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供给人类衣食住行、防病治病、精神和物质文化生活所必需的各种产品,它在人类文明发生发展数万年的历史演变中,自始至终都担负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文化是人类认知、信念和价值观的总和,是人类在社会实践过程中所获得的物质、精神的生产能力和创造的物质、精神财富的总和。作为世界生物多样性*多的地区之一和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云南西双版纳有着丰富的民族文化多样性。在这片生物与文化多样性互为一体的热带区域,植物与文化相互交融,形成了独特的民族生物文化景观,当地的生物资源哺育了当地的民族,也为当地的民族文化做出了巨大贡献。 本书从研究植物和人类相互关系的民族植物学角度切入,通过对200余种西双版纳植物与饮食文化、宗教文化、医药文化、工艺文化、景观文化等关系的深入研究,系统介绍了人类利用植物的文化行为和
广西壮族自治区地处我国南部,横跨北热带、南亚热带和中亚热带,既临海又沿边,是我国植物资源大省(区),植物多样性仅次于云南和四川,位列第三。为建好广西的植物 户口簿 ,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与广西植物研究所通力合作,36年磨一剑,完成了《广西植物志》系列六卷的编纂出版。 《广西植物志(第四卷 种子植物)》按照哈钦松系统(1926 年)编排,记载广西茜草科至唇形科种子植物 33 科 454 属 1612种24亚种141变种5变型及1杂交种,并有植物形态比较图或全貌图精绘图版 269 幅(含646种10亚种17变种),内容包括了各科的分属和分种检索表,科、属的简要描述,每个种的科学名称、中文名称、文献引证、识别要点、与近缘种的关系、产地、生长环境、已知经济用途与开发前景等。
在世界上有一些美丽、有用、迷人的植物往往也是不常见的,几个世纪以来,这些稀有植物一直吸引着植物学家、科学家和园丁,而随着时间的流逝,其中一些稀有植物如今已到了濒临灭绝的边缘。 《濒危植物图鉴》结合来自英国皇家植物园珍藏的植物艺术作品,讲述了40种稀有和濒危植物的故事,分析 了是什么让这些稀有植物显得与众不同,又是什么让它们变得如此稀有。通过这些稀有植物的故事,我们可以 看到人类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在进一步威胁着这些脆弱的植物,同时也启发我们要学会与自然和谐共处,保护这 些稀有植物,珍惜我们的大自然,为人类应对保护稀有植物的挑战带来了一些启发,是一本富有趣味的大众科 普类读物。
本卷收载广西的蕨类植物833种(包括变种、变型及杂交种),隶属于57科159属【秦仁昌系统(1978年)】;对科、属、种的名称、引证、形态特征、产地、生境、分布及已知药用用途等均作了扼要的介绍,并有形态特征比较图或全貌图图版112幅,含232种,占全卷收录种数的27.9%。本卷文字描述简练翔实,图文并茂,可读性、科普性较强,可供植物学、农学、林学、园艺、药学、轻工业以及有关植物分支学科的工作者参考应用。
本书以钝顶螺旋藻粉为原材料? 对钝顶螺旋藻多糖(APP) 进行提取、纯化及结构鉴定,在获取其含量、纯度及糖苷键构型信息后,考察了APP的抗氧化活性及对食品常见致病菌的抑菌性能, 在此基础上,通过将APP添加到中式猪肉香肠中,检测香肠样品在4℃冷藏期的理化特性、微生物菌落数和感官品质,明确了APP对猪肉香肠的保鲜作用,探讨了其保鲜机理,*后,将APP与壳聚糖复合,制成钝顶螺旋藻多糖-壳聚糖可食活性膜(CAP-film),测定CAP-film的理化特性和机械性能,对结构及形态加以表征,并将CAP-film用于包装熟猪肉糜,通过检测样品在4℃冷藏期的理化性质、微生物数量和感官品质, 明确了CAP-film的包装保鲜效果,探讨了其保鲜机理。
杨世民、李瑞香所著的《中国海域甲藻扫描电镜 图谱》精选了我国海域23属184种海洋甲藻的扫描电 子显微镜照片,对各物种的形态特点、壳面结构及采 样的海域进行了简要的描述,展示了甲藻细胞壳面的 横沟、纵沟、 鞭毛孔、凹陷、孔、边翅、肋刺、脊状条纹、网纹等 细小精美的结构,并对一些物种 按照新的分类学观点进行了更名。书后附有学名索引 和国内外参考文献。 《中国海域甲藻扫描电镜图谱》可为海洋甲藻分 类学、生态学等领域的科研工作者以及大专院校生物 系、水 产系、海洋系、环境生态等专业的师生提供参考。
《风景园林植物学(上)》主要是风景园林植物学的总论部分,包括绪论、风景园林植物的分类与器官、植物与环境的关系,以及植物、景观营造与表现等章节。下册部分为植物各论,包括乔木、灌木、藤本、棕榈类、竹类等木本园林植物与水生、球根、宿根、一二年生草本植物等。 《风景园林植物学(上)》主要具有以下特色: 1.面向应用的植物分类 植物的一级分类以植物应用为导向,按照植物的应用特点分为大乔木、中乔木、小乔木,大灌木、低矮灌木,藤本植物,棕榈类植物,竹类植物,一二年生植物,宿根植物,球根植物,草坪地被植物,水生、湿生植物等。 2.突出专业特色的植物描述 目前工科院校所使用的植物教材多与农林院校相差无几,难以突出专业优势,学生和教师亟需具有针对性、专业性的园林植物与应用教材。
陆自强主编的《植物学实验教程》内容包括植物学验证性实验、植物学综合性实验、植物学基本实验技术、附录四大部分,其中验证性实验设21个实验,综合性实验设12个实验。验证性实验主要涉及植物个体发育过程中的形态结构特征、植物界的系统发育与进化、不同植物类群以及典型而有代表性科的识别特征与分类。综合性实验强调植物的外部形态与内部结构的一致性、植物形态结构与功能的一致性、植物形态结构与环境的相关性,着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研究能力。此外,基本实验技术及附录介绍了研究和学习植物学相关知识所必需的实验技术与方法等内容。《植物学实验教程》可作为高等农林院校大农学类各专业、师范院校和综合性大学生物学等专业植物学实验教材,亦可供其他相关专业师生使用和参考。
依据林将之编写的《叶问(根据树叶鉴别身边树种)》从一片树叶,可以轻而易举地查出身边树木的名字,《叶问(根据树叶鉴别身边树种)》是面向初学者的树木图鉴。介绍了行道树、公园树等约140种看得到的树木。以树叶扫描图片为主,给出了树皮、树姿等众多数量的图片。 如果知道身边树木的名字,散步或上下班将会变得快乐无比。
??????????????????????????????????????????????????????????????????????????????????????????1986-2011????????????????????????????????????????????????????????????????????????
本书对稻作多样性产出的组成、经济特征和生产方式进行了分析,对稻作的多种非市场产出开展了定性和定量评价,分析了建立稻作绿色补贴激励机制的必要性,量化了绿色补贴标准,并构建了绿色补贴机制。提出了 机会生态系统 这一新概念;将非市场产出纳入能值分析框架,拓展了能值分析的范畴;创新了生态补偿理论,为人们深入认识稻作农业提供了新知识。
本书为中国红树林生物多样性调查丛书广东湛江和惠州开展的生物多样性调查结果,包括高等植物、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底栖动物、鱼类、昆虫、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和兽类等共10个生物类群,这是在湛江和惠州两市首次开展系统的红树林生物多样性调查。本书成果可供相关科研人员参考,也希望能为我国红树林生物多样性研究及相关管理工作提供帮助。
《中国热带雨林地区植物图鉴 广西植物》是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主持编著的《中国热带雨林地区植物图鉴》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距该系列专著《海南植物》出版 7 年后我国科研人员对热带雨林地区植物进行野外调查和专著编研的又一科研成果。该书由广西壮族自治区林业勘测设计院、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广西壮族自治区北海市林业局和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等单位的科研人员在全面开展野外调查的基础上,参考前人的研究资料编辑而成,共收录广西热带雨林区域的维管束植物 262 科,1288 属,2737 种(含种下分类单位)。内容包括每种植物的中文名、学名、性状、花果期、分布与生境等。该书文字力求准确、简明扼要,图片清晰,是一部集实用性、科学性与科普性于一体的著作。该书的出版对我国热带雨林植物的保育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同时对于热带
本书是由《中国濒危珍稀动植物系列丛书》系列丛书总精选出12张精品画作编汇而成,以中国传统绘画形式绘制的植物图画为主,配以简略文字介绍每种植物的产地、特征、习性等科学内容,力求以精美的插图对动植物进行细致科学的描绘。
《昆仑植物志》分为4卷,共收录喀喇昆仑山-昆仑山地区迄今所知的维管束植2600余种。《昆仑植物志(第3卷)》收录被子植物门双子叶植物纲合瓣花亚纲杜鹃花科至菊科植物共24科184属786种11亚种53变种2变型。书中除在各属种名下列出其主要相关文献并叙述其形态特征、产地分布和生境外,还特别列出附带详细地点的凭证标本号以供查阅。另含属种检索表若干,墨线图版165个,彩色图版20个;书末附有新分类群特征集要、植物中名索引和拉丁名索引,以及喀喇昆仑山-昆仑山地区范围图和山文水系图。
本图鉴共收载了华南地区常见药用植物兼民间草药1060种。这些药用植物按照植物分类系统和植物学名顺序编排,每种药用植物均附有色彩斑斓的写真照片。与图对应的包含了植物中文名、拉丁学名、别名、科名、识别要点、药用部位、功能主治七项信息。本图鉴版式新颖、图片清晰、内容精练、图文并茂,同时兼具信息量大、便于携带和查阅的特点,具有较高的知识性、实用性和科普鉴赏的价值。 本书适合医药等专业的师生作为野外实习参考用书,也可为医药、园艺、农林、生物专业人士以及广大中草药爱好者提供认知和鉴别南方药草的快捷、直观指引。
已进入了21世纪的今天,崇尚天然、回归自然的消费理念深刻影响着全人类的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人们对来自天然植物活性成分越来越感兴趣。植物活性成分开发已逐渐形成一个相对独立的技术密集的健康产业,并在功能性食品、医药品、化妆品、食品等领域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市场前景十分广阔。 我国是世界植物资源王国,在发展植物活性成分产业方面具有独一无二的自然和人文优势,近十年来国内相关产业的发展已取得长足的进步,并逐渐在世界范围内建立起产业和资源优势,这将有力促进我国健康产业(功能性食品、医药品相关产业)发生革命性的变化。 尽管如此,我国在该领域的基础和应用研究尚十分薄弱,无法适应日益蓬勃发展的产业需求。近5年来,作者在该研究领域倾注了大量的精力,并有相关产品进入产业化阶段。为系统总结5年来我
人类在改造高等植物的事业中,受到太多的限制。例如,通过花粉传粉进行有性杂交,会受到物种亲缘关系的限制;通过原生质体融合进行体细胞杂交,也受到亲缘关系和杂交细胞分化困难的限制;通过转基因技术(也称基因工程)改良植物,又受到绝大多数植物性状不是由一个基因而是由多个基因综合调控的限制,这些制约的因素长时间阻碍着人类更好地利用和改良高等植物。 在这种背景下,高等植物染色体杂交技术及其学术理论应运而生。 在的条件下,将外源的异源的染色体及其片段导入受体植物的细胞,两种不同的染色体DNA因重组而发生杂交,从而在受体细胞中形成杂交染色体,这样就形成具有杂交染色体的新型细胞,这种杂交染色体细胞通过分化和培养,就可以获得具有杂交染色体的新型植物,本书将这些植物称之为染色体杂交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