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化学原理(第3版)是以南京大学生物化学教学改革成果和教材建设实践经验为基础,吸收国内外多本优秀教材的优点编写而成。 全书分为结构生物化学、代谢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三篇,共4章。为便于读者自主学习,每篇有内容简介和学习方法介绍,每章包括引言、主题内容、小结、推荐网址和参考文献等。在体系结构方面,注意章节之间的起承转合及与相关学科的联系,并强化了与网络的联系,力求做到知识上的融会贯通。 在内容上除了重视基本概念、原理和结论的阐述外,更着重于对研究背景和实验设计的介绍,从而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科研思维能力。 书中设计了许多拓展框、小测验和科学故事,可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 配套数字课程资源中,不仅将各章小结设计成填充的形式,以有效地提炼知
本书为《蛋白质纯化指南》(Guide to Protein Purification)第二版的中文译本。原著由来自于美、德、英、澳等国家著名大学、科研机构或生物技术公司的70多位蛋白质科学领域内的知名专家撰写,对蛋白质纯化相关的技术、材料、试剂、设备等进行了详细介绍。第二版由Elsevier出版集团于2009年出版,对1990年第一版问世以后该领域出现的各种新的技术和方法着重阐述。全书12部分44章,包括建立蛋白质纯化程序,常用技术,重组蛋白质的表达纯化,提取物和亚细胞组分的分离,详细纯化步骤(批量法、层析法、亲和法、电泳法),膜蛋白和糖蛋白的纯化,纯化蛋白质的特性等内容。
《生物化学一一基础理论与临床》(原书名:Textbook 0f Biochemistry with Clinical Correlations )一书由美国John Wiley & Sons 出版社于1982年首次发行,该书一面世就受到了医学院校广大师生和生物化学领域众多研究人员的青睐,并且在美国长期畅销。2006年,该书已经出版了第六版,并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在许多欧美国家用作生物化学课本或辅助教材,受到了很多知名教授和众多学生的好评。 本书深入浅出地讲述了生命体细胞中的生物化学反应过程,从分子水平揭示了许多生命现象的本质,阐明了机体内生理过程中细胞层面的生化反应。在讲述理论的同时还引入了大量临床病例分析作为延伸,进一步解释了与人类疾病密切相关的生物化学过程,既可以帮助读者理解书本的内容,又能加深对理论知识的记忆。这是本书有别于同类专业书籍的一大特色。全书内容安排紧凑连贯
合成生物学的科学性和应用价值受到社会广泛关注,被认为是生命科学研究的一种新范式(造物致知),是生物技术迭代提升、生物制造变革性发展的核心驱动力(造物致用)。“合成生物学-生物技术-生物制造-生物经济”正在构成一个重要创新轴,助力科技强国建设和人类命运共同发展。本路线图由众多学者共同深入研究,充分参考了各国先期发布的多个版本“路线图”及战略发展报告,首次提出了“理论内涵、使能技术、应用展望和治理原则”四位一体的合成生物学学科体系架构,并理性地预测至2030年的发展目标及实现路径。
无
合成生物学研究的技术方法和工具手段,可以突破生命自然进化的限制,有望引领生命科学研究的未来,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2004年,合成生物学被评为改变世界的十大新技术之一,2014年,又被美国国防部列为“21世纪优先发展的六大颠覆性技术之一”。近年来,我国也日益重视合成生物学领域的研究和人才培养。 本书共九章。第一章合成生物学概述和第二章合成生物学的学科基础,介绍了合成生物学的发展历程,与分子生物学、基因工程等相关学科的联系,使读者对合成生物学有一个全面的认识;第三至八章分别介绍了合成生物系统的底盘、基因表达调控、生物砖、逻辑门、合成受体和基因线路设计,帮助读者理解合成生物系统设计的工程化理念、原理策略和常用技术方法;第九章合成生物学应用,介绍了合成生物学在民用领域和军事领域的典型应用。
本书共分两篇。第一篇 生命奥秘 ,系统介绍了酶在揭示生命奥秘中的作用。内容涵盖了酶本质认识历程、酶与物质代谢、酶与能量代谢、细胞间交流和酶的调控、酶与遗传信息传递。以酶学基础知识为主线,结合众多诺贝尔奖获得者研发历程等科学史内容,揭示了酶在生命中的重要性。第二篇 健康长寿 ,主要介绍了酶在工业生产和疾病治疗中的应用。内容涵盖了酶与基因工程、酶与基因编辑、酶与合成生物学、酶与药物研发、酶抑制剂与肿瘤治疗。以酶在医药领域的研发应用阐述了酶对于人类健康、长寿的巨大作用。 本书适合医药研发科技人员,生命科学、医学、农学、食品和制药等院校的师生,对诺贝尔奖获得者的研发历程及对科学史有兴趣的人群阅读参考。
《分子克隆实验指南(第3版)(套装上下册)》的前两版以其无可匹敌的声誉,在近20年的时间里一直被作为分子生物学实验的经典参考书。在第三版中,作者对图书内容进行了完全的升级,修订了实验的每条方案,增加了大量新的材料,拓宽了它涉及的领域,内容丰富而详细,使其具有用于学习遗传学、分子细胞生物学、发育生物学、微生物学、神经科学和免疫学等科学的重要指导和参考价值。《分子克隆实验指南(第3版)(套装上下册)》具有先进性、实用性、专业性的特点,是生命科学实验室内当之无愧的圣经。
近年,随着“精准医学”的提出,药物基因组学发展加速,相关知识内容需求旺盛。本书的篇章安排和编写内容广泛性、难易程度,主要以药学、生物学和医学本科生的接受程度作为依据。整体篇章安排中,全书分为药物基因组学的理论和药物基因组学与临床应用两篇共12章。第一篇,在讲解基因组学相关内容的基础上,全面阐述了药物基因组学的核心理论;第二篇是药物基因组学在临床主要疾病的应用,主要疾病包括心血管疾病、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糖尿病、中枢系统疾病,每章内容包括药物基因组学在疾病病因和疾病治疗两个方面的应用;文末附录有 PDA批准的药物基因组学临床应用目录和我国试用指南。全书内容丰富,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本书全面介绍了RNA-seq数据分析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内容涵盖数据分析的整个工作流程,包括质量控制、作图、组装、统计检验和代谢途径分析等。书中在进行理论讲解的同时,还使用了较多实例,不仅生物信息学家,甚至没有相关分析经验的研究人员也均可参照这些实例进行分析。
《基因组合成生物学》对合成基因组学的核心内容进行了系统性介绍,既涉及相关的原理和技术,亦包括里程碑式科学事件和前沿应用展望。具体而言,《基因组合成生物学》序为国内外该研究领域的知名学者George Church教授和杨焕明院士对该领域的概述和展望;第1章围绕合成基因组所涉及的四大类设计原则(区分、重构、精简与赋能)进行深入介绍;第2章深入阐述如何从头人工合成基因组,以及该过程涉及的关键技术;第3章全面分享在病毒、原核生物及真核生物基因组人工合成方面取得的重大科研成果;第4章展望领域未来的应用场景并探讨发展带来的伦理安全问题。
根据中医药院校教学时数少,《生物化学》内容多而抽象,学生生源的化学基础差、教学难度大等特点,本《生物化学习题精选》主要围绕生化使用教材每章之前所列的掌握、熟悉和了解三个层次的导学提示及物化学》第3版同并列,便于学生开展同步复习、巩固、迎考。同时为了配合PBL教学,将基础与临床实践联系起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本版又增补了案例分析思考题。本《生物化学习题精选》共23章,比较国内医学院校使用的其他生化习题集,本版内容精选,字数紧缩了25%以上,并且习题精选前一部分的糖、脂、蛋白质和核酸等4章化学内容,以及后面部分的微量元素和药物代谢2个章节内容,可供各校实际的授课学生专业需求和课程教学设置而选择性使用。
《多巴胺基微纳米材料在生物医药中的应用》对多巴胺基微纳米材料在生物医药中的应用作了较为全面的总结。从介绍神经递质多巴胺分子的基本特性开始,进而阐述受贻贝黏附蛋白启发以多巴胺为前驱体制备聚多巴胺的机理及其影响因素;然后分别介绍几种典型多巴胺基微纳米材料的构建方法与调控策略,包括聚多巴胺纳米粒子、核/壳结构、微胶囊、聚多巴胺薄膜等;*后,重点探讨多巴胺基微纳米材料在疾病检测、生物成像、药物输送、光热疗法、组织工程和抗菌等生物医药领域中的应用进展。
《系统生物学中的蛋白质组学方法与实验指南》是Springer/Humana出版社出版的《分子生物学方法》(Methods in Molecular Biology)系列丛书之第2456卷,主要介绍了基于质谱分析的蛋白质组学技术在系统生物学研究中的应用,着重于技术方法,辅以相关理论及注意事项。在研究对象方面,涵盖了目前生物或医药研究领域常用的细菌、真菌、植物、动物和人类等物种;包括了组织、细胞、细胞器、分子等不同层面的蛋白质组学,还包括了健康(生理)或疾病(病理)状态下蛋白质组的变迁。在研究过程方面,从起初的样本制备(甚至更早期的植物样本培育),到中间的样本处理和检测、数据采集和分析,再到*后的深度挖掘,给读者一个全链条的逐步操作指南。对于一些重要的操作环节,则通过“注释”的方式进一步拓展,帮助更深入地了解相关步骤的关键或其理论支撑。《系
本书在第二版基础上,进一步压缩理论,使其更精练,增加流程图表,使之更容易理解。在技术章节做探索性改革创新:①技术原理增加流程图示;②技术操作步骤主要用流程图展示,使之更一目了然;③详化实验操作经验和注意事项,提高和保证实验可靠性;④增加蛋白芯片技术、蛋白质和DNA相互作用研究技术;⑤增加液相和固相免疫共沉淀技术;⑥增加时间分辨荧光蛋白检测技术。
生物化学与技术(含实训)将生物化学与技术课程内容分成生物化学知识平台和技术平台两大模块,知识平台坚持"够用、适度、实用"的原则知识,强化五类生物大分子物质的结构和性质,以及能量和物质在机体内的代谢过程;技术平台紧紧围绕企业的岗位需求展开,将知识与技能整合到各个实训任务中,每个任务融入知识、操作要点、注意事项等要素,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使学生觉得学有所用,激发他们的学习潜能。 全书共分为两大模块,第1个模块包括认识生物化学,生物大分子的功能、性质、结构及应用,能量及物质代谢,遗传信息的表达与传递。第二模块包括24个实训项目。每一个部分都配有思考训练,供学生课后练习巩固。 本书是作者在长期教学实践与改革的基础上,为适应高职发展的要求精心编写而成的。本书配有电子课件。可供高职高专院校生
本教材按照高等职业学校食品类专业教学标准对食品生物化学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并结合企业相关 岗位对应的职业能力培养目标组织教材内容。主要介绍了糖类、脂类、蛋白质、酶、核酸、维生素、水、矿物质以 及生物氧化和物质代谢的相关知识,并配套有实验教学内容。教材配套了相关的视频、图片、PPT 等课程资 料和扩展学习内容,有利于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和课外学习。教材各章均配套了丰富的课后习题,有利于学生 检验学习成果和课程考核。本教材适合高等职业院校食品类相关专业学生课程学习使用,也可作为食品行业 企业生产人员、技术人员的自学教材和参考书。
本书共分为三篇,围绕代谢途径建模、代谢途径开发、代谢途径设计展开,主要内容涉及如何用工程生物学的思路,在底盘细胞中对代谢途径进行挖掘和设计。附录部分还提供了生物设计工具箱,方便读者使用。与偏重生物化学途径的介绍类书籍不同,本书的工程生物学特色鲜明,较为系统地介绍了数学模型、计算机工具在代谢途径设计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