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为2023年度 出版基金项目,为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研究成果的一个系统总结。本书共收录分布于中国的胡蜂科昆虫6亚科65属388种,系 制了中国胡蜂科昆虫分亚科、分属、分种检索表,详细介绍了每种昆虫的种名、拉丁学名、测量数据、形态特征、地理分布,同时提供了每种昆虫的成虫生态照片或标本照片,雄性生殖器解剖图以及地理分布图。本图鉴对昆虫学、农林行业和科普教育领域的工作人员及广大昆虫爱好者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
昆虫地理学是研究昆虫区系构成、分布规律及地理区划的一门基础学科,是地理学和昆虫学的交叉学科,是生物地理学及动物地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昆虫传播、扩散、分布的可能范围,对害虫传入的风险评估,对害虫的区域性治理策略的制定,对益虫引进种类的筛选及效益的评价等应用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中国昆虫地理》介绍了中国昆虫地理研究方法、中国昆虫类群区系特点和分布地理、我国各省区昆虫的类群分布及区划、中国昆虫地理区划研究等内容。
该书由我国从事医学昆虫区系和分类研究的专家们结合自己的特长和工作,并参考了外有关文献、专著编写而成。全书共十三章,包括蚊、白蛉、蠓、蝇、蚤、人虱、臭虫、蜚蠊、蜱、恙螨及革螨13大类的形态特征和属以上各分类单元的鉴别特征,以及分科、属及重要种类的检索表。所含重要种类共计944种(亚种),并有80幅插图和369个图版。这是一部用于我国重要医学昆虫分类鉴定比较全面和系统的专著,可作为医学昆虫和相关专业的教学、科研以及卫生防疫工作的参考。
本书简要地介绍了什么是昆虫、昆虫纲的特征、昆虫与人类的关系、昆虫文化、昆虫的营养、昆虫的食用方法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对我国70余种主要食药用昆虫进行了形态特征描述,并配有240余幅彩色图片供识别鉴赏,其目的在于促进昆虫资源的开发利用,为人类提供更丰富的食物。本书图文并茂,内容丰富,文字简练,通俗易懂,实用性强,融知识性和趣味性于一体,可供广大昆虫爱好者、餐馆饭店、科研单位及昆虫专业教学等部门参考使用。
本书展示了我国东北地区距今 1.65亿年至1.20亿年的昆虫化石珍品。全书不仅仅着眼于昆虫化石的分类或形态学描述,更侧重阐述这些珍贵化石标本背后所蕴涵的科学意义,同时还包括了化石的地质层位、系统演化、伴生动植物、古生态环境、访花与授粉、拟态等知识。栩栩如生的化石标本、精美绝伦的现生昆虫照片、生动有趣的文字叙述、回味无穷的小故事等为我们揭开了亿万年前地球上这些渺小而强大的精灵——昆虫的秘密。在恐龙称霸的时代,昆虫已经分化成许多的类群,它们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成为了生物演化上一个非常成功的典范,我们将透过这些稀有的化石珍品一探究竟。
本书系统介绍寄生性吸虫类病原在动物世界中所处的位置、对人类的危害,及其研究历史,其着重阐述吸虫学在中目的发展。本书在总论中概括地介绍吸虫类的分类问题,寄生虫的生态学、存在历史及动物地理学,吸虫成虫的器官结构和功能,复殖类吸虫幼虫期无性生殖各世代的结构特征及中间宿主群类,吸虫的生理学、免疫学和药物治疗概况,与吸虫#关系密切的自由生活涡虫类中具有寄生现象的群类及吸虫类的系统发生等方面的问题。本书在各论中除了介绍吸虫类中世代交替的单殖类吸虫及盾盘类吸虫的群类及其生物学特点之外,主要介绍复殖类吸虫中对人体、家畜、禽鸟和鱼类等有重要意义的各病原整个生命周期的生物学特点、生态分布、流行病学情况和防治对策等。本书各部分有详细附图,书末附有复殖类吸虫主要科属名录和索引,以方便读者参考检索。
本书记录了我国东北草原昆虫共11目115科623种,其中,蜻蜓目2科3种、螳螂目1科1种、直翅目11科71种、缨翅目1科5种、半翅目11科34种、脉翅目3科4种、鞘翅目48科263种、双翅目6科10种、蚤目5科32种、鳞翅目16科137种、膜翅目11科63种。
昆虫地理学是研究昆虫区系构成、分布规律及地理区划的一门基础学科,是地理学和昆虫学的交叉学科,是生物地理学及动物地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昆虫传播、扩散、分布的可能范围,对害虫传入的风险评估,对害虫的区域性治理策略的制定,对益虫引进种类的筛选及效益的评价等应用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中国昆虫地理》介绍了中国昆虫地理研究方法、中国昆虫类群区系特点和分布地理、我国各省区昆虫的类群分布及区划、中国昆虫地理区划研究等内容。
蜜蜂是一种资源共享、分工和信息交流的高度结构化社会群体。蜜蜂社会生物学特性一直受到广大生物学家关注,其原因一方面是蜜蜂通过授粉,对农业增产和生态平衡都有重要的作用,另一方面蜜蜂是典型模式昆虫,蜜蜂生物学特性对整个社会生物学有重要影响。本书系统介绍了蜜蜂生物学中的蜜蜂级型分化与差异表达、工蜂劳动分工、蜜蜂发育生物学、蜜蜂性等位基因多态性分析、蜜蜂学习与记忆、工蜂监督、辨认与优惠六个领域研究进展。全书知识新颖,技术先进,可供广大养蜂者及科技工作者参考使用。
本书是一本适合大学生使用的,系统简明的甲壳动物学教材,全书共分7个章节,主要对甲壳动物学的基础知识作了介绍,具体内容包括甲壳动物亚门概述、头虾纲、介形纲、软甲纲等。该书可供各大专院校作为教材使用,也可供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作为参考用书使用。
本书将利用对白蚁适应性的多样性研究来解决一系列的生物学难题,通过对生态学研究和行为学研究,白蚁作为一个十分特殊的物种将帮助我们在从微观的基因到宏观的进化这一条逻辑链中找到答案。正因为如此,白蚁作为研究系统的巨大作用在本书中会一目了然。分类学、进化生物学、生态学及其他与之类似的学说体系之间的相互作用也会一一析出。每一章旨在介绍近期新的信息和白蚁生物学中的重要方面:它们的分类法、种系关系、基因学、共生关系、生理学、形态学、生态学、信息素、行为学和作为害虫的状况。这些内容都和白蚁特有的特质及其延长的甚至一成不变的幼年时期息息相关,并且也优选地诠释了这一物种。由此可见,无论是作为构建未来整体认知的信息、观点资料还是综合构架来源,本书对任何致力于等翅目昆虫研究的科研人员来说都必不可少
《东北农林蚜虫志》共记述中国东北地区蚜虫类13科111属297种昆虫,详细描述了所有物种,绘制形态特征图330幅,提供了亚科、属、亚属、种、亚种的检索表及东北农林蚜虫的所有物种的寄主植物信息,部分种类有简单的生物学记载。 《东北农林蚜虫志》较为详尽地介绍了蚜总科昆虫的分类地位和分类系统沿革;研究了蚜虫的比较形态学和生物学特性;对东北地区蚜虫的物种多样性、区系组成和地理分布格局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同时提供了主要参考文献、中文学名索引、学名索引和寄主植物与蚜虫的对应名录,便于读者查阅。 《东北农林蚜虫志》可供昆虫研究者、植物保护工作者和高等院校有关专业师生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