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文鼎被誉为清代历算第一人,其相关著述,博古论今,取法中西,对深入研究中国传统历法算学极有帮助。 本书是对梅文鼎历算成就的集中展示,共收录29种著述,即《三角法举要》《句股阐微》《弧三角举要》《环中黍尺》《堑堵测量》《方圆幂积》《几何补编》《解八线割圆之根》《历学疑问》《历学疑问补》《交会管见》《交食蒙求》《揆日候星纪要》《岁周地度合攷》《春秋以来冬至攷》《诸方节气加时日轨高度表》《五星纪要》《火星本法》《七政细草补注》《仰仪简仪二铭补注》《历学骈枝》《授时平立定三差详说》《历学答问》《古算衍略》《笔算》《筹算》《度算释例》《方程论》《少广拾遗》。
本书综述了意识流这一理论在英,法,俄等国的发展过程,并针对代表作家的作品,揭示意识流问题的心理学宗旨,探讨了音乐与现代意识流小说的关系。
本书侧重于历术的复原,并以多种形式介绍具体推步方法。但历经术文刊本多有错讹衍夺。复原历术算法、数据,往往困难重重。我们的工作是在前人基础上,又参考借鉴时贤的大量成果论著。尽管如此,有的历术的重建,还是只能采用参酌原文,依据天文概念反推的办法来进行。复原的历术是否正确,我们尽量查找文献中推步验历的实例来复算校核,以便确认。本书还特别注意阐述历法各术推步的天文意义。让读者不仅会算而且明白为什么要这样算。例如昏旦中星和恒星时的关系,就没有简单介绍今天计算恒星时的公式,而侧重从历理方面解释它与太阳、春分点位置的关系。
全书共5章24节,涵盖了电磁波谱、宇宙线、中微子和引力波等各类信息源的探测技术、成像技术和数据处理技术,提供了对现代天文学与天体物理学所用设备与方法的全面而准确的理解。许多新的设备和方法是次论述,并且删除了一些专业和业余天文学家多年不用的内容(除“照相乳胶”外)。本书以“探测—成像—辅助设备”的模式为主线,整合了一批曾有分歧的观测方法,给读者提供了一个当代天体物理研究的统一视角。每一种方法的解释都从基本原理出发,并附有插图,力图能对读者的实际工作有所帮助。每章都提供了附有答案的习题来增强概念理解。后一章新增了网站、虚拟天文台和在线资源等内容。本书可供天体物理专业及相关专业的科研工作者和研究生参考,也可供天文爱好者参考。
众所周知,学科的分支在早期的科学研究中并不存在,而是随着科学研究发展逐步形成的,直到现在对分支学科的严格界定也十分困难。研究古代天文学时,我们也遇到相同的问题,我们只能根据现代学科的分支概念,去提取古代天文学的适当部分纳入现代学科分支的框架,并加以追溯和描述,异清楚它们的源流。 本书分上篇、下篇,包括五个部分。 “观象授时”是古代中国天体测量的萌芽阶段。尽管它也是历法部分的前奏,但是“观象”则不折不扣地是天体测量学。这一部分由徐世忠和吴守贤共同编撰。 “恒星方位天文”是中国古代天体测量最辉煌的篇章。从世界上部恒星星表起,历经唐宋以来几次大规模的恒星方位测量,到元代郭守敬的创造性工作,无不使世界上的天文学家赞叹不已。以恒星星表为基础所发展起来的精制星图,不仅仅是恒星星表枯
为规范从业者的从业行为,引导职业教育培训的方向,为职业技能等级认定提供依据,人社部2018年开始新版国家职业技能标准的制定工作,2021年共颁布了38个国家职业技能标准,本汇编按照时间顺序列出2021年颁布标准的10个文件,并按照文件中罗列的标准顺序编排38个职业技能标准。每个国家职业技能标准都包括了职业概况、基本要求、工作要求和权重表等方面内容,对各职业的活动范围、工作内容、技能要求和知识水平作了明确规定。最后,附上职业分类索引和职业名称拼音索引,方便读者有针对性地查找。
本书收录了我国办事人员和有关人员,社会生产服务和生活服务人员,农、林、牧、渔业生产及辅助人员,生产制选及有关人员共51个取业(工种)的国家职业技能标准。每个国家职业技能标准均包括职业概况、基本要求、工作要求和权重表等方面的内容,对各职业的职业功能、工作内容、技能要求和相关知识要求作了明确规定。
为规范从业者的从业行为,引导职业教育培训的方向,为职业技能等级认定提供依据,人社部2018年开始新版国家职业技能标准的制定工作,2018年共通过2个文件颁布了29个国家职业技能标准。本汇编将这29个标准按颁布文件的发文时间顺序汇集成册。每个国家职业技能标准都包括了职业概况、基本要求、工作要求和权重表等方面内容,对各职业的活动范围、工作内容、技能要求和知识水平作了明确规定。最后还有职业名称的拼音索引。
本手册由12篇77章组成,内容包括有关工程地质的基础地质理论和基本概念,水电工程地质勘察的各种方法及其使用条件,岩土体物理力学参数及其测试方法,以及水电工程建设中主要工程地质问题的勘察与评价方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