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纪90年代末,极地探索的 英雄时代 开始了,无畏的探险家们与遥远南方的严酷环境作斗争,探索南极大陆,并成为首批到达南极点的人。罗伯特 斯科特、罗阿尔德 阿蒙森和欧内斯特 沙克尔顿这三个人领导的探险行动是本书的主题。《一路向南:一部极地探险史》描述了他们在尝试过程中所面临的非凡挑战和经历的极端困苦。全书配有精美插图,包括印刷品、绘画、船舶线图、导航设备乃至个人物品等,此外本书附录还详细介绍了各探险队的成员名单以及人物小传。
《自然教育指南》主要是面向一般公众和初次接触自然教育的从业者,通过回答 何为自然教育 等问题,为自然教育的教育 需求者 提供一本认识自然教育的科普读物;而本书则主要面向自然教育的教育 供给者 ,回答 如何开展自然教育 这一问题,是对自然教育工作者的教育。为了体现适用于自然教育工作者的特点,本书力求理论与实操相结合:在理论方面,对自然教育的内涵、发展历程、思想形成过程做出介绍;在实操方面,对开展自然教育所需的基本要素、软硬件设施、人员素养等方面做出了原则性的概括。同时,鉴于自然教育仍然是一个新兴领域,我们对如何进行自然教育的受众调查和市场评估也提供了一些经验性的做法,并对自然教育政策体系设计提出了一些建议以供读者参考。
欢迎来到低潮线以上的世界,水与土的原始交汇处,斑斓浩荡的生命之河的源起。 这里,无论过去还是现在,生存与进化是永恒的主题。不管是在基岩海岸、沙质海岸还是在珊瑚礁海岸,各种生物适应环境,超越对手,逃脱敌人,繁衍与进化,与海滨互相塑造了彼此的形态。 且看海滨亿万年来的演化变迁,且听海滨万千生灵的壮丽进化史诗。
书号:9787522918419 书名:大地5亿年:土壤和生命的跃迁史 定价:98 注:预售品种请单独下单,与预售品种一起拍的品种默认和预售品种一起发货!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完善生态保护补偿制度。三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国家发展改革委与10省(自治区)精心组织、共同推进,推动试点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积累了一批可供复制推广的经验。为系统总结试点经验和成效,整理形成了《生态综合补偿试点工作总结及典型案例汇编》。本案例汇编共分为2篇,第1篇是各省(区)试点总结报告,从试点任务的多个方面总结生态综合补偿工作的做法和成效。第2篇是试点县(市、区)的典型案例,收集整理了地方在生态综合补偿实践中探索出的好模式、好做法。
这并非是一个科学高歌猛进的故事,而是一段科学家如何在怀疑与否定中不断前行的历史。20世纪中期以来,关于地球到底是在变冷还是变暖,人类在其间起到多大作用,来自科学界内部与外部的质疑声从未停止,直至结论越来越明晰。这也并非是一个学科孤军奋战的故事。对于如此庞大而复杂的地球气候系统,判断其长期发展趋势绝非易事,气象学、天体物理学和海洋学等学科陆续投身其中,力求揭示这个与人类命运息息相关的系统全景。这同样并非科学圈共谋的故事。财政压力、冷战、政府政策、公众态度都影响着研究取向与进展。幸运的是,当科学家艰难达成共识后,他们能够说服越来越多的政府和民众采取积极行动,应对全球气候变暖问题。而今,面临全球变暖带来的更多气候,更多的探索,更多的行动,正当其时。
地理学是一门古老的学科,最初仅指地球的绘图与勘查,但发展到今天已经逐渐成为一门范围广泛的学科。 本书共十三章,分四篇,囊括自然地理学、人口地理学、文化地理学、城市地理学等分支学科。以介绍地理学的发展、核心概念,以及四种系统性传统为开端,传统独立成篇,每篇集中论述这些地理学观点的一个方面。前三篇专门介绍地理学的分支学科,而区域分析传统作为全书最后一篇,利用前三种传统和主题,并通过相互参照对其进行综合。 相对于其他地理学书籍,本书特别突出了地理学与生活的相关性。对人体有害的天气现象、城市土地利用模式、城市形态的变化、城市垃圾与危险废物的处理等与我们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均有涉及。平实、生动的文字与丰富的实例,使本书极具可读性,读者通过本书亦会获得一种新的思维方式。
本书充分阐述了人类社会发展与环境问题的产生,环境生态学的概念、学科任务和主要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等内容;从理论基础角度介绍了自然生态系统的规律与原理,包括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种群与群落、环境/生态因子及其生态作用、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深入分析了环境污染及其生态效应;介绍了应用生态规律和原理对生态系统进行监测、评价和管理,以及对受损生态系统进行修复/恢复的方法技术;并强调了生态系统服务、生态文明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理论与实践等内容。
40多年来,三北地区广大人民在党和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坚持党的优良传统,发扬党的革命精神,三北工程建设取得了巨大的生态、经济、社会效益,成为全球生态治理的成功典范。在祖国北疆筑起了一道乔灌草、带片网相结合的生态安全屏障,也铸就了伟大的三北精神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不畏艰难,艰苦奋斗;依靠群众,兴林富民;锲而不舍,久久为功;科学求实,改革创新;惠及子孙,造福人类。全书主要从三北精神产生的背景、三北精神的形成和发展、三北精神的科学内涵、三北精神的地位作用和三北精神的时代价值来讲述。
本书对山东章丘HY黄土剖面砾石层上下部黄土沉积进行了沉积学特征研究,对其搬运动力及其沉积环境进行判别,对砾石层砾径、砾向、砾态及砾性等沉积特征分析,结合光释光测年,讨论了HY黄土剖面堆积过程的古环境演变。通过粒度分析对章丘HY剖面沉积物进行成因判别,样品粒度频率分布曲线呈双峰分布,粒度组成以粉砂为主,具有典型风成黄土的特征,并结合粒度象和萨胡判别公式对其沉积环境进行判别,可判知章丘HY剖面沉积物为典型风尘堆积物。推断出,晚更新世晚期中国大部分地区具有间冰阶海侵、暖湿的气候特征,山东章丘HY剖面砾石层和黄土交错堆积的沉积环境可能是全球变化的区域响应,有助于深刻理解中国东部风尘沉积的环境背景,为探讨东亚地区重大气候事件奠定基础。
为加强国际项目之间的合作与交流,根据两个项目活动的共同需要,中国-全球环境基金干旱生态系统士地退化防治伙伴关系与中NLADA项目办决定,参,NWOCAT(世界水土保持方法和技术纵览)技术汇编格式,合作编写了《中国干旱地区土地退化防治*实践》,全面总结中国防治土地退化的成功经验,系统介绍中国防治土地退化的技术和方法。 此书中模式的编写由荒漠化防治、水土保持、水资源利用、生态学等多个领域的30多位专家、学者参与编著而成。书中的模式涉及到十余个专业领域,基本涵盖了中国防治士地退化技术的主要方面,其中一些模式在中国已有较长的应用历史,一些模式是传统方法与现代技术的结合。本书是我国劳动人民长期与土地退化作斗争取得的劳动成果,也是广大专家、学者和一线工作者辛勤劳动和长期探索的结晶。作为中国一全球环境基金干
现在地球已经进入“人类世”,重建人与大自然的关系、保护生物多样性成为这个时代的重要课题。已经衰落的古老博物学(Natural History)又开始复兴。为延续普林尼、怀特、林奈、达尔文的博物学传统,响应“多识鸟兽草木之名”的古训,作为哲学工作者的刘华杰教授以极大的热情,到海南、广西、云南、四川、西藏,甚至柬埔寨、斯里兰卡、越南和英国等地观察、记录植物。刘华杰以亲自实践阐释了“人人可博物并获得知识和快乐”的命题。书名“天涯芳草”中的“天涯”泛指自然世界各地方,有远方,也包括我们身边的社区、校园。只要有好奇心,诸多芳草近在咫尺。博物学强调从身边做起,阅读本书,读者也许能回忆起身边被忽视的植物世界,进而感受大自然的演化之美。
1984年11月20日,我国 南极科学考察队扬帆起航,踏上了前往南极的征途,标志着中国正式迈开了探索极地奥秘的步伐。40年来,我国极地事业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由弱到强的历史性跨越,取得了一系列具有 影响力的科研成果,彰显了中国在极地科学探索领域的实力与担当。40年的中国极地科考成就,正是我国科技成就的缩影,体现着科学探索精神,也彰显着泱泱大国的文化自信。 本书从考察站的建立与升级到交通方式的巨大变迁,从保障装备的 新换代到测绘、冰川、地质、天文、气象、大洋调查、生物监测等多个领域的研究进展,全面梳理了中国极地科学考察事业的辉煌历程。作者以质朴的文字,生动讲述了在 环境下,一代代科研人员以 需求为己任,勇攀科学高峰、抢占科技制高点的感人故事,不仅展现了我国极地科技工作者的坚韧与智慧,还彰显
该标准由原全国储委1984年颁发的《岩金矿地质勘探规范》(试行),1993年颁发的DZ/T0074一93《岩金矿普查规范》,1995年颁发的DZ/T0152—95《岩金矿地质详查规范》进行修订,并合并为DZ/T0205—2002《岩金矿地质勘查规范》。
这是世界上本系统地阐述水文气候学的专著。章和第2章引入了水文气候学的概念框架,并介绍了耦合气候范式,用来集成水循环中大气和地表分支及其与气候系统的联系。第3章至第5章描述了如何测量和估算水文气候变量。其中,第3章和第4章分别介绍了大气和地表测量,第5章介绍了与水文气候分析有关的光学遥感和雷达数据。第6章讲述了地表径流。第7章和第8章简述了大气现象时空变异性和地-气相互作用。第9章和0章分别介绍了的洪水和干旱事件及其发生过程与机制。这为分析气候系统引起的全球和局地的水循环时空变异,提供了一个颇有理论价值的构架。 对于大气科学、水文学、环境遥感、地球科学、环境科学、地理学、环境工程以及相关领域的本科生和研究生,这是一本理想的教材。对于在这些领域的科研工作者,它也是一本有用的参考书。
《地球系统(第3版)》与传统的地球科学教科书相比,不仅对地球系统的各个圈层(固体地球、大气、海洋)进行了介绍,还讲述了各圈层之间以及它们与生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生态学课本的内容)。《地球系统(第3版)》的章,全球变化,是对以上这些问题的概述——观测数据让我们确信全球环境问题的存在,而地球历史上的事件反映出地球系统如何对压力作出响应。《地球系统(第3版)》其余的篇幅由三个部分构成。第2-9章主要探讨地球是如何“运转”的。这部分讲述了气候、海洋、大气环流以及元素再循环是活跃在地球表面的过程共同作用的结果,而所有这些过程中,生物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0-14章带领读者重温地球的历史,重点强调了对未来具有警示作用的地球事件。5-19章关注的是地球系统的未来,提出了现代全球变化的问题,并结合前面两部分内容,
本书是地球物理专业地球物理测井课程教材,在编写过程中,还适当考虑了其他专业的地球物理测井课程需要。本书主要包括常规测井、成像测井以及井中物探等方面的基本原理和地质应用。光盘包括测井地质分析、生产测井、煤田测井、其他测井方法、井中瞬变电磁法的一次场、石油测井综合解释实验、煤田测井综合解释实验和习题与思考题等内容。 本书适合于地球物理、石油工程、石油地质和煤田地质等专业的大专院校学生使用,也可供相近专业的教师、研究生、工程技术及研究人员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