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以我国蝎目物种为主线撰写的《蝎生物学与毒素》专著,共十一章,包括蝎的形态与结构、蝎的生殖与发育、蝎的习性与行为、蝎的遗传与进化、世界蝎目物种及其多样性、中国蝎目物种分类、中国蝎目区系、蝎毒素的组成与分类、蝎毒素的分子进化、蝎毒素的结构与功能和蝎毒素的生物学应用。该书较全面地介绍了的研究成果,部分成果填补了蝎生物学与毒素领域的研究空白。尤其是对蝎毒素的研究成果显示了蝎毒素的巨大潜在应用价值,蝎毒素作为药物分子的资源库将会为人类的健康作出重要贡献。该专著是我国在蝎生物学与毒素研究方面的部专著,涉及蝎生物学与毒素的不同层面,系统深入地介绍了蝎生物学与毒素的基础知识、研究进展和发展趋势,将推动我国蝎资源的知识普及、科学研究、有效保护与持续利用,为科学界全面了解蝎及其毒素提供了
本书是“十二五”国家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课题“太湖流域(江苏)水生态监控系统建设与业务化运行示范”研究成果之一。本书涵盖了浮游藻类的基本知识、生态特点及在水质监测中的应用,详述了淡水浮游藻类
本书全面反映了G蛋白偶联受体(GPCR)及其信号转导领域中的研究现状和成就,详细介绍了受体及其信号转导研究的技术、方法及原理。内容涉及受体与配体的结合、受体抗体的制备、受体与G蛋白的相互作用和激动、受体表达和定位、受体内化和翻译后修饰、GPCR与蛋白质相互作用以及如何利用敲除和敲人策略研究受体生理与药理功能等新技术、新策略。全书编排合理,图文并茂,内容丰富,可操作性强,特别是对实验步骤的详尽介绍。尤为难得的是作者们结合自己的实际工作经验,对每一种方法都介绍了操作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和难点及其解决的办法。这本书是生命科学研究领域急需的一本极具指导性的实用工具书。本书适合青年科学研究工作者、青年教师和研究生阅读,也是每一个生物医学研究实验室的参考书。
《中国大兴安岭蒙中药植物资源志(精)》(作者中国大兴安岭蒙中药植物资源志编撰委员会)收载了茵类植物、地衣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及种子植物共135科,900多种植物药,并附150多幅植物原色图谱。每一种植物药列其植物名、蒙药名、中药名、学名、异名,重点对形态特征、生境分布、入药部位、采收加工、化学成分、药理作用以及性味功能、主治、用法用量、注意事项等方面进行了较详尽的介绍。书后附有蒙古文、汉文、拉丁文索引。
这本书是特定的阶段性的总结。但是也包含了在此以前的调查研究成果根据国家农委、国家科委的安排,从1979年到1988年进行的草原调查的重大项目,全国铺开,历时10的,耗资巨大,这是规模空前,摸清组国草原家底的重大基础建设性的调查研究。通过这个调查研究,取得累累硕果。 这是一本总结性的著作。许多相关资料,如资源调查、资源数据、植物名录等,这次合为一本出版。 这是一本值得阅读,值得收藏的好书。他全面地反映了一个历史阶段的甘肃草地资源和与他有关的科学技术。
《基因的分子生物学(第7版)》是基因组学的综合型教科书,阐述了基因组的起源、体系、理念与基本概念,特别介绍了真正意义的基因组的次实践——国际人类基因组计划及其核心技术——测序的发明与发展,基因组学在认知生命及育种、医学等方面的广泛应用。
本书是一部经典光学世界名著。全书以麦克斯韦宏观电磁理论为基础,系统阐述光在各种媒质中的传播规律,包括反射、折射、偏振、干涉、衍射、散射以及金属光学(吸收媒质)和晶体光学(各向异性媒质)等。几何光学也作为极限情况(波长λ→0)而纳入麦克斯韦方程系统,并从衍射观点讨论了光学成像的像差问题。新版增加了计算机层析术、宽带光干涉、非均匀媒质光散射等内容。 本书引文丰富且所涉广泛,上溯历史,下至近代,旁及有关学科和应用,故能于一专著中给读者以宽阔视野与充分求索之空间。全书共十五章,前半部分为基础内容,后半部分层次较深。 本书基础性、系统性和学术性兼备,可供光学教学与研究人员包括高年级本科生、研究生等阅读和参考。
虎子是一只从出生就被人类跟踪研究的野生大熊猫。它接受了大自然的洗礼,也遭受了动物园里“电刑”之苦。但是幸运的是,虎子如今自由地生活在属于它的野地中。据科学家统计,每10只大熊猫中就有1只仍被关在动物园里或饲养场里…… 《熊猫虎子》作者潘文石通过17年的野外科学考察,真实记录大熊猫奇特的生活方式及其神秘的“社会”结构。 充满激情的文字和珍贵的野地大熊猫图片将改变你对大熊猫的印象,也将引发人们对环境伦理的深层次思考。
本书原版是一本结合了神经科学的基本问题和基本原理的导论性教材,体系新颖,插图精美,兼具的深度和广度,全书篇幅适中,但几乎包括了神经科学的内容,有助于学生抓住神经科学的精髓,从而一出版就在美国各大学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本书在世界范围也受到普遍欢迎。全书共4篇24章,篇“基础篇”,内容包括神经科学导论、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静息态的神经元膜、动作电位、突触传递、神经递质系统、神经系统的结构;第二篇“感觉和运动系统”,内容包括化学感觉、眼睛、中枢视觉系统、听觉及前庭系统、躯体感觉系统、运动的脊髓控制、运动的脑控制;第三篇“脑和行为”,内容包括脑和行为的化学调控、动机、性与脑、情绪的脑机制、脑的节律、语言与注意、精神疾病;第四篇“脑的变化”,内容包括脑的构建、记忆系统、学习和记忆的分子机
《中国昆虫图鉴》以“目”分类,分门别类地介绍了遍布中国的32个目800余种昆虫。每种均详尽地介绍了昆虫名称、别称、拉丁文名称、所属科、外观特征、生活习性、分布区域。 《中国昆虫图鉴》所讲述的每一种昆虫,都配有手绘彩色插图。 《中国昆虫图鉴》在书后附有简明的内容索引,更方便读者查阅。 《中国昆虫图鉴》让读者朋友可以最直观、详细地了解中国野菜知识,极具实用性,精美的精装装帧,更是适合家庭阅读与收藏。
《应用STK实现空间飞行器总体设计及任务分析》致力于让读者在空间飞行器总体设计、新概念航天器和STK软件工具应用三个方面有所收获,重点介绍航天器总体设计及其应用STK进行任务分析等。《应用STK实现空间飞行器总体设计及任务分析》共分部分:空间飞行器总体设计、STK软件使用入门和STK在航天任务分析中的应用。主要内容包括:空间飞行器设计概要、航天器飞行轨道基础、新概念航天器、STK软件入门、STK系统建模和任务分析、STK在航天器群中的应用等。《应用STK实现空间飞行器总体设计及任务分析》是作者在多年指导研究生、大学本科生工作基础上,参考了外本领域许多专家的研究成果,精心撰写的一部关于航天器任务分析与STK基础及其应用的著作。《应用STK实现空间飞行器总体设计及任务分析》既适合对STK软件不熟悉的读者作为STK软件的入门读物,也适
中国现代的化石研究,虽只有近百年的历史,但在较短时间内便取得了长足进步。中国科学家在20世纪初发现的周口店北京人遗址,被认为是20世纪古人类学研究中价值的贡献,至 今仍然是目前全球发现最完整、最丰富、有说服力的古人类活动遗址;被誉为“20世纪最惊人的发现”——澄江生物群化石,栩栩如生地展示了距今5.3亿年的“寒武纪生命大爆发”;震撼世界的辽西热河生物群中“带毛恐龙”化石的发现,使全球有关鸟类起源研究大大向前推进;发现迄今世界最早的被子植物一辽宁古果等等。中国的化石分布地域之广,蕴藏量之丰富,门类之齐全,使中国当之无愧地成为世界著名的古生物化石大国。
青蟹隶属节肢动物门(Arthrbpoda)、甲壳纲(Crustacea)、十足目(Decapoda)、梭子蟹科(Portunidae)、青蟹属(Scylla)。青蟹是一种生长快、个体大、适应性强、养殖周期短的较大型蟹类,是我国开展人工养殖的珍贵水产品之一。《青蟹生物学与养殖技术》共分六章,包括青蟹的概述、生物学特性、苗种生产、成蟹养殖技术、营养需求及饲料、病害与防治等内容。可作为水产养殖专业教学用书,也可供有关科研技术人员和养殖户参考。
本书收录了广西壮族自治区内野生及常见栽培的维管植物309科、2011属、9168种(含种下等级)。本土植物有297科、l820属、8562种,其中特有植物880种;常见栽培植物539种,归化种67种。蕨类植物按秦仁昌1978年系统编排,共计56科、l55属、833种;裸子植物按郑万钧、傅立国1977年《中国植物志》系统编排,共计10科(2科栽培)、30属(11属栽培)、88种(26种栽培);被子植物按哈钦松1926年、l934年系统编排,共计243科(10科栽培)、1826属(180属为栽培或归化)、8247种(512种栽培,67种归化)。属、种按拉丁字母顺序排列。书后附有科、属名索引,便于查阅和检索。 本书可供植物区系学、植物地理学、植物分类学、植物生态学、植物资源学、植物多样性保护、农业、林业、园林园艺、医药卫生等相关专业师生和海关、环境保护部门等政府决策者参考使用。
本书原版是一本结合了神经科学的基本问题和基本原理的导论性教材,体系新颖,插图精美,兼具的深度和广度,全书篇幅适中,但几乎包括了神经科学的内容,有助于学生抓住神经科学的精髓,从而一出版就在美国各大学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本书在世界范围也受到普遍欢迎。全书共4篇24章,篇“基础篇”,内容包括神经科学导论、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静息态的神经元膜、动作电位、突触传递、神经递质系统、神经系统的结构;第二篇“感觉和运动系统”,内容包括化学感觉、眼睛、中枢视觉系统、听觉及前庭系统、躯体感觉系统、运动的脊髓控制、运动的脑控制;第三篇“脑和行为”,内容包括脑和行为的化学调控、动机、性与脑、情绪的脑机制、脑的节律、语言与注意、精神疾病;第四篇“脑的变化”,内容包括脑的构建、记忆系统、学习和记忆的分子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