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溶在我国有广泛的分布,与人民日常生活及工农业生产有密切的关系。岩溶在塑造出许多引人八胜的自然景观的同时,也形成了许多宝贵的矿产资源,被人们誉为奇峰异洞的世界。本书介绍了岩溶的发生和发育过程、资源条件、灾害防治、名景探胜与探测规律,以及岩溶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全书格调清新,文笔优美,图片丰富,可以使人领略到自然的无穷魅力。
本书系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大项目“中国陆地和近海生态系统碳收支研究”成果之一。本书对作者及其课题组从事温室气体研究二十余年的实验技术和理论研究成果进行了总结,系统阐述了陆地及淡水湖泊生态系统含碳温室气体(CO2和CH4)及含氮温室气体(N2O)的排放观测方法和排放规律。主要内容包括:常用生态系统碳交换观测技术的基本原理、优缺点及可比性;静态箱一气相色谱法生态系统碳交换观测实验设计、仪器组装、样品采集和定量分析、数据质量控制及误差来源;不同生态系统温室气体的排放特征及影响因子。 本书可供从事全球变化、大气化学、生态学和化学仪器分析研究的科研人员及大专院校师生阅读参考。
本书针对高职高专院校资源勘查类专业及其他相关专业教学需要,较为系统地介绍了地貌学和第四纪地质学的基本知识。地貌学部分着重介绍了各种地貌的形态特征、物质组成、成因及其发展与分布规律;第四纪地质学部分着重介绍了第四纪的有关概念、第四纪气候变化对古环境的影响、第四纪沉积物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特征、新构造运动和新构造的基本理论,并结合特定地质作用和地貌条件,阐述了各种沉积物成因类型的主要特征和分布规律。在此基础上,介绍了地貌及第四纪地质工作的主要内容和基本工作方法。
本书主要针对我国目前地热勘探开发及利用技术方面的需要,在写作中力求突出地热技术的“新”与“实”,很多章节为国家“九五”、“十五”攻关项目所取得的成果及近年地热领域研究成果和先进技术,是近年来较多突出地热开发及应用技术的一本实用性较强的专业参考书。 全书共分7篇21章,内容涉及水文地质、地球物理及地球化学、地热资源勘察及评价方法、地热钻井工艺及技术、抽水试验工艺过程、回灌井口设备及技术、地热井口设备及系统选材、地热综合利用技术、经济评价方法、地热工程计算软件、自动监测系统的设计、网络化信息管理(GIS)及评价体系、地热开发的环境问题,几乎涵盖了地热开发与利用的所有内容。 可供地热资源勘察、开发、工程设计部门在实际工作中使用,具有的参考价值。也可作为科研、高校相关专业和本科生、研究
《人文地理学导论》按人文地理学导论、人文地理学研究方法和人文地理学进展的三层次教学体系设计,是专门为本科生编写用于人文地理学教学的基础课程教材。全书围绕“空间”和“地方”这两个地理学的核心论题介绍人文地理学的基本理论和近年来人文地理学的研究进展,包括空间、全球化、城市化、人口、迁移、文化、景观、发展、地缘政治和人地关系等内容,兼具可读性、趣味性和前沿性特点。全书按四条主线展开:①社会经济发展的全球化特征与地区差异之间的关系;②人类与其生活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③不同空间尺度(包括世界、国家、地区和城市)的政治、经济演化特征与趋势;④与民族、种族、性别、年龄、阶级等因素相联系的社会文化特征及其对空间发展的影响。 《人文地理学导论》适用于大学本科生宽口径知识教学,也可作为从事地理学
自然景观是大自然馈赠给人类的瑰宝,不仅构成了丰富的旅游资源和人类生存的环境,而且蕴藏着丰富的科学内涵和美学价值,是认识自然、探索自然奥秘的载体,许多科学发现和自然规律酌探索都直接或间接地来源于人们对自然景观的认识。 自然景观的类型多样,包括在地质历史时期形成的规模宏大、丰富多彩、令人目不暇接的地质、地貌和水体景观,也包括现今生机盎然的生物景观和变幻莫测的宇宙景观。 通过自然景观的赏析,能陶冶我们的情操,提高地学的科学素养,了解各种自然景观的成因与演化、景观资源的合理开发与保护、自然景观的评价和赏析的基本原理与方法,获得美的享受,提高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本书作者选取了我国东南宗教发达的典型地域—浙东的北江盆地,充分利用该地丰富的现存族谱史料,通过较为系统的资料批判和文献整理,追溯千年以来该地宗教与部落的变迁历史;同时,详细梳理现今居住于北江盆地的数百个宗族的空间形态与发生学系谱,并以北江盆地的研究结论为模型,探索“近世型宗族”的源流与发展脉络,重建“近世型宗族”的发展发育历程,为“近世型宗族”演化史研究提供了比较明确、细致的时间标尺,也为“近世型宗族”的区域差异及特质等探索积累了研究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