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全理解生命的核心化物质DNA及蛋白质,就能把握生命的本质吗? 通过肇始于20世纪60年代的蛋白质分子膜传输研究,美国生物学家斯蒂芬·罗思曼以其来自活细胞的实例和证据,给出了自己的回答。 罗思曼博士指出,将生命的物质体现或是生命的组成部分的加合等同于生命整体本身,是与对自组细胞的实验观察相悖的一种错误的信念。这种信念,来源于至今仍统治着生物学界研究思维方式的“强微观还原论”。 经过40年来同这种还原论方法的斗争,罗思曼博士用自己的故事,向我们讲述了关于科学争议机制以及科学本质的令人耳目一新的一面。
《尼耳斯·玻尔集(第六卷):量子物理学的基础Ⅰ(1926-1932)》,本书是《尼耳斯·玻尔集》的第六卷《量子物理学的基础Ⅰ(1926-1932)》,J?卡耳外尔编,收录作者1926至1932年间关于量子物理学基础问题的论著。分“互补性论点的浮现”等四编。前有卡耳外尔所撰题为“青年尼耳斯·玻尔及其思想世界概述”的第六、第七卷总序。
本书主要介绍了基于飞秒激光技术的生物光子学领域的部分研究工作,特别是基于飞秒激光的成像方法、精密手术和刺激方法、分子调控方法等,并简要介绍了飞秒激光在实际临床医学中的应用。在尽量涵盖基本技术原理、研究领域的基础上,本书较为深入地探讨了飞秒激光作为一种物理方法,对细胞和生命系统在测量、刺激过程中所带来的变化和机制。由于任何测量手段对被观测系统都是一种扰动,因此本书从物理、生物和分子的不同角度探讨了飞秒激光在研究过程中与生命系统相互作用的物理与生物过程,希望引起读者对这个本质问题的重视。特别是生命系统,它是一种 精密而脆弱的、易受到扰动而变化的复杂系统,对这个系统的观测、调控都比对客观世界的研究复杂、艰难很多。本书介绍了飞秒激光一系列技术思路和研究进展,希望能以此为基础,提炼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