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863”生物高技术丛书之一。生物信息学是一门新兴学科,它以获取、加工、储存、分配、分析和释读生物信息为手段,综合运用数学、计算机科学和生物学工具,以达到理解数据中的生物学含义的目的。本书力求从各个重要的角度反映生物信息学今天的面貌:比较全面地介绍了生物信息学的若干个主要分支,并特别介绍了与人类基因组研究相关的生物信息学的一些较新的成果;着重介绍了数据库和数据库的查询、序列的同源比较及其在生物进化研究中的应用;以生物芯片中的生物信息学问题为例,介绍与基因表达相关的生物信息学问题;还介绍了蛋白质结构研究中的生物信息学问题,以及与分子设计和药物设计相关的生物信息学技术。
本书深入浅出地介绍了生物工程的定义、组成部分、相关技术及其在不同领域中的应用,涵盖了生物工程的技术实质和外延应用,为初学者提供了全面的介绍、清晰的框架和深入学习的基础。本书是在多年教学实践的基础上形成的,章节安排合理。章至第八章以原理和技术方法为主,论述生物工程的学科内涵和科研发展;第九章至第十一章介绍生物工程在农业、食品、医药、环境保护等领域的应用情况;第十二章至第十四章介绍了生物安全性、生物工程与社会伦理、生物工程的知识产权保护等相关知识。本书适应当前各高校广泛开设生物工程学科的情况,既可以作为生物工程专业的入门教材,也可以作为相关交叉学科和非生物工程专业的选修课程用书,同时也可供自学者或想尽快了解生物工程基本概念和全貌的营销、管理、行政人员等参考。
世界卫生组织(WHO)于2003年4月在其官方网站(www.who.int)推出了本书的英文版——《Laboratorybiosafetymanual,secondedition(revised)》。该版肯定了以前版本对生物安全操作的指导作用,同时对内容进行了重新组织,并增加了一些*资料。本书对致病微生物、微生物实验室(包括动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的分级标准、实验操作规程、安全防护设备以及实验室建筑设计要求均有诚意细的介绍和具体的要求,同时还对意外事故的预防、生物安全的组织和培训作了全面的阐述和具体的要求。因此,作为WHO的标准和要求,本书的内容不仅具有权威性,也具有良好的可操作性。 本书适用于所有从事致病微生物操作的工作人员以及有关专业实验室的设计和管理人员阅读。
本教材旨在使学生对现代生物技术的基本原理及实施要点有深刻的了解,而不在于对诸分支领域作面面俱到的阐述。为此,本教材以“导论”的形式将内容分为两大部分,前一部分简要介绍生物技术五大工程(基因工程、细胞工程、发酵工程、酶工程、蛋白质工程)的基本概念、原理及基本操作技术:后一部分则侧重介绍生物技术在农业、食品工业、人类健康、能源开发、环境保护等领域中的实际应用。本教材将生物技术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大量引用技术操作案例,实现了技术理论和枝术应用的结合。
生物技术是当前优先发展的高新技术之一,它的快速发展和有效应用已给当前的工农业生产、人民健康、社会进步带来了明显的影响,并对人类和社会的加速发展带来了积极的效益。由于生物技术发展势头很快,因此作为生物工程专业的主要专业课的生物工艺学的教材亟须不断加以更新。本书由27位老、中、青年教师或专职科研骨干人员,历时两年编写完成。 本书以产品生产中共性工艺技术的理论和实践为纲,同时选取若干典型生产过程具体介绍,内容包括成熟的和较新的生物过程的基本原理。全书分上下两册,上册包括绪论和生物反应过程篇(共12章),下册包括生物质分离和纯化原理篇(共11章)以及典型生物过程篇(共6章)。 本书可做工科生物工程专业的教材,理科生物科学和生物技术专业教学参考书;也可供从事生物技术生产、科研、管理人员的参考阅
本教材是生物技术、食品生物技术专业的必修课程。全书包括酶学基本知识、提取分离法产酶技术、微生物发酵法产酶技术、酶的膜分离技术、酶的层析分离技术、酶的电泳分离技术、酶的结晶技术、酶的浓缩与干燥技术、酶的固定化与修饰技术、酶制剂的工业化生产实例,以及酶制剂在食品工业、环保、能源、医药、基因工程、细胞工程、动物饲养等领域中的应用等内容。每章附有相应的实训项目,总共近300项。 本教材结构合理,内容充分,信息量大。与同类教材相比,具有适应面广、体例新颖、图表丰富、实训突出、技术实用、可操作性强等特点。可作为高职高专生物技术、食品生物技术、生物制药专业的必修课教材,亦可作为相关生产科技人员的参考用书或岗位培训教材。
生物数学必将成为21世纪*令人兴奋和*有进展的科学领域之一。《单种群生物动力学系统》为掌握生物数学的众多研究领域和研究方法提供了一个平台。《单种群生物动力学系统》基于数学、生物学、生命科学和医学等多学科的交融和**的理论和研究方法,归纳整合种群动力学、流行病动力学、生物经济学、药物动力学、分子生物学和生物统计学等生物数学分支学科内容,系统深入地论述了这些学科包含的确定性(连续时间单种群、离散时间单种群和混合单种群)模型和随机(生灭过程、随机模拟、随机微分和差分)模型,结合自身的研究成果并以单种群模型为主钱,阐明了各类单种群模型的发展历史、研究内容和**研究动态及其广泛应用(模型分析和应用部分)。《单种群生物动力学系统》采用Bayes统计推断方法全面介绍了各类单种群模型的参数估计问题(模型确定
内容简介本书是一本较为全面、系统的RNA研究技术方面的实验手册,全书包括RNA工具酶、RNA提取纯化、RNA合成和加工、RNA体外翻译、RNA分析、RNA修饰、反义技术、核酶和脱氧核酶、RNA干涉与miRNA、SELEX技术、RNA结合与作用蛋白制备及功能、RNA与蛋白质相互作用、RNA二级结构预测和RNA网上资源等内容。本书可供分子生物学、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分子遗传学、微生物学、生物技术、医药卫生以及农、林、牧等方面的科研、教学、技术人员及研究生参考使用。内容简介本书是一本较为全面、系统的RNA研究技术方面的实验手册,全书包括RNA工具酶、RNA提取纯化、RNA合成和加工、RNA体外翻译、RNA分析、RNA修饰、反义技术、核酶和脱氧核酶、RNA干涉与miRNA、SELEX技术、RNA结合与作用蛋白制备及功能、RNA与蛋白质相互作用、RNA二级结构预测和RNA网上资源等内容。本书可供分子生
本书在内容编排上力求体现高职高专特色,突出实用性。在注重强调基础的同时,突出启发性、实用性及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旨在加强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根据国内外酶工程的*进展,结合作者的教学实践和科研成果编写而成。本书主要介绍酶的生产和应用的基本理论、基本技术及其*进展和发展趋势,内容包括绪论,酶动力学,微生物发酵产酶,动植物细胞培养产酶,酶的提取与分离纯化,酶分子修饰,酶、细胞和原生质体固定化,酶的应用等共7章。 本书可作为高职高专生物技术类专业学生用书,也可供相关行业的生产技术、科研人员参考。
人类基因组大规模测序工作已经完成,随着以功能基因组学和蛋白质组学为主要研究内容的后基因时代来临,蛋白质芯片作为检测蛋白质存在和运动变化的高效工具,将为本世纪的疾病诊断和治疗、新药开发、分子生物学、航空航天、司法鉴定、食品卫生及环境监测等领域带来一场革命。 生物芯片技术是一种高通量检测技术,它包括基因芯片、蛋白质芯片及芯片实验三大领域。蛋白质芯片以蛋白质代替DNA作为检测目的物,此基因芯片更接近生命活动的物质层面,以直接测定蛋白质的相对水平及与其他分子在交互作用情况,以定量化的方式反映基因的活动情况,因而蛋白质芯片有着比基因芯片更加直接的应用前景。本书对蛋白质芯片技术进行了全面细致地阐述,包括技术原理、生产方法、表面化学、检测策略以及抗原、抗体数据分析,同时全书图文并茂,提供
《中国国家生物安全框架》是中国履行《生物多样性公约》的又一项重要行动。中国已于1993年能加了《生物多样性公约》;1994年发布《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计划》;1997年完成并发布《中国生物多亲性国情研究报告》;1998年初提交了《中国履行生物多样性公约国家报告》;同年还完成了“中国生物多样性数据管理与信息网络化能力建设”项目,在上述项目有关报告中都已将生物安全管理与能力建设列是优先领域,给予高度重视,在过去几年中,科技部、农业部、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及其他部门都相继开展了一些有关生物安全的基础研究项目和管理研究课题,特别是在国家“九五”科技攻关项目中也列入了生物安全的内容。 本项目编制的“中国国家生物安全框架”将成为今后一段时期中国生物安全管理的指导性文件。
本书以生物学功能为主线,以生物大分子及其复合物的三维原子结构为中心,全面深刻地解析了重要生命活动过程的结构基础及由此阐发的分子机理,内容涵盖了从蛋白质、核酸、脂类到生物膜的基本结构信息及知识,从遗传信息DNA到RNA到蛋白质的传递,到基因产物蛋白质的产生与消亡,从各类生物信号转导、细胞运动、物质输运与相互作用,到免疫系统的结构生物学和病毒结构与功能,系统深入,内容丰富翔实,图文并茂,整合了迄今**的研究成果和学科知识,展现了从生物大分子的原子结构到重要生命活动的内在联系和基本原理。
本书是部全面和系统地论述用液相色谱对变性蛋白折叠并同时进行复性的专著,其内容涉及其原理、方法、设备、典型实验及其在化学、化工、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基因工程及生物制药等方面的应用。除对蛋白的分子结构及用于变性蛋白折叠的一般方法进行简要介绍外,本书主要论述将液相色谱用于变性蛋白折叠、分子构象变化及其工业化中所遇到的新理论、新方法、新设备和新技术。 本书可供化学、化工、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基因工程及生物制药等领域科研人员、工程师参考,也可作为高等院校相关专业教师和研究生用书。
本书重点讲述生物材料和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和目前的进展,并提供了生物材料和生物技术领域*的信息。全书共分三部分。部分主要讲述生物陶瓷材料。阐述了生物材料的定义、概念和生物陶瓷的结构、性质、化学成分以及常规的制备方法。第二部分主要讲述高分子生物材料及其在生物环境下的分解、腐蚀和化学变化。第三部分主要讲述生物组织工程,包括生物结构、硬组织弥补、电脑模拟、新材料性能确定技术等内容。 本书各章节分别由几位生物材料、生物组织工程和医药学领域的专家撰写。、第二部分为生物材料的基础部分,可作为材料科学系、生物工程系以及医学相关领域的本科生生物材料课的教材。第三部分可以作为研究生和科研人员研究组织工程相关课题的参考书。
本书从生物信息学的研究对象、意义出发,介绍生物信息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和常用工具:绪论中概要介绍了全书的主要内容:第1章介绍生物信息学的一些基本概念;第2章介绍互联网上大量的生物信息资源;第3-5章介绍蛋白质和核酸序列和结构数据库;第6-8章介绍序列比对和数据库搜索的常用方法;第9章有一个实例说明这些方法和资源的使用;第10章介绍常用的软件和工具。 本书深入浅出,常用性强,可以作为高等院校生物信息学教材,也可作为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各领域分子生物学研究和开发工作者生物信息学参考书。
本书主要阐述生物材料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包括天然生物材料的组成单元(蛋白、多糖、生物矿物)、分级结构和组装原理、细胞的调制生长、复合过程、细胞与材料作用的单细胞过程以及医用材料的生物相容性等。 本书可作为材料科学、生物工程、化学、医学等专业的研究生教材,也可供相关领域的科技人员以及高等院校相关专业的师生参考。
本书根据*研究成果,按照“酶是具有生物催化功能的生物大分子,根据其组成的不同可以分为蛋白类酶(P-酶)和核酸类酶(R-酶)两大类别”的新概念,从酶的组成、结构、性质、功能、生物合成及其调节等方面阐述酶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内容包括绪论,酶的结构与功能,酶的催化机制,酶催化反应动力学,酶的生物合成及调节机理等。书末还附有蛋白类酶的系统分类方案,某些催化机制的King-Altma图形,某些催化机制的动力学方程。 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酶学、酶工程、生物工程、生物制药、生物化工、发酵工程、生物技术、食品科学与工程等有关专业的研究生和本科生的教材,也可供有关学科的教学工作者、科学工作者和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干细胞因其高度可塑性和在组织器官移植、细胞治疗、组织工程、新药筛选以及生殖遗传工程方面的潜在应用价值,近年来已成为生命科学研究领域中热点的课题之一,并逐渐成为基础医学和临床研究的新兴领域。 本书是一部关于干细胞技术的学术专著,在博采众家之言、精心编撰的基础上,集中体现了本领域迄今已有的理论基础和应用研究;不仅综述了国外有关干细胞基础与应用研究的*成果和*方法,而且具体介绍了一批目前国内从事干细胞研究学者的原创性工作和我国干细胞研究的现状。全书内容主要分为以下四个部分: 篇干细胞原理介绍干细胞基础理论知识,对胚胎干细胞、成体干细胞、间充质干细胞、造血干细胞、神经干细胞、皮肤干细胞、肌肉干细胞、脂肪干细胞、内皮祖细胞、肝脏干细胞、胰腺干细胞、小肠黏膜干细胞、外胚间充质干细胞、肿瘤
这本权威的书,汇集了细胞生理学领域的思想和主题。语言清晰,简洁,全面覆盖细胞生理学的各个方面,从基本概念到更高级的主题。第四版包含大量的新材料。大多数章节已被彻底更新,例如感觉传导,原生动物和细菌的生理,调节细胞分裂,细胞程序化死亡的重要课题。
功能基因组学和蛋白质组学的快速发展,为解决生物技术中的众多迫切问题搭建了一个平台。对生物体的基因和代谢途径进行方便的目的性操作,与计算能力的空前提高相结合,为生物技术的新领域——代谢工程的发展打开了方便之门。这个新兴的研究领域以代谢途径和基因网络为研究对象,终的目标则是*化。 本书原著由代谢工程领域从事多年研究工作的国外专家撰写,是剑桥大学的权威参考书之一,现在由国内从事相关工作的学者翻译成中文。系统介绍代谢工程的建模方法与优化技术,检验了代谢途径操作的研发策略,验证了系统模型有效的必要性,讨论了模型的设计和分析,重点则是在优化上。作者还阐述了生化系统理论中的幂定律模型和方法,由基本原理导出概念,汇集了大量的图片与研究实例。 本书的读者首推生物工程、生化工程、发酵工程、
DNA计算的可能性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兴趣,其研究已涉及许多方面,如DNA计算的能力、模型、算法及写软汁算中的智能技术相集成等。本书集中丁现有绝大多数有关的主要研究成果,如从生物DNA、计算机和数学角度研究其计算模型、主物实现及并行性功能等。另外,本书还将近年来作者在DNA计算与软计算集成方向做出的成果介绍给读者,全书共分12章,较系统地介绍了与DNA汁算相关的生物学知识、DNA计算的生物工具,探讨了DNA计算的算法实现心NA计算及其模型、DNA计算机等理论研究均实验实现,给出了DNA计算与进化计算、模糊系统、神经网络、人工免疫系统、专家系统和混吨系统进行集成的技术、刀法与应用。 本书是目前国内外首本全面而系统论述DNA计算与软计算工作的专著。本书可作为相关学科的研究生教材,也可供有关科研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生物技术是当前优先发展的高新技术之一,它的快速发展和有效应用已给当前的工农业生产、人民健康、社会进步带来了明显的影响,并对人类和社会的加速发展带来了积极的效益。由于生物技术发展势头很快,因此作为生物工程专业的主要专业课的生物工艺学的教材亟须不断加以更新。本书由27位老、中、青年教师或专职科研骨干人员,历时两年编写完成。 本书以产品生产中共性工艺技术的理论和实践为纲,同时选取若干典型生产过程具体介绍,内容包括成熟的和较新的生物过程的基本原理。全书分上下两册,上册包括绪论和生物反应过程篇(共12章),下册包括生物质分离和纯化原理篇(共11章)以及典型生物过程篇(共6章)。 本书可做工科生物工程专业的教材,理科生物科学和生物技术专业教学参考书;也可供从事生物技术生产、科研、管理人员的参考阅
本书构建了生物机械工程学科的基本框架,系统地论述了生物机械工程学科领域的基本内容,尤其注重其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特别注意对各种学术观点的兼收并蓄,努力反映该学科领域的*成果。 全书共5篇18章:第1篇为生物机械工程基础;第2篇为人工器官;第3篇论述人体检测与信息处理;第4篇仿生学与医用机器人;第5篇为生物机械设计,特别对生物机械的现代设计方法进行了介绍。 本书可供医学专业、仪器设备专业、医疗器械行业以及从事生物机械设计、开发、制造的技术人员学习参考,也可作为生物医学工程、医学影像、测控仪器与测控技术、机械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研究生和本科生的教材或教学参考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