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是人均水资源占有率低于世界水平的国家之一,淡水资源的匮乏已成为制约我们社会进步和发展的瓶颈问题。而我国的海水与苦咸水资源比较丰富,淡化并利用海水与苦咸水是解决我国淡水资源不足问题的重要途径。 本书由我国水处理技术首席专家高从堦院士领衔编写。在介绍世界水资源概况与海水、苦咸水淡化技术知识的基础上,全面介绍了各种现代海水淡化技术与工程,包括热法(如蒸馏法、冷冻法),膜法(如反渗透膜和纳滤膜、电渗析),利用核能、太阳能、风能和其他方法(电容吸、气体水合物、嵌镶离子交换膜压渗析、溶剂萃取)等的海水淡化技术与工程,并介绍了各种水质标准和水质检测方法。本手册以介绍各种海水淡化技术与工程为主,注重实用,从大型海水淡化厂到船用、家用淡化设施,从海岛、陆地的海水淡化技术应用到救生用
本书是“我国近海海洋综合调查与评价”(908专项)成果集成任务(908.ZC.Ⅱ-02)的成果,也是《中国海洋生物种类与分布》(1994年初版、2001年英文版、2008年增订版)的延续与深入:是至今收录中国海洋物种最多、图文并茂的书;是外44家单位的112位专家共同劳动结晶。这部书分上、下两卷。上卷《中国海洋物种多样性》,含28000余种物种,分上、下两册。下卷《中国海洋生物图集》,含1.8万物种的原色图或黑白图,分8册。按五界分类编排,与上卷的物种相呼应。供海洋、水产及涉海人员参考应用。
《救捞与海洋工程项目管理》共分五章:章绪论,主要论述项目、工程项目及项目管理的基本概念;工程项目管理的基本目标、工作内容、系统结构、流程分析;救捞及海洋工程的范围、研究内容及项目管理在其中发挥的作用;项目管理的历史进程和现代项目管理特点。 第二章项目管理基础理论,重点阐述项目管理的相关基础理论,主要从项目管理的合同与招投标、目标与范围、工期与进度、成本与质量、安全与风险、项目组织与协调、人力资源与信息管理等方面系统介绍项目管理的知识体系,使学生了解项目活动科学组织管理的理论和方法。 第三章救助工程项目管理,仅就财产救助和环境救助工程项目管理体系进行论述,重点突出救助工程项目管理在目标管理、工程进度管理、项目组织管理及成本管理等与一般项目管理的区别,尤其是对“无效果,无报酬
《中国近海海洋:海洋光学特性与遥感》主要依据2006年夏季、冬季以及2007年春季、秋季共四次覆盖中国近海海域的水体光学调查资料以及1999-2009年共11年的中国近海水色水温遥感调查资料,并结合外相关的近期历史资料与研究成果,描述了水体光学及水色水温遥感要素的调查原理、方法与关键技术,分类统计了各要素的量值范围、修剪平均值、标准差等基本信息,介绍了海洋光学特性资料在科学研究等方面综合应用的实例,分析阐述了我国近海包括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的水体光学要素和水色水温遥感要素的时空分布趋势和变化特点。 本书可供从事海洋研究的科技人员,海洋管理人员,海洋企事业机构中的技术人员及相关专业的大专院校师生参考。
《中国近海海洋图集 海洋光学特性与遥感》绘制了8个光学要素和7个遥感要素的平面分布图,光学部分包括:遥感反射比、漫衰减系数、总吸收系数、衰减系数、后向散射系数、黄色物质吸收系数、非色素颗粒物吸收系数和总颗粒物吸收系数;遥感部分包括:海表温度、叶绿素浓度、悬浮物浓度、海水透明度、水下光漫射衰减系数、离水辐亮度和气溶胶光学厚度等7种海洋环境因子;另外,本图集还绘制了四个光学要素的断面分布图,包括:漫衰减系数、总吸收系数、衰减系数、后向散射系数。
作为濒临我国东部的一个大型边缘海,东海记录了大量盆地形成、大陆边缘演化和环境气候演变的信息,蕴藏着富有区域特色的地质科学问题和资源环境问题。因此,对东海区域进行地质研究对于地质学、地球科学的研究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书是在国家海洋勘测专项东海区域地质调查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中国边缘海的形成演化及重要资源的关键问题”973项目和其他相关专项、项目的研究进展,对东海地形地貌、沉积记录、层序地层、地质构造、动力机制和海底资源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研究总结,力求完整表达新的数据资料,提出东海区域地质研究的新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