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据林将之编写的《叶问(根据树叶鉴别身边树种)》从一片树叶,可以轻而易举地查出身边树木的名字,《叶问(根据树叶鉴别身边树种)》是面向初学者的树木图鉴。介绍了行道树、公园树等约140种看得到的树木。以树叶扫描图片为主,给出了树皮、树姿等众多数量的图片。如果知道身边树木的名字,散步或上下班将会变得快乐无比。
广西是我国洞穴鱼类种类最多的省区。作者历时20多年对广西洞穴进行标本采集,整理出广西洞穴鱼类共4科11属61种(盲鱼20种;新种11种)。广西洞穴鱼类组成以条鳅科和鲤科鱼类为主,其中鲤科金线鲃属鱼类种类最多。在《广西洞穴鱼类》的编写过程中作者实地调查了所有物种的采集地,并获取了原始生态资料,进行活体和浸制标本的照片拍摄、形态测量及物种描述。整理了广西洞穴鱼类的物种多样性、分布地区、种群现状等相关资料,并提出相应的资源保护建议。《广西洞穴鱼类》可供鱼类学、环境保护和渔业工作者、鱼类爱好者及相关院校师生参考。
本书是美国MethodsinMolecularBiology系列丛书第204卷的中译本。书中详细介绍了以荧光原位杂交(FISH)为代表的分子细胞遗传学相关技术(如染色体显微切割、引物介导的原位标记、SKY、M-FESH、CGH、彩色显带、纤维FISH、阵列CGH等)的原理、基本技术、实验材料、方法和注意事项,以及这些技术在染色体病诊断和产前诊断、肿瘤学研究中的应用。本书适于生物医学领域,特别可作为儿科学、医学遗传、围产医学、生殖医学、发育生物学、病理学、血液学和肿瘤学等领域的医疗、教学、科研人员和相关学科的博士生、硕士生实验或诊疗过程中快速查阅的指导手册,也可作为细胞遗传学、血液学、分子病理学等技术培训和初学者的重要。
糖类的研究经过一个相对寂静时期以后,近二十多年来又活跃起来了。过去认为糖类在生物体内的作用主要是作为能量资源,例如动物体内储存的糖元和植物体内储存的淀粉;或者是作为结构材料,例如植物细胞的纤维素等。近来由于多糖以及糖结合物的分离、纯化、组分测定和结构分析有了长足的进步,同时由于对糖类的生物学功能有了新的认识,例如糖结合物在细胞识别、细胞间物质运输和对免疫功能的调节等方面的作用,因此关于糖类的研究又引起人们的重视。糖类的研究工作和蛋白质、核酸的研究工作相比,在我国还是一个薄弱的环节。1982年中国生物化学会在青岛召开了次糖的生化学术会议。在会议上,五十多篇论文的报告和讨论反映了我国目前糖的生化研究方面的成就,也说明我国这方面的研究工作已经有了一个较好的开端。这次学术会议对于糖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