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条目的形式系统的介绍了天文学学科的知识体系,主要内容包括基本概念、基本理论、观测工具、实测手段、天文现象以及重大发现、重要人物、代表性机构等。主要内容涉及天文学史(含天文学发展史、古天文学名词、人物、机构、教育)、基本天文学、天体物理(含时间、天文地球动力学、天体测量学、天体力学)、天体物理、射电天文、空间天文、天文仪器、太阳、太阳系、恒星、银河系、星系、宇宙学、天文信息学等分支学科领域。是一本汇集了天文学领域古今中外基础知识及近期新科研成果,且反映天文学学科近期新发展阶段的专业工具书。 全书共收录1714个条目,配有约1000幅照片和线条图,总计240余万字。内文列有条目分类目录;设有参见系统及条目标题汉字笔画索引、条目标题外文索引、内容索引等多种检索渠道;附设二维码,用手机扫描可
本书是国内外*本地质与岩土工程监测分布式光纤感测技术专著,总结了作者近二十年来的研究成果。全书共分八章,系统地介绍了地质与岩土工程监测内容,分布式光纤感测技术及其性能,感测光纤传感特性、地质与岩土工程特种感测光缆研发、地质与岩土工程多场分布式光纤监测技术、地质与岩土工程分布式光纤监测系统和分布式光纤感测技术在地质与岩土工程监测中的应用。本书的出版是地质与岩土工程监测领域中的一个里程碑,标志着地质与岩土工程光纤监测技术体系的形成,为地质与岩土工程防灾减灾开辟了一个新的监测技术方向。
此刻闪耀的星系之光,是亿万年前的宇宙,写给未来人类的情书。 我们身处一个由亿万星系构成的宇宙网络当中。每一个星系本身,都是一个绝**有而无比迷人的世界,它们是宇宙中闪烁着微光的“岛屿”,是宇宙的基本构成单元;它们体积庞大、数量众多、意义非凡,呈现出令人心醉的壮丽景象。 对这些古老星系的眺望,意味着对宇宙演化史的回溯,令我们人类得以窥见宇宙的最初。正所谓,目之所及最深远处,便是时光最久远时。一本书就是一对翅膀,一架望远镜就是一台时光机,带我们飞到时空边缘,置身于万物起源、鸿蒙初辟时。我们会看到宇宙的风起云涌、星云的聚散离合,新生恒星如萤火般在黑暗中亮起,超新星在绚烂的爆发中走向死亡。 这本星系的画传将带我们“亲历”众多星球的诞生、成长与消亡,让我们在赞叹宇宙之美的同时,逐步掌握宇宙
本书在简单回顾早期研究进展的基础上,着重介绍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重大研究计划“青藏高原地-气耦合系统变化及其全球气候效应”开展以来有关青藏高原对季风和全球气候的影响的研究成果,内容涉及大地形的动力和热力作用对大气环流和气候的影响,青藏高原气候变化及其对水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影响,青藏高原气溶胶对天气气候的影响,青藏高原对灾害天气的影响,青藏高原对海洋环流的影响及其气候效应,以及在多圈层相互作用背景下青藏高原对区域和全球气候的影响等。本书内容深入浅出,理论联系实际,可供气象业务工作者、高等院校师生和大气科学研究人员参考。
本书分为上下册,以地震学中经典的Lamb问题为主题,系统地论述了地震学的基础理论以及Lamb问题的两种解法。上册在理论地震学的框架中,由浅入深地介绍了弹性动力学的位移表示定理、震源表示定理及等效体力和地震矩张量、无限介质中的地震波问题,并在回顾Lamb问题研究历史的基础上,系统地介绍了Lamb问题频率域解法的基础理论和数值实现;下册主要运用Cagniard-de Hoop方法,针对不同的震相探讨Lamb问题的时间域解法,并最终获得Lamb问题的广义闭合形式解答。本书对理论和方法的叙述力求详细、清楚,便于读者自学。
《中国地热志》编写分总论和分论两部分。总论主要阐述中国地热资源分布规律、资源量、开发利用历史及现状以及影响地热资源分布的构造及其他地质因素。分论以省(自治区、直辖市)为单位分别阐述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地热资源的分布规律、资源量、流体化学特征、开发利用历史及现状,并以史志的形式对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地热显示点和代表性地热钻孔进行了系统、全面、客观、翔实的描述。全书共收录温泉(群)、代表性地热点2767处,其中温泉(群)2082处,代表性地热钻孔685处。本书为西南卷一。
羌塘盆地是我国陆域勘探程度**的含油气盆地。由于各方面的原因,羌塘盆地钻井资料缺乏,以往认识多是建立在地表样品研究的基础之上,对地下地质情况尚不了解。2000年以来,中国地质调查局、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等单位先后在羌塘盆地施工了40口地质调查井,获取了大量珍贵的资料。《羌塘盆地石油地质特征 来自地质调查钻井的信息》正是在中国地质调查局成都地质调查中心获取的17口地质调查井的资料的基础上,结合前人取得的一系列成果,对该地区地层、沉积相及油气地质特征进行的研究和总结,对羌塘盆地井下油气地质问题有了新的认识并取得了一系列成果。
本书以飞行力学、飞行动力学基本原理为逻辑起点,以大气环境、发动机以及各种典型飞行阶段飞机性能为研究对象,突出工程计算方法的实用性,重点介绍固定翼飞机的飞行性能计算理论与方法,继承了传统飞机性能分析计算的全部内容体系,同时适应技术新发展,融入了以下新特点:一是研究对象不仅涵盖常规三翼面气动布局,还包括隐身外形、飞翼布局、多操纵面、机翼前掠等众多新技术;二是综合考虑了设备升级、外挂物增强、外形结构改进以及各种新式气动修型(如针对反潜雷达天线的机尾修型、预警机雷达及其支架、硬式加油杆等)和新式外挂物(如拖曳诱饵弹、空中加油软管锥套系统)对飞机飞行性能的影响,弥补了传统飞机飞行性能计算理论盲点;三是配套有飞行性能分析数值仿真实例,对于工程实践具有很强借鉴意义,适应飞机性能分析数值仿
热带气旋是热带或副热带洋面上出现并可能移向陆地的急速旋转的大气涡旋系统,也是影响我国的主要灾害性天气系统之一。为了适应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的需要,满足各级气象局(台、站)及科研、国防、经济建设等部门的要求,中国气象局委托上海台风研究所,出版本书。本书内容包括热带气旋概况、路径、大风区域演变图、卫星云图,以及热带气旋在我国影响时的降水、大风分布和引发的灾情。还包括热带气旋的相关资料和图表。
《青藏高原研究丛书:青藏高原晚新生代隆升与环境变化》为国家攀登计划和中国科学院重大基础研究项目“青藏高原形成演化、环境变迁与生态系统研究”成果之一。《青藏高原研究丛书:青藏高原晚新生代隆升与环境变化》共十二章,包括两方面内容:第二、三、四、六、七、八章为3处天然剖面、2处湖泊岩芯和1处冰川岩芯的分析研究,获得青藏高原不同地区古环境多指标、长列、定年较的手资料;其他各章在上述研究基础上,结合外有关文献综合研究了高原环境演变的主要表征和晚新生代隆升与环境变化历史,论述高原隆升、气候和环境变化事件,并与全球变化进行了对比。
《高等构造地质学》按照“思想方法与构架?新理论与应用?专题知识与实践?知识综合与运用”思路构思,分四卷先后出版。本书为第四卷,是本套教材的收尾卷,以造山带及其分析方法为重点,同时注意与成矿作用的结合。内容包括山脉与造山带、造山带的结构和组成、造山带的分析方法??大地构造相、增生型造山带等传统大地构造学内容,以及构造作用与成矿,最后探讨了应力化学概念和有关问题。
本书通过百余幅高清卫星图像,遍数七大洲中那些人类活动后产生的令人印象深刻的环境变化。雄伟的建筑轮廓、一望无际的住宅区、城郊的村庄布局,无不显露出大都市的发展轨迹。各个大洲的高清图片记录了人类为开垦与采矿而不断占用土地的情形,但从48万米到68万米的高空向下看去,这些地方也有令人惊叹的美。格陵兰岛上的居住点、沙漠中的绿洲,南极科考站等特别生存环境下的景象都在书中记录。这本大开本的图集集中展现人类活动对环境造成的影响,聚焦于人类生存空间中那些令人着迷的细节,并期望以这种直观的方式让公众在意识到自身改变自然的能力后,也相应地承担起对未来应负的责任。
云的观测是千千万万个观测站的基本观测项目,目测观云,始终是研究云的重要手段,云的观测技能仍然是观测人员的基本功。在云的观测业务工作中,云图的作用是不可低估的。它是积累和传承观测云天经验的宝典,是完善和规范观测云天方法的范本。对于提高观测人员的观测水平,保证云的观测资料资料的完整、准确、规范十分重要。一本好的云图,还能够集中反映出我国云天研究成果,体现气象科研水平,在向全社会普及气象知识方面也有极大的展示作用,是一项继往开来的工作。新版《中国云图》内容引用了我国近20年来对云的观测研究成果,是一本真正高水平的《中国云图》。精选的几百幅各类云天照片透射出我国云天观测科学工作者的不懈追求和科学与艺术美妙结合的匠心;云图的制作和编排更排更充分利用了新的技术手段,既满足气象观测规范要求
《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法及其应用》从电磁场基本方程出发,系统研究了人工源频率域电磁测深中快速数值计算方法、全区视电阻率理论、静态效应的互相关矩阵识别与波数域校正方法、异常的奇性指标及静态效应的识别、小波多分辨分析及静态效应的压制,讨论了场源效应及物理实验结果,最后分析了CSAMT的部分应用实例。 《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法及其应用》虽定名为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法及其应用,但内容并不局限于此。基于MT法、CSAMT法和频率测深的关系,考虑到非平面波效应和静态效应的广泛存在性,《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法及其应用》重点研究了非平而波效应和静态效应的消除和压制方法,并兼顾了频率域电磁测深正、反演解释方法。 《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法及其应用》可供地球物理工程人员、大专院校教师作主要参考书,也可用作相关专业研究生
本书中的地图与插图出自英国南极调查局首席制图师之手,根据近期新的研究数据绘制而成,并且有不少未曾出现在公众视野中,它们从70个不同的角度带领我们走近这片神秘的白色大陆。 从冰面到冰下世界,从海洋到大气,从野生动物分布到极地探险历史,从过去到未来……本书展现了南极洲的严酷、美丽与魔力,并告诉我们,南极洲并不是“另一个世界”,它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本书不仅介绍了目前国内外相控阵雷达技术进展,更是2017年以来粤港澳大湾区相控阵雷达业务实践的成果和总结。全书从相控阵雷达探测的基本原理、技术特点、网络传输、模式同化、数据质控、产品分析、天气特征、预警应用、雷达组网等方面进行了初步的讨论,并提出未来发展的建议。全书汇聚了新型雷达设备技术应用和发展上的探索,是广东的气象工作者践行“实现提前1小时预警局地强天气”的努力和尝试。本书可供从事天气预报预警业务、预报技术研究以及水文、航空等工作者参考使用。
①这是一本让孩子近距离感受北斗的书北斗正在润物细无声地影响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当你的智能手环提示明天会有一场雷阵雨,当你用手机App查询附近好吃的饭馆时,这可能都是北斗在为你服务。除此之外,农民可以在北斗的“指引”下完成无人机播种和收割;海洋牧场可以通过北斗实时监测水域的资源状况;科考队员利用北斗系统实现了对濒危动物的跟踪保护……所以,我们出版了这样一本通俗形象的立体书,让孩子们全面地了解北斗、探索北斗。让他们知道北斗能够快速准确定位导航的原理,北斗在生活中充当着什么重要角色,在世界上发挥着什么重要作用……②这是一本让孩子充分感受民族自豪感的书相比于其他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北斗的先进之处在于其独特的通信功能。北斗是专享一个具备短报文通信功能的卫星导航系统。这意味着,你不再是只知道
这是一本关于数码显微观察的套装图书,由生活篇、细胞篇、植物篇和动物篇组成,囊括数十个主题。内容涉及生物、化学、物理等多学科。用深入浅出、生动有趣的内容和近千幅令人惊艳的数码显微镜原创图片,为读者带来了微观世界的美和专业的科学知识。生活篇紧密联系我们日常接触的环境,如水体中、空气中,甚至我们人体中生活着的微小生物,从微观的角度对它们的形态结构、存在状态和运动特点进行了介绍。细胞篇介绍了植物和动物的细胞结构、组成物质以及细胞结构与功能和环境相适应的自然法则。植物篇介绍了藻类、苔藓、蕨类和种子植物以及它们的部分营养器官和生殖器官。动物篇包括单细胞动物、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从微观的角度对它们的形态结构、生长、发育和生殖过程进行了介绍。适合青少年阅读,也适合一线教师和广大微观爱好者
本书依托 十三五 国家重大专项(2017ZX05049-006-011《川北中下侏罗统页岩油勘探开发潜力评价》)研究成果,在广泛收集国内外页岩油已有的文献资料基础上,以川北中下侏罗统两个页岩层系为例,系统阐述了陆相湖盆页岩油的地质评价及目标选区技术,描述了两个区域两个页岩层系的构造、沉积和储层等地质特征,研究了页岩油地化特征、赋存状态及富集规律和生油潜力,建立了陆相湖盆页岩层系的储层分类标准、测井解释及评价技术,分析了川北陆相页岩油油藏的试采及产能特征,计算和评价了陆相页岩的资源潜力,优选了元坝-阆中地区中下侏罗统页岩层系勘探开发目标区。本书可供科研院所、高校、油气公司等从事页岩油气研究的相关科研人员借鉴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