪器的工作状态等实验技术问题。之后,又在物相分析、晶面间距或晶胞参数精测、峰形分析三方面深入介绍了多晶衍射数据在各方面的实际应用,列举了一些实例和已发布的应用多晶衍射的测试方法标准。 本书凝结了作者50余年的X射线仪器研发和应用经验,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可供化学、化工、材料、矿冶等领域中从事固体物质材料分析鉴定的研究人员和X射线衍射仪器操作的技术人员参考。
本书主要介绍了X射线晶体衍射的基本原理,晶体的培养与衍射数据的收集,晶体结构解析与精修的基本概念、结果的表达,有关的晶体学数据库和软件资源,结构解析的实际例子及常用软件的使用方法等。本书结合作者多年从事晶体结构分析所积累的经验,总结了结构解析过程中常见的问题与解决方法,并提供了最新的有关文献资料。作者对第一版进行增删、修改,旨在进一步提高理论基础的易读性和实用性,突出与实践密切相关的内容,对面探衍射仪的操作、数据处理等内容做了适当的增加,提供了更多有助于读者解决结构解析和精修过程中容易遇到问题的内容和实例。
《光子晶体光纤——特性及应用(影印版)》试图对光子晶体光纤作专业的导读,特别是在通信方面。本书深刻地分析了光子晶体光纤的物理与几何特性,并说明这些特性是如何导致了这种新型光纤的特殊表现。本书主要应用了有限元方法这一有力工具。并且,本书还关注了光子晶体光纤制造技术的极限和可能性。本书将对通信领域及其他光纤技术应用的领域的研究者提供帮助,也可作为这些领域的研究生的参考读物。
物理是一种想象力 物理是一种思维方式 量子力学,量子逻辑,狭义相对论.广义相对论 这些都是人类心灵自由创造出采的观念 《像物理学家一样思考》给你一个起步,一种启发 物理,吾理,掘理,悟理,无理…… 你的想象力有多大,你的思维方式就有多独特 你就越接近自然界的本相 祝 读书快乐 所有过去的一切,以及所有未来的一切,对每一个个体而言,都在一个点上相会并且是永远相会。這个点就是“现在”。 忽略物理学与东方哲学的相像是愚蠢的。21世紀的物理学课程很可能将包括打坐在内。 客观这种东西是没有的。我们没有办法把自己从图画中抹掉,我们是自然界的一部分。我们在研究自然界的时候。自然界就是在研究自己。 自然的物理学就跟人的经验一样,变 化无穷。 人类智力对实相的终极本质深刻的探索将要达到一个高峰,这个高峰
本教材是结晶学与矿物学两门课程的综合教材。上篇为结晶学(也称晶体学),主要是以晶体的对称——晶体定向——单形与聚形为主要线索,形象直观地介绍了晶体形态宏观对称的基础理论,以此为基础简单地介绍了群论基础及其在晶体对称理论中的应用;扼要地介绍了晶体内部结构的微观对称理论知识;后还介绍了有关晶体生长、晶体规则连生及晶体化学的基础知识。下篇为矿物学,先介绍了矿物的成分、形态、物理性质及研究方法等基础知识,然后在矿物的晶体化学分类体系的基础上,对各大类、类、族、种等不同分类级别的矿物进行了归纳、对比、分析,重点对各大类、类、族矿物的共同的晶体化学原理基础知识的阐述,而对具体某矿物种的资料性知识尽量精简。 本书的特点是既注重形象直观又兼顾理性推导,既注重基础理论又兼顾实用性,既注重体
分子科学是化学的核心,是研究分子的结构和性质的科学,是创造新物质的科学,也是物质科学研究的核心和前沿之一。研究分子和物质的创造及其转化已成为化学科学本身面临的根本的任务之一。 本书共分10章,介绍了目前分子科学前沿领域的研究动态。第1章概述分子科学的定义、发展历程、研究内容和领域,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和挑战等,第2~10章具体探讨了分子科学研究某一领域的研究概况和*的进展,并且对该领域未来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本书可供高等院校化学、材料、生命科学等专业高年级本科生、研究生,研究院所科研人员参考。
非线性光学晶体是一类重要的功能晶体,近年来获得很大进展。本书是*版主要非线性光学晶体的数据大全。本书继承1999年版《非线性光学晶体手册》的特色,同时根据近年来非线性光学晶体研究和应用的进展,删去了原书77种晶体的43种,而代之以近年新发展的30种新的非线性光学晶体。除了仍然列出每种晶体基本的、准确的和尽可能全面的数据外,还对每一种晶体的特点和应用作出恰当的评述。本书不再包括一些基本理论和概念的介绍,而对七个非线性光学晶体相关领域的*进展,如深紫外激光的产生、通过差频产生太赫兹辐射、超短脉冲压缩、自倍频晶体、周期极化晶体、光子晶体和三阶非线性产生三次谐波等作了介绍。对每一种晶体都列出了详细的参考文献。本书是实用、可信的非线性光学晶体*数据库,和《非线性光学晶体手册》一起,给出了近五十年非线性
《非线性光学晶体:一份完整的总结》继承了1999年版《非线性光学晶体手册》的特色,同时作者根据近年来非线性光学晶体研究和应用的进展,删去了原书77种晶体中的43种,而代之以近年新发展的30种新的非线性光学晶体。除了仍然列出每种晶体基本的、准确的和尽可能全面的数据外,还对每一种晶体的特点和应用作出了恰当的评述,并对七个非线性光学晶体相关领域的近期新进展作了介绍。 与《非线性光学晶体:一份完整的总结》同时翻译出版的《非线性光学晶体手册》,则收集了20世纪60年代开始到1999年为止被人们广泛研究和应用的77种非线性光学晶体的基本数据资料,并完整而简明地介绍了与非线性晶体光学和非线性光学晶体应用相关的基础理论。 两《非线性光学晶体:一份完整的总结》相结合,给出了近60年非线性光学晶体研究的概貌和很主要的理论和材料成
本书主要根据作者多年使用的教材改编而成。共分12章,其中主要讲述了晶体的空间格子构造、对称特性及晶类、晶系的划分方法、晶体的一些典型结构、与晶向晶面相关的知识、晶体的投影方法、标准投影、倒点阵的定义及应用;介绍了单质元素和离子晶体的一些典型结构和规律性因素、晶体缺陷以及它们的形成原因和观测方法、晶体取向测定的方法及应用、人工晶体的一些生长方法等;本书可以作为材料科学与工程、物理学、化学等*一级学科的相关专业的教材,也可供从事半导体、金属、陶瓷、晶体材料与器件等方面工作的科技工作者参考。
本书是作者在多年的科研和教学基础上积累而成。运用几何学的概念和方法系统地分析和推导晶体的对称性原理及晶体的衍射原理,给读者以鲜明的立体概念,便于理解、掌握和应用。全书共分为三部分:几何晶体学基本原理、微观空间对称原理和晶体中X射线衍射基本原理。第一、二篇运用一般位置等效点系中的等效点在空间的对称分布与空间对称性相一致的原理,分别对晶体的宏观对称性、微观对称性及对称组合规律进行深人的阐述和分析,并对32个点群和230个微观空间对称组合给予系统推导。第三篇在晶体点阵与其倒易点阵相互关系的基础上,运用倒易点阵与反射球的数学模型及其相互作用关系,详细阐明劳埃散射方程和布拉格反射方程,并从原理上简明地描述了几种常用的重要的单晶衍射方法和仪器的实际运用。此外,从晶体微观空间中的平移矢量所导致
本书版于1974年出版后,即被公认为液晶物理领域的经典著作。版的成功以及版出版后液晶物理学研究取得的霞要进展使得本书第二版的出版变得十分必要。 基于20世纪70年代中期之后新发现的液晶相以及在局域序和各向同性相/丝状液晶相转变本质等研究方面取得的新进展,第二版新增加的章节阐述了液晶的主要类塑及其性质,对层状液晶及柱状相液晶的对称性、宏观性质和动力学性质以及它们的缺陷均进行了详尽的讨论,并用大量实验事例加以说明。书的后一章讨论了层状液晶中的相变,包括有名的层状A相液晶与超导体的相似性。全书从始到终强调对各类问题的数量级分析处理。《液晶物理学》取材的新颖和涵盖内容的广泛,使得它无论对初学者和研究工作者都是一本不可替代的指导性著作。 本的两位作者,P.G.de Gennes是1991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法
多年以来,有很多探索研究已经成功地描述了晶体生长的生长工艺和科学,有许多文章、专著、会议文集和手册对这一领域的前沿成果做了综合评述。这些出版物反映了人们对体材料晶体和薄膜晶体的兴趣日益增长,这是由于它们的电子、光学、机械、微结构以及不同的科学和技术应用引起的。实际上,大部分半导体和光器件的现代成果,如果没有基本的、二元的、三元的及其他不同特性和大尺寸的化合物晶体的发展则是不可能的。这些文章致力于生长机制的基本理解、缺陷形成、生长工艺和生长系统的设计,因此数量是庞大的。 本手册针对目前备受关注的体材料晶体和薄膜晶体的生长技术水平进行阐述。我们的目的是使读者了解经常使用的生长工艺、材料生产和缺陷产生的基本知识。为完成这一任务,我们精选了50多位*科学家、学者和工程师,他们的合作
固体准晶弹性的物理基础建立以后,有一个发展 方向同经典弹性的发展道路相类似,即同数学物理建 立密切关系,只有依据强有力的数学物理,才能把前 述物理思想和物理理论转化成偏微分方程,按照理论 和应用的需要,把物理问题转换成偏微分方程的边值 问题或初值一边值问题,讨论问题的适定性和可解性 ,并且用解析方法(尤其是复分析)和数值方法,得 到数学解,才能为科学和工程服务。范天佑编著的《 固体与软物质准晶数学弹性与相关理论及应用》的工 作主要限于这一讨论。
“结晶状态”是吉林大学材料科学系材料物理专业的一门硕士研究生课。自1978年余瑞璜教授建议开设此课迄今已愈20年。初以Bragg w H和Bragg w L合著的The Crystalline State一书为课程的主要参考书,在逐年的讲授过程中,不断地补充了些新材料,逐渐形成了本书的基本内容,即本书是在多年授课笔记的基础上加以整理和补充而写成的。 全书共四章。章晶体结构的描述,介绍了晶体结构对称性理论,并较具体地说明了怎样使用*版本(1983)的晶体学国际表;第二章论述了x.射线晶体结构分析的原理和方法;第三章介绍了晶体物理和晶体化学的理论基础。前三章概括了传统的“结晶状态”的内容;第四章是超出传统的晶体学范围的广义晶体学。共约需70学时。 本书适于具有理工科大学毕业或同样程度的研究生、材料科学工作者以及高校教师阅读。
《晶体中的位错(重排本)》成书背景如下:位错理论在本世纪30年代发源于英国,成熟于40年代末,得到国际学术界广泛的重视。而我国由于受苏联学术界的影响,位错理论一时无法推广。直至1959年,钱临照才开始在物理研究所内写讲义,讲授和讨论这个国际公认的学说。随后,举行了两次全国性的晶体缺陷和金属强度的讨论会。钱临照和杨顺华合写了10万字的《晶体中位错理论基础》赴会报告,后集结成册出版,向那一代物理学工作者介绍了此领域的基本理论,对他们的科研与工作具有很大的指导意义。
本书主要是关于通过电子显微学对新型介观晶体的结构特征和形成机理进行详细表征的 研究,包括介孔材料的共结构导向法合成体系及以DNA分子为模板进行自组装矿化。第1章 介绍了晶体学和电子显微学的概括,第2章是关于介孔晶体的相转变与曲率研究,第3章是关 于具有多面体内部形貌的介孔空心球晶体研究,第4章是关于DNA-二氧化硅共组装介观晶体 的研究,第5章是关于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导向形成纳米颗粒和空心球的机理研究,第6章在总 结的基础上提出了该研究领域的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