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修订版既保持了版的写作宗旨与方式,全面涵盖了现在广泛应用的电化学方法原理,同时也增补了本书初版20年来电化学快速发展的新领域和新课题,如超微电极的应用、完整表面上的电化学现象、修饰电极、现代电子转移理论、扫描探针方法、液相色谱电化学联用方法、阻抗谱学、现代形式的脉冲伏安法和各种谱学电化学技术。本书内容丰富,数据和理论新颖,结构严谨。书中包括大量的习题和化学实例,并附有较新的参考文献,非常便于学习。 本书可作为大学化学系高年级及研究生教材,同时也是从事电化学和电分析化学领域研究和应用人员的基础书。
本书是一本关于蛋白质组学的导论式读物。作者尽量采用易于理解的语言和表现形式,将蛋白质组学这一新兴学科的全貌展示给读者,全书以围绕“蛋白质组学”研究相关知识的广度而非深度取胜。译本保留了这一特色,读来浅显易懂,饶有趣味。主要内容包括:蛋白质组学的概念、重要意义以及研究范围;蛋白质组学研究的一般原理和技术方法,包括双向凝胶电泳,多维液相色谱,质谱学,序列分析,结构分析,研究蛋白质相互作用、修饰、定位和功能的方法,以及近兴起的蛋白质芯片技术。蛋白质组学的应用前景,包括在医学、药学和植物生物技术方面的应用。本书适合于生命科学领域的研究生、本科生。对于具有分子生物学和生物化学知识,希望尽快了解和进入蛋白质组学研究领域的读者,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阅读效果。
本书作为微波在有机和医药化学合成应用方面的本专著,首先简要阐述了微波合成的历史,然后介绍微波合成的原理与微波仪器,进而介绍各种微波操作技术,微波与传统加热反应的比较,反应条件的优化等。在介绍了上述微波基础知识之上,通过汇总分析近年来的文献综述,充分展示了微波在有机合成化学中的应用,特别是在医药化学中具有代表性的应用。文献综述分两部分论述:普通有机合成部分,系统介绍了微波促进的各类反应;组合化学与高通量有机合成部分,分别介绍了固相有机合成,多组分反应,可溶性高分子载体的合成,高分子负载的试剂、催化剂等。
《田昭武院士论著选集:拓宽视野的电化学》主要内容包括现代电化学评论、电化学动力学基础理论的研究、化学研究方法和仪器的研究、化学电源的研究、金属腐蚀与防护研究、导电聚合的研究、谱学电化学研究、电化学扫描遂道显微镜(ECSTM)研究等等。
《纳米超分子化学》基于外纳米超分子化学的发展趋势,在超分子化学的基础上重点描述了合成受体构筑纳米超分子体系的方法及纳米超分子体系作为分子器的原理,并且介绍了冠醚、环糊精、杯芳烃等人工合成受体分子组装以及组装体作为分子机器等纳米器件和纳米材料的应用方面的知识。《纳米超分子化学》图文并茂,知识性和新颖性相结合,适用于化学、材料科学、生命科学、信息科学领域的科研人员以及高校教师研究生等。
本书是清华和化工专业的。分上、下两册。上册包括至第七章,内容有绪论、气体、热力学定律、热力学第二定律、统计热力学基础及熵的统计意义、溶液热力学、相平衡和化学平衡;下册包括第八至第十二章,内容有电解质溶液、电化学平衡、电极过程动力学、表面化学与胶体的基本知识、化学动力学基础。每册均有附录,各章都安排了丰富的例题和习题,并附有答案。读者对象:化学、化工、医药、食品等专业的师生及有关技术人员。
《生物活性物质化学:学习有机合成的思考方法》用通俗易懂的方式介绍了低分子量的生物活性物质,特别是植物、昆虫与信息素的合成,同时还介绍了生物活性物质与立体化学,最后谈到了生物活性物质的研究与个人体会。本书适于大学化学系、化控系、生物化学系年级学生及研究生阅读使用。《生物活性物质化学:学习有机合成的思考方法》以低分子量分子量即相对分子质量的生物活性物质,特别是与信息素的合成为中心,用通俗易懂的方式进行解说。本书的内容,是用作者1995年至2001年在东京理科大学的3年教学讲义为基础编写的。
哈科恩编写的《分子物理学和量子化学基础(第2版)》是一本介绍学习分子和其他化学键性质需要的分子和量子化学知识的。这是继作者的早期《原子和量子物理学》之后,又一神作,为了物理学的学生描述了物理和理论化学的实验和理论基础。在这新的版本中增加了凝聚态、场致发光、发光二极管中的高分辨率的双光子光谱学、超短脉冲光谱、光电子光谱、和单分子光学研究。目次:导论;分子的机械性质、尺寸和质量;电中的分子和磁场;化学键理论导引;对称和对称运算简述;分子物理和量子化学中的多点字问题;分子谱技术的综述;旋转谱;振动谱;旋转和振动谱的量子力学处理。
本书详细介绍了CopC蛋白的结构特点、稳定性、Cu(Ⅱ)转运特点、两位点协同性及蛋白结合其他金属离子的性质特点,为揭示存在高氧化质膜空间的铜伴侣执行抗铜功能提供了科学依据。本书适用于化学、生物及相关交叉学科的从业人员以及相关专业高等院校高年级学生、研究生参考。
FrancisCrick先生毫无疑问地表示要购买这本迷人的图书,作为DNA的发现者之一,他对如何用DNA构造人类重要的发明计算机感到惊奇。DNA包含细胞体或病毒生存发育所必需的遗传指令,DNA计算利用DNA作为底物来存储信息,利用生物分子学操作来操纵该信息。《DNA计算模型》首先全面介绍了DNA计算领域的进展,后续笔墨着重于解决DNA计算中一些主要问题的计算方法,例如控制活体细胞、构建生物图案以及生成纳米机器。《DNA计算模型》给出了实验室规模下基于人工操作的计算模型,其中包括对1994年Adleman教授在DNA计算领域的开创性工作的详细介绍。本书还提供了分子尺度的自治计算模型,并讲述了怎样设计工作在活体细胞中的计算设备。这本书也阐明了如何有效地为DNA计算设计编码这一重要问题。《DNA计算模型》适合计算机科学、生物工程和生物分子学领域的研究人员和
本书基于高分子物理基本原理和理论,简要介绍了如何测定和研究高聚物的分子量及其分布、链构象、化学结构及其组成、结晶度及取向、熔点、玻璃化转变温度、分子运动及力学松弛、热性能、界面及表面、复合物粘接、力学性能、电学性能及生物降解性等方面的先进方法,以及光谱、波谱、色谱、激光光散射、x射线和电子显微技术。本书收集了大量具有创新思想和科学价值的实例,以指导读者更有效地应用先进仪器和方法从事高分子科学与技术的基础研究和应用开发。全书共收集约400篇参考文献,内容丰富、新颖、简明易懂,是一本较全面、深入的高分子物理教材,适合高分子化学和物理、橡胶、塑料及高聚物材料工程等方面的研究生、教师、科技人员及企业管理人员参考。
董建华、张希和王利祥主编的《高分子科学学科前沿与展望》主要内容为近期高分子科学研究进展、外动态、发展趋势展望和应特别关注的重要方向。以大量进展实例和参考文献,全面而系统的介绍了外研究成果,包括的分支学科领域有:高分子合成化学、高分子化学、高分子物理、高分子物理化学、生物医用高分子、光电功能高分子、超分子组装、高分子表征方法、高分子复杂流体与软物质科学,同时,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高分子科学“十二五”发展战略报告收入其中,还有几章研究专论,包括生物大分子、仿生高分子、高性能高分子、升温淋洗分级方法进展、原理及应用、响应性聚合物在化学与生物检测领域的应用等。 ????《高分子科学学科前沿与展望》内容涉及高分子科学与、高分子材料、软物质及其相关交叉领域,可供这些领域的研究人员、工程技
本书主要介绍了超分子化学发展和概念及分子间弱相互作用等超分子结构化学的基础知识,以及晶体工程、分子工程、网络化学、拓扑结构和穿插、分子器件和分子机器、螺旋结构、超分子异构等相关领域的结构基础与前沿进展。本书结合作者课题组和国内外相关领域的研究成果,介绍了配位超分子化学、超分子结构化学和超分子配位化学的研究热点和动态,并提供了若干图表、数据、实例和有关文献资料。本书可供涉及配位超分子领域的化学工作者,尤其是合成、材料、晶体工程和超分子化学等研究方向的研究生和科研工作者参考。
计算化学是近年来飞速发展的一门学科,它主要以分子模拟为工具实现各种核心化学问题的计算,架起了理论化学和实验化学之间的桥梁。本书在一个比较严格的理论框架中介绍了计算化学。全书分两部分:基本原理篇和应用篇,共11章。基本原理篇(第1-6章)包括:体系的经典力学描述,势能面,分子动力学方法,MonteCarlo模拟,相关函数和近平衡态的量子统计理论;应用篇(第7-11章)包括:热化学,输运性质,分子光谱的模拟,固体材料和统计数学在药物、材料设计上的应用。本书尽量介绍具有物理意义的方法,不得已才采用单纯的数学模型。为了方便阅读,本书备有附录用来介绍重要的数学工具。本书可作为化学、物理、材料科学、药学、生命科学等有关专业领域高校教师、科研人员的参考书和研究生教材。
本书着重从自由基的角度论述了一氧化氮的性质和特点,地阐述一氧化氮自由基的一些基本理论、概念及研究结果。内容包括一氧化氮自由基的物理化学性质,一氧化氮自由基的产生和一氧化氮自由基的检测技术,一氧化氮自由基作为内皮细胞松弛因子、神经信号传导的逆信使和细胞免疫杀伤武器等的重要生物功能。本书探讨了一氧化氮和一些重大疾病如、神经退行性疾病(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脑卒中等疾病的关系,对一氧化氮自由基在植物抗感病反应中的作用机理进行了探讨和介绍。本书可供自由基、生物、化学和医学的广大科研工作者及有关的大专院校师生阅读和参考,也可供研究和开发自由基和抗氧化剂的技术人员参考。本书可作为大专院校土壤、森林培育、生态等师生以及科研院所研究人员的参考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