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石是时间机器,也是地球历史的见证者。本书可以看作一次地质实地考察,作者带我们穿越地球上令人难以置信的岩层和它们所承载的历史,教我们破译身边的岩石 从后院的石头到山脉,并逐层追溯地球的历史。 从史前地球大陆板块的移动,到当代人类的影响,再到太空探索的未来表面,本书涉及了一系列非凡的主题,包括钻石火山,古老的海岸线、河流、沙漠和珊瑚礁,动物如何改变岩石,泥浆的制作,城市岩层,人造岩石和矿物,当前的石灰岩危机以及技术化石等。 书中的230幅精彩图片捕捉了地球的强大力量、雄伟景观和厚重历史。岩石承载了恐龙时代的地貌景观和消失的海洋的记忆,展示了地球绿化和自然力量影响的证据,并传达了有关气候和能源消耗的线索。
在本书中,意大利物理学家卡洛·罗韦利用诗一般简洁优美的语言,向读者讲述了20世纪以来现代物理学的伟大理论发现。相对论,量子力学,宇宙的结构,空间的颗粒,时间的本质……在这七堂简单明了的物理课里,作者为我们打开了一个奇妙的物理学的世界,也带我们轻盈地飞过重重障碍,窥见科学的深刻与美丽。没有繁琐的方程,只有诗意的讲述,即使没有科学背景的人也能轻松读懂。
1925年夏天,在荒芜、偏僻、北风肆虐的黑尔戈兰岛上,23岁的德国青年沃纳·海森堡在此构建了“量子论”,揭开了挡在我们与真相之间的那道帷幕。这一伟大的科学革命,拥有将广岛、长崎瞬间夷为平地的威力,也在人类的精神世界投下炸弹。当原本坚不可摧的事物受到质疑,就会打开新的道路,让我们能够看得更远。 从量子纠缠到多重宇宙,经典物理世界崩塌后,以量子理论重新阐释我们如何存在于宇宙之中。
在这本传记中,格雷克借助牛顿的重要信件和未出版的笔记,记述了这位科学界伟大人物之一的生活经历、与他有关联的人物,以及对他产生影响的重要事件,并勾勒出他所处的历史时期的全貌。本书细究了牛顿思想的形成脉络,阐明了他在哲学、物理学、光学和微积分等方面的重大成果,展现了孕育"牛顿数学"的那个古老的、直觉的、炼金术的宇宙,彰显了牛顿思想如何从科学到哲学改变人类理解世界的形式。此外,作者生动地描绘了牛顿内心的矛盾冲动和人格的微妙之处。这位远见卓识的"伟人"和"怪人"的一生,与他所努力理解的宇宙一样非凡。这本传记是诸多关于牛顿生平的著作中的经典名作,受到科学界和大众读者的喜爱和推崇。本书适合对牛顿生平以及数学、物理学、哲学和科学史感兴趣的读者阅读。
本书以生动有趣的文字,系统地介绍了从数的产生到微分方程的全部数学知识,包括初等数学和高等数学两方面内容之精华。这些知识是人们今后从事各种活动所必须的。书中为广大读者着想,避开了专用术语,力求结合日常逻辑来介绍数学。读来引人入胜,枯燥之感。从中不但可得益于数学,而且还可学到不少物理、化学、天文、地理等方面的知识。
大多数人每天醒来时都会考虑几个问题:今天要去哪里?现在是什么时候?外面有多冷?有意无意间,对长度、时间和温度的衡量确定了生活的节律。这三个度量中,我对最微妙的那个温度最着迷。过去几千年里,人类对长度和时间的日常理解并没有太大变化,尺子和钟表也很早就问世了。温度就不同。虽然人人知道就连一个婴儿都能分辨冷热,但是我们学会度量温度却只有几百年。比如,我们知道太阳的中心温度,对地球的中心温度却不甚明了。比如,无论生活在北极圈还是撒哈拉,为什么人类的体温保持不变?为什么它始终是华氏98.6度(摄氏37度)?为什么大多数哺乳动物和鸟类都有着大致相同的体温?又比如,我们感染时会发烧,为什么会演化出这样的功能? 温度,不只是数字。在动笔之初,我就知道自己要在这本书里探讨一系列重大问题。过去的一百年,
动物的集体行为是件奇妙的事情。成千上万的椋鸟在天空中飞舞,时而疏散,时而聚拢,在高速飞行中阵型变幻莫测,好像有个乐队指挥在下达指令。信息是如何在鸟群中迅速传播的?它们为什么能一起转向又不发生冲撞?每个行动自由的个体,最终形成统一而多变的集体,这与物理学的主要概念问题息息相关,即理解微观规则与宏观行为之间的关系。19世纪以来,物理学家一直努力寻找谜底。乔治·帕里西的突破性发现,道出无序现象背后的简单秩序。带上好奇心,随椋鸟一同飞往复杂系统的奇境。
《地震预测预报(第2册)》为《防震减灾科普丛书》的第2册,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对我国40多年来地震预测预报的经验进行了总结。全书共分6章:首先对我国地震预报的发展概况、基本进展和科学思路作了系统阐述;然后结合中长期预报,介绍了地震活动的规律和周期性以及进行地震危险性分析的工作方法;在此基础上,结合地震的宏观异常现象,介绍了进行短临地震预报的思路和方法;在《地震预测预报(第2册)》后介绍了我国当前地震预报的现状以及地震预报背后的故事。 《地震预测预报(第2册)》是一本面向大众的地震科普读物,也可作为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专业的学生及教学人员学习和工作的参考用书。
"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玩猫狂人”薛定谔写给每个人的科学通识书。这本轻松而有趣的小书不到10万字,却是影响了整个世纪的“科学圣经”:·首提“生命以负熵为食”的观点·开启“生命即信息”的认知革命·推动“分子生物学”的诞生·直接启发了“DNA双螺旋结构”的发现……20世纪30年代末到40年代,薛定谔的兴趣从纯粹的物理学,转向了对生命与心灵问题的思索。为此,他进行了两场跨界演讲,在都柏林三一学院的系列演讲——“生命是什么”,以及在英国剑桥大学三一学院的演讲——“心灵与物质”。这两场演讲后来被整理出版成《生命是什么》一书。薛定谔的演讲震撼了学术界,号召并激励了一大批优秀的物理学家投入生物学研究,包括因发现“DNA双螺旋结构”而获得诺贝尔奖的三位科学家——詹姆斯·沃森、弗朗西斯·克里克和莫里斯·威尔金斯。这
本书讲述了一种理解和学习微积分的新思路。书中通过探索微积分发展历程背后的数学动机,展现了这一数学基本工具的魅力。作者根据自己研究和教授微积分的丰富经验,结合多年从事中学和大学数学教育的心得体会,对传统的微积分教学方式,即大多按照从极限、微分、积分到级数的顺序进行学习的方法提出了异议,探讨了一种更有趣、更易被接受和理解的学习方法。作者写过不少富有启发意义的微积分教材,此次利用自己在教学与研究方面的特长,写成了这本内容丰富、风格有趣的“小书”。本书适合中学以上水平的数学爱好者、学生和教师阅读。
本书以飞行力学、飞行动力学基本原理为逻辑起点,以大气环境、发动机以及各种典型飞行阶段飞机性能为研究对象,突出工程计算方法的实用性,重点介绍固定翼飞机的飞行性能计算理论与方法,继承了传统飞机性能分析计算的全部内容体系,同时适应技术新发展,融入了以下新特点:一是研究对象不仅涵盖常规三翼面气动布局,还包括隐身外形、飞翼布局、多操纵面、机翼前掠等众多新技术;二是综合考虑了设备升级、外挂物增强、外形结构改进以及各种新式气动修型(如针对反潜雷达天线的机尾修型、预警机雷达及其支架、硬式加油杆等)和新式外挂物(如拖曳诱饵弹、空中加油软管锥套系统)对飞机飞行性能的影响,弥补了传统飞机飞行性能计算理论盲点;三是配套有飞行性能分析数值仿真实例,对于工程实践具有很强借鉴意义,适应飞机性能分析数值仿
《中国古代二十八宿》由陈久金著
艾米莉·莱维斯克,华盛顿大学天文学教授,以大质量恒星的演化与死亡为主要研究方向。6岁起痴迷于太空,在麻省理工学院求学期间与志同道合的同学和教授一起欣赏美丽纯粹的天空,立志以天文学为毕生追求。在她精彩的处女作中带领读者踏上天文朝圣之旅,探访遍布世界各地的天文台。她将记忆与大型望远镜交织在一起,生动地描述了自己与他人的惊奇冒险故事。 莱维斯克曾用地球上许多大型望远镜观测天体,总观测时长达50多个夜晚,并发现了索恩-祖特阔夫天体候选者HV 2112的存在。获得过多项学术奖项,包括安妮·坎农天文奖、科特雷尔学者奖、牛顿·莱西·皮尔斯天文学奖等。
本书通过大量统计图表和手绘插图,系统地介绍了统计学的基础知识和相应公式,讲解了各种统计方法及其应用场景,并使用R语言进行了简单实现。内容涉及概率分布、假设检验、置信区间估计、非参数方法和回归分析等。全书图文清晰直观,基础概念、统计方法和分析结果皆一目了然,是一本统计学入门佳作,旨在帮助读者学习并应用统计学基础知识,为今后的深入学习打下基础。同时,本书还设有“统计学的历史”“伟人传”等专栏,趣味性十足。 本书适合所有对统计学感兴趣的读者阅读。初学者可以通过本书掌握基础知识,建立对统计学的整体印象;中级水平者可将本书用作参考手册,随时翻阅以便查漏补缺。本书还可作为统计学相关专业师生的辅助读物使用。
研究历史时期的气候变化,开展旱涝、冷暖的长期及超长期预报,可以提高人们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在制定较长时期的经济发展发展规划时,也要考虑气候变化的影响。要研究历史时期的气候变化、开展长期及超长期的天气预报,需要数十年甚至百年、千年的长序列气候资料。而近代气象记录的年代,一般都较短,目前还不能满足上述研究的需要。然而,在我国的史书中,对气象、气候现象有着大量的历史记载,尤其是明、清以来的地方志书中,相关记载极为详细、系统,为研究气候变化提供了十分宝贵的历史资料。本着 古为今用 的原则,20世纪70年代由国家气象局主持、南京大学气象系主办,全国多个单位以会战的方式整理了十九个省(市、自治区)1470年至1966年的历史气候资料,武汉区域气候中心参加了这项工作。在编撰本书时,又补充了1470年以前的历史资
太阳是距离地球最近的恒星,是人类以及所有地球生物得以繁衍的能量之源,他的一举一动对人类的发展历程和命运都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人类一直将太阳作为研究和探索的目标。 本书回顾了人类对太阳的认识过程,从肉眼直视到通过望远镜观察,再到借助卫星完成空间精细观测,太阳上的日冕、日珥、黑子、耀斑等结构和活动现象越来越清晰;通过场景的再现,描绘了历史上真实发生过的太阳风暴事件,将一个不同于人们日常认知的太阳娓娓道来。 幽默轻松的语风和生动传神的插图,协助读者通过阅读去认识复杂多变的太阳活动,了解太阳对人类现代社会所造成的影响,激励青少年读者“飞向深空探索宇宙”的热情。
本书为线性代数入门的科普读物,书中以“如何理解线性代数”“如何理解矩阵的基础概念与计算方法”为线索,用漫画故事生动呈现了线性代数初学者的学习历程。作者从学习者的角度出发,结合生活例子讲解了线性代数中的基础概念及实际应用意义,解答了初学者在的常见困惑。本书讲解直观、通俗,适合作为正式学习线性代数前的入门读本,也适合作为了解线性代数原理的科普读物。
说到今日社会的两性问题,大家纷纷把目光集中在女性身上,很少有人探究我们这个物种的男性生物,探究他的强项和弱点。《裸男》旨在为大家提供一个基本的出发点,以便重估人类男性的本性。 首先会讲到他成功的演化历程,然后会对男性的身体进行一番从头到脚的审视——眼睛、鼻子、胡子、胸膛,直到臀部、腿和脚。在逐个罗列这些生物学特征的同时,也会讲到地方习俗和变化的社会风尚对这些特征的影响,以及它们修正、压制或助长这些特征的种种方式。从某种意义上说,《裸男》是关于“赤裸裸的男性”的一部自然史,也是一幅动物学性质的肖像,视“裸男”为一个引人入胜的样本,代表一个远非稀有却依然濒危的物种。
遨游九天、沐浴星河是人类古来已有的梦想。如今,随着登月成功、空间站建立,以及火星探测开展,人类已经开始迈向太空。与此同时,生命离开地球摇篮后会怎么样、如何在太空中生存及生活,成了亟待了解的难题。在太空中,人、动物、植物、微生物的内在生命活动及外在行为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植物的根依然向下生长吗?仰面朝天下落的猫还能翻转身体吗?人的工作学习效率是变高还是变低?科学家、航天员如何进行太空实验?了解空间里的生命活动对生活在地球上的人们有什么意义?未来人类移居火星,要完成哪些“不可能的任务”?……本书以鲜活的文字、有趣的故事、丰富的图片,尝试回答了以上疑问。本书结合前沿科研进展,融合空间探索的历史和文化,从空间环境与生态、空间环境的挑战、空间飞行的健康问题、太空旅行和星际移民几个部分
世间万物,都可以解释为两种夸克、电子和中微子的无限组合。理解构成世界的基本粒子,是理解宇宙的开始。 本书诠释了夸克、轻子和支配粒子物理学的力的复杂世界。从物理学深刻且基本的问题,如“现实的最终本质是什么”“是否存在最小的粒子”,到宏观宇宙本身的创建及其最终命运,粒子物理学研究都提供了指引。 作者绕过复杂的数学计算,通过生动的语言、清晰的笔触、贴切的类比,带领读者从夸克的微小世界直抵宇宙深处,进行一次精彩纷呈的世界本质探索之旅。
本书是一部深入介绍抽象代数的入门书籍,被许多读者奉为经典。本书假定读者了解了微积分和线性代数,旨在让读者尽可能多的了解群、环、以及域理论的有关知识。本书特色之一是基础部分内容详实,讲解扎实,可以为读者打下良好的基础,对于读者更进一步的学习代数大有助益。为了满足更多读者的要求,本书还包含了很多有关拓扑中的同调群和同调群的计算以加深对因子群的理解。书中内容浅显易懂,理论阐述清晰,条理分明,且大都以例子和练习的形式,便于直观了解。为了将同调群讲述的更加清楚,本书在第6版的基础上减少了自动机、二进制线性密码以及部分代数结构的内容并且。书后附有不少练习,有助于加深学生对内容的理解。
本书收录了NASA摄影档案中近百张夜空照片,从灿烂的北极光到令人惊叹的月食,从罕见的超级血月到划过大气层的流星,从腾空的航天飞,机到太空中陌生的星云……融合艺术与科学的壮观星图,带你游览夜空州非 凡的现象,你可以近距离接触熟悉的星座,目睹超凡脱俗的真实天体。这些夜空照片均来自哈勃空间望远镜、斯皮策空间望远镜、钱德拉X射线天文台、国际空间站等太空望远镜和航天器,专业望远镜成就高清夜空大图,让你看清每个细节。每张夜空照片都配以详细图注,介绍照片背后的科学现象以及用于捕捉这些现象的技术,让你可以手捧星辰,真切感受迷人的非凡夜空。
中国探月国家队——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为你讲述人类登陆月球面的全部过程,以及操控月球车的幕后故事。 月球背面隐藏着哪些不为人知的奥秘?月球车的“身体结构”是怎样的?探测器的工作原理是什么,运用了哪些前沿科技?如何在地球上与月球背面建立通信?“嫦娥四号”沿什么路线飞到月球背面?着陆点该怎么选?如何在地球上操作月球背上的月球车?“玉兔”在月背如何“睡觉”“行走”“吃饭”?月球坑中隐藏着哪些神秘物质?满满都是细节。 从“嫦娥一号”到“嫦娥四号”,从月球车工作原理、地外天体遥操作技术到驾驶员的修炼过程,从“鹊桥”中继星的发射定点到月球背面着陆点选择,从一波三折的降落过程到“南征北战”一次次月面涉险探测,一项的伟大工程正逐步在我们眼前展开,壮观的月球景观、月球车的神秘冒险之旅、震惊世界
两万五千年前,人类就开始用颜色明亮的石头、贝壳和骨头来装饰自己了。到了公元前4000年,在美索布达米亚平原,圆筒图章被视为身份和地位的象征。几千年后,埃及法老图坦卡蒙(约公元前1341-前1323年)的木乃伊上有143件珠宝护身符装饰品,上面镶嵌了红玉髓、青金石和绿松石等许多珍贵宝石。几个世纪以来,无论是作为品质品,还是具有魔法和药用功效的护身符、亦或是品质的装饰品,宝石与晶体都一直被尊崇与珍视。如今,宝石和宝石晶体仍然因为其悠久的历史、稀有性以及毫无争议的美丽而令人们着迷。有谁能抵抗红宝石诱人而强烈的色彩、钻石的透明无暇、拉长石中的虹彩呢? 这本书是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25年前出版的《宝石与晶体》升级版,内容更丰富、装帧设计更美丽。书中收录了将近150张由世界很好宝石摄影师艾瑞(Erica)卡和哈罗尔德·范·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