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果与香草是大自然赐给人类的礼物,“厨房里的植物学家”史军讲述水果与香草的特别故事:栽种历史和传播途径、香气和味道的秘密、它们的特性、进化与社会、文化、地理、历史、经济等多方面的关联……娓娓道来樱桃、草莓、凤梨、牛油果、可乐果、山楂等28种水果和罗勒、胡椒、姜、啤酒花、芫荽、鼠尾草等13种香草的有趣知识,和它们背后的人和故事。我们能从书中一窥水果与香草里植物学的科学密码,也可以感受到人文的温度。
一本专为少儿读者打造的二十四节气本草启蒙读物,以二十四节气为线索,列举杏、桃、栀子、荷花、银杏等24种药用及观赏价值兼具的节气代表性植物,以引人入胜的典故传说或民俗文化为开篇,从本草信息、诗词、文化、药用价值等多角度呈现本草。它不仅可以看,还可以听、可以画。栩栩如生的趣味绘图,勾勒出了本草的形态特征、民俗文化和生活场景,惟妙惟肖。每种植物的“耳听本草”音频,让少儿读者身临其境听作者说本草。随书附赠的12张二十四节气填色明信片和填色教学视频,让少儿读者送出个性化的不一样的节气祝福。这将是一场穿越时空的本草文化交流,一次探索节气本草的博物之旅。
本书专门为零基础野花爱好者量身打造。 这里没有严肃的说教,只有最轻松最舒服的语言,娓娓道来野花的特征;没有复杂的分类方法,只需按照花色和花径查询,简单易懂;没有多余的废话,精细的图片可以直接让你叫出野花的名字。而且,本书的野花品种全,分布范围广,遍及全国各地。除此之外,“药用功能”和“花百科”小栏目可以让你对野花有更深的认识。 读本书,不仅能轻松识花、辨花,与花为友,更能拉近您与大自然的距离,使身心得到放松。
《中国银杏志》内容科学全面,涵盖了银杏概述,银杏类的起源、演化和分类,银杏的栽培和利用历史,银杏的自然种群与栽培区域,银杏的生物学性状及生态学特征,银杏栽培技术,银杏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银杏遗传与育种,银杏品种、优系或优株,全国重要银杏产区产业发展概况以及银杏文化等。该书全面汇集外银杏资料,内容论证科学、系统完整、结构严谨、表述清楚,是一部著作。 《中国银杏志》的编辑出版,目的是全方位地反映中国银杏种质资源及其利用的面貌,以及有关的科学研究成果,为科研、生产以及产业化开发利用服务。银杏在我国分布广,地域自然条件差异大,种质资源异常丰富,银杏资源开发利用的研究还有待进一步深入和扩展。因此,《中国银杏志》是全国银杏资源研究的阶段性总结,是我国有关银杏综合研究的重要科学论著之一
本书将药用植物按主要药用部分分为茎及叶类、根茎及根类、花类、果实及种子类四类,另在第五章列出了部分真菌及藻类,以供参考。本书以图文并茂的形式详细介绍了每种药用植物(真菌、藻)的性味、别名、分布、药用功效等,为读者了解和掌握药用植物的相关知识提供一些帮助。
本书属于“少年轻科普”丛书,是面向7-12岁小读者的科普童书。本书以职业作为切入口,导入到不同维度的植物知识。 1.为7-12岁孩子打造的原创科普图书佳作。 2.作者团队主要为科学工作者,他们热爱科学,研究着各自领域的科学, 知道如何给孩子们讲科学! 3.采用小读者乐于接受的讲述方式,开启“全科阅读”的通路,兼顾人文素养与科学素养的双重培养,提升孩子多元思维能力。 4.兼顾严谨性和艺术性的手绘插画,童趣而真实地还原了大千世界的纷纭万象,让科学之美跃然纸上。 5.介绍科普新知,并配有科普小贴士,及时答疑解惑,拓展科学视野,培养科学兴趣。
本书在阐明植物生理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基础上,注重理论与生产实际相结合,体现农林院校教材特色。为便于学生自学和复习,每章前指出本章学习重点及难点,章后附有小结,并给出体现本章要求的复习思考题。全书分12章,按“细胞一营养代谢一生长发育一逆境生理”体系进行编排。内容包括植物细胞结构与功能、植物水分代谢、植物矿质和氮素营养、植物光合作用、植物呼吸作用、植物有机物质的运输和分配、植物生长物质、细胞信号转导、植物生长生理、植物生殖生理、植物成熟和衰老生理、植物逆境生理。《植物生理学》主要作为高等农林院校本科生教材,也可供综合性大学、师范院校学生使用,还可作为相关教学和研究人员的参考书。
本书专门为零基础野花爱好者量身打造。 这里没有严肃的说教,只有最轻松最舒服的语言,娓娓道来野花的特征;没有复杂的分类方法,只需按照花色和花径查询,简单易懂;没有多余的废话,精细的图片可以直接让你叫出野花的名字。而且,本书的野花品种全,分布范围广,遍及全国各地。除此之外,“药用功能”和“花百科”小栏目可以让你对野花有更深的认识。 读本书,不仅能轻松识花、辨花,与花为友,更能拉近您与大自然的距离,使身心得到放松。
《野菜轻图鉴》一书主要选取了日常生活中较为常见的野菜,按照野菜的类目分为草本类、藤本类、木本类及菌类四类野菜,以方便读者辨别认知。同时,本书为每种野菜配备了丰富的高清彩图,采用图鉴牵线的方式清楚展现了野菜的各部位特征,如苋菜、蒲公英、蕨菜、豆瓣菜等。本书兼具实用性和知识性,书中详细介绍了它们的别名、特征、功效、生长习性、分布、饮食宜忌等,不仅可以清晰地指导读者如何分辨和食用野菜,还能帮助读者增长关于野菜的相关知识,可谓名副其实的“野菜小百科”!
北京的大都市风貌固然令人流连忘返,然而北京地区的大自然也一样充满魅力。“北京自然观察手册”丛书是一套致力于向读者多方面展现北京大自然奥秘的科普丛书,涵盖花鸟鱼虫、动物植物、矿物和岩石以及云和天气等方方面面,可以说是北京大自然的“小百科”。 其中《野花》分册,主要包括野花观察指导、北京野花和索引三部分内容。野花观察指导部分主要介绍了去哪里看野花,怎样观察、记录、识别野花以及观察野花时的注意事项。北京野花部分介绍了150种北京野花的分类类群、形态特征、实用观察信息等详细内容,还介绍了一些野花的近似物种。索引部分主要包括中文名索引和拉丁学名索引。 作者将人文历史与植物相结合,不仅介绍了多种北京地区特有的野花,还介绍了许多不易辨别的近似物种,并有亲自实践总结出来的“实用观察信
《植物生理学(第7版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规划教材)》(作者潘瑞炽)在保持传统的逻辑性强、语言流畅、易于自学、与时俱进等特色外,各篇章安排也有所调整,改写了气孔运动机理、离子跨膜运输、光合作用原初反应、呼吸作用电子传递途径、初生代谢和次生代谢、细胞信号转导、光形态建成等内容:新增了土壤中的水分、植物吸收矿质元素的特点、同化物运输中筛分子特征、蛋白质降解在信号转导中的作用、抗性生理的分子机理等学科新进展。《植物生理学(第7版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规划教材)》共3篇13章,篇水分和矿质营养,讲述植物的水分生理和矿质营养:第二篇物质代谢和能量转换,包括植物的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同化物运输和次生代谢物;第三篇植物的生长和发育,内容有细胞信号转导、植物生长物质、生长生理、生殖生理、成熟和衰老生理以及抗性生
随着我国组织培养和分子生物学技术的不断进步,1983年获得了转基因植物,植物基因工程和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等新技术于是得到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并形成了一个具有无限活力的新领域——植物生物技术。 本书吸收了近年来国内外关于该领域的许多成果,系统地介绍了植物生物技术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技术,还从普通本科院校的实际出发,深入浅出,力求把生物技术高深理论用简明易懂的语言表述出来,同时特别注重对实践环节的概述。因此,本书是一本内容简明、新颖、实用、可读性强的教材。本书的出版将为生物、农林等相关专业的本科生的教学提供有力的帮助,为相关领域的研究者和生产人员提供有益的参考。 全书分为植物组织与细胞培养、植物基因工程与分子标记和植物生物技术实验三大部分,各部分内容相互衔接形成统一整体。
本书根据各参编院校植物生理学实验的教学目标,并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编写而成。实验内容精选了植物的细胞生理、植物的水分及矿质营养、植物的光合与呼吸作用、有机物代谢、植物生长物质、植物生长发育、植物的逆境生理7个部分28个实验,均是目前植物生理实验教学中普遍开设的。涉及植物生理学相关实验的基本原理、基础知识、基本实验技能和拓展应用。既有基本的经典实验,又有较新的研究技术。每个实验强调了实验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和思考题,并附主要的参考文献。书后还列出了实验材料的处理、计量单位和试剂配制等参考资料。本书另配有数字资源,包括17个拓展性实验,并提供了部分实验的相关图片、视频等,为不同层次的学生及不同条件的学校提供教学参考。 该书可作为全国高等院校生物类和农林类等相关专业的本、专科生实验的参考教材,
《野菜博录》,明鲍山编。 本书有明天启刻本、《四库全书》本、《四部丛刊三编》影印明天启刻本三种。明本凡三卷,其中上卷、中卷为草部,下卷为木部,其著录草木435种;“四库”本多出3种,为438种。此次整理,以《四部丛刊三编》影印明天启刻本为底本,参照“四库”本及朱(木肃)《救荒本草》标点校勘。 我国自汉代以来就有不少考定名物之作,明人尤注重植物图谱的编著。通行的此类专书计有四种,即朱(木肃)的《救荒本草》、王磐的《野菜谱》、周履靖的《茹草编》,以及鲍山的《野菜博录》。其中《野菜博录》最为晚出而能后来居上,这一方面是由于此书对于前人的继承,另一方面也实是因为本书作者鲍山曾多年归隐民间,作了许多实实在在的访查。
本书是我国部有关植物工厂内容的学术著作。综观全书,主要有如下几个鲜明的特色:首先是系统性强。该书全面介绍了国际上植物工厂的历史、前沿动态、技术构成和发展趋势,为同行了解植物工厂知识和国际有关该领域的发展动态提供了有益的参考;其次是实用性强。该书用大量的结构简图、珍贵的照片全面系统地阐述了植物工厂的建筑结构、工艺流程、配套设备和生产试验现场,视觉冲击力强,给读者以立体、形象的感受;第三是着眼点高。全书除对植物工厂的概念、内涵、结构、功能以及关键技术作系统的介绍外,还通过对国际前沿技术的了解,对高新技术在植物工厂的应用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与探讨,为我国跟踪国际前沿,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了认真负责的态度,对我国今后开展植物工厂的研究提出了很好的建议和发展思路。该书的出版必将对我国植物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