筛选:
    • 中国古脊椎动物志 第二卷 两栖类 爬行类 鸟类 第九册(总第十三册) 鸟类
    •   ( 46 条评论 )
    • 周忠和,王敏,李志恒 /2022-03-01/ 科学出版社
    • 本册志书是对2018年7月之前在中国发现并已发表的鸟类化石材料的系统厘定和总结,内容包括鸟类导言、中生代鸟类和新生代鸟类系统记述。导言包括鸟类的定义、系统发育及分类,鸟类骨骼特征及鸟类化石在中国的地史及地理分布,中国鸟类化石的研究历史等。系统记述将中生代鸟类和新生代鸟类作为两个独立的部分进行了介绍。中生代鸟类部分对近期有关中生代鸟类,特别是一些高阶分类单元的分支系统学研究的成果做了介绍;记述了包括热河鸟目、会鸟目、孔子鸟目、反鸟类和今鸟型类的83属92种。新生代鸟类部分记述28属32种。共计111属124种。每个模式种均附有图片,对一些存有争议的高阶分类单元进行了概要评述。志书还提供了较完整的参考文献。

    • ¥122.7 ¥218 折扣:5.6折
    • 微体古生物学及其应用
    •   ( 103 条评论 )
    • 赵秀丽李守军 /2023-12-01/ 科学出版社
    • 本书为了满足高等院校古生物地层学专业和地质类专业的教学要求而编写,以帮助学生加强基础知识、掌握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了解科技发展的前沿。本书共七章,介绍主要微体古生物门类有孔虫、介形虫、牙形石、硅藻、孢粉、沟鞭藻及疑源类,系统阐述每个门类的基本形态构造、分类、地史分布和演化及古生态,增加近年来国内外研究新成果,介绍其研究意义及应用。并简要介绍了各门类化石的样品采集和处理分析方法。

    • ¥55.2 ¥98 折扣:5.6折
    • 生物信息学中的机器学习分析方法
    •   ( 174 条评论 )
    • 王雪松 /2025-01-01/ 科学出版社
    • 本书针对生物信息学领域中海量的生物数据,分别从微阵列数据的分析和处理、基因调控网络的分析和构建以及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的分析等角度,系统介绍机器学习、统计学习及各种智能算法在生物信息学相关领域的应用。机器学习在生物信息学领域的研究重心集中在观测和探索生物现象,以及建立统一的形式化的模型对生物学现象加以阐释。本书针对生物信息学领域典型的癌症诊断模型、基因调控网络构建和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分析3 个研究方向展开机器学习数据挖掘方法的分析与研究,为生物信息学方向的初学者提供了入门知识,也为相关研究人员在相关方向提供了参考信息。

    • ¥38.9 ¥69 折扣:5.6折
    • 恐龙:创世之旅
    •   ( 481 条评论 )
    • [英]基恩·皮姆Keiron Pim),译者:张蜀康 后浪 /2020-05-01/ 大象出版社
    • 《恐龙:创世之旅》是一本关于恐龙的科普读物,作者沿恐龙出现、发展直至灭绝的时间线,按照三叠纪、侏罗纪、白垩纪划分章节,对300余种恐龙从体貌特征、生存时间、食谱、地理分布等角度进行了清晰的梳理。本书内容系统详实,插画丰富精美,图文并茂地再现了恐龙时代的风貌,带领读者完成一场伟大的创世之旅。

    • ¥94.5 ¥168 折扣:5.6折
    • 中国古脊椎动物志 第三卷 基干下孔类 哺乳类 第二册(总第十五册) 原始哺乳类
    •   ( 53 条评论 )
    • 孟津王元青李传夔 /2016-01-01/ 科学出版社
    • 本册内容包括了哺乳动物导论和原始哺乳动物系统记述两个部分。导论部分包括哺乳动物的定义、一般形态学特征、系统发育和分类的基本框架、地理地史分布与环境、哺乳动物年代学等。在形态学特征中特别加入了对岩骨以及中耳形态的介绍,以及使用CT扫描研究颅内、鼻腔、内耳结构等内容。除了基本的哺乳动物分类体系,对哺乳动物一些新的高阶分类单元及其有关的争议内容也做了简要说明。在"中国古哺乳动物研究历史"一节中,记录了一些主要的事件、研究成果和相关的研究人员。系统记述部分包括了截至2014年10月在中国境内已发表的、以中生代哺乳动物为主的54属63种,分属于后兽亚纲、真兽亚纲和9个已绝灭的哺乳动物目(摩根齿兽目、翔兽目、蜀兽目、柱齿兽目、真三尖齿兽目、贼兽目、多瘤齿兽目、"对齿兽目"、"真古兽目")。每个模式种均附有图片,

    • ¥109.7 ¥195 折扣:5.6折
    • 中国古脊椎动物志 第三卷 基干下孔类 哺乳类 第十册(总第二十三册) 蹄兔目 长鼻目等
    •   ( 45 条评论 )
    • 陈冠芳等 /2021-08-01/ 科学出版社
    • 本册志书是对2017年以前在中国(台湾资料暂缺)发现并已发表的长鼻目、蹄兔目以及鳞甲目9科22属64种化石材料的系统厘定与总结。每个属、种均有鉴别特征、产地与层位。在科级及以上的阶元中并有概述,对该阶元当前的研究现状、存在问题等做了综述。在所有阶元的记述之后通常有一评注,为编者在编写过程中对发现的问题或编者对该阶元新认识的阐述。《中国古脊椎动物志.第3卷.基干下孔类、哺乳类.第10册,蹄兔目、长鼻目等(总第23册)》附有133张化石照片及插图。

    • ¥122.7 ¥218 折扣:5.6折
    • 中国常见古生物化石
    •   ( 0 条评论 )
    • 唐永刚,邢立达 编著 /2014-10-01/ 重庆出版社
    • 本书图文并茂的介绍中国的常见的化石,内容包括什么是化石、如何寻找化石以及地质年代,全书重点介绍了中国著名古生物化石群、无脊椎动物化石和脊椎动物亚门化石、植物化石、遗迹化石等,并提供详细的信息,如产地,尺寸,食性等,并配以部分复原图。本书适合于对自然观察感兴趣的青少年及生物、古生物爱好者。

    • ¥59.86 ¥120.72 折扣:5折
    • 剑桥科学史 (美)波特 主编,方在庆 译 大象出版社【正版】
    •   ( 1 条评论 )
    • (美)波特 主编,方在庆 译 /2010-03-01/ 大象出版社
    • 《科学史》第四卷,为一般读者和人士提供18世纪科学发展的详尽和全面的概述,探讨17世纪的“科学”以及主要的新增长点,尤其是实验科学的含意。这本书既是一本叙事性的书,也是一本解释性的书,还可以当成参考工具书来用。其主要关注的是西方科学,也谈到了一些传统文明中的科学和殖民地的科学。所包含的范围,既有对科学本身认知维度的分析,也有对其更广泛的社会、经济和文化意义的解释,两者兼顾。撰稿者大都是各自研究领域的世界领军人物,他们既叙述了有关问题当前的不同研究成果以及方法论上的争论,也给出了他们自己的观点。

    • ¥246.67 ¥503.34 折扣:4.9折
    • 中国古代野生动物地理分布 文榕生 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售后无忧】
    •   ( 0 条评论 )
    • 文榕生 著 /2013-06-01/ 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
    • 《中国古代野生动物地理分布》在较系统研究我国古代文献,尤其是古方志的基础上,主要采用原文献摘编的形式,对古文献中记载的野生动物资料深入发掘,认真进行鉴别、确认与梳理,较全面、系统与客观地反映古人对野生动物的分类、命名以及形态特征描述、生活习性与地理分布等相关信息的记载。一方面,以现代动物分类系统为基础,对古文献中所记载并已鉴定出的动物,涉及原生、刺胞、线形、环节、星虫、蜢虫、软体、节肢(甲壳、肢口、唇足、倍足、蛛形)、腕足、昆虫、棘皮、头索、鱼、两栖、爬行、鸟、哺乳等门(纲)的物种进行归类。另一方面,按照历史动物地理学原理,系统展现不同历史时期我国各地的野生动物分布状况,既涉及各省级行政区,还涉及大部分地(市)级行政区,甚至一些县级行政区的野生动物分布状况。不仅可以应用于动

    • ¥182.54 ¥375.08 折扣:4.9折
    • 中国扬子陆块中、西部奥陶系宝塔组三叶虫动物群 周志强,周志毅,项礼文 地质出版社【正版】
    •   ( 0 条评论 )
    • 周志强,周志毅,项礼文 /2016-08-01/ 地质出版社
    • 《中国扬子陆块中、西部奥陶系宝塔组三叶虫动物群》系统描述了扬子陆块中、西部宝塔组的三叶虫动物群,包括29科、77属、3亚属、126种、11个相似种和66个未定种,其中有3个新属、38个新种。化石材料系统采集于湖北西部、湖南西北部、重庆西南部、陕西南部、四川北部和贵州北部的23条剖面。在扬子区浅外陆棚相和深外陆棚相的宝塔组分别建立了4个和12个三叶虫化石带,确立了各三叶虫化石带的时代和对比;对扬子区奥陶系宝塔组生物地层学研究、区域地层对比,以及古地理环境的恢复具有重要意义。

    • ¥887 ¥1781.37 折扣:5折
    • 中国淡水藻志 施之新 主编 科学出版社【正版】
    •   ( 0 条评论 )
    • 施之新 主编 /2004-12-01/ 科学出版社
    • 本书系统、全面地总结了我国近一个世纪以来有关异极藻科(硅藻门)分类学研究的成就。书中记述了该科4个属1叫个分类单位(包括66个种和76个变种),对每个分类单位均以我国的标本作出了科学的描述,并附有精美的特征图。此外,对异极藻科植物的细胞结构、形态特征、生殖过程、生态习性、地理分布及系统发育过程也作了较详实的论述。 本书可供生物学、植物学、藻类学、水产科学、环境科学、地质学及地理学等领域的科研人员及高等院校有关专业的师生参考。

    • ¥264 ¥535.37 折扣:4.9折
    • 中国古脊椎动物志卷鱼类 朱敏 科学出版社【正版书籍】
    •   ( 0 条评论 )
    • 朱敏 /2015-03-01/ 科学出版社
    • 本册志书包括脊椎动物总论和无颌类两大部分,共附有 143张插图?在脊椎动物总论中简述了脊椎动物在“生命之树”中的位置,概述了脊椎动物的骨骼构造与其他主要特征,讨论了现代动物分类学与脊椎动物的分类,介绍了中国古脊椎动物学发展简史,并附有28张插图?无颌类部分分为导言和对无颌类在我国所发现属?种的系统记述?导言中简述了无颌脊椎动物的分类及各主要类群的形态特征与地史?地理分布,讨论了牙形动物之谜,重点介绍了盔甲鱼亚纲的解剖学特征,总结了中国无颌类化石研究历史,并附有21张插图?系统记述部分记述了截至2013年年底在中国发现并已发表的无颌类化石,包括海口鱼目?圆口纲?花鳞鱼亚纲和盔甲鱼亚纲,共18科61属82种,并附有94张化石照片及插图?每个属?种均有鉴别特征?产地与层位?在科级以上的阶元中并有概述,对该阶元当前的研究现

    • ¥201.69 ¥413.38 折扣:4.9折
    • 中国新疆野生植物 李都,尹林克 主编【正版可开发票】
    •   ( 0 条评论 )
    • 李都,尹林克 主编 /2006-05-01/ 新疆青少年出版社
    • 植物是地球的生命这源,是人类最亲密的朋友。人类对自然的认识,对自然资源的利用,是以对植物的认识和对植物资源的利用为起点的。 本书是《神秘新疆》丛书中的一本,是出版的《中国新疆野生动物》的姊妹篇。它既不同于植物学专门著作,又区别于一般风光画册,是面向大众的科普读物,集科学性、知识性、欣赏性于一体,并具有工具性和收藏价值。书中所介绍的植物种类仅是新疆野生植物的代表,并非是。 本书编排体系是:藻类、地衣、真菌、苔藓和蕨类5类植物统称为孢子植物,放在前面;种子植物按资源用途分为药用、林果、饲用、有毒有害、荒漠旱生、观赏和种质资源7类,放在面前。野生植物的界定均为在野外自然生长、繁殖100年以上的植物。书中附录及参考文献为读者提供了相关信息,可供读者查阅,索引部分将本书涉及的植物名称首

    • ¥205 ¥417.37 折扣:4.9折
    • 中国古脊椎动物志 王原 等编著 科学出版社【正版可开发票】
    •   ( 0 条评论 )
    • 王原 等编著 /2015-01-01/ 科学出版社
    • 《中国古脊椎动物志 第二卷 两栖类 爬行类 鸟类 册(总第五册) 两栖类》是对我国化石两栖类形态学、分类学、系统发育学和生物地层学的一次系统性总结。《中国古脊椎动物志 第二卷 两栖类 爬行类 鸟类 册(总第五册) 两栖类》使用的"两栖纲"和"两栖类"采用其广义的概念,既包括现生两栖类及其中、新生代的化石近亲,也包括古生代和中生代的非羊膜类四足动物。《中国古脊椎动物志 第二卷 两栖类 爬行类 鸟类 册(总第五册) 两栖类》包括我国已知化石两栖类1亚纲5目27属34种及10个未定种,每个属、种均有鉴别特征、产地与层位。在科级及以上的阶元中均有概述做总体介绍。在所有阶元的记述之后均有评注,为编者在编写过程中对发现的问题或编者对该阶元新认识的阐述。

    • ¥374 ¥755 折扣:5折
    • 热河生物群 张弥曼 主编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正版可开发票】
    •   ( 0 条评论 )
    • 张弥曼 主编 /2001-11-01/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 旧称“热河”的我国辽西、冀北等地区的中生代地层以盛产数量丰富、保存精美、种类独特的化石类群——热河生物而闻名于世。其中古鸟类、带羽毛的恐龙、原始兽类、滑体两栖动物以及被子植物等珍贵化石的发现,一次次震惊了世界古生物学界。本书介绍了热河生物群的研究简史,汇集了地层与时代、古无脊椎动物、古脊椎动物和古植物学等各领域的研究进展和成果,首次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将热河生物群展现在读者面前。 本收可供古生物学、进化生物学、地质学工作者,大专院校师生,以及对化石和生命演化感兴趣的人士参考、鉴赏。

    • ¥360 ¥727.37 折扣:4.9折
    • 人体测量方法 主编席焕久, 陈昭 科学出版社【正版可开发票】
    •   ( 0 条评论 )
    • 主编席焕久, 陈昭 /2010-10-01/ 科学出版社
    • 本书在上一版的基础上,删除、合并、调整和增补了一些内容,简明、系统地介绍了人体形态(如骨骼、牙齿和活体等)的观察与测量方法,以及一些人体功能与体成分的测量方法。书中所列举的测点和测量项目都是外通用的,并均在我国试用过,切实可行。 本书不仅对人类学、考古学、法医学专业的本科生、研究生、科技工作者有参考价值,还适合于医学、儿少卫生、国防、体育、艺术、工商业等领域的专业人员和研究人员使用。

    • ¥367 ¥741.37 折扣:5折
    • 中国古代野生动物地理分布 文榕生 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放心购买】
    •   ( 0 条评论 )
    • 文榕生 著 /2013-06-01/ 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
    • 《中国古代野生动物地理分布》在较系统研究我国古代文献,尤其是古方志的基础上,主要采用原文献摘编的形式,对古文献中记载的野生动物资料深入发掘,认真进行鉴别、确认与梳理,较全面、系统与客观地反映古人对野生动物的分类、命名以及形态特征描述、生活习性与地理分布等相关信息的记载。一方面,以现代动物分类系统为基础,对古文献中所记载并已鉴定出的动物,涉及原生、刺胞、线形、环节、星虫、蜢虫、软体、节肢(甲壳、肢口、唇足、倍足、蛛形)、腕足、昆虫、棘皮、头索、鱼、两栖、爬行、鸟、哺乳等门(纲)的物种进行归类。另一方面,按照历史动物地理学原理,系统展现不同历史时期我国各地的野生动物分布状况,既涉及各省级行政区,还涉及大部分地(市)级行政区,甚至一些县级行政区的野生动物分布状况。不仅可以应用于动

    • ¥182.54 ¥375.08 折扣:4.9折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