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旨在总结分子人类学30多年以来的相关研究,结合历史学、民族学和考古学等传统学科的研究成果,对现代蒙古语人群及其古代亲族的起源和演化历史进行综合性研究。首先,传统学科关于此议题的研究成果是分子人类学研究的基础,本书对相关研究进行了总结。其次,对蒙古语人群中各类遗传成分的起源演化历史进行详细的说明。之后,结合多学科的证据,对相关古代人群演化、混合并形成现代蒙古语人群的过程进行了描述。后,本书也对蒙古语族语言的谱系结构、亚洲北部人群在古代经历的语言替换以及欧亚草原东部游牧人群的兴起过程进行了论述。本书可供人类遗传学、历史学和民族学等相关领域研究者参考。
《中国海洋鱼类(套装上中下册)》是一本关于中国近海海洋鱼类分类学和生态学方面大型工具书,为我国海洋鱼类多样性以及相关研究提供学术支持。 《中国海洋鱼类(套装上中下册)》收入盲鳗纲、头甲纲、软骨鱼纲和硬骨鱼纲共计47目、313科、3090种。 《中国海洋鱼类(套装上中下册)》采用全新体例,采用J.S.Nelson系统编制分类检索表,每种鱼均配有原色图照和简明形态特征、生态习性、区系分布、体长大小及渔业意义、是否有毒、珍稀濒危等文字介绍,具有高的学术价值。
宋代至清代都城形制正处于中国古代都城形制的重要变化期、转型期和定型期。本书主要根据考古调查发掘资料,介绍和论述了北宋东京开封府、南宋行在临安府城、辽上京、金上京、金中都、元上都、元大都、明南京城和明北京城等正式都城的规划理念和形制布局,同时对辽中京、辽南京、辽东京、辽西京、元中都和明中都等城的形制布局也做了详略不等的介绍。本书认为,各个都城均是其规划理念的物化形态,因此,本书较完整地呈现了各个都城形制布局的具体架构,使之成为对各个都城进行全面、深入、内涵式研究的平台,在此基础上,分析其形制布局特点和布局艺术,分析各个都城形制布局间的承袭演变关系,总结该时期都城形制布局的共性,探讨该时期都城形制布局的发展、变化规律。
2021年9月,经国务院批准,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农业农村部发布了调整后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以下简称为《名录》),455种和40类野生植物被列入其中。《名录》的出台,为依法强化保护野生植物、提高公众保护意识、保护生物学研究等工作奠定了基础。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野生动植物保护司、农业农村部科技教育司、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通过协调,由全国各个类群的专家约30位,在开展广泛的野外工作和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已有的研究成果,联合编写了《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三卷)。本书涵盖了《名录》所列物种、亚种和变种,共计1069种,并标注了各物种的国家保护级别、CITES附录和IUCN红色名录等级。内容涉及每个物种(或变种)的形态鉴别特征、地理分布信息、花果期、生境、濒危状况及其受危原因。为了确保其科学性、准确性和
在世界上有一些美丽、有用、迷人的植物往往也是不常见的,几个世纪以来,这些稀有植物一直吸引着植物学家、科学家和园丁,而随着时间的流逝,其中一些稀有植物如今已到了濒临灭绝的边缘。 《濒危植物图鉴》结合来自英国皇家植物园珍藏的植物艺术作品,讲述了40种稀有和濒危植物的故事,分析 了是什么让这些稀有植物显得与众不同,又是什么让它们变得如此稀有。通过这些稀有植物的故事,我们可以 看到人类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在进一步威胁着这些脆弱的植物,同时也启发我们要学会与自然和谐共处,保护这 些稀有植物,珍惜我们的大自然,为人类应对保护稀有植物的挑战带来了一些启发,是一本富有趣味的大众科 普类读物。
广西壮族自治区地处我国南部,横跨北热带、南亚热带和中亚热带,既临海又沿边,是我国植物资源大省(区),植物多样性仅次于云南和四川,位列第三。为建好广西的植物 户口簿 ,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与广西植物研究所通力合作,36年磨一剑,完成了《广西植物志》系列六卷的编纂出版。 《广西植物志(第四卷 种子植物)》按照哈钦松系统(1926 年)编排,记载广西茜草科至唇形科种子植物 33 科 454 属 1612种24亚种141变种5变型及1杂交种,并有植物形态比较图或全貌图精绘图版 269 幅(含646种10亚种17变种),内容包括了各科的分属和分种检索表,科、属的简要描述,每个种的科学名称、中文名称、文献引证、识别要点、与近缘种的关系、产地、生长环境、已知经济用途与开发前景等。
本书共记录珊瑚礁鱼类30科250多种,从其形态特征、生活习性、生态分布等方面进行了专业的描述。珊瑚礁鱼类是珊瑚礁生态系统重要的组成部分,南沙群岛毗邻世界珊瑚礁核心区域,鱼类资源极为丰富。本书首次全面收集了南沙群岛珊瑚礁鱼类种类图谱,为我国珊瑚礁鱼类物种多样性研究和珊瑚礁生态保护提供了重要的数据资料。
昆虫行为学研究是近年来受各国科学家关注的一门学科,但国内对其系统研究专著极少。本书是作者们数十年野外对昆虫及其各种行为观测、调查研究的成果总结,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示并剖析主要的昆虫行为,如昆虫的取食行为、访花传粉行为、趋光和负趋光行为、趋泥与吸水行为、聚集与迁飞行为、防卫和攻击行为、求偶与交配行为、产卵行为、社会行为、以及特殊的洞穴昆虫与行为等。本书也综述分析了昆虫行为与环境的各种关系,包括昆虫寄主、环境变化和气候变暖对昆虫行为的影响、气候与昆虫行为变化以及昆虫的行为机理等方面。同时,该书也系统分析了昆虫与人类的各种关系以及昆虫行为在各领域的应用。
《深圳蝴蝶图鉴》分为蝴蝶概论、深圳蝴蝶图记、蝴蝶文化与艺术主个部分。蝴蝶概论部分介绍了蝴蝶的经济重要性,蝴蝶的外部形态,蝴蝶的一生,蝴蝶标本的采集、制作与保存方法,以及蝴蝶的分类与鉴定方法等。深圳蝴蝶图记为主体部分,官以实物标本为对象,以高清图片配以主要特征描述的形式记录了深圳蝴蝶10科167种,对科的特征进行了概述,同时准确记录了每种的翅展、分布,详细列出了在深圳的分布地点,并编制了分科、分种检索表;另外,以清单的形式列出了仅有文献记录的深圳蝴蝶53种。蝴蝶文化与艺术部分介绍了蝴蝶文化、蝴蝶邮票、蝴蝶姐画、蝴蝶展览等。书后附有主要参考文献、中文名索引、拉丁名索引。如果在深圳采集到蝴蝶或拍下蝴蝶照片,可通过检索表和主要特征描述检索,或者通过照片 看图识种 ,或者三者结合相互印证进行鉴定
《高黎贡山植物资源与区系地理》是中科院昆明植物所李恒研究员及其团队30年的研究成果,是高黎贡山生物多样性研究的阶段性成果,基于各类群专家对植物标本的准确鉴定,该专著首次详细记载了高黎贡山地区的地衣、苔藓、蕨类及种子植物名录,并对高黎贡山种子植物区系的性质、来源及在中国植物区系区划中的位置进行了论证,提出一个与该区域相适应的种级分布区类型系统。
《中国苔藓图鉴》是以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员、苔藓植物学家吴鹏程为首的专家团队撰写的一部精美苔藓植物分类图典。全书以苔藓分类学为基础,介绍了107科410属1018种苔藓植物,涵盖了中国苔藓植物大部分科、属和东亚特有属(包括中国特有属),展示了苔藓植物与环境的关系及其化学内含物。植物表型与基因型相结合的综合分析是现代苔藓植物分类学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中国苔藓图鉴》中近千幅苔藓植物形态解剖特征和生境写实素描图是作者费时三年在台式放大镜下精心绘制而成,凝聚了作者数十年来的研究心血,不仅突显了表基相结合的核心价值,更是科学与艺术相结合的创新典范。书后附有近百幅苔藓彩色图片。具有较强的科学性、实用性和指导性。 《中国苔藓图鉴》可作为高等院校师生,环境保护、医药、生物多样性和自然保护区及园
本丛书共包括《中国植物多样性与保护》《中国动物多样性与保护》、《中国生态系统多样性与保护》《中国遗传资源多样性与保护》《中国典型生态脆弱区生态治理与修复》《中国国家公园与自然保护地体系》和《气候变化的应对 中国的碳中和之路》七个分册,以图文并茂、英文摘要的方式,分别为全球读者从七个角度打开了观察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窗口,展示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在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实践中取得的成果,并与世界乐享中国经验,提供中国方案,展现大国担当。
相比鲜艳的花朵,种子的模样似乎总是平淡无奇,甚至有些乏味。如果你曾这样想过,那么这本书中“清晰到令人心碎”的微距摄影作品将颠覆你的认知。摄影师卢埃林选取了100种植物的种子(或果实)加以拍摄,并采用特殊的图像堆栈技术处理照片,书中的每一幅插图都是由上百张照片叠加而成,使得种子的每一处细节都清晰可辨,仿佛19世纪的植物科学画一般,再现了植物的鲜活色彩与精巧构造。这些照片给予我们一个全新的视角,带领我们走进种子的奇妙世界,去发现源自植物的这份被忽略的美。 作为新生命的开端,种子对于植物繁衍的意义不言而喻。植物也因此设计出各种令人意想不到的策略,来精心呵护发育中的种子,赋予种子强大的自卫本领,并恰到好处地将种子传播出去。阅读这本书让我们在欣赏与感叹种子千奇百怪、异彩纷呈的同时,也能体会到
该著作作为一部原始资料集,为从事研究、教育、管理和法律/政策制定的海洋哺乳动物科学家提供参考。该版著作在较早版本的基础上,对知识内容进行了更新和完善,全面地整合了世界各国数十年来在海洋哺乳动物研究领域取得的重要科学成果和进展,以尽量简明的语言讲述,具有较强综合性、前沿性和趣味性,兼具科普价值和科学文献积累价值。此书使用比较和系统发育方法,写作目的是 提供海洋哺乳动物学全景知识体系 。全书共 15 章,分为 3 部分:(1)进化史;(2)进化生物学、生态学和行为学;(3)利用、资源养护和管理,重点关注海洋哺乳动物三大类群 鲸和海豚、鳍脚类(海狮、海豹、海象)和海牛类。书后附有海洋哺乳动物分类表、丰富的彩图。该著作的引进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有助于我国海洋哺乳动物学科的发展。
跳蛛科是蜘蛛目中种类*多的科之一,全世界已有记录的跳蛛多达500余属4400余种。该科蜘蛛体形小,形态多姿,体色多彩,分布范围极为广泛,善跳跃,活动能力强,不结网,游猎生活,性情凶猛,专捕活虫为食或杀而弃之,食量大,耐干旱与饥饿,在非饥饿状况下仍具有捕杀害虫的习性,是农林等多类生态系统中重要的捕食性天敌。在控制农作物、森林、草原害虫及维护自然界的生态平衡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中国动物志 无脊椎动物 蛛形纲 蜘蛛目 跳蛛科》共记述了中国跳蛛85属386种。内容分总论和各论两部分。总论扼要综述了跳蛛科的研究简史、形态特征、分类系统、经济意义和材料与方法。各论中详细记述了科、属、种的形态特征、文献引证、观察标本、地理分布,并绘制了详细的形态及雌雄外生殖器结构特征图,编制了种检索表。书末附有参考文献
《深圳植物志》共5卷,共收录植物2800多种,介绍了深圳地区的野生植物;深圳地区已归化的外来植物;深圳地区有悠久栽培历史的植物;被普遍栽培的园林植物和其它经济植物。李沛琼主编的《深圳植物志(第4卷)(精)》是维管植物的第4卷,含38科294属,661种、34变种和31栽培品种。
本书采用*的分类系统,将裸子植物划分为苏铁亚纲、*亚纲、买麻藤亚纲和松柏亚纲;整合国际*研究动态,介绍了裸子植物科和属的系统学研究历史和现状;首次系统地编纂了全球12科85属1118种现存裸子植物的物种名录和地理分布,每种提供了名称、濒危等级、分布图及气候特征数据,全面反映裸子植物物种多样性现状。此外,书中还配有310幅精美的彩色图片,展示重要的裸子植物的分类和分布特征,便于读者识别。本书可作为植物分类学和生态学研究者,以及农业、林业、园林、中药材等专业的高校师生和生物多样性保护者参考用书。 Taxonomy and Distribution of Global Gymnosperms by Yong Yang, Zhiheng Wang, and Xiaoting Xu, adopts the most recent classification system of gymnosperms based on phylogeny. The book accepts 1118 extant species of gymnosperms and classifies them into four subclasses: Cycadidae, Ginkgoidae, Gnetidae, a
《甲虫博物馆》是一部科学性与艺术性、学术性与普及性、工具性与收藏性 结合的甲虫 科普读物,在阐述甲虫的起源、分类、进化多样性、摄食行为和社会性的基础上,详细介绍了全世界具代表性的600种令人惊叹的甲虫及其近缘物种。比如从极为小巧精致的缨甲到15厘米长的泰坦天牛,从身上微小的寄居甲虫,到体形巨大的大角金龟,本书都做了精彩的介绍。 每种甲虫都配有两种高清原色彩图,一种图片与原物种真实尺寸相同,另一种为特写图片,能清晰辨识出该物种的主要特征,此外,每种甲虫标本配有相应的黑白图片,并详细标注了尺寸。全书共1800余幅插图,不但真实再现了各种甲虫的大小和形状多样性,而且也展现了它们美丽的艺术形态。
宁夏回族自治区地处我国西北内陆,为典型的大陆性半湿润半千旱气候,南北气候差异大。宁夏地理面积仅6.6万平方千米,但特殊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使得宁夏植物资源十分丰富,是我国西北地区重要的天然种质资源宝库,拥有种子植物(不包括栽培植物)1400余种(不含种下等级),主要分布在六盘山、贺兰山和罗山等林区,其中很多都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和开发潜力。由张启翔编著的《中国观赏植物种质资源(宁夏卷)》共收录了宁夏野生观赏植物资源90科297属649种(其中亚种3种,变种44种,变型4种),彩色图片1000余幅。在总论部分对所有资源进行了科学的评价分类,而各论部分则对388种(包括种下类型)重点观赏植物资源给予详细的说明,包括简要特征的形态描述、分布及分布量、分布示意图、观赏形态彩图、生态习性、观赏特性及园林应用等。
该书由我国从事医学昆虫区系和分类研究的专家们结合自己的特长和工作,并参考了外有关文献、专著编写而成。全书共十三章,包括蚊、白蛉、蠓、蝇、蚤、人虱、臭虫、蜚蠊、蜱、恙螨及革螨13大类的形态特征和属以上各分类单元的鉴别特征,以及分科、属及重要种类的检索表。所含重要种类共计944种(亚种),并有80幅插图和369个图版。这是一部用于我国重要医学昆虫分类鉴定比较全面和系统的专著,可作为医学昆虫和相关专业的教学、科研以及卫生防疫工作的参考。
突触是神经细胞之间和神经细胞与其他可兴奋细胞之间传递信息的关键结构,其化学组成、构造和功能对于神经信号传导及神经系统的信息处理发挥关键作用,也跟神经-精神疾病有着内在联系。《突触》是我国系统阐述突触研究理论和实验成果的部专著。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突触及突触传递的理论、突触与脑功能的关系、当前突触理论中存在的困难以及跨专业领域对突触定义看法上的不同、突触研究的重要发展方向及其与脑功能的关系。其写作特点是:基本理论比较完全;论述了重要理论的来龙去脉,从历史发展看问题;在内容上力求反映研究领域中的进展;提出并讨论了重要的不同学术观点。本书有较高理论价值,它不仅把突触看成能发生兴奋传递的结构,而且讨论了如何在突触及突触传递基础上全面解释脑功能,深刻考虑突触作为脑功能基础之一的神经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