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源地理大数据的涌现,为地理学及相关学科的研究提供了有力的社会感知手段。社会感知是指基于大数据挖掘人的时空间行为模式,进而揭示其背后的社会经济特征的研究方法,它提供了一条“由人及地”的研究路径。本书介绍了地理大数据和社会感知的基本概念,然后分别从人和地两个角度,梳理了社会感知的相关方法。其中对地感知,又分为场所语义感知、空间交互感知及地理过程感知。同时,本书也介绍了社会感知和遥感集成的相关研究,并选择五个领域介绍了社会感知的应用。
近年来,数字煤矿建设已经取得显著成绩,但地质信息的及时更新和实体建模关键技术并未取得实质突破,由此产生的决策失误和相应的安全事故时有发生,这不仅造成了经济及财产损失,而且威胁着矿工人身安全,对企业、矿区、社会及国家的和谐、稳定及形象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负面影响。本专著针对煤矿地质模型动态修正及应用的关键技术问题,结合国家863项目、企业委托项目等相关工作,研究了煤矿三维地质模型动态修正技术及应用方法,为决策管理人员和现场技术人员及时了解煤矿地质状况、分析工作面周边环境等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撑手段。
城市信息学是一门新兴交叉学科,该学科整合了城市科学、计算机科学和地理信息科学,旨在运用基于新信息科学的系统性理论和方法,对城市进行理解、管理与设计。本书由相关领域40余个世界 的研究团队合力撰写,书中全面、系统地阐述了城市信息学的理论、技术与应用,涵盖城市信息学各领域的研究成果、前沿技术与展望。 本书分为六大部分: 部分“城市科学的维度”侧重于城市科学演进中的基础概念与理论:第二部分“城市系统与应用”讨论了城市信息学在理解、分析和管理各类城市系统中的应用;第三部分“城市感知”描述了城市感知的现有手段与 方法:第四部分“城市大数据基础设施”聚焦于城市大数据基础设施的 进展:第五部分“城市计算”涵盖了城市信息学中的计算机科学和城市建模相关议题:第六部分“未来展望”论述了城市信息学的
本专著围绕激光跟踪仪测量原理及其应用,结合作者近年来所从事的理论和工程项目研究,从激光跟踪仪的发展历程、测量和控制原理、误差分析和校准检定、多测站联合平差、动态测量及数据处理、联机控制及二次开发等方面,系统的论述了激光跟踪仪的测量原理及其典型应用,将工程测量和大地测量的经典数据平差模型用于激光跟踪仪的工业测量数据处理,提出了广义USMN平差模型、任意状态下的空间加权秩亏自由网平差模型等理论,成功解决解决了激光跟踪仪多站测量、多类型仪器联合测量、动态测量等问题。
本书基于作者近期将其擅长领域与众源地理数据相结合所得的一系列研究经验和成果,从数据获取、质量分析评价、特点规律分析、跨领域交叉应用、共享及可视化等多个角度切入,系统地叙述了众源地理数据(尤其是道路数据)及其分析应用。本书共分8章。章从众源地理数据的概念、来源及特点引入全书,第2章介绍众源地理数据采集和获取的方法和特点,第3章介绍众源地理数据质量分析的框架和方法,第4章介绍众源地理数据在道路网演化规律及志愿者绘图行为方面的研究,第5、6章介绍众源地理数据在道路提取和更新中的应用和方法,第7章介绍众源地理数据在交通信息提取、城市规划、人类行为学等领域的交叉应用,第8章介绍众源地理数据的共享平台建设及一些可视化成果。
近年来,数字煤矿建设已经取得显著成绩,但地质信息的及时更新和实体建模关键技术并未取得实质突破,由此产生的决策失误和相应的安全事故时有发生,这不仅造成了经济及财产损失,而且威胁着矿工人身安全,对企业、矿区、社会及国家的和谐、稳定及形象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负面影响。本专著针对煤矿地质模型动态修正及应用的关键技术问题,结合国家863项目、企业委托项目等相关工作,研究了煤矿三维地质模型动态修正技术及应用方法,为决策管理人员和现场技术人员及时了解煤矿地质状况、分析工作面周边环境等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撑手段。
本专著围绕激光跟踪仪测量原理及其应用,结合作者近年来所从事的理论和工程项目研究,从激光跟踪仪的发展历程、测量和控制原理、误差分析和校准检定、多测站联合平差、动态测量及数据处理、联机控制及二次开发等方面,系统的论述了激光跟踪仪的测量原理及其典型应用,将工程测量和大地测量的经典数据平差模型用于激光跟踪仪的工业测量数据处理,提出了广义USMN平差模型、任意状态下的空间加权秩亏自由网平差模型等理论,成功解决解决了激光跟踪仪多站测量、多类型仪器联合测量、动态测量等问题。
《测绘地理信息技术创新与应用》是“连云港市测绘学会第十九届学术交流会”论文选编。 《测绘地理信息技术创新与应用》精选内容涉及综述类、GPS技术、GIS与Rs技术、数字化和测绘技术、变形监测技术、工程测量技术、地籍与房产测绘技术等,基本反映了测绘地理信息技术在测绘领域的应用。 《测绘地理信息技术创新与应用》内容广泛、丰富,很多是来自测绘地理信息工程一线的经验总结,具有的学术水平和较高的应用参考价值,适合测绘科技工作者和测绘类院校师生阅读参考。
从先秦到民国,不少朝代有过专管测绘的官职和机构设置。测绘技术科学的基础和实力的真正形成,只有在新中国成立以后,才成为现实。随着全国科技事业的蓬勃发展,测绘事业迅速进步,取得了巨大成就。我们建立了一支强大的、有战斗力的、高素质的科学技术专业队伍。他们为祖国的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为科学事业的繁荣做出了重要贡献,堪与中华民族古代文明相映同辉。 面临21世纪,世界测绘科学技术正在阔步前进,日新月异。测绘学研究和工作范围已从地球扩展到太阳系空间,要绘制月球、金星、火星、木星等的星图;大地测量已由陆地扩展到海洋,从静态到动态,从单学科发展成多学科综合研究;测图技术已从航空遥感进到航天遥感,建立长基线高精度测量体系;制图技术正在全面向数字化、自动化和智能化方向转变,等等。另一方面,中国社会
软件定义无线电(SDRs)概念的提出已有10多年的时间。自Dennis AKos于1997年次对基于软件无线电的GPS系统进行了完整论述,几个研究小组已分别在这一领域做出了自己的贡献。因此,我们认为出版一本更新的书来介绍GPS系统软件接收机的研究成果的时机已成熟,同时介绍即将投入使用的欧洲伽利略导航系统。GPS系统和伽利略系统同属于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
唐文静编著的这本《多源地理空间矢量数据融合 》从多源空间数据的概念、研究内容和应用出发,就 多源地理空间矢量数据融合的预处理、几何位置融合 、要素分类编码融合以及融合过程的不确定性分析等 问题进行了探讨。并以海陆地理空间矢量数据的融合 为例,讨论了不同来源的1:500000海图、陆图矢量 数据融合的坐标系统一、投影方式统一、几何位置融 合、属性编码融合等问题,通过多源矢量空间数据不 确定性联合模型来评定海陆地理空间矢量数据融合的 质量。 全书共分6章。章介绍多源空间数据融合的概 念、发展及与其他技术的区别;第2章介绍多源空间 数据融合的研究内容、处理过程及进行融合之前需要 做的预处理;第3章和第4章介绍多源空间数据融合中 的几何位置融合;第5章介绍要素编码融合;第6章对 多源空间数据融合结果质量进行评定。 本书
近年来,数字煤矿建设已经取得显著成绩,但地质信息的及时更新和实体建模关键技术并未取得实质突破,由此产生的决策失误和相应的安全事故时有发生,这不仅造成了经济及财产损失,而且威胁着矿工人身安全,对企业、矿区、社会及国家的和谐、稳定及形象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负面影响。本专著针对煤矿地质模型动态修正及应用的关键技术问题,结合国家863项目、企业委托项目等相关工作,研究了煤矿三维地质模型动态修正技术及应用方法,为决策管理人员和现场技术人员及时了解煤矿地质状况、分析工作面周边环境等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撑手段。
本书共分为二十六章,系统地讲述了摄影测量的解析基础,单像、双像、单航线、区域网(航带法,独立模型法,光束法)解析摄影测量原理,大规模方程式演算,像片纠正和正射像片微分纠正原理,立体测图仪结构及其测图原理,以及摄影测量数字化与自动化;还介绍了地面摄影测量、近景摄影测量和特殊摄影测量原理;最后将像片解析基础知识和有关数学知识与常用公式列入了附录。本书可供摄影测量专业科技人员和高等院校有关专业师生学习参考。 本专著问世至今,已近30年了,如今摄影测量已完成了模拟、解析和数字阶段的转变,但该书的理论学术思想仍是摄影测量与遥感的理论基础和发展纲领。 为了向读者再现当年的这部不朽著作,重新出版该书,即按原有章节、原有内容、原有的文字、公式和图表及其编号重新出版该书。改正了原版书中残存的
“极地科学考察,测绘先行”。中国极地科学考察已三十多年,本书作者用自己集藏的邮品——包括在中国北极科学考察中发生的重大事件、科考成果、重要会议等活动寄出的信封、明信片、DIY资料等,记述测绘工作者在中国北极科学考察中的艰难历程,十分珍贵。 本书主要分为部分,一是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组织民间团体开展北极科学考察,二是专业部门组织科技人员按不同学科开展北极考察,三是国家极地考察主管部门系统开展北极科学考察。
该书主要介绍了"格洛纳斯"全球卫星导航系统从立项论证到工程建设,再到应用推广与产业化整个过程的管理实践活动。全书按照系统工程和项目管理相结合的思路对其工程管理涉及的管理理论方法进行了系统梳理,总结提出了"格洛纳斯"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工程管理体系。全书共分18章,包括绪论、工程管理知识体系、需求工程、组织管理、任务管理、进度管理、费用管理、质量与可靠性管理、风险管理、采购与合同管理、信息沟通管理、技术状态管理、试验与评价管理、产品成熟度管理、综合集成管理、科技创新管理、应用推广与产业化。
《地学典·测绘分典》包括综述、理论与方法、仪器、数据、地图等5个总部,系统全面地搜集了自先秦至清末我国典籍中的测绘材料,从古讫今有关测绘的机构设置及演变、人物与著作、技术与成果等有关测绘的方方面面,本书都进行了细致的梳理。
本书共分为二十六章,系统地讲述了摄影测量的解析基础,单像、双像、单航线、区域网(航带法,独立模型法,光束法)解析摄影测量原理,大规模方程式演算,像片纠正和正射像片微分纠正原理,立体测图仪结构及其测图原理,以及摄影测量数字化与自动化;还介绍了地面摄影测量、近景摄影测量和特殊摄影测量原理;将像片解析基础知识和有关数学知识与常用公式列入了附录。本书可供摄影测量专业科技人员和高等院校有关专业师生学习参考。 本专著问世至今,已近30年了,如今摄影测量已完成了模拟、解析和数字阶段的转变,但该书的理论学术思想仍是摄影测量与遥感的理论基础和发展纲领。为了向读者再现当年的这部不朽著作,重新出版该书,即按原有章节、原有内容、原有的文字、公式和图表及其编号重新出版该书。改正了原版书中残存的少许差错和
国际制图协会(ICA--IntemarlonalCartographicAssociation)是世界上地图制图学界专家性的学术组织。《国际制图协会历程(1959-2001)》详细介绍了ICA成立以来42年走过的,上溯至1956年的埃塞尔特会议(EsseheConference),下延至2003年将在南非德班举行的国际地图制图大会(ICC2003DurbaSouthAfrica)。《国际制图协会历程(1959-2001)》共分10章,主要介绍了ICA创立之初的活动,自成立以来举办的20次国际制图学术研讨会会议,以及地图展览、专业委员会组织及专业活动发展方向、与其他相关学术组织的关系、向发展中国家传播技术的政策、中国参加和组织的ICA活动、ICA设立的奖项、ICAl999--2003年的组织与任务等情况。《国际制图协会历程(1959-2001)》还搜集了二十多张珍贵的历史照片,真实记录了ICA历史中的重要人物和场景。《国际制图协会历程(1959-2001)》是中国地图制图工作者和有
海洋遥感是人类认识海洋的重要手段之一,可以对海洋环境进行全天候、全天时的观测。本书作为国家“863”计划重要研究成果,围绕高海况海洋动力环境多源微波遥感信息提取技术、自主微波遥感卫星海洋动力环境信息提取技术及应用和海洋遥感数据的时空扩展技术三个方面进行阐述,系统介绍了海洋动力环境微波遥感的探测机理、理论和技术研究进展以及在海洋领域的应用情况,为海洋微波遥感探测理论研究和应用推广提供了很好的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撑,具有极大的实用性和参考价值。
本书在简述多波束系统的发展历史、工作原理的基础上,围绕多波束测深数据和图像数据处理两大主题,就系统测量过程中的基准、声速、辅助参数测定、测深数据处理、声呐图像的形成、处理、应用以及与侧扫声呐信息的融合等问题展开了深入的研究,重点介绍了这些领域的进展、采用的理论方法及其应用,对从事海洋测绘的科研及工作人员具有较大的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