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收录了野外较常见的植物700种,主要包括有文献记载可食用的植物、据研究证实有毒的植物、常用于中药的植物等。每一种植物均配有突出植物识别特征的彩色图片,并对植物的别名、识别、分布、药用、食用、毒性等信息进行了简要的文字描述。本书内容按照野外观察植物的感官认识的层层深入进行编排,首先按照植物的大小、直立或匍匐、草本或木本、水生或陆生等进行大体分类,再根据叶的形态进一步分类。读者可以通过查阅本书中每一植物的特征性图片及植物特征文字描述对植物进一步鉴别。本书适合中医药学、植物学、农学、园林学等专业人员及植物爱好者参考阅读。
《草木深圳》是一部大众普及的植物科普读物,分为郊野篇和都市篇两本。《草木深圳 都市篇》介绍了植物的基础知识,精选了深圳常见的 160 种园林植物,每种植物包含中文名、别名、拉丁名、科属、类型、生态环境及分布、生境、花期、果期等基本档案,多角度、多状态的精美图片和文字描述,力求将*准确、完整的植物信息传达给读者。附录中的科属花期索引表则以花期和科属为线索,让读者了解当月都有哪些植物会开花。书后还附有可撕下的折页,包含全书出现的所有植物小图和名称,方便读者出门随身携带
2021年9月,经国务院批准,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农业农村部发布了调整后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以下简称为《名录》),455种和40类野生植物被列入其中。《名录》的出台,为依法强化保护野生植物、提高公众保护意识、保护生物学研究等工作奠定了基础。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野生动植物保护司、农业农村部科技教育司、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通过协调,由全国各个类群的专家约30位,在开展广泛的野外工作和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已有的研究成果,联合编写了《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三卷)。本书涵盖了《名录》所列物种、亚种和变种,共计1069种,并标注了各物种的国家保护级别、CITES附录和IUCN红色名录等级。内容涉及每个物种(或变种)的形态鉴别特征、地理分布信息、花果期、生境、濒危状况及其受危原因。为了确保其科学性、准确性和
《中国秦岭常见药用植物图鉴》分为上、下两册,汇集了近年来在天然药用植物资源研究方面的新成果和新发现,内容涉及秦岭药用植物*研究成果、天然生物活性成分的发现和优化、传统药物和药用植物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的研究成果、生物学活性成分研究的新技术与新方法及传统药物和药用植物的资源利用和保护。 《中国秦岭常见药用植物图鉴》采用四色精美印刷,精心选取了我国秦岭500多种主要常见药用植物,以植物的系统位置为编排主线,包括苔藓类、蕨类、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其中以被子植物中的药用植物为主,科的排序采用*的被子植物APGⅢ分类系统,同科的药用植物连续排列,对于该系统中撤销或合并的科,括号内注明了该物种在《中国植物志》中所属的科名。
《中国苔藓图鉴》是以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员、苔藓植物学家吴鹏程为首的专家团队撰写的一部精美苔藓植物分类图典。全书以苔藓分类学为基础,介绍了107科410属1018种苔藓植物,涵盖了中国苔藓植物大部分科、属和东亚特有属(包括中国特有属),展示了苔藓植物与环境的关系及其化学内含物。植物表型与基因型相结合的综合分析是现代苔藓植物分类学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中国苔藓图鉴》中近千幅苔藓植物形态解剖特征和生境写实素描图是作者费时三年在台式放大镜下精心绘制而成,凝聚了作者数十年来的研究心血,不仅突显了表基相结合的核心价值,更是科学与艺术相结合的创新典范。书后附有近百幅苔藓彩色图片。具有较强的科学性、实用性和指导性。 《中国苔藓图鉴》可作为高等院校师生,环境保护、医药、生物多样性和自然保护区及园
这本书采用对比手法,简明扼要地描述了林奈与班克斯的故事。二者都是启蒙运动时期的大博物学家,既有着相似的理想和抱负,如为自然建立秩序,用自然为人类服务,实现国家经济自足等,也有着专属于自己的发展博物学的方式。法拉将著作分为七章,按主题描述了他们的异同。 正像作者自己所承认的,这本书并不是一本严格意义上的史学著作,从其尾注的数量和类型可以明显反映出来:参考书目较少,且主要依赖二手文献。但作者确是一位材料驾驭和逻辑论证的高手,特别是她对视觉材料的分析,令读者印象尤其深刻。这本著作的另一个特色是,强调了博物学与海外探险、帝国扩张的关系,作者详细描述了两位博物学家,特别是班克斯,如何利用自己与权力机构的关系,来实现博物学与国家之间的共同发展。
19世纪至20世纪初,欧洲的博物学家们以间谍、殖民地官员、传教士等身份来到亚洲和美洲,探索、采集、研究当地的神奇植物,并把优良品种引进欧洲。 本书讲述了茶、草莓、牡丹、人参等10种植物的欧洲发现者们冒着生命危险漂洋过海,克服各种艰难险阻,*终将这些植物传播到欧洲的历险传奇,还原了当时波谲云诡的国际风云和世界各地丰富多姿的风土人情,营造了身临其境般的阅读体验,并以小贴士的形式 插播 了关于主题植物的植物学小常识和趣味冷知识
《高黎贡山植物资源与区系地理》是中科院昆明植物所李恒研究员及其团队30年的研究成果,是高黎贡山生物多样性研究的阶段性成果,基于各类群专家对植物标本的准确鉴定,该专著首次详细记载了高黎贡山地区的地衣、苔藓、蕨类及种子植物名录,并对高黎贡山种子植物区系的性质、来源及在中国植物区系区划中的位置进行了论证,提出一个与该区域相适应的种级分布区类型系统。
《中国秦岭常见药用植物图鉴》分为上、下两册,汇集了近年来在天然药用植物资源研究方面的新成果和新发现,内容涉及秦岭药用植物*研究成果、天然生物活性成分的发现和优化、传统药物和药用植物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的研究成果、生物学活性成分研究的新技术与新方法及传统药物和药用植物的资源利用和保护。 《中国秦岭常见药用植物图鉴》采用四色精美印刷,精心选取了我国秦岭500多种主要常见药用植物,以植物的系统位置为编排主线,包括苔藓类、蕨类、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其中以被子植物中的药用植物为主,科的排序采用*的被子植物APGⅢ分类系统,同科的药用植物连续排列,对于该系统中撤销或合并的科,括号内注明了该物种在《中国植物志》中所属的科名。
本图鉴是白洋淀植物资源的**研究成果总结,也是*部全面介绍白洋淀水域和沿岸高等植物资源和生态分布的著作,包括蕨类植物、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三大门类85科233属289种3亚种14变种2变型(其中包括部分常见栽培种类)。同时,以约600幅彩色照片展示了主要高等植物类群。
《人工湿地植物配置与管理》共分为5章,第1章介绍了人工湿地技术与植物的研究进展;第2章提出了新的人工湿地植物分类方法与计量标准,列出了各种植物的应用分类;第3章系统地介绍了三大类型人工湿地植物的生长特性与工程应用,并附了大量方便读者识别的图片;第4章以案例分析的方式,详细地介绍了人工湿地植物的具体配置方法和要点。第5章介绍了人工湿地植物的种植、日常管理与资源化利用。本书的特点是注重工程实践应用与可操作性,目的是为人工湿地植物的配置与管理提供思路、案例和实用的技术资料。全书由陈永华、吴晓芙等著。
《草木深圳》是一部大众普及的植物科普读物,分为郊野篇和都市篇两本。由深圳市城市管理局、深圳市林业局主编的《草木深圳(郊野篇)(精)》介绍了植物的基础知识,精选了深圳常见的160种野生植物,每种植物包含中文名、别名、拉丁名、科属、类型、生态环境及分布、生境、花期、果期等基本档案,多角度、多状态的精美图片和文字描述,力求将最准确、完整的植物信息传达给读者。附录中的科属花期索引表则以花期和科属为线索,让读者了解当月都有哪些植物会开花。书后还附有可撕下的折页,包含全书出现的所有植物小图和名称,方便读者出门随身携带。
鄱阳湖是我国加入国际生命湖泊网的湖泊。具有极其丰富的湿地植被资源与多样性的湿地类型,在涵养水源、调蓄洪水、生物多样性维持、营养物质循环以及为生物提供栖息地等方面发挥了巨大的生态服务功能。湿地植物是鄱阳湖生态系统重要组成部分,在湿地生态系统物质循环与能量转换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其种群结构与群落特征体现了鄱阳湖湿地生态过程的复杂性与多变性,对湿地生态系统健康与生态功能维持具有重要指示性作用。本书以鄱阳湖湿地植物为对象,通过近10年工作积累,收录46科,89属147种湿地植物,对各种植物形态与生长习性及在鄱阳湖区的分布进行阐述。本书可供地理学、生态学、环境科学等相关领域的科研技术人员及高校师生和湿地生态系统相关管理人员参考。 。
本卷册记述了我国管壳缝目硅藻3科13属189个分类单位,包括149种37变种3变型,每个种类都有详细的形态描述、生境和国内外分布,有些种类附有讨论和说明,图版以高质量的光镜和扫描电镜照片为主,均以我国标本为材料。此外,对管壳缝目硅藻的细胞结构及形态特征、生殖、生态习性及在自然界中的分布做了详细论述,书后附有各级分类群英文检索表、汉英术语对照表、参考文献和名称索引,是我国目前*为全面和系统记述管壳缝目硅藻的专著。
《草木深圳》是一部大众普及的植物科普读物,分为郊野篇和都市篇两本。深圳市城市管理局、深圳市林业局主编的《草木深圳(都市篇)(精)》介绍了植物的基础知识,精选了深圳常见的160种园林植物,每种植物包含中文名、别名、拉丁名、科属、类型、生态环境及分布、生境、花期、果期等基本档案,多角度、多状态的精美图片和文字描述,力求将 准确、完整的植物信息传达给读者。附录中的科属花期索引表则以花期和科属为线索,让读者了解当月都有哪些植物会开花。书后还附有可撕下的折页,包含全书出现的所有植物小图和名称,方便读者出门随身携带。
本卷是《中国淡水藻志》硅藻门舟形藻科I,II续编舟形藻科III。此卷系统、全面总结近一百年来有关舟形藻所积累的研究成果,并参考国内外**研究资料编写而成。本卷共18属,其中有12属是从舟形藻属中分出组建的新属,4属是复原独立属,1属是从长篦形藻属中分出组建的新属和舟形藻属。共317个分类单位,其中37种是新联合种,32个是新联合变种以及3个是新联合变型。属于我国模式产地的新分类单位的有30种、27变种和3变型。对每一个分类单位均以我国的标本进行形态特征和构造描述,并详细记录其生境、产地和地理分布,并附有根据我国的标本绘制的图和照片,或两者兼有,有些还在种之下附有简单的讨论和说明。同时还附有参考文献、英文和中文的各级分类检索和学名索引。 就一个国家而言,本卷舟形藻科(III)所收录的分类单位(包括种、变种、变型和变种变
《北京林业大学校园植物导览手册(2015年9月版)》为作者纭七柒耗时3年,仔细鉴定并整理北京林业大学校园内植物,并进行详细绘制而成的校内植物导览手册,本书可作为北京林业大学及相关院校进行实地植物认知及实习的重要指导读物,也可供对植物学有兴趣的一般读者参考使用。
福建位于中国东南沿海,陆地面积12.4万平方千米,平面形状斜长方形,东西*间距约480千米,南北*间距约530千米;地跨中、南亚热带,处于泛北极植物区和古热带植物区的交汇处。福建气候区域差异较大,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内水热条件优越、垂直分带较明显,气候复杂多样利于各种植物生长,原生树木丰富,引种栽培的树木也易于驯化利用。尤其20世纪90年代以来,为满足林业生产、园林绿化等方面的需要,从省外、国外引进了大量的树种资源。由于数量较大,树种的定名、识别有一定的困难。为此,编者为满足院校教学需求、为方便科研机构和基层组织野外调查方面的工作,将福建木本植物进行整理、修订、补充、编成《福建木本植物检索表》。在编写过程中,核对了福建各植物标本室所藏的树木标本;查阅了历年来重要的植物分类学文献、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