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让广大群众了解地面塌陷,《地面塌陷/中国地质灾害科普丛书》主要讲述了地面塌陷基础概念、地面塌陷成因机理、地面塌陷分布、地面塌陷危害和地面塌陷识别与防治等内容,通过通俗的语言、形象的图片及生动的事例,对地面塌陷地质灾害基本知识进行普及。 希望通过这本地面塌陷科普读物,读者能够基本了解地面塌陷的基本知识,知道地面塌陷发生的前兆及发生灾害后如何自救,提高减灾防灾意识,改变读者事不关己的心态,提高全民科学素养,形成全民了解地质灾害、全民关心地质灾害的良好风气,为把我国建设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国家贡献自己小小的力量。
《地裂缝/中国地质灾害科普丛书》将地裂缝地质灾害复杂的科学理论用简明的语言加以说明,科学普及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加强地质灾害的防治宣传,能够避免和减少地裂缝类地质灾害给人民生命和财产造成的损失,对维护社会稳定,保障生态环境、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具有实际的科普宣传和创新意义。
《滑坡/中国地质灾害科普丛书》介绍了滑坡地质灾害的基本概念、引发因素、识别防范、临灾避险、分布情况、典型案例等方面。特别要指出,书中加入2017年我国新的滑坡地质灾害事件,其中包括 6.24 四川茂县山体滑坡事件。同时,作者根据自身工作优势内容,在灾害预防预测方面扩大了篇幅,重点增加了2000年以来地质灾害防治预防的典型成功案例,弥补了市场科普类书籍对这方面的要求。
本教材是与地质学及相关专业地层学教学配套的野外实习教材,是地层学野外教学实习的工具书。教材介绍了武汉周边蔡甸侏儒山、湖北黄石等地的多条野外地层教学路线,包含了地层学分支学科,如岩石地层学、生物地层学、层序地层学、事件地层学、旋回地层学中的野外典型现象,以及地层学野外工作的一些基本方法。同时,还根据野外具体现象安排了相应的野外作业及思考题。本教材旨在加深学生对地层学基本概念的感性认识,提高野外地层学实际工作能力,适合于地质学及相关专业高年级本科生及研究生使用。
近年来,我国地质灾害防治形势严峻,工作任重而道远。我国非常重视地质灾害的治理与预防,注意保护地质环境,注重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但仅仅依靠国家单方面的重视是不够的,还需要全国人民都本着 以人为本 的原则,强化地质灾害防治意识,提高地质灾害自救互救能力。《崩塌/中国地质灾害科普丛书》讲述了崩塌地质灾害的基本概念、成因机制、分布特征、主要危害、识别防治、临灾避险等内容,通过通俗的语言和丰富的漫画、实例图片,对崩塌地质灾害进行科普教育。 希望这本崩塌科普读物,不仅能提高读者的科学素养,更能让人们深刻了解崩塌地质灾害的基本知识和避灾常识,学会防灾减灾、学会自救互救,大限度地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确保社会和谐安定。
《地球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实验教程/遥感分册》在编写时注重培养学生进行遥感技术应用的全面的实际操作能力,可作为地球信息科学与技术、遥感科学与技术、空间信息与数字技术、测绘工程、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和资源与环境等相关专业本科及研究生的遥感类课程的实验教材,也可作为相关专业工程技术人员的参考用书。读者能够理解遥感图像处理的基本流程,并能够掌握遥感图像处理软件的实际操作方法和相关方法的算法设计思想,实现从学习到应用的快速转化。
王健等编著的《流域水文学》共9章。绪论、、二章为水文学基本原理部分,主要阐述水文循环基本过程、影响因素等。第四章为产汇流基本知识部分,主要从成因分析角度阐述产流机制、产流模式、产流计算、汇流计算。第五章为设计径流计算部分,主要从水文统计角度,利用水文频率计算确定设计年径流量,由流量资料推求设计洪水和由降雨资料推求设计洪水的基本方法,介绍小流域设计洪水方法。第三、六、七、八章为水土保持径流泥沙观测与估算部分,主要介绍通过水土保持径流泥沙观测获取径流泥沙资料的基本方法,借助流域水文模型对水文规律进行模拟,对未来一定时期的水文状态作出定性和定量的预测,分析水土保持措施对流域径流泥沙的影响。书后附有思考题,以巩固和加深对内容的理解。 《流域水文学》主要是针对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
GNSS电离层层析成像技术是近年发展起来的一种 新的电离层监测手段,是空 间大地测量、无线电科学和空间物理学等领域的一个 研究热点和难点。闻德保编著的《基于GNSS的电离层 层析算法及其应用》首先介 绍了基于GNSS的电离层层析成像原理,探讨了电离层 电子密度层析反演过程中不 适定问题产生的原因和机理,提出了解决不适定问题 的反演算法。在此基础上,利用 实测的GNSS观测资料反演了不同地磁条件下中低纬度 地区电离层电子密度的周日 变化特性,特别研究了空间天气发生期间电离层结构 的扰动变化特性。 《基于GNSS的电离层层析算法及其应用》可供从 事测绘、空间物理和无线电研究的人员参考,也可作 为相关专业的 教材。
如何利用GNSS技术应用于城市灾害(雾霾、暴雨、地面沉降等)监测,是大地测量与气象学、环境科学等领域的研究热点和难点。本书主要介绍地基GNSS 技术应用于城市灾害监测研究,首先,通过雾霾天气过程前后GNSS测量结果的变化引入GNSS水汽与PM2.5 浓度的相关性研究,论证了水汽与PM2.5浓度存在显 *正相关特性,基于此特点,为大气环境治理提供一定基础。其次,以北京为例,利用GNSS水汽开展了城市水汽通道研究,对于汛期强降水过程的预警具有很好的指示意义;针对GNSS数据处理及传输时间导致 GNSS水汽产品进行暴雨预报延迟的问题,本书利用经验模态分解与神经网络相结合的方法开展了GNSS水汽的短时预测研究。然后,针对GNSS水汽用于短时气候研究较少的问题,作者利用中国地壳运动监测网络观测数据开展了不同气候类型的GNSS水汽变化研究。再次,分析了北京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实验教学系列教材:地球物理学北戴河教学实习指导书》是在原电法教研室、磁法教研室教师们30多年从事教学实习的基础上,在学院领导的关怀下,在应用地球物理系、固体地球物理系领导的支持和指导下,经各位教师的辛勤劳动编著而成,它是2009年湖北省高等学校省级教学研究“基于实践能力培养的地球物理专业教学实习体系构建”的成果之一,也是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实验室设备处资助完成的项目。
汶川地震后,作者曾多次深入灾区考察和调研,协助当地开展建筑鉴定与加固工作,在工作中获取了宝贵的手资料。本书是作者在将资料进行分类整理的基础上,运用大量图片对建筑震害进行了详细分析,同时为达到使灾后建筑加固工作做到有力、有序、有效地进行,便于保证工程质量、合理控制造价、缩短设计周期和利于技术监管的目的,编制了灾后建筑加固通用图集,并对加固方法与技术措施进行了详细介绍。本书内容丰富、技术实用、文字精练、图文并茂,对汶川地震灾后建筑加固工作有很强的指导意义,可供建筑抗震设计人员、施工人员、研究人员及建筑加固技术人员学习参考。
本书以公众耳熟能详的《小苹果》曲子为基础旋律,创作了融合 地震紧急救援训练基地教官应急救援经验、涵盖公民应知应会防震避险知识的歌词,并按照歌词内容分为3个板块:从震前的应急准备到震时的应急避险,再到震后的自救互救。词曲活泼生动,易学易唱;配图简洁明了,清晰易懂,便于公众记忆,从而加深对防震避险知识的理解。本书内容不是知识点的简单堆砌,而是通过“词+曲+图+歌词解析”的形式,提高公众学习防震减灾知识和应急避险自救互救技能的兴趣。使得公众在灾难来临前做好力所能及的准备,在灾难来临时不慌、不忙、不乱,在灾难来临后有效应对,不仅可以保护自己的生命,还可以拯救他人。 本书适合幼儿园小朋友、中小学生和家庭亲子传唱阅读。做到“传唱歌谣,普及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