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今天的版图奠定于清,是中国学术界长期以来基本一致的看法。因此,清代疆域形成之研究一直是一个重大历史课题。但从地图的角度来探讨清代疆域形成的著述尚不多见。边界划分,总是同地图标示联系在一起,由边界划分而形成的国界也总要用地图来表示。中国是早绘制地图的国家之一,中国绘制建立在大地坐标系统之上的实测地图的构想萌发于西方测量技术传入的明代,实际测绘则始于清康乾时期。清廷于这一时期利用西方近代测绘技术,进行了全国性的大地测量活动,将结果绘成舆图,并把测绘地图与版图的确定紧密联系在一起。本书旨在以康乾时期具有代表性的舆图为例,对这一时期地图绘制的历史及地图在当时的社会功能,尤其是地图与疆域的关系作一番细致的考察和研究,以达到探本求源、总结历史经验教训的目的。
本书以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为重点,较为详细而全面地介绍了卫星导航系统的授时技术及其应用情况。全书共5章,分别介绍了授时技术的发展情况、卫星导航系统时间产生的基本原理与方法、北斗授时原理与方法、GNSS授时接收机技术以及北斗授时技术应用等内容。全书内容基本覆盖了卫星导航系统授时技术所涉及的知识和成果,既介绍基本知识,也介绍了研究和应用成果。
本书以空间数据分析(SDA)理论和方法为基础,构建了基于SDA的人口数据空间化的方法框架,并将空间自相关分析、空间自回归分析、空间异质性分析、区域差异分析、点模式分析、热点探测技术、面插值技术、地统计学等多项空间分析技术应用于人口分布规律的研究与识别中,实现了江苏省、徐州市域、徐州市区多级单元的人口数据空间化。 本书可以作为城市与区域规划、地理信息系统等相关专业学生的教学参考书,也可以作为地图制图学、人文地理学、人口学等领域研究人员的参考资料。
本书以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为重点,较为详细而全面地介绍了卫星导航系统的授时技术及其应用情况。全书共5章,分别介绍了授时技术的发展情况、卫星导航系统时间产生的基本原理与方法、北斗授时原理与方法、GNSS授时接收机技术以及北斗授时技术应用等内容。全书内容基本覆盖了卫星导航系统授时技术所涉及的知识和成果,既介绍基本知识,也介绍了研究和应用成果。
本书全面地介绍了GPS,包括系统、信号、接收机、测量,以及用以估算位置、速度和时间的算法。全书分为四部分:部分介绍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的基础框架,包括坐标系、时基参考和卫星轨道,并概述GPS、GLONASS和Galile0系统;第二部分描述GPS的重要技术——位置、速度和时间估算;第三部分讨论富于创意的GPS信号结构;第四部分阐述从信号中提取有用测量量的处理技术,并探讨射频干扰和信号阻隔所带来的挑战。本书所附光盘包含有在世界各地采集的GPS数据,学生可用此数据进行上机实验。章后提供配套习题,要求学生通过MATLAB编程来分析GPS数据。本书可作为工科专业高年级或研究生的教科书,也可作为应用工程师的自学教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