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传学:从基因到基因组》(第六版)强调了遗传学的核心概念以及前沿发现、现代工具和分析方法,这些将使遗传学继续向前发展。第六版的作者们共同修订了每一章,不仅努力提供最新的信息,而且努力对复杂的概念提供连续性和尽可能清楚的解释。本书展示了大学本科遗传学教学的一种新尝试,也反映了作者们当前对生命分子基础的认知。
全书共8章,系统介绍了基因工程基本原理与操作技术,主要包括科学巨匠的贡献、常规分子技术、工具酶、表达系统、基因克隆、基因功能研究策略、动植物基因工程、基因信息分析技术等。注重基础知识与发展前沿的结合,紧扣基因工程发展脉络,体现了该领域的新技术、新成就与新动态。本书引用大量科学研究案例,简明扼要,深入浅出,注重科学性、先进性、实用性和启发性。
表观遗传学极大地拓宽了人们对于遗传信息流动的认知,是后基因组时代生命科学领域研究的前沿和热点。本书作者均为国内外表观遗传学研究领域一线科研工作者,内容涵盖了表观遗传学的所有重大主题和技术应用:第1~31章梳理了表观遗传的基础知识和概念,纳入了表观遗传领域最新的前沿内容,如环形RNA、lncRNA、NamiRNA、RNA修饰,以及染色质高级结构等;第32~42章为表观遗传在重要生命过程中的应用,包括早期胚胎发育、肿瘤发生发展等重要生理及病理过程;第43~63章为表观遗传核心技术和全新理论解读与应用展望,为研究者提供了详尽的操作方法。
本书系统介绍群体遗传与数量遗传的基本理论及其在动植物育种中的应用。全书分群体遗传、数量遗传、育种应用和基因定位四部分。第1~5章为第一部分,是群体遗传学基本理论,主要介绍群体遗传结构与交配系统之间的关系、群体遗传结构的定向改变、有限大小的随机交配群体、有效群体大小、系谱分析及遗传多样性的分子理论等。第6~10章为第二部分,是数量遗传学基本理论,主要介绍数量性状的遗传学和统计学基础、双亲杂交后代的遗传分析、随机交配群体的遗传分析、基因型和环境互作、遗传交配设计及其分析方法等。第11~12章为第三部分,分别介绍数量遗传学理论在随机交配群体选择和纯系品种选育中的应用。最后一章为全书的第四部分,简要介绍数量性状基因定位的群体类型、简单区间和完备区间两种定位方法,以及一个集成遗传分析软件。为便于教学
近年来,以DNA探针与中期染色体和间期核的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为代表的分子细胞遗传学新技术有了很大发展。FISH作为一种有效的分析诊断工具,已经广泛应用在生物医学的多个领域中,包括儿科学、医学、遗传学、围产医学、生殖医学、病理学、血液学和肿瘤学邓。本书为从事遗传和肿瘤学诊断服务的实验室科研人员和医生,对绝大多数的FISH技术都提供了稳定可靠、步骤详尽、易于操作的实验方法。书中的实验注意事项和疑难解答都是在每位编者的亲身经验基础上归纳总结出来的,有助于得到最佳的实验结果。书中部分章节还对某些专题进行了综述。 本书对于从事遗传和肿瘤学诊断服务的实验室科研人员和医生,所有细胞遗传学家、病理学家、专业技术人员、初学者以及学习相关专业的在校学生具有较大的参考作用。
本书作为冷泉港实验室出版社的经典酵母实验教程的第二版,收录了酵母研究中常用的减数分裂作图、转化、基因置换等11个实验,以及酵母蛋白抽提、活体染色、RNA分离等28种技术方法。文字简洁明了,内容全面而详细,兼顾经典和前沿,是该领域的**之作。
贺竹梅、李刚、梁前进、程焉平编*的《现代遗传学学习引导》的内容主要取材于《现代遗传学教程》(第2版)(贺竹梅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同时参考了国内外同类书籍的精华。其目的在于引导学生读书和协助学生复习应考。全书共分14章,各章的结构为: ①主要内容介绍;②重要概念剖析;③习题思考解答。本书编写的宗旨是:引导学生会读书、读好书,让认真读书之硕果成为学生获得优异成绩之必然,并实现促进能力培养之目标。 各章中主要内容介绍的作用在于学习引导,可使学生在课后或考试前及时、全面并有效地理解和掌握遗传学各章节的基本要点、难点与重点,使学生掌握各章节的基本要素构成,以求事半功倍。设置重要概念剖析之目的在于帮助学生*深层次理解基本概念的基础上,全面覆盖教学大纲所要求的内容范围,以求读书与考试 兼
《新世纪高等院校实验教程系列:遗传学实验教程》将动物、植物、微生物、人类遗传学的实验内容进行了整合,内容涵盖经典遗传学、细胞遗传学、微生物遗传学和分子遗传学领域,压缩了简单验证性实验,增加了综合性和设计创新性实验。基础性实验主要培养学生遗传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综合性实验的目标是综合运用已掌握的基本原理和技术,研究和探索遗传学基本问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系统思维能力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设计创新性实验主要针对遗传学发展的一些先进理论和先进实验技术,由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方案并实施实验,旨在培养学生的独立研究能力和创新精神。
5.4亿年前的寒武纪大爆发中,以前未见的各类动物快速辐射演化,产生了几乎现在所有现生门类动物躯体构型,一时对达尔文的进化论产生了众多质疑。而作者及其团队研究的是寒武纪之前(即新元古代大冰期之后的 震旦纪(6.35-5.4亿年) ,国际上称 埃迪卡拉纪 )的早期生命。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震旦系地层中保存的化石 瓮安生物群、蓝田生物群、庙河生物群、埃迪卡拉生物群的一系列发现和研究,使得人们充分认识到, 复杂生命 在 寒武纪大爆发 之前有一个更加久远的演化历史,这是对达尔文进化理论的诠释和重要补充。 本书首先讲述了作者和研究团队成员亲身经历的中国震旦纪四大化石库的发现和研究过程,渗透了科学探索精神及科学研究方法。并深刻怀念老一辈地质学家的帮助和指导,以此书对他们的无私奉献、关爱和支持致以诚挚的敬意!另一方
本书是经典著作《细菌分子遗传学》的第五版(*版于1989年出版),全书共十章。本书清晰透彻地阐述了细菌分子遗传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研究方法,着重于从分子水平分析了细菌的遗传和变异机制。本书尤其注重经典理论和**研究进展、实际应用的有机结合,内容翔实,实用性强。
本书紧密结合教学实际,系统梳理教材内容,突出学习重点。每章内容包括“重点提示”、“教材精要”、“测试题”及“参考答案”。测试题中有名词解释、填空题、选择题及问答题。本书根据专科教学大纲和专升本考试大纲来确定教材精选内容和测试题的难度、深度和广度,突出学生需要掌握的重点内容,同时运用不同的题型,从不同的角度考查或自我测试读者对生物化学主要内容的了解、熟悉和掌握程序。因此,本书可作为三年制临床医学、护理、麻醉学、预防医学、放射医学、口腔医学、医学检验等专业及相关专业的学生课程考试及专升本入学考试的指导用书,同时也可作为自学考试、助理医师和医士资格考试以及青年教师、医师自学或教学参考用书。
本书实验在3个层次上展开,集基础性实验、综合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为一体,可以根据教学的实际进行选择和调整,具有综合性和实用性强的特点。17个基础性实验涵盖植物、动物、微生物和数量遗传的经典实验;综合性实验包括模式生物果蝇系列、染色体畸变系列、分子标记、表观遗传的甲基化分析、线虫遗传发育和大肠杆菌非中断杂交6部分;设计性实验以经典遗传学与分子遗传学结合的应用为理念,涉及植物基因工程、斑马鱼分子遗传发育、外周血培养的染色体分析、突变体的诱导、筛选与鉴定分析等实验组合。 本书旨在体现人才培养的整合创新和设计创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提高学生对遗传学知识学以致用的能力。实验后附有实验中容易出现的问题提示和可能的解决方法的参考,有利于学生自学能力和研究性学习能力的培养。 本书适于高等院校生物
本书为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一线教师和企业专家共同开发的教改成果教材。本书按照DNA重组技术的操作程序来安排实验,即从核酸的提取→目的基因的制备→体外DNA的重组(酶切与连接)→重组DNA分子引入受体细胞→转化子的筛选→重组DNA分子的鉴定等步骤编排成一个综合性大实验。在这个综合性实验中,每一步实验既相对独立又与下一步实验紧密相连。通过这些实验,学生可以熟练掌握分子生物学基本的技术,并对DNA重组技术有一个比较全面而系统的概念。书中同时穿插了分子生物学其他的实验,以便培养学生比较全面的分子生物学实验技能。本书分为6个项目,每个项目由若干个任务组成,并且有“知识”作为任务的理论补充,“拓展知识”可以扩展学生的知识面,“项目思考”中设计的问题有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意识。 本书可作为高职高专生物
本书属于中国科学院推荐的研究生用原版教材。本书作者资深生物化学教授TmdyMcKee,以逻辑性强和易于理解的编写风格使得学生能够非常清楚地掌握21世纪生命科学重要的研究工具生物化学的概念和技术,并且始终将生化步骤和生物体结构间的相互关系贯穿全书,达到了理论和实际相结合教学,是一本学习效果相当好的教科书。本书配有大量的背景资料、图片资料和参考资料,使研究生能够扩大进一步阅读的范围。本书英文清晰、简练、准确,非常有利于研究生直接掌握*的专业知识和提高外语能力。本书是一本非常有特色和适合研究生使用的生物化学教材。 本书还可供生命科学相关专业的科研、教学人员参考。
本书以生物大分子分离纯化技术为核心,系统介绍了生物产物分离纯化的基本原理、分离操作、过程理论及应用。本书内容分为12章,即绪论、细胞分离与破碎、初级分离、膜分离、萃取、吸附分离技术和理论、液相色谱、亲和色谱、电泳和电色谱、蛋白质复性、结晶和干燥等。其中第2章和第3章主要介绍了生物分离过程的前处理以及沉淀分级和泡沫分离等初级分离技术;第4章介绍了各种膜分离方法、特点及其在生物分离中的应用;第5章介绍了各种萃取方法,特别是可用于生物大分子分离纯化的双水相萃取和反胶团萃取技术;第6章至第10章阐述了吸附(包括离子交换)、色谱、电泳、电色谱以及蛋白质复性等生物分离过程的核心技术的基本原理、特点、基础理论和应用,内容包括近年来该领域的*研究进展,是本书的核心部分;后两章介绍了结晶和干燥的基础理论及其
遗传学是生命科学中的基础理论学科,也是高等农业院校中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几十年来,各院校十分重视遗传学的教学,遗传学教材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由于遗传学发展十分迅速,一本既具有良好的系统性,又能较好地反映遗传学进展的广泛适用的教材,成为大家共同的要求。为此,我们组织编写了这本《普通遗传学》。 本教材共分13章。教材中压缩了一些传统遗传学的内容,增加了一些现代遗传学的内容。现代遗传学知识在各章节中都尽可能地反映出来,在一些章节中则给予重点的阐述。其中,第4章介绍遗传作图,把连锁遗传规律与现代分子遗传作图联系在一起,既给传统的连锁遗传注入现代的概念和方法,又把它作为基因组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给予较系统的阐述。第5章的基因组序列,作为基因组学的主要内容,阐述了现代基因组测序和序列分析
本套书共4卷,是由兼并了Academic Press的爱思唯尔(Elsevier)出版公司于2004年出版发行的*版本,是目前全世界*的一本以 生物化学 命名的百科全书。 生物化学旨在研究构成生命的化学物质,以及这些物质变化的过程。这一学科是生命科学的核心学科之一,有100多年历史。本百科全书共编写了519款条目,囊括了生物化学的相关的所有领域,甚至包括医学方面和实用技术方面。共分为8个大类:脂质、糖、膜和膜蛋白质;生物能学;细胞的构建和功能;分子生物学;代谢、维生素和激素;信号发送;蛋白质/酶结构、功能和降解;技术和方法学。 全部条目以英文字母顺序编排,同时也提供一个主题目录,供读者按专题查询。与其他百科全书相比,条目的长度更适合较为全面地掌握相关知识。全书的条目基本上属于长条目,长的可达12页,*短的也不少于3页。在条目的写
“精要速览系列”(InstantNotesSeries)丛书是国外教材“BestSeller”榜的上榜教材。该系列结构新颖,视角独特;重点明确,脉络分明;图表简明清晰;英文自然易懂,被国内多所重点院校选用作为双语教材。《BR》 第三版在第二版基础上进行修订,对人类基因研究、RNA调控、组蛋白修饰、表观遗传学、人类进化等新近研究进行重点补充和调整,其他各章节也进行了修订。
本书共有15个实验,内容涉及动物、植物细胞分裂中染色体的行为与特征,人类染色体的特征与分析方法,物理因素、化学因素诱变的方法及结果鉴定,果蝇的采集、饲养及唾腺染色体的提取与特征观察,数量遗传性状的统计分析等。考虑到学分制下,不同层次、不同专业的学分数不同,也考虑到学生预习的需要,每个实验分别阐述基本原理、操作步骤、注意事项、作业与思考题。首先是实验的基本原理,然后是详尽的操作步骤,接下来是实验中的注意事项,后是为巩固所学内容提出的作业与思考题。从材料准备、实验观察到统计分析均由学生分组完成,培养学生认真实验、观察记录、分析数据及设计实验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面对问题勤于思考的良好习惯。该书可供各大专院校作为教材使用,也可供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作为参考用书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