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A.L.魏格纳关于大陆漂移假说的著作,1915年出版。魏格纳在这本书里系统地阐述、论证了他在1912年提出的大陆漂移说。全书分3篇共13章。一篇论述大陆漂移的基本内容,并把它同地球冷缩说、陆桥说和大洋永存说进行对比。指出了这些学说的缺点和问题,认为只有大陆漂移说才能解释全部事实。第二篇从地球物理学、地质学、古生物学、古气候学、大地测量学等方面论证大陆漂移说的合理性。第三篇为解释和结论。从地球的粘性、大洋底、硅铝圈、褶皱与断裂、大陆边缘的构造形态等方面,讨论了大陆漂移的可能性以及漂移的动力。此书一出版,即被译成多种文字出版,引起全世界地质学界、地球物理学界的重视。
原书经多年、多版本的磨砺沉淀,已成为一部享誉世界的自然地理学经典权威著作,兼具高端地理学科普特点。自原书英文版(第1版)出版发行以来,影响力和知名度遍及各大洲, 而且已有韩文版等其他版本译著先后问世。本书以地理学要素为开篇,以独特的编写结构对最新学科前沿动态及科技成果进行全方位系统展示。 本书为广大读者,尤其是青少年读者及高校学生构建了一个完整的地理学知识科普体系。全书分为“大气能量系统”“水、天气和气候系统”“地表-大气的界面”“土壤、生态系统、陆地生物群系、地球资源与人口增加”四个部分,逻辑清楚严密,除了介绍每个人需了解的自然地理学科普知识之外,通过“地学报告”等栏目设置,以及在线测试资源和数字资源下载,为教师尤其是新任教师提供最大限度的帮助和指导,从而使得本书将成为学生和教
为保护人类居住星球的健康和子孙后代的生存,1989?1990年,一支由六个国家六名队员组成的国际科学考察队首次徒步穿越了冰雪覆盖的南极大陆,秦大河为中方队员。本书记录了这次人类有史以来穿越南极活动策划、筹备、训练及实施的全过程,读者从中不仅可以感受到人类此次代价高昂的南极穿越所经历的各种艰难险阻,考察队员们大无畏的英雄气概、科学家精神和友谊,而且可以领略到南极洲的自然风光和绮丽的冰雪世界。根据秦大河穿越南极日记绘制的包含217个宿营地的详细的行进线路图,以图文并茂的形式重现了这一段历时220天、跋涉5896公里的艰险征程。本书还将穿越过程的精彩章节录制了声音文件,感兴趣的读者可以扫码听书。
地理学是人类认识自身所处的生活环境,应对粮食生产、交通障碍、资源匮乏、气候变迁等一系列生存难题不可或缺的手段。今天,海平面上升、森林过度砍伐、物种灭绝、快速城市化和大规模移民等挑战日益严峻,地理学的意义愈发凸显。本书简明扼要地介绍了地理学的研究主题、方法、学科意义和价值,梳理了地理学的发展历程,为读者打开了地理学的大门。
本书是《中国自然地理系列专著》之一,是在1980 年出版的《中国自然地理·历史自然地理》一书的基础上重新编写而成的。根据20 世纪80 年代以来发掘的大量历史文献资料,吸收**的资料和研究成果,包括考古研究以及现代化的科学技术方法,如抱粉分析、沉积物分析、树木年轮以及14C测定、遥感和卫星像片判读等,全面反映历史时期中国各自然地理要素的演变和发展的概貌。论述中国气候、植被、珍稀动物、主要河流、湖泊、海岸、沙漠等自然地理要素在历史时期的发展和演变过程,进一步探讨中国历史时期自然环境发展演变的规律。
本书从了解地理学、认识地理学、应用地理学等三个方面讲述了地理学的历史与发展、气候、地貌、陆地水文、植物地理、农业地理、工业地理、城市地理、旅游地理、地理信息、地理学的应用等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体系,深入浅出地呈现了地理学这一学科的基本面貌,展示了一个丰富立体的地理学世界,对提高读者在地理学方面的素养、普及地理学知识起到推动作用。
随着地理学在各个国家获得显著的发展,人们对作为高等教育课程之一的地理学的性质和目的等等的有关问题,日益发生了兴趣。《地理学性质的透视》是哈特向继《地理学的性质》之后的又一著作,从经验主义哲学高度总结了区域学派的理论和方法,是地理爱好者的必*书。
46亿年是一个极其漫长的地质进程,伴随着地球内部构造和外部环境的巨大变化,生命从无到有并不断演化。这些生命形式适应并改造着生态环境,逐步达到了令人惊讶的多样性。每一次地质事件都对地球当前的面貌产生了重大影响。本书分为6 章18 个小节,这18个小节分别对应于18个主要的地质时期,每个小节都对一个地质时期重要的地质和生物演化事件进行了翔实的介绍。本书还在最后对现代地球及生物圈的演化方向进行了总结。 本书的每一章都由该领域的资深学者执笔,使得这部巨著能够清晰和全面地展现我们地球的非凡历史。
本书是*1998年颁布实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地理专业课程重大调整之后,为新设置的“自然地理学”课程而编写的教材。根据课程调整的要求,全书既注意保持自然地理学科体系的完整性,又注意涵盖被取消的课程在地理专业中所需的内容,结构合理、内容新颖、资料丰富、图文并茂、针对性强,突出了基础理论、知识与实践应用,强调环境意识,贯穿人地关系与可持续发展思想,符合课程改革的要求。全书共11章,包括: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行星地球;地壳;气候;水文;地貌;植物;动物;土壤;自然地理环境的基本规律;人类与自然地理环境。
加拉帕戈斯,查尔斯 达尔文称之为 自己的一个小小的世界 ,水手把它称为 Las Encantadas ―― 迷人的岛屿。它位于东太平洋,跨越南美洲西海岸的赤道,是热带地区*原始的群岛。加拉帕戈斯远远不只是地球上的野性天堂,它还是科学*重要的地方之一,经常被成为 演化的实验室 ――岛上的雀鸟启发了达尔文提出了 自然选择 这一革命性的理论。 在《加拉帕戈斯群岛》一书中,作者为我们介绍了从荒野到生物测试场,再到作为全球生态旅游点等关于群岛的鲜活的自然和人文历史;此外,他还描述了在加拉帕戈斯发现的生命形式的生动形象,以及令人惊叹的景观。*后,尼科尔斯还透露了群岛面临的巨大挑战,而这些挑战必须要不断平衡保护和发展的关系才可以成功。尼科尔斯将群岛的历史、演化理论和自己在岛上的经历完美地编织在一起,从而表明加拉帕戈斯的故
地球系统科学作为地学学科发展的前沿,本质上是地球科学向系统科学的转型。本书选择了既有重大理论和应用价值,又能反映我国优势的三大方向展开:①重新认识海洋碳泵;②水循环及其轨道驱动;③东亚-西太的海陆衔接。地球科学的传统理论往往带有地区偏向,本书力图从国际学术前沿和我国自然条件特色的交会点出发,结合我国近年来涌现的原创性学术成果,找出学术上的突破口,从地球系统科学的高度,提出相关研究方向部署和调整的建议。
暂无内容简介。。。。。。
空间与行为关系的研究正成为理解城市化与城市发展、城市空间与社会现象的关键。作为由中国学者编写的系统研究行为地理学的专著,本书聚焦于地理学行为论方法的内涵与外延,解说行为地理学的理论基础、发展方向与主要研究主题,从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角度,全景式地展现行为地理学的过去、现在与未来。我们希望通过行为的视角来理解个体、理解社会、理解城市、理解我们生活的世界。 本书可以为城市地理学、城市规划学、城市社会学、城市交通行为研究领域的科研人员、硕博士研究生,以及对行为研究感兴趣的读者提供理论与实践参考,也可作为行为地理学教材之用。
本书是一本对初学者非常实用的指导书,针对生态学领域的研究生和青年学者面临的许多具体问题,简明扼要地论述了如何做生态学,如何做好的生态学。书中对如何成功组织和从事一项生态学研究,如何选择一个科学问题,如何与他人共事,如何有效地在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如何做有吸引力的学术报告,如何利用墙报进行交流,如何对待负面结果,以及如何撰写基金申请书和研究项目书等具体问题给出了实用和富有建设性的指导和建议,并提供了颇有借鉴价值的经验和方法。对生态学工作者来说,这是一本难得的指导性参考书。
本书以ArcGIS Pro为实验平台,由浅至深、全面而系统地介绍了各个功能模块的基本原理、主要工具及详细操作方法。包括ArcGIS Pro基础操作和空间数据建模与分析,具体涉及空间数据采集与组织、编辑、转换与处理、可视化与地图编制、矢量空间分析、栅格空间分析、三维建模与分析、网络分析、空间统计分析、空间分析建模、遥感图像处理、时空模式挖掘等。含有应用实例,使读者能即学即用、举一反三,进而提高GIS的应用技能。 本书可作为地理信息系统实验教材、空间分析与空间规划等相关科研人员的参考资料,也可作为GIS应用技能大赛参考书。
R.J.约翰斯顿是英国当代著名地理学家,所著《地理学与地理学家》与他主编的《人文地理学词典》为其代表作,在国际地理学界影响颇大。 《地理学与地理学家(汉译名著本12)》是系统、深入、全面介绍自二战直至今日英美人文地理学研究发展潮流的著作,是许多英美大学地理学史课程的选择参考书。对于英美本国的学生,这本书提供了一个系统框架,将他们原先所知的分散零碎、深浅不一的学科知识,上升为一套彼此勾联、有脉络、有结构的学科史。对于外国学生,除了类似的用处而外,更有一层意义,即在整体上认识英美当代人文地理学。
本书从地球系统科学理论出发,以不同圈层内相互作用的自然资源为观测研究对象,依据自然资源的定义、内涵、属性以及分类,在构建自然资源要素综合观测网络的基础上,针对自然资源类型多样、结构复杂的基本特点,瞄准自然资源结构、数量、质量和作用过程等基本特征,提出模块化方式构建自然资源综合观测指标体系的方法,便于快速构建统一的自然资源调查监测观测指标体系,为统一开展自然资源不同要素观测提供指导。本书内容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归纳介绍自然资源的定义内涵、科学认识地球系统的理论基础以及国内外观测研究历史和发展趋势;第二部分阐述自然资源要素综合观测网络构建的总体思路和关键技术;第三部分详细介绍自然资源要素综合观测指标体系的构建方法和总体框架,以及利用模块化的方式构建的40个“归类模块”(包括资源数
这部书在某种意义上说是我的毕生之作。这部书内容的极大部分,不只是我搜集的,而且是我亲自经历过的。这部书的产生要回溯到我的大学时代。当我作为个明确地怀着研究地理学的目的的人进大学的时候,我所接触的地理学有些不同于我所设想的地理学,它更偏于自然科学方面;我对我的每个大学老师——阿·基希霍夫,特奥巴尔德·菲舍尔,格·格兰德,弗·冯·李希霍芬,都怀有极大的感激之情,但我觉得在他们那里地理学出现的形式却各有不同.按我的思想禀赋,我乐于从理论上对各种不同的见解进行分析研究,因此一开始我就竭尽心力钻研方法论的问题;我在两次南美洲旅行中,都结合旅行继续着这种钻研工作。但只是在很多年以后,并且由于外界的原因,在创办《地理杂志》和担任蒂宾根大学新设立的教授职位时,我才在这方面公开地发表自己的意
本书是一本关于黄河的综合性、系统性著作。全书分为九篇,共二十七章。以黄河约3亿年的地质地理史开篇,讲述了现代黄河面临的水资源、洪凌泥沙、水生态环境等方面的情势与挑战,以及应对挑战的工程方略,包括黄河干流水沙综合调控的七库骨干工程体系,作为国家水网主骨架的跨流域南水北调工程,黄河流域绿色水电能源开发以及对未来智慧黄河的憧憬,还从历史文化视角探讨了黄河变迁与中华文明的关系,为读者图文并茂地展现丰富多彩的黄河过去、现状与未来。本书内容突出黄河的新变化与高质量发展,集自然、人文、科学、技术、工程为一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