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玩猫狂人”薛定谔写给每个人的科学通识书。这本轻松而有趣的小书不到10万字,却是影响了整个世纪的“科学圣经”:·首提“生命以负熵为食”的观点·开启“生命即信息”的认知革命·推动“分子生物学”的诞生·直接启发了“DNA双螺旋结构”的发现……20世纪30年代末到40年代,薛定谔的兴趣从纯粹的物理学,转向了对生命与心灵问题的思索。为此,他进行了两场跨界演讲,在都柏林三一学院的系列演讲——“生命是什么”,以及在英国剑桥大学三一学院的演讲——“心灵与物质”。这两场演讲后来被整理出版成《生命是什么》一书。薛定谔的演讲震撼了学术界,号召并激励了一大批优秀的物理学家投入生物学研究,包括因发现“DNA双螺旋结构”而获得诺贝尔奖的三位科学家——詹姆斯·沃森、弗朗西斯·克里克和莫里斯·威尔金斯。这
《星象解码——进入神秘的星座世界》以介绍十二月中星为线索,以二十八宿及其附座为骨干,将一个个星座、一个个故事连接贯穿起来,围绕着每一个农历月的中星将与其有关的故事向读者娓娓道来,并对中国星名的含义和来历给出了详细的分析和介绍。每个月只重点介绍两三个主要星座,认识记忆起来并不困难。在认识和辨认这些星座时,您只需在傍晚时仰望头顶上的星座,并对照本书有关星图即能找到。书中配有百余幅插图、包含近百个历史或神话故事。 本书内容丰富,生动有趣,是一本帮助读者认识中国星座的很好的入门书,是向读者系统介绍中国星名起源及其蕴含的深厚文化内涵的一次尝试,是科普与文化结合的尝试,即使是对天文专业的读者也不失是一本很有价值的参考文献。 在社会经济文化飞速发展的今天,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提高自己的文化
本书系统地介绍了晴天大气过程、云雾降水电过程和云雾中的起电机制,重点介绍了雷暴云闪电、雷电的物理效应、雷电的监测原理和方法、雷电的气候特征和全球大气电输送。全书共分十章,章讲述静电学基础知识;第二至四章主要叙述晴天大气带电粒子(离子)、大气电场、大气电流、大气电导率等大气的基本电特性知识;第五、六章讲述云雾粒子的带电特征,各类云、特别是雷暴云荷电结构和雷暴云起电的理论;第七章为闪电的结构、类型、闪电的电场、电流参数和形成机制,闪电与雷暴云等;第八章为雷电的物理效应,主要讲述闪电的电磁辐射理论,雷闪的光谱;第九章是雷电的监测方法,介绍大气电场、磁场和电流的观测方法,特别是雷电的定位方法,卫星监测雷电的介绍;第十章为雷电的气候特征,着重介绍我国雷电的分布规律,全球雷电分布和全球
《高等天气学(第2版)》阐述了大气中各类尺度运动系统的结构、生命史、发生和发展的规律以及相关的理论,它将高等天气学、中尺度气象学和大气环流三方面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加以论述,使之在合理的安排下体现了近代天气学中的各个方面。
本书系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大项目“中国陆地和近海生态系统碳收支研究”成果之一。本书对作者及其课题组从事温室气体研究二十余年的实验技术和理论研究成果进行了总结,系统阐述了陆地及淡水湖泊生态系统含碳温室气体(CO2和CH4)及含氮温室气体(N2O)的排放观测方法和排放规律。主要内容包括:常用生态系统碳交换观测技术的基本原理、优缺点及可比性;静态箱一气相色谱法生态系统碳交换观测实验设计、仪器组装、样品采集和定量分析、数据质量控制及误差来源;不同生态系统温室气体的排放特征及影响因子。 本书可供从事全球变化、大气化学、生态学和化学仪器分析研究的科研人员及大专院校师生阅读参考。
本书以黄土的水敏性和水致滑坡机理为主线,介绍了中国黄土高原甘肃省黑方台地区,由于长期大量引水灌溉而引起的地下水流系统演化过程和黄土工程地质性质变化,论述了灌溉诱发滑坡发生的机理。通过野外监测数据,刻画了季节性冻结滞水效应,揭示了冻融作用引起斜坡失稳的机理。采用多期地形图、深基础构筑物、遥感及定量计算的方法,揭示灌溉引起的黄土湿陷灾害空间分布及非饱和黄土湿陷机理。介绍了基于水的滑坡风险控制技术。
《国外稀有稀土矿床》对世界各地的典型稀有稀土金属矿床进行了介绍,包括世界第壹大花岗伟晶岩型钽铯矿床——加拿大伯尼克湖、世界第壹大凝灰岩型铍矿——美国斯波山、世界第二大碳酸岩型轻稀土矿床——美国芒廷帕斯、世界超大型花岗岩型钽矿——埃及阿布达巴,世界很大的含锂伟晶岩之一的津巴布韦比基塔伟晶岩,铌一稀土矿床——西伯利亚托姆托尔、世界超大型稀有金属综合性矿床——西伯利亚卡图金,欧洲的锂矿床——威尼本,也对近年来对太平洋、印度洋等海域稀土资源的调查情况作了简单介绍。
《我的套百科全书:海洋生命》告诉我们在地球的表面,约有71%的表面积被海水所覆盖。在这广阔无际的海洋中,生活着许许多多的生命:千奇百怪的鱼、千姿百态的海兽、五彩斑斓的海贝、长寿的海龟、爱筑礁的珊瑚、五颜六色的海星、像植物的海葵,以及海面上自由飞翔的海鸟等等,真是数不胜数。每个生命都有自己的秘密,让我们一起走近海洋,探索海洋生命的奥秘吧。
该书由中核集团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承担 编撰。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是我国核聚变能源研究的重要基地,我国第 一座人造太阳实验装置、中国核聚变领域个大科学工程装置——中国 环流器一号(HL-1)就诞生于此。中国环流器一号是我国自主设计建造的 个中型托卡马克装置,它的建成和运行实现了我国核聚变研究由原理 探索到大规模装置实验的重大跨越,是我国可控核聚变研究尤其是磁约束 核聚变进入大规模实验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托起明天的太阳》以核工业 西南物理研究院建造的中国环流器核聚变实验装置及取得的成果、目前为 止中国参与的国际大科学工程——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计 划及中国智慧在ITER计划中的主要贡献为主线,向公众通俗易懂地普及宣 传清洁、安全、绿色的可控核聚变能源科学知识,磁约束可控核聚变研究 发展历程
精准农业技术是现代农业的重要支撑技术,而以卫星导航为首的空间信息技术又是精准农业的核心技术,渗透应用到精准农业的各个生产环节。本书结合外具有代表性的典型应用案例,以及著者的实践,论述农业现代化、农业信息化的必要性与重要意义,以及GNSS在农业中的具体应用,主要内容包括:概述、我国农机社会化服务发展模式、GNSS应用基础设施、农机管理调度技术与应用、变量作业控制技术与应用、农业高精度作业技术与应用和海洋渔业监控管理应用。本书突出典型性、新颖性、创新性、实用性,除了外典型案例外,其大部分内容均为著者的亲身实践和首次发表。
《东北油气区石炭:二叠系研究及油气远景评价》运用现代地层理论,对松辽盆地和辽河断陷周边的石炭一二叠系在新的地层区划的基础上,进行多重地层划分和综合研究,并以露头研究成果为基础,结合钻井和地震资料对盆地覆盖区的石炭一二叠系进行了研究。 在地层研究基础之上,通过古气候、沉积相、生物古地理和岩相古地理的进一步分析,指出盆地覆盖区石炭一二叠系生油岩、储集岩发育,并发育多套有利的生储盖组合。通过盆地模拟,计算了石炭一二叠系的生烃量和油气资源量,指出松辽盆地农安区块、黑渔泡区块和辽河断陷的东部斜坡带为深层油气勘探的目标,以气为主。 《东北油气区石炭:二叠系研究及油气远景评价》可供生产、科研、教学等部门广大地质人员参考,特别适合东北探区石油地质工作者生产和科研所用。
本书由两部分组成,其一讲述了周文得仙人相助而变虎,吃掉为富不仁的盖世太保替弟报仇的故事;其二讲述了许愿为拍高官马屁,苦寻千里马却自讨苦吃、反受狐仙戏弄的故事。两则均以出其不意的幽默取胜,嬉笑之中不失对世态的讥讽,讥讽之下又有几分对良知的启迪,和对小人物想要伸张正义只能凭借仙神之力的慨叹。内容虽取之于古,但讲述视角新颖独特,人物形象生动俏皮,“蔡氏幽默”独有的特色在书中挥洒得淋漓尽致。
《油气包裹体及其在石油勘探和开发中的应用》系统地介绍了石油和天然气包裹体形成机理、类型划分、相演化特征,以及应用油气包裹体寻找石油和天然气的原理;地层中油气包裹体观测研究的均一温度、冷冻温度测定;油气包裹体组成的显微荧光、显微红外、显微激光拉曼和油气包裹体群的Gc、GC-MS的分析,以及油气盆地中石油包裹体和盐水包裹体在探讨油气生成、运移、聚集的古地温、古压力与成藏演化阶段中的应用。《油气包裹体及其在石油勘探和开发中的应用》适于广大油气地质勘探的科研人员、地质和石油地质院校师生以及流体包裹体工作者阅读。
自然景观是大自然馈赠给人类的瑰宝,不仅构成了丰富的旅游资源和人类生存的环境,而且蕴藏着丰富的科学内涵和美学价值,是认识自然、探索自然奥秘的载体,许多科学发现和自然规律酌探索都直接或间接地来源于人们对自然景观的认识。 自然景观的类型多样,包括在地质历史时期形成的规模宏大、丰富多彩、令人目不暇接的地质、地貌和水体景观,也包括现今生机盎然的生物景观和变幻莫测的宇宙景观。 通过自然景观的赏析,能陶冶我们的情操,提高地学的科学素养,了解各种自然景观的成因与演化、景观资源的合理开发与保护、自然景观的评价和赏析的基本原理与方法,获得美的享受,提高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海洋工程环境(第二版)》以海洋工程环境为主线,重点描述了风、海浪、海流、潮汐、海冰的运动特征和规律,以及它们对海洋工程结构物的作用影响;介绍了海水温度、盐度、密度的基础知识及其分布变化特征:介绍了海岸海底地形、海洋光学现象、海洋声学现象、海洋腐蚀与防护等相关方面的知识;讨论了海洋生物、海洋生态与海洋环境及其保护问题。书中还结合新资料介绍了海洋资源及其产业、海洋技术、海洋科学研究发展特点、海洋政策法规等内容,介绍了中国近海海域的地理、地质、水文等特点。 《海洋工程环境(第二版)》适合船舶工程、海洋工程等专业大学本科生与研究生学习,也适合相关科技工作者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