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3年的野外调查数据和广泛的文献资料为基础,系统地介绍了新疆盐生植物的物种多样性及其主要识别特征;论述了新疆盐生植被的主要类型、群落概貌及其分布和演替规律;根据大量的土壤调查数据和室内试验结果,揭示了主要盐生植物的生态生理适应性及其耐盐机制;从资源利用的角度将新疆盐生植物划分为八大类,并重点介绍了几种有开发潜力的盐生资源植物的资源特征、开发利用现状和开发中存在的问题。本书共收录盐生植物305种15变种7亚种,涉及38科,124属;收录照片377幅,为人们认识和识别盐生植物,了解新疆的盐生植物概况提供了极大方便。本书适合农、林、畜牧、生态、环境等学科的科研和管理人员、大专院校的师生以及盐生植物爱好者参考。
本书系统、全面地总结了我国近一个世纪以来有关异极藻科(硅藻门)分类学研究的成就。书中记述了该科4个属1叫个分类单位(包括66个种和76个变种),对每个分类单位均以我国的标本作出了科学的描述,并附有精美的特征图。此外,对异极藻科植物的细胞结构、形态特征、生殖过程、生态习性、地理分布及系统发育过程也作了较详实的论述。 本书可供生物学、植物学、藻类学、水产科学、环境科学、地质学及地理学等领域的科研人员及高等院校有关专业的师生参考。
作为历史最悠久、规模的人类对自然界的干预,农业科学,是最深入研究的领域之一。从操纵植物的基因结构,到以植物为生物能源的使用,在过去十年里已在植物和农业科学生物技术领域迅速发展,每年都有非常重大的发现。 本书首先向读者介绍了植物生物技术的背景知识和进展,当今遗传学、基因组学以及其他各种组学的研究状况,以及目前对于遗传工程的理解。其后的章节将介绍种质资源的改良和保存、植物育种、种子改良,以及孤雌生殖等方面的科技进展,这些内容都与农业和农业生物技术的短期和长期的成功密切相关,同时为读者深入理解后面关于新科技应用前景的章节提供背景知识。最后讨论了如何解决知识产权和社会学及食品安全等问题。 本书内容由相关领域专家精心撰写,包括对取得成果的评述,新的植物生物技术方法、产品在促进经典植物科
旧称“热河”的我国辽西、冀北等地区的中生代地层以盛产数量丰富、保存精美、种类独特的化石类群——热河生物而闻名于世。其中古鸟类、带羽毛的恐龙、原始兽类、滑体两栖动物以及被子植物等珍贵化石的发现,一次次震惊了世界古生物学界。本书介绍了热河生物群的研究简史,汇集了地层与时代、古无脊椎动物、古脊椎动物和古植物学等各领域的研究进展和成果,首次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将热河生物群展现在读者面前。 本收可供古生物学、进化生物学、地质学工作者,大专院校师生,以及对化石和生命演化感兴趣的人士参考、鉴赏。
植物是地球的生命这源,是人类最亲密的朋友。人类对自然的认识,对自然资源的利用,是以对植物的认识和对植物资源的利用为起点的。 本书是《神秘新疆》丛书中的一本,是出版的《中国新疆野生动物》的姊妹篇。它既不同于植物学专门著作,又区别于一般风光画册,是面向大众的科普读物,集科学性、知识性、欣赏性于一体,并具有工具性和收藏价值。书中所介绍的植物种类仅是新疆野生植物的代表,并非是。 本书编排体系是:藻类、地衣、真菌、苔藓和蕨类5类植物统称为孢子植物,放在前面;种子植物按资源用途分为药用、林果、饲用、有毒有害、荒漠旱生、观赏和种质资源7类,放在面前。野生植物的界定均为在野外自然生长、繁殖100年以上的植物。书中附录及参考文献为读者提供了相关信息,可供读者查阅,索引部分将本书涉及的植物名称首
本书在上一版的基础上,删除、合并、调整和增补了一些内容,简明、系统地介绍了人体形态(如骨骼、牙齿和活体等)的观察与测量方法,以及一些人体功能与体成分的测量方法。书中所列举的测点和测量项目都是外通用的,并均在我国试用过,切实可行。 本书不仅对人类学、考古学、法医学专业的本科生、研究生、科技工作者有参考价值,还适合于医学、儿少卫生、国防、体育、艺术、工商业等领域的专业人员和研究人员使用。
生物技术公司正在创造拥有奇特力量、经过精心设计的作物从降低胆固醇的大豆到利用太阳能制药的烟草。它们有着巨大的利益前景:增进消费者的健康,以及提高农业产量。但这场景也有其凶险的一面,它正唤起人们对在利润驱动下篡改和损害生命的恐惧。 在本书中,丹尼尔?查尔斯讲述了“弗兰肯斯坦食品”背后真实的故事 一个你不可能从生物技术企业或者他们的狂热对手那里获悉的故事。他揭露了导向批基因工程食品的残酷的科学竞争以及幕后的商业交易。他披露了大西洋两岸展开的旨在打败生物技术企业的运动的秘密。本书以惊人的翔实史料记述了科学、商业和政治。 本书追循着三个年轻科学家的脚步,他们在20世纪80年代被诱离学术界为孟山都(Monsanto)效力,后者是一家企图涉足生物技术领域的化工企业。这三位科学家都希望提高植物产量,终
本书共分国家珍稀植物、黄山命名植物、主要古树名木和主要观赏植物四个篇目,其中国家珍稀植物篇收录了在黄山境内有自然分布的国家一级重点介绍保护植物5种,二级16种,三级16种,以及《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保护范围的兰科野生种14种;黄山命名植物篇收录了中名或学名以黄山命名的植物28种;主要古树名木篇收录了在黄山有代表的古树17株;主要观赏植物情况及科研、利用价值等方面进行了介绍。同时,我们还根据四个篇目的先后顺序,对部分具有多重属性的植物种类,只在前一个篇目录入,以避免内容重复。如黄山木兰,既是“国家珍稀植物”,又是“以黄金命名植物”,我们只将其收录在“国家珍稀植物”之中。
《中国古代野生动物地理分布》在较系统研究我国古代文献,尤其是古方志的基础上,主要采用原文献摘编的形式,对古文献中记载的野生动物资料深入发掘,认真进行鉴别、确认与梳理,较全面、系统与客观地反映古人对野生动物的分类、命名以及形态特征描述、生活习性与地理分布等相关信息的记载。一方面,以现代动物分类系统为基础,对古文献中所记载并已鉴定出的动物,涉及原生、刺胞、线形、环节、星虫、蜢虫、软体、节肢(甲壳、肢口、唇足、倍足、蛛形)、腕足、昆虫、棘皮、头索、鱼、两栖、爬行、鸟、哺乳等门(纲)的物种进行归类。另一方面,按照历史动物地理学原理,系统展现不同历史时期我国各地的野生动物分布状况,既涉及各省级行政区,还涉及大部分地(市)级行政区,甚至一些县级行政区的野生动物分布状况。不仅可以应用于动
美国知名学者和艺术家保罗在本书中描述了735个恐龙物种。全书分成两个部分。 起始部分包括了恐龙演化、生物学和行为等诸多方面的讨论。主体部分 “恐龙类群”分成三个类群:“兽脚类”、“蜥脚形类”和“鸟臀类”。每一个物种的介绍都很简明,主要包括结构特征、时代、分布和栖息地方面的信息。 整本书还包括了超多600幅彩色和黑白的复原图,其中有130幅生态彩图(一些是精美的场景);将近450幅骨架、头骨、头和肌肉的绘图,还有8幅古地图。 《普林斯顿恐龙大图鉴》比其他任何恐龙书在语言和表达上更科学,它的复原图是的,它将带给恐龙爱好者一场视觉盛宴。
本书是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公布的第二版古生物学名词,内容包括总论,古无脊椎动物学,古脊椎动物学与古人类学,古植物学,古生态学、埋藏学、遗迹学,地球生物学与分子古生物学6部分,共2846条。本书对1991年公布的版古生物学名词做了少量修改、增加了一些新词、每条名词都给出了定义或注释。这些名词是科研、教学、生产、经营以及新闻出版等部门应遵照使用的古生物学规范名词。
植物生长化学调控技术,作为一门新兴的农业生产实用技术,越来越受到广大科技人员和农 户的普遍重视。随着植物生长调节剂品种的不断增加,化学调控技术迅速发展,使应用作物种类 和调控面积都有了大幅度增加。为了适应科技兴农和推广新技术的需要,我们在多年试验研究的基础上,参考了外试验研究报道和应用成功的经验,编写了《植物生长调节剂调控原理与实用技术》一书。 本书共分六章。章简要地介绍了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基本特性和发展概况;第二章介绍了植物生长调节剂调控原理与药剂的保管、鉴别和安全使用技术;第三章介绍了.植物生长促进剂、延缓剂、抑制剂、复合复配剂、保鲜剂、杀雄剂等216种(类)常用植物生长调节剂的理化性质、作用机理、适用范围等内容;第四章介绍了植物生长调节剂在粮食、油料、棉麻、蔬菜、果树、花卉苗木
孙革等所著的《30亿年来的辽宁古生物》是首次对辽宁古生物化石及其地质地理背景的系统、全面的总结,是一部带着科普色彩的学术专著。本书报道的辽宁古生物化石囊括近30个门类,涉及近万件标本,概要地记述了它们的系统分类特征以及地质地理分布等。凭借着数十年在辽宁开展地质古生物工作的学术积累,并结合近年来一系列新的发现,本书作者们以崭新的科学视角,系统地回顾了辽宁30亿年来的生命演化历程和地质地理变迁。
滇东南寒武纪地层发育齐全,生物化石异常丰富,是中国研究寒武纪地层及三叶虫动物群的重要地区之一。本书简要叙述了滇东南及中越交界地区寒武纪地层划分和化石分带的研究概况,详细讨论了滇东南寒式纪地层的岩石地层、生物地层及年代地层划分,将滇东南寒武系划分为下、中、上3统,11个组和19个化石带,并与相关地区的寒武纪地层和全国标准年代地层单位(阶)及化石分带作了对比。同时将滇东南地层分区进一步划分为屏边小区和富宁小区,对小区内各组的地理分布、岩性和厚度变化及生物群组合特征作了记述。详细列述了15条寒武纪地层剖面,并对滇东南寒武纪三叶虫进行系统分类和描述,共计41科83属153种(其中1个新科6个新属61个新种),贴制了50个化石图版。本区寒武纪地层和三叶虫动物群的研究,不仅填补了这一地区研究的空白,而且对该区综合地层
《中国牡丹品种图志》全面系统地简要介绍了我国牡丹野生种和栽培品种的资源、分布、分类、生态生物学习性、繁殖栽培和应用;重点阐述了品种群和品种的分类,其原则和方法;着重介绍了中原品种群具有典型代表性的牡丹品种400种,记述准确简练,科学性、性强,图文并茂,引人入胜。 本《图志》是由中国花卉协会牡丹芍药分会牵头,组织荷泽、洛阳与北京等地既有丰富实践经验,又有良好理论基础的生产、科研人员集体编写的。通过分节执笔,共同讨论,统一修改润色的方法完成。特别是对每一品种的形态特点、习性和来历,都是集体深入现场、实地观察记载,再三核实,并与当地有实践经验的老师傅或品种培育者商讨后确定的。在工作过程中清理了许多同名异物或异名同物的品种,并淘汰了部分无品种价值的品种。力求每一记载品种的准确性、典型
本书根据藻类显微结构、光合色素组成和超微结构特征及分子系统学研究新成果、新观点,论述了藻类演化系统,并按13门分类系统,收录了我国已发表的绝大多数科、属及淡水习见的1572种(变种、变型)。每一分类单元均有形态特征描述并附有检索表,每个物种附1幅至几幅图和分布的生态环境。本书还简要地论述了浮游藻类生态及水质监测问题。 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植物学、藻类学、环境科学师生教学、科研用书,也可作为藻类资源开发、水体环境保护、水产养殖科技工作者的参考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