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作者在多年的教学和科研基础上,参阅了外有关蕨类植物学的文献资料,并结合我国蕨类植物学的研究成果编写而成。全书共分8章,系统地介绍了中国蕨类植物研究的历史与现状,蕨类植物在植物界中的系统位置和作用,蕨类植物的生活史和繁殖方式,蕨类植物分类、生态和地理分布,蕨类植物细胞与孢粉、起源与演化及分子系统学等内容。在蕨类植物分类部分,详细介绍了66科、170属、310种蕨类植物的特征并附图片。 本书可作为综合性大学、师范院校、农林院校植物学专业研究生的教学用书,也可作为相关专业本科生教学参考书以及教学及研究人员的工具书或参考书。
已进入了21世纪的今天,崇尚天然、回归自然的消费理念深刻影响着全人类的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人们对来自天然植物活性成分越来越感兴趣。植物活性成分开发已逐渐形成一个相对独立的技术密集的健康产业,并在功能性食品、医药品、化妆品、食品等领域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市场前景十分广阔。 我国是世界植物资源王国,在发展植物活性成分产业方面具有的自然和人文优势,近十年来相关产业的发展已取得长足的进步,并逐渐在世界范围内建立起产业和资源优势,这将有力促进我国健康产业(功能性食品、医药品相关产业)发生革命性的变化。 尽管如此,我国在该领域的基础和应用研究尚十分薄弱,无法适应日益蓬勃发展的产业需求。近5年来,作者在该研究领域倾注了大量的精力,并有相关产品进入产业化阶段。为系统总结5年来我们在该领域的
菌物资源研究的对象包括真菌、假菌和类菌原生动物的一个大类群。涉及食品、医药、轻工业、农林渔牧业、环境保护等许多领域,与经济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特别是对可持续发展战略有着重要的意义。李玉主编的《菌物资源学》全书共分为10章。各章内容:菌物资源学概论,菌物资源的分类、分布与保育,食用菌物资源,药用菌物资源,有毒菌物资源,农业用菌物资源,工业用菌物资源,共生菌根真菌和地衣菌物资源,菌物基因资源,菌物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菌物资源学》可作为高等院校食药菌、微生物学、食品工程、制药、植物(森林)保护、资源、农学、环境、林学等专业大学本科或研究生的教材或教学参考书,也可供菌物资源利用等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阅读。
《中国珍稀濒危植物图鉴(精)》原则上收录《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批)》(1999年)和《全国极小种群野生植物拯救保护工程规划》(2011~2015年)的所有物种,但由于少数物种的分类学地位存在极大争议或野外居群一直没有被发现,编委会经过讨论,决定将百花山葡萄、乐东石豆兰、大羽桫椤、异形玉叶金花和金平桦等5个物种从图鉴中删除。所以本书共收录种、亚种及变种361个。 印红主编的《中国珍稀濒危植物图鉴(精)》分为藻类和菌类、蕨类植物、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四部分。每部分内部按物种所属科的拉丁学名字母顺序排列。考虑到《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批)》作为法律条文的附件,具有相应的法律约束力,编委会决定本书基本沿用《中国植物志》科的概念,从而与名录相对应,但在另外一方面,由于近年来系统学的快速发展,许
是谁创办了如此美丽的植物园?是谁创造了中国和世界生态建设的奇迹?是科技工作者、绿化奖章获得者、“陕北米丘林”、“绿圣”朱序弼!是以卧云山植物园负责人徐登堂、张金贵为代表的一大批农民朋友和民间人士!卧云山十里八乡的老百姓自发集资为“绿圣”朱序弼敬塑铜像,这又是中国和世界生态建设史上的一个奇迹、一个创举!由陈江鹏等编著的《卧云山植物园(一位绿圣和一群织绿人创造的生态奇迹)》主要内容为璀璨的塞上生态明珠养护人,覆裸荒予荫绿的圣人,终年羁旅黄土高原的织绿人,陕北生态恢复的践行人。
《秦岭植物志增补》收录、记载了最近30年来秦岭植物区系中增补的种子植物413种(含种下等级),隶属于90科153属,附有插图267幅,其中,有《秦岭植物志》中遗漏或新记录的6科,61属。本书科的编排,裸子植物按郑万钧、傅立国(1978),被子植物按恩格勒。科以下分类等级的编排,则主要依据《秦岭植物志》和《中国植物志》。每种植物按中名、别名、拉丁名及其主要文献引证、常见异名及其主要文献引证、形态特征、花果期、分布、生境及用途等顺序编写。书后附有书中植物种类的中名索引、拉丁名索引及秦岭种子植物名录,便于查阅和检索。
代谢组学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组学”之一,是多种技术和科学的结合,涉及分析化学、化学计量学和生物学等知识。漆小泉等主编的《植物代谢组学——方法与应用》由不同研究领域的人员共同编著,按照代谢物分析方法、数据分析及应用三部分深入浅出地介绍了植物代谢组学研究的发展现状和趋势及其应用中的注意事项。编写时力求做到实际和适用,使初学者能够较快掌握植物代谢组学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植物代谢组学——方法与应用》适合高等院校有关专业的本科生、研究生,也可供科学研究工作者、专业技术人员参考学习。
牛头山国家森林公园内的植物资源十分丰富,但相关资料甚少,除在对森林公园做总体规划时所编写的《木本植物名录》以外,几无其他报道。为充分掌握牛头山国家森林公园的植被资源现状,让更多民众能清晰地了解公园内各种植物的特性、功效及林业科普知识,武义县林场组织了林场的林业技术人员及省内相关科研院校的专家对牛头山国家森林公园及其邻近地区的维管植物和植被先后进行了10次专项调查。参加单位主要有浙江农林大学、杭州师范大学、温州市公园管理处、丽水市生态林业发展中心、浙江大盘山国家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浙江清凉峰国家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杭州植物园等。 《牛头山植物》即是从《牛头山森林公园及其邻近地区维管植物名录》中遴选了部分植物,共收录了常见野生或栽培植物、珍稀或特色植物413种,其中,蕨类植物30种(18科24
癌症是危害人类健康最严重的常见病、多发病之一,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每年有几百万人因患各种恶性肿瘤而死亡。近年来,世界各国十分重视植物性抗癌药物的研制和开发工作。目前,来自植物的抗肿瘤药物在总抗癌药物中已占相当的比例。《潮汕地区抗癌植物图说》在查阅大量文献并结合前人的工作的基础上,以图文并茂的形式从植物形态、主要化学成分、抗癌药理作用、抗癌应用等方面对生长于潮汕地区具有抗癌功效的11种藻类植物、13种真菌类、14种蕨类植物、4种裸子植物、292种被子植物进行了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