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传学:从基因到基因组》(第六版)强调了遗传学的核心概念以及前沿发现、现代工具和分析方法,这些将使遗传学继续向前发展。第六版的作者们共同修订了每一章,不仅努力提供最新的信息,而且努力对复杂的概念提供连续性和尽可能清楚的解释。本书展示了大学本科遗传学教学的一种新尝试,也反映了作者们当前对生命分子基础的认知。
表观遗传学极大地拓宽了人们对于遗传信息流动的认知,是后基因组时代生命科学领域研究的前沿和热点。本书作者均为国内外表观遗传学研究领域一线科研工作者,内容涵盖了表观遗传学的所有重大主题和技术应用:第1~31章梳理了表观遗传的基础知识和概念,纳入了表观遗传领域最新的前沿内容,如环形RNA、lncRNA、NamiRNA、RNA修饰,以及染色质高级结构等;第32~42章为表观遗传在重要生命过程中的应用,包括早期胚胎发育、肿瘤发生发展等重要生理及病理过程;第43~63章为表观遗传核心技术和全新理论解读与应用展望,为研究者提供了详尽的操作方法。
《斑马鱼行为与神经遗传学手册》原著由全世界该领域知名专家共同撰写。通过大量精美彩图,丰富的研究案例,依次展现:斑马鱼自然生态、行为学、饲养和繁殖方法;仔鱼和成鱼的行为,包括知觉逃逸、运动功能、动机、社会行为、睡眠、攻击性和反捕食行为以及学习和记忆等;斑马鱼遗传学方法,包括转基因报告基因系统和CRISPR/Cas9系统等;模拟和研究人类不同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乙醇滥用、帕金森病、癫痫、衰老和睡眠障碍、自闭症等)的斑马鱼模型;斑马鱼研究大数据和生物信息学,涉及行为筛选设计、全生命周期行为表型分析工具、基因组测序计划生物信息学资源和神经解剖学在线资源。全书技术先进前沿,内容系统实用,全彩印刷,适合研究者案头查阅,对于生命科学、基础医学、药学等领域的研究生和其他研究人员开展斑马鱼相关研究工作具有较
自2015年CRISPR/Cas9技术问世以来,基因组编辑技术得到了迅猛发展,这使其在人类健康领域的实际应用又迈进了一大步,但随之而来的科学伦理和社会监管问题也引起了多方关注。美国科学院联合多国科学家组成了人类生殖系基因组编辑临床应用国际委员会,对可遗传人类基因组编辑技术的应用进行了研讨,并形成本书。书中主要聚焦于此类技术在避免遗传疾病传播方面的潜在应用价值,从科学进展与技术现状、潜在临床应用分类、临床转化途径,以及管理监督等几个方面进行论述,并总结出11条建议,用于可遗传人类基因组编辑技术进行临床转化的监督与管理。
《DNA测试和遗传谱系学的人类家庭树指南》包括三个部分,分别是入门,选择测试和分析应用测试结果。首先介绍了遗传谱系基础、常见的误解和伦理与遗传家谱。然后介绍了常染色体DNA测试、Y染色体测试、线粒体DNA测试和X染色体测试。后介绍了第三方常染色体DNA工具、种族估计、用DNA分析复杂的问题、被收养者的基因测试和遗传谱系学的未来。目前,遗传谱系学领域正在迅速变化,新的检测方法,检测公司和工具层出不穷,为满足读者的需求,本书还包括DNA测试和分析的进展,新的工具等。本书适合包括初学者和家谱学家之间所有水平的人员参考。
近年来,以DNA探针与中期染色体和间期核的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为代表的分子细胞遗传学新技术有了很大发展。FISH作为一种有效的分析诊断工具,已经广泛应用在生物医学的多个领域中,包括儿科学、医学、遗传学、围产医学、生殖医学、病理学、血液学和肿瘤学邓。本书为从事遗传和肿瘤学诊断服务的实验室科研人员和医生,对绝大多数的FISH技术都提供了稳定可靠、步骤详尽、易于操作的实验方法。书中的实验注意事项和疑难解答都是在每位编者的亲身经验基础上归纳总结出来的,有助于得到最佳的实验结果。书中部分章节还对某些专题进行了综述。 本书对于从事遗传和肿瘤学诊断服务的实验室科研人员和医生,所有细胞遗传学家、病理学家、专业技术人员、初学者以及学习相关专业的在校学生具有较大的参考作用。
遗传学学科的起源应归功于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发现以及土9世纪后半期BaranetSky提出的染色体的概念。遗传学学科的真正构成是在20世纪初期形成的。而关于基因确切的化学属性知识及其表达机制方面的突破,是在于1953年WatSon和Crick发现的DNA双螺旋结构,这一结构可以解释基因的所有属性。这之后的一系列发明和创造,导致遗传语言的确立。解释基因的核酸语言翻译成为蛋白质的氨基酸语言的机制的密码概念是一个重大的发展。一旦基因和遗传密码的属性得到认识,技术上的惊人发展将会导致这样的事实,基因可以被分离、合成、分析,并且可以被改造,被从一种有机体直接转移到另一种有机体上。这种培育转基因作物的新技术,结合传统的作物改良方法,如通过突变、染色体变异和杂交等所产生的影响,简直难以估量。 同时,作为遗传物质或基因的载体,需要
本书系统地阐述了细菌分子遗传学方面的基础理论以及研究的基础方法,反映了细菌分子遗传学领域的*进展,对涉及该领域的实验方法进行了较为详尽的介绍.强调了原核和真核生物之间的关系及发育,尤其在细菌染色体分离和细胞分裂方面;蛋白质分泌和结合的紧密关系;复制,重组和修复;修复机理和自发突变的DNA聚合酶普遍性及其在癌症中的角色;基因组学,微列阵和生物信息技术在分子遗传学中的应用等。
杨进、魏伟主编的《基因组导向下健康管理》围绕基因组导向下健康管理,从动态发展角度出发,坚持产、学、研、用相结合的整体思路,详细论述了基因组导向下健康管理在21世纪疾病防控和健康维护中的重要性和核心位置,并对基因组导向下健康管理新的概念提出目的、相关具体定义和内容、所涉及的关键技术等进行了系统阐述,其目的在于提高我国基因组导向下健康管理的科学性和实际管理水平,培养一批从事基因组导向下健康管理事业的高中端人才,促进我国基因组导向下健康管理事业的快速、可持续发展。 本书是创新思维的产物,是 专门论述基因组导向下健康管理的书籍。适于医生、健康管理师、基因健康管理师和其他相关企事业人员,以及广大对基因组与健康事业感兴趣的大众人员参考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