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往繁荣之路》内容简介:约翰·梅纳德·凯恩斯生前写过不少具有政论性质的小册子作品,对当时和后世均有着极大的影响。其中,《丘吉尔先生政策的经济后果》(1925)、《苏联掠影》(1925)、《自由放任主义的终结》(1926)、《劳合·乔治能够做到吗?》(1929)四本小册子曾为《劝说集》(1931)所收录,但是作者做了大量删改,原作的基本面貌已经不可复见,而《通往繁荣之路》(1933)和《如何筹措战费?》(1940)则又未被《劝说集》(1931)收入进去。故而,《通往繁荣之路》将这些小册子作品加以整理,根据年代顺序重新进行了编排,将其辑为一册,以《通往繁荣之路》为名出版,以飨读者。
谁说科学图书是生硬刻板而冷酷无趣的? 诺贝尔化学奖得主姜·范恩(John Fenn)打破传统,以其独有的机智和妙语,带给我们这本“非典型”的热力学入门书——《热的简史》。 全书回归到人文和历史的角度,通过许多日常缀验中可见的例子,和生动的科学家故事,系统地认识一切与“热”有关的观念、历史和应用。 如果你对“热”的学问稍稍有那么点兴趣,就请跟随范恩精心塑造的“查理洞人”,好奇地从“古”游玩到“今”吧!
生物医学传感器与检测技术既是一门知识面较宽的综合性理论课,也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技术课程。《生物医学传感器与检测技术》针对这一特点,在重视基本理论分析的基础上,结合的电子技术,对目前实践中常用的仪器和方法进行了重点讨论。《生物医学传感器与检测技术》在作为内部多年使用的基础上,进一步加以完善而成。从基本概念、基础理论、相关仪器到性能特点、操作技术,逐步深入,力求将抽象的内容讲细讲透。同时,每一章内容后都附有习题,便于读者学习和自测。《生物医学传感器与检测技术》可以作为生物医学工程、医学物理、医学仪器设计和其他相关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
《中国北部湾潮间带现生贝类图鉴》是一本全面系统介绍中国北部湾软体动物资源状况的学术著作,是作者研究团队历时3年持续调查研究的系统整理与全面总结,得到环境保护部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多个项目的支持。《中国北部湾潮间带现生贝类图鉴》共收录软体动物473种,基本涵盖了北部湾中国地区所有潮间带软体动物种类。在内容上,《中国北部湾潮间带现生贝类图鉴》详细介绍了各个物种的分类地位、形态特征等信息,并配有高清彩色照片以展示直观形象;《中国北部湾潮间带现生贝类图鉴》还引人物种的定量数据以体现其生物量与栖息密度,同时详细介绍了每个物种的采集地点,使得内容更加丰满、充实。《中国北部湾潮间带现生贝类图鉴》原创性强,内容翔实,可为中国北部湾潮间带生物多样性调查及资源保护提供参考,同时,作为一本方向明确的工
本书介绍了普洱茶产区的自然地理环境及其茶文化的独特性;乔木茶鉴别的方法;普洱茶收藏的几个问题;乔木老树茶区选介;普洱茶产品选介等。
本书是高等学校数学、应用数学及相关专业的《实分析》教材,着重以实变方法系统介绍近代调和分析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全书共分八章。内容包括:极大函数,算子内插理论,函数=空间分解,奇异积分算子,加权模不等式,有界平均振动函数空间等。其应用涉及函数论、偏微分方程和概率论等领域。 《调和分析》作为一门数学专业的研究生课程早已在高校中开设,但国内出版的适用于教学的教材却不多。本书总结了作者多年来在北京大学数学系讲授该课的经验,在所用讲义的基础上经过补充、个性整理而成。书中特别注意与本科生所学内容的衔接,为此作者专门写有章“基础知识”,既方便读者学习,又提高了学习效率。每章末配置适量习题并列出参考文献,附录给出习题解答与提示,供教师和学生参考。 本书可供高等学校系数学专业及其相关专业的高年
本书在采纳已有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依据文献和考古资料,对战国时期的牛耕与铁耕、铁制农业工具、农田水利技术、土壤改良技术、作物载培技术、仓储及粮食加工技术、手工业技术、农学、土壤学、医学、天文学、地理学、数学、物理学以及军事科技等以农学、医学、军事学为代表的学科进行了系统的考证,阐释了战国科学技术飞跃发展的概貌,揭示战国科技与战国社会的互动关系及其对后世科学技术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深远影响。读者对象为先秦史的研究者和爱好者。
种种花,过自己想要的生活世界 花卉设计师、小花农场的创始人艾琳?本泽肯,以郁郁葱葱、充满活力、浪漫的花卉设计而闻名。远离城市,临河而居,种一片花田,与花香为伴。而小花农场中的大丽花是其中 动人的风景之一。艾琳?本泽肯根据自己的实际经验,为读者打造一本美丽全面的大丽花指南:?大丽花是现在 的鲜切花材之一,拥有令人眼花缭乱的颜色、大小和形式,种类之多,几乎可以满足每一个花园空间和风格的需求。 ?在本书中,你可以获得大丽花种植、收获、花艺设计等方面的专业指导。 ?同时这也是一本大丽花品种全书,数百张高清照片,详细介绍了超过350个大丽花品种。 人人都爱大丽花,与大丽花相伴的日子,日日是好日,日日溢满甜美。
陈文新、汪恩涛主编的《中国根瘤菌》分为四篇:篇为概论,主要包括根瘤菌的特点、功能、起源与进化,分类历史与分类系统,根瘤菌与豆科植物共生分子机制,基因组学及后基因组学研究;第二篇为根瘤菌多样性及系统学的现代研究技术与方法;第三篇为中国根瘤菌资源多样性及属、种描述;第四篇为中国根瘤菌生态学,包括地理分布特征,根瘤菌应用历史与前瞻,根瘤菌选种原则和方法,豆科作物与禾本科作物间作互惠效应以及根瘤菌在环境恢复中的作用。本书着重介绍我国根瘤菌资源的系统学和生态学以及应用基础等方面的研究,并兼顾国际有关研究的进展。 ????《中国根瘤菌》可为研究微生物多样性和生物地理学领域的工作人员,或从事根瘤菌选种、接种研究与应用的企事业单位提供理论和实践指导;也可作为各大专院校微生物学、农业微生物学、微生
《基因前传:从孟德尔到双螺旋》从1859年达尔文发表《物种起源》谈起,一直介绍到1967年,阐明了DNA的遗传密码是怎样决定蛋白质氨基酸的排序为止。这其中,重点介绍了孟德尔通过豌豆杂交实验建立遗传原理、荷兰和德国等国家的三位欧洲植物学家通过果蝇突变实验发现连锁遗传、对基因是蛋白质还是DNA引发的争论和探究、双螺旋结构诞生的过程、发现DNA如何编写遗传密码、遗传信息在细胞内的转接等过程。 书中所介绍的都是真实的对遗传科学探究的历史故事,在阅读娓娓道来的字句时,能够感受到智慧的灵光充盈心窍,从而追随着历史的时空幻化着吞吐万象的神奇。本书还对志于从事遗传学研究的人,具有极大的启发性,且能极大地提升对科学研究的兴趣。
本图鉴共收录400余幅光镜彩色图和约180幅电镜图,都是各校从自制的大量标本或图片中精选而成的。图片的编排按照教材章节顺序(共18章)。章绪论以代表性图片介绍组织学的主要研究方法,包括近年来应用的一些新技术;其余各章的光镜图片是依照组织切片观察方法,从倍(2.5.6.6倍)组织器官全景至高倍(330倍)(显微摄影放大倍数)细胞结构的层次编排的,并配以具有重要特征和意义的电镜图片。每幅图均有关结构和功能意义的简要文字描述,便于学生在观察图片中联系理论内容,抓住结构特征,形态结合功能,掌握重点,加深理解,取得较好学习效果。图片的选择以医学本科的教学内容为主,同时适当扩充重要参考内容,兼顾学生扩展知识面,启发思维,以及研究生和青年教师培养之需求。诸如’适当介绍了几种新技术、细胞连接结构、巨噬细胞、骨组织、平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