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木深圳》是一部大众普及的植物科普读物,分为郊野篇和都市篇两本。深圳市城市管理局、深圳市林业局主编的《草木深圳(都市篇)(精)》介绍了植物的基础知识,精选了深圳常见的160种园林植物,每种植物包含中文名、别名、拉丁名、科属、类型、生态环境及分布、生境、花期、果期等基本档案,多角度、多状态的精美图片和文字描述,力求将 准确、完整的植物信息传达给读者。附录中的科属花期索引表则以花期和科属为线索,让读者了解当月都有哪些植物会开花。书后还附有可撕下的折页,包含全书出现的所有植物小图和名称,方便读者出门随身携带。
《植物抗氧化剂及其应用》(作者闵九康)共12章,主要论述了植物抗氧化剂和活性氧的发生及代谢过程;植物抗氧化剂和活性氧的种类及功能;植物抗氧化剂对人类健康的有益作用;植物抗氧化剂和活性氧对胁迫的防卫作用;酚类化合物在环境中的重要功能;植物活性氧在发送信息中的作用以及活性氧和光合作用的关系。 《植物抗氧化剂及其应用》可供大专院校师生、科学研究单位的专家和学者,有关企业领导和工程技术人员等阅读和参考。
臧德奎主编的《山东珍稀濒危植物》对山东珍稀 濒危植物进行了系统记载,分为总论和各论两部分。 总论论述了山东省自然地理概况,以及山东珍稀濒危 植物的种类统计、区系特点分析、濒危现状分析和分 布格局。各论详细记录了山东珍稀濒危植物的识别特 征、地理分布和生长环境,并针对每一物种进行了濒 危分析,提出了保护措施。各论分为蕨类植物、裸子 植物和被子植物(双子叶植物、单子叶植物),每部 分中按照科拉丁名顺序排列,科内则按植物学名顺序 编排;每种植物包括类别、濒危现状、形态、生境分 布、保护价值、致危分析、保护措施等内容,绘制了 在山东省内的分布图,并附有1570多幅彩色图片。共 收录了珍稀濒危植物186种,分属于76科。其中,国 家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及巾国珍稀濒危植物、国家珍 贵树种计47种;山东省特有植物46种;山东
依据林将之编写的《叶问(根据树叶鉴别身边树种)》从一片树叶,可以轻而易举地查出身边树木的名字,《叶问(根据树叶鉴别身边树种)》是面向初学者的树木图鉴。介绍了行道树、公园树等约140种看得到的树木。以树叶扫描图片为主,给出了树皮、树姿等众多数量的图片。 如果知道身边树木的名字,散步或上下班将会变得快乐无比。
这是一本正规的植物图鉴,通过精美的植物绘画,记录下了231种植物的生长习性我们平常甚少会仔细观察植物的发芽。不论是鲜艳的花朵,还是朴素的花朵,当然还有生活在植物上的各种各样的昆虫。 书中从植物的发芽、开花、结果以及叶子的形态,到可以食用的嫩树叶都做了详尽解说,让我们发现原来生活中常见的植物也有着如此新奇的魅力。 《林中漫步 231种植物的手绘自然笔记》除了有科普知识,还有大量的手绘图片,每个品种都包括多张局部细节图片,而且还用小清新的文字带读者实现一次清新浪漫的自然发现之旅。
作为《江南大学文化书系》第六册,本书以中文与拉丁文对照的形式,列出了江南大学新校园绿化建设12年以来,所引种、培种、以及保留原生态属种共1200多种植物的名录,附有中文、拉丁文互检的索引,以及部分校园植物的精美形态图片。全书融植物分类学与摄影艺术为一体,旨在凸显大学校园高水平的科学建设与一流的生态环境,推动全国生态文明进步。本书为师生、校友提供文化知识和植物鉴赏,也可作为绿化建设者日常的工作手册。
植物会旅行?可是植物又没有汽车和飞机等交通工具,它们是如何长途跋涉的呢?难道它们有什么秘密手段? 《旅行的植物》一书将植物的百科知识巧妙地融入到一个爷孙俩探索菜市场的日常故事中,荣获2021年度“ 环境图书奖”。这是朱莉娅和植物们的一次聚会,也是一个关于植物发展演变的故事。植物不仅改变了人类的生活和周遭的环境,其自身也在不断改变。人类在驯化数千种植物的同时,也被它们所驯化。就这样,在布鲁诺爷爷的陪伴下,朱莉娅在大市场的每一个摊位上都收获了一次与植物的奇妙相遇。每一种蔬菜或者水果背后都有一个惊喜等待着大家去发现。植物不仅为我们提供了食物、香料、药物和原材料,还启发我们正确认识现在,勇敢面向未来!
卢琦、王继和、褚建民主编的《中国荒漠植物图鉴》是一部全面、系统描述我国荒漠植物的专业图鉴,共收集荒漠维管束植物76科291属610种,通过简练的文字对每种植物的形态特征、分布、生境和利用价值等进行描述,利用彩图对植物生境、枝叶、花果、种子等整体和局部特征进行了全面的展示。本书集实用性、知识性和科普性于一体,是对《中国沙漠植物志》和《中国高等植物图鉴》的重要补充。 《中国荒漠植物图鉴》可供从事荒漠植物研究、教学、生产、经营管理以及相关工作人员使用,或作为科研机构、大专院校专业人员的参考用书,也可作为中国北方地区农、林、牧业科技工作者的工具书。
本卷记载浙江省野生或习见栽培的被子植物(单子叶植物:莎草科至兰科)18科,156属,560种(不计种下分类群,但浙江无原种的种下分类群以种计)。其中包括本志作者自《浙江植物志》(新编)项目启动以来发表的新分类群(新种、新亚种和新变种)7个,新组合1个,7个新异名被归并。中国新记录种2个,浙江分布新记录属1个,新记录种(含亚种和变种)19个,订正了4个以往的错误鉴定。每种植物有中文名、拉丁学名、形态描述、产地、生境、分布、用途等,近95%的种类附有野外实地拍摄的彩色图片。 本卷可供农业、林业、园艺、医药、环保等行业的科技人员、管理人员及广大植物爱好者参考,也可作为各类院校植物学、农学、林学、园艺学、药学、生态学等相关专业的辅助教材。
福建位于中国东南沿海,陆地面积12.4万平方千米,平面形状斜长方形,东西优选间距约480千米,南北优选间距约530千米;地跨中、南亚热带,处于泛北极植物区和古热带植物区的交汇处。福建气候区域差异较大,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内水热条件优越、垂直分带较明显,气候复杂多样利于各种植物生长,原生树木丰富,引种栽培的树木也易于驯化利用。尤其20世纪90年代以来,为满足林业生产、园林绿化等方面的需要,从省外、国外引进了大量的树种资源。由于数量较大,树种的定名、识别有一定的困难。为此,编者为满足院校教学需求、为方便科研机构和基层组织野外调查方面的工作,将福建木本植物进行整理、修订、补充、编成《福建木本植物检索表》。在编写过程中,核对了福建各植物标本室所藏的树木标本;查阅了历年来重要的植物分类学文献、著作
有句谚语说“只见树木,不见森林”。这个谚语告诉人们,过于关注细枝末节便忽略了全局。但是,如果要细致地观察自然、了解自然的话,区分这些森林的长期住民是非常重要的一步。如果靠近这些树木观察的话,你会很惊奇地发现这些颜色、形状各异的树木果实,为了散布自己的种子真是用尽了各种巧妙的手段;也会发现正是因为各种各类的树木,才会有色彩绚烂的深秋山谷。各有个性的冬芽,汇集了丰富的植物情报,如果认真调查每片落叶的名称也会得到意想不到的线索。 这本书将会顺着季节的推移,向大家介绍身边的杂木林和在公园里常见的树木。本书并未按照植物分类进行介绍,而是从外形相似的物种入手,相互比较,也许更能掌握构造与机能间的联系以及生长习性。另一方面亦是考虑到如果研究平时散步沿路发现的植物更容易发现一些调查线索。
本书以植物个体发育和发育的过程为线索,从不同层次介绍了植物体的形态与结构、植物生长发育的生理与生化基础、植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联系及相互作用、植物多样性产生和发展的过程与机制等。本书在对传统植物学的教学内容进行重新审视和选择的同时,增加了一些以前被忽视然而却很重要的研究领域,并尽可能将基础知识与学科发展前沿、发展动态相结合,通过开设适当的“窗口”引导学生了解植物生物学的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开阔眼界,启迪思维。 本书可作为各类大专院校开设植物生物学课程的教材,也可供中学生物学教师或其他读者参考。
《草木深圳》是一部大众普及的植物科普读物,分为郊野篇和都市篇两本。由深圳市城市管理局、深圳市林业局主编的《草木深圳(郊野篇)(精)》介绍了植物的基础知识,精选了深圳常见的160种野生植物,每种植物包含中文名、别名、拉丁名、科属、类型、生态环境及分布、生境、花期、果期等基本档案,多角度、多状态的精美图片和文字描述,力求将最准确、完整的植物信息传达给读者。附录中的科属花期索引表则以花期和科属为线索,让读者了解当月都有哪些植物会开花。书后还附有可撕下的折页,包含全书出现的所有植物小图和名称,方便读者出门随身携带。
在郊游日益成为一种时尚的今天,作为一个都市人,每当你走进郊野的森林,漫步于绿荫丛中,聆听着鸟鸣虫唱、呼吸着新鲜的空气、享受着醉人的花香…… 你有没有想过去欣赏一下林中的野花。它们是那样的娇小,甚至不得不用放大镜来观察;它们是那样隐蔽,总要劳烦您低头弯腰去寻找;然而,它们却是那样的美丽,抽象的数学图案,神秘的物理学结构,奇妙的生物学功能,绚丽的美学色彩,在它们身上展现出无穷魅力。 《常见野花》以华北地区为中心,以分布常见的野生草花和花灌木为对象,选择那些观赏性较高、开花明显、有经济价值的种类,共250多种,进行了介绍。
本书分属于泌盐植物、真盐植物、拒盐植物和耐中、轻盐碱植物,包括乔木、灌木和草本共108余种,分属于42科,88属。对每一种植物的形态特征、生态特征、耐盐性能、地理分布和经济用途作了详细论述。
荞麦起源于中国西南地区,荞麦属几乎所有种类均分布于这一地区。荞麦属植物在这一地区有最多的遗传多样性。本书作者的研究团队从1994年开始,分别于1995年、2003年、2004年、2005年、2011年多次在中国西南地区,特别是四川、贵州、云南、西藏等省(自治区)收集荞麦属植物资源。目前已收集国内外荞麦属植物资源800多份,其中野生荞麦资源300多份。以这些资源为基础,作者对它们进行了形态学、分类学、同工酶、种子蛋白质含量、种子蛋白质亚基、细胞学、DNA多态性等方面的系统研究。 本专著以这些方面相关的国内外研究进展,以及相关研究技术和所得主要研究结果等为主要内容,为读者提供了从知识到技术的完整读本。文字简练,图文并茂,适合于植物学、农业科学、遗传学等专业大中专学生、研究生及相关科技工作者参考。
本书依据实地考察和多年来的研究资料,系统论述了河北山地高等植物区系的研究历史、区系组成的基本特征、区系分区以及与其他地区植物区系的联系;对河北珍稀濒危植物资源的现状、可持续利用与保护进行了较深入的探讨。 本书是研究河北及京津地区高等植物区系和珍稀濒危植物资源的重要工具书。可供植物学、生态学、农林牧、环境保护、自然保护区建设及相关领域科研、管理人员和大专院校师生参考使用。
人类在改造高等植物的事业中,受到太多的限制。例如,通过花粉传粉进行有性杂交,会受到物种亲缘关系的限制;通过原生质体融合进行体细胞杂交,也受到亲缘关系和杂交细胞分化困难的限制;通过转基因技术(也称基因工程)改良植物,又受到绝大多数植物性状不是由一个基因而是由多个基因综合调控的限制,这些制约的因素长时间阻碍着人类更好地利用和改良高等植物。 在这种背景下,高等植物染色体杂交技术及其学术理论应运而生。 在的条件下,将外源的异源的染色体及其片段导入受体植物的细胞,两种不同的染色体DNA因重组而发生杂交,从而在受体细胞中形成杂交染色体,这样就形成具有杂交染色体的新型细胞,这种杂交染色体细胞通过分化和培养,就可以获得具有杂交染色体的新型植物,本书将这些植物称之为染色体杂交植物。
本书简要介绍了仙人掌类与多肉植物的基本知识,重点收集了包括经典种类和目前基本知识,重点收集了包括经典种类和目前新引进的多肉植物种类300 余种,涉及仙人掌科、龙舌兰科、番杏科、夹竹桃科、萝藦科、凤梨科、菊科、旋花科、景天科、葫芦科、龙树科、薯蓣科、大戟科、福桂花科、百合科、石蒜科、防已科、苦苣苔科、百岁兰科等19科。每一种或品种均以直观、形象、具有种类特征的原色图片出现,并配以简要的文字说明,既可供欣赏,又便于识别品种,适合广大花卉爱好者和有关专业人员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