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向实在之路--宇宙法则的完全指南》是zui近 二三十年里非常重要、极富有雄心大志的科学著作。 它为物理宇宙研究提供了详尽的各种可能的解释,并 给出了其基本数学理论的要点。 罗杰 彭罗斯的目标是要尽可能清晰地描述当代 对宇宙的认识,揭示出其中深刻的美学意蕴和哲学内 涵,以及复杂的逻辑关联。《通向实在之路--宇宙法 则的完全指南》极富挑战性,语言娓娓道来,叙事非 常流畅,更兼有几百幅作者手绘的精美插图。它不要 求读者具有专门的背景知识,书的前几章提供的重要 的数学基础为探索后面的物理理论做了准备。 从这里,我们能够了解物理学各个不同门类在科 学上所起的作用;学到微积分和现代几何学的众多神 奇概念;知晓量子力学的基础和冲突;明了什么是粒 子物理学标准模型;什么是宇宙学、大爆炸、黑洞; 什么
在人类文明流布的大背景下,探究巴比伦、古希腊、印度、中国、日本之间的文化交互,是让人着迷的话题,尤其在跨学科研究成为可能并积累日多的近二十年里,是学界越来越关注的研究课题。 本书从天文学入手,通过整理佛、道二藏中涉及天文学内涵的材料,将其与中国古代天文历法(以二十四史中的《天文志》为材料)和天文学思想进行比对,释读异同,考其流变,从时间年代和文化背景、人物线索、地理地缘等方面阐释三者之间的关联,并进一步推导演变的原因。 本书作者钮卫星常年躬耕中国古代天文学史研究,术有专长,更有其独得之秘。
诺贝尔奖是当代科学界的荣誉。自1970年开始,天文学不断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青睐,更是在2019年、2020年连续两年获奖。这些获奖天文项目往往开创了新的研究领域,带给我们关于宇宙的全新知识。本书梳理获得诺贝尔奖的天文项目以及回顾20世纪前70年的重大天文学成就,介绍这些璀璨成果诞生的故事,让我们一览现代天文学发展的脉络和那些杰出天文学家的迷人风采。作者更在书末总结我国天文学发展的现状,回答诺贝尔奖离我们有多远的问题。
本书是《中华大典?天文典》的*后一个分典。它择取我国古籍中有关天文仪器的文献材料,对其进行标点并加以科学分类,以类书的形式表现出来,使人们可以比较便利地从浩繁的古籍中获取相关信息。本书对天文学史的研究大有益处。
内容简介
《中国海洋连通的全球海上通道特征:航天遥感 融合信息 战略价值》基于全球海上通道战略区位与多源空间信息之融合的研究成果,从海洋空间地理载体的角度,图文并茂地阐述了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与北冰洋中类型有别的海上通道的空间分布特征。内容涉及海峡空间位置、自然属性、发育特征、水道特征、通道两岸自然地理、战略价值以及重要港口等空间融合信息特征。*后针对海上通道的战略区位,阐述了海峡专题基础信息与技术。 《中国海洋连通的全球海上通道特征:航天遥感 融合信息 战略价值》可供国家策略、外交、航海、海洋、海运、地质、地理、遥感、测绘与海事等专业人员和大专院校师生参考使用。
《职业信息与教育培训项目(专业)信息对应指引(2023年版)》所称对应关系是指,以职业技术技能与专业技术的一致性程度、职业技术技能与专业知识能力的相似性程度为基础,通过职业与专业相关信息分析,作出的关联性判断。即职业定义、职业技术领域、职业主要工作内容、职业能力及应用等信息与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专业技术范畴、专业知识与专业能力及应用、课程内容等的关联程度。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五千多年辉煌灿烂的文明史,是各个民族共同创造的。然而在20多年前,人们对中国少数民族的矢文历法史知之甚少,尽管偶见一些零星的研究,但并不成系统,有的则是肤浅的介绍,可以说对中国少数民族天文学史的研究处于空白状态。1975年以后,笔者曾发动一些学者,有计划地开展中国少数民族天文学史的研究,逐步奠定了中国少数民族天文历法史研究的基础。 当然,我们对少数民族天文历法史的研究还是很初步的。首先,对55个少数民族不可能逐个进行研究,只能选择有代表性的少数民族做深入的研究。我们注重对各个民族的起源和周围文化环境相互影响的研究,大致按华夏、东夷、苗瑶、百越、东胡、满族、突厥、蒙古、氐羌、藏族等进行分类。同一族系的民族,在天文历法方面也较相近。必须承认,我们所掌握的有关历史文
中国古代天文仪器,起源极早。《周礼》所记有关的早期史料,每为论者所引用。 二十多年来,图文本的书刊,不断出现,受到欢迎,效果日益显著,国外且已发展到天文学史的专著,较著名的先有《被探测的天定——天图》(1500-1800),继有《辉煌灿烂的星座——历史与神话》、再一册为剑桥插图天文学史。三本书中,不仅种含有两幅中国天图,第三种包含一大幅浑仪图,其余均为西方史料,而在1993年出版的共849年巨著《传统东亚与东南亚社会的制图学》一书中,则有三分之一以上的篇幅详论了中国的制图学,主要为传统中国文化的制图历史,重点在天文图与地理图。这些带有极丰富彩色与黑白插图的天文学史专著,不但在相当大的程序上扩展了读者的视野,也增加了读者的兴趣,更提高了读者的认识水平。 中国古代在天文仪器上的成就和内容是非常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