戈登·B.伯南博士是美国国家大气研究中心的资深科学家,他的研究兴趣包括影响气候的陆地生态和水文过程以及人为和自然对植被的改变可以改变气候的机制。 《生态气候学(概念与应用 第2版)》向读者介绍了陆地生态系统与气候变化之间相互作用的多学科框架,简述了陆地生态系统影响气候及被气候影响的物理、化学和生物过程的基本气候学、水文学和生态学概念,以期为学习生态学、环境科学、大气科学和地理学的大学生和研究生提供一本入门教材。 生态气候学的核心命题是陆地生态系统通过能量、水分、化学元素和微量气体的循环,成为决定气候的重要组分。揭示这种气候与植被之间的耦合关系可以从植物细胞到全球植被地理空间尺度上及从接近瞬时到千年时间尺度上展开。《生态气候学(概念与应用 第2版)》也表述了人类对陆地的改变是如何
《竺可桢全集》收录迄今可见的竺可桢文稿约2000万字,拟出版24卷。—4卷为学术论文、大学讲义、科普文章、演讲词、工作报告、思想自传、信函、题词、序跋、诗作等;第5卷为外文著述;第6—21卷为1936—1974年的日记;第22—24卷为补编,收录《竺可桢全集》在编辑出版过程中陆续发掘出来的未及收入前四卷的竺可桢文稿。各卷附珍贵历史照片。本书为《竺可桢全集》第22卷,收录竺可桢1917—1934年的文稿。无论何种学科、体裁的文稿,一律按时间先后排序。这不仅是因为存在着无法严格区分学科领域和体裁类别的困难,更多的考虑还是想给读者提供一种历史考察的方便,无论是什么学科或体裁的哪一篇,都是竺可桢在20世纪中国历史中留下连续足迹的一个印记。
本书是全套《全球大气环流气候图集》中的册。本书是主旨是用尽可能的气象要素、从尽可能多的角度来全面展示大气环流气候平均状态的三维结构和特征,包括环流的纬向对称性和随经度变化的纬向不均匀性(即纬向对称场的偏差场)。本书可供从事大气科学的科研人员、业务工作者、教育工作者、研究生、本科生以及其它有关专业人员参考。
《竺可桢全集》收录迄今可见的竺可桢文稿约1300万字,—4卷为学术论文、大学讲义、科普文章、演讲词、工作报告、思想自传、信函、题词、序跋、诗作等,第5卷为外文著述,第6—19卷为1936—1974年的日记,第20卷为被编、年表和人名索引等。各卷附珍贵历史照片。 本书遵奉“存真”原则,力求如实展现竺可桢的学术成就和人生道路,折射现代中国的政治面貌和社会文化变迁的历史进程。
《热带大气和海洋动力学》对近代热带大尺度大气和海洋动力学研究作了较为系统的总结,为深入研究厄尔尼诺一南方涛动(ENSO)动力学提供了深层次的基础知识。章是赤道运动的动力学基础,着重介绍两个方面的基本问题。一方面从斜压三维赤道13平面方程人手,以更普遍的方法引出赤道运动中最重要的运动形式之一——松野(Matsuno)波系,并给出各个波分量的控制方程。这是研究赤道运动最重要的基础知识。另一方面是主要针对大气运动的,从尺度分析入手建立各种时间和空间尺度运动的控制方程,讨论了在不同条件下的准平衡态动力学。第2章讨论热带运动的半地转适应和发展过程理论,这是对经典中纬度地转适应和发展过程理论的拓展。纬圈半地转平衡的建立,实际上为熟知的吉尔(Gill)长波近似提供了理论基础。低频近似是新内容。第3章对赤道洋流系统
《大气科学中的非线性与复杂性》围绕着天气和气候何以会永不重复地发展变化,呈现化出剧烈的突变与相对的静止的问题,阐述人们对大气中非线性相互作用的认识过程和现有成就。《大气科学中的非线性与复杂性》共分六章。介绍了大气科学中四种研究方法:观测研究,动力学理论研究,实验室模拟和数值模拟的由来和发展,各自的长处和短处,彼此如何取长补短,相互配合的情况。深入阐述了“混沌”意味着什么,它是怎样被义识的。从哲学的视角上讨论了天气和气候的可预报和不可预报问题。还论述了非线性大气动力学的成就和面临的若干问题。在论述中重在弘扬科学精神,提倡科学方法。 《大气科学中的非线性与复杂性》可供对大气科学感兴趣的大专院校师生、科技人员和大专以上文化水平的读者阅读。也是一本有关专业的研究生教学参考书。
连续真空干燥是真空干燥的发展方向和趋势,它在提高生产效率,改善被干燥产品的品质方面具有重要价值。本书共分7章,围绕真空干燥的连续式生产理论、技术和应用进行阐述,主要内容有连续真空干燥基础、塔式连续真空干燥、带式连续真空干燥、盘式连续真空干燥、微波连续真空干燥和连续冷冻真空干燥等。本书适合化工过程机械、流体机械及工程、工程热物理、热能工程、机械工程等专业的学生学习参考;也可以供从事食品加工、医药及副产品加工、机械、化工等行业技术人员设计参考使用。
《数值预报系统GRAPES的科学设计与应用》为国家“十五”科技攻关重点项目研究成果。全书详细叙述了数值天气预报系统的科学设计方案及其在实际数值预报业务与研究中的应用,内容包括资料变分同化系统、一体化模式动力框架、模式的物理过程、模式的并行计算的科学方案,以及所建立的区域中尺度与全球预报系统的结构和在与区域级业务数值预报中心运行的结果,并将本系统移植与运行中的关键技术问题作为《数值预报系统GRAPES的科学设计与应用》的录,供系统应用者参考。《数值预报系统GRAPES的科学设计与应用》主要读者对象为在地球科学领域从事天气、气候、海洋等数值模式、资料同化与数值模拟研究的科学工作者,气象业务部门从事天气预报业务与技术开发的科技人员,计算机科学领域从事并行运算方法研究与技术开发的科技人员,以及高等院校相关
本书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气象台适应气象业务新发展的创新业务产品之一。全书共分4章:章概述了2018年新疆天气气候特点,并绘制了2018年年降水、气温、大风、沙尘、冰雹、大雾等灾害性天气统计分布图;第2章按天气过程出现时间先后顺序,给出了2018年90场天气过程索引表,包括时间、类型、强度及有无灾情等信息;第3章对2018年34场中度及以上强度天气过程暴雪、寒潮、暴雨、强对流、大风、沙尘暴、高温等天气实况以及灾害性天气分别详细描述,给出过程累计降水量、极大日降水、极大小时雨强、过程极大日降温和极大风速分布等实况图。绘制了100~700 hPa、地面气压场重要等压面的环流形势、卫星云图及T-LnP图,着重分析了高低空环流形势、主要影响系统、T-lnP图等主要特征;第4章对2018年30场中弱和26场弱天气过程进行实况描述,给出降水实况及环流图。 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