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虫博物馆》是一部科学性与艺术性、学术性与普及性、工具性与收藏性 结合的甲虫 科普读物,在阐述甲虫的起源、分类、进化多样性、摄食行为和社会性的基础上,详细介绍了全世界具代表性的600种令人惊叹的甲虫及其近缘物种。比如从极为小巧精致的缨甲到15厘米长的泰坦天牛,从身上微小的寄居甲虫,到体形巨大的大角金龟,本书都做了精彩的介绍。 每种甲虫都配有两种高清原色彩图,一种图片与原物种真实尺寸相同,另一种为特写图片,能清晰辨识出该物种的主要特征,此外,每种甲虫标本配有相应的黑白图片,并详细标注了尺寸。全书共1800余幅插图,不但真实再现了各种甲虫的大小和形状多样性,而且也展现了它们美丽的艺术形态。
弹尾虫(Collembola),俗称跳虫(springtail),简称姚,是世界上种类丰富的动物类群之一。该类群作为中小型土壤动物的代表,与线虫、螨类共称为土壤动物三大类群。弹尾虫在土壤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和功能,可作为土壤质量评估的特征指标,在各类生态系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们与其他土壤动物一同对土壤物质循环、理化性质、能流、降解化肥与农药、生物群落的维护等发挥重要作用。对弹尾虫进行多样性研究,为其生物学、生态学作用的进一步研究,土壤污染监测和生物防治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 近年来,弹尾虫的研究多集中在不同生态系统中的多样性、生理学、与环境因子关系、与其他生物作用机制及对全球气候变化响应等方面。弹尾虫通常随着生境不同而呈现出明显的地区性差异。特别是在受人类影响较大(如重金属污染、火烧、农药施用等)的地区
本书介绍了螟蛾总科*分类系统。根据实际标本记述了河南螟蛾总科昆虫2科12亚科146属277种,其中包括不少近期在国内外发表的新类群。书中编写了各级阶元的分类检索表,每个物种均包括详细的文献引证和成虫外部形态及外生殖器的描述。提供了成虫彩色照片和雌、雄外生殖器照片共96个图版。 本书适合生物科学高校师生,森林保护、植物保护等科研人员,国内外昆虫学、生物多样性研究人员参考。
从昆虫的孕育、产卵、孵化、生长成熟,全程微距真实拍摄,跟着大眼球柯林斯用温馨的故事讲述大自然生命成长的美妙,用独特的视觉捕捉昆虫每一个精彩的瞬间,这是一本真实、美丽和充满大自然气息的自然生态观察摄影读本,是好爸妈送给孩子的*亲子礼物。爱孩子,就给他好的,给他发现自然之美的眼睛。
《神农本草经讲义》以清代顾观光编辑的收载药物齐全的《神农本草经》为蓝本,用相对浅显易懂的文字编辑而成。上品一百二十种,中品一百二十种,下品一百二十五种,以便让读者得窥《神农本草经》的全貌。大部分药分列药名、《神农本草经》原文、形态、性味、归经、经义、现代功效、临床应用、用量用法、禁忌、参考等十一项内容,药名保持《神农本草经》的原名,与现代称谓有差异的在参考项中补充;形态项主要是对药物形状的描述;经义项沿用中医药的理论体系加以阐释说明;现代功效、临床应用、用量用法、禁忌等以《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为依据。
李法圣编著的《中国木虱志(昆虫纲半翅目上下)》记述中国木虱1001种,隶属于6总科19科113属,其中包括393新种及5新命名和16新属,新组建和命名5新总科8新科和新级次14新亚科和新级次3新族或级次,并记述了若虫46种,初步查清并记述了725种木虱的430种寄主植物,隶属于74科196属。本书首次采用次目、部、总科和科的分类系统,使过去长期位置不稳定的或难以归类的一些属种得到较合理的归宿。 《中国木虱志(昆虫纲半翅目上下)》包括黑白特征图1103幅;书后附有7个包括部分卵构造的显微照片、被害状及虫瘿的黑白和彩色照片的图版;12个含80种木虱的整体彩色图版;书后附有中外文参考文献780余篇。本书是我国乃至世界论述木虱种类丰富的专著之一。可供从事昆虫学教学和科研的人员以及环境保护和植物保护工作者参考。
许多人不喜欢科学,并不是真的不喜欢科学,而是被科学的某个“子集”吓坏了。相当多一些人因为数学、物理成绩不够好,而害怕科学,进而不喜欢科学、远离科学。而事实上,他们中相当一部分人非常聪明,智商并不低,他们在那个“子集”外的其他方面都表现得非常优秀。是那个“子集”败坏了科学的声誉! 那个子集通常指数理科学,包括算术、代数、平面几何、三角、立体几何等数学,以及力学、物理学、化学等离开了数学很难搞明白的一部分自然科学。 在近代科学发展史中,有两大科学传统:数理(类)科学传统和博物(类)科学传统。两大传统都为科学的发展、完善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博物学大致对应于西方的“自然吏”(natural history),但中国学问中的“博物学”要比“自然史”广一点,侧重点也有所不同。 博物学是指,对大自然宏观层面的观察、记录、
这是一种来自远古的物种;这是一种美丽与速度共存的精灵:这是一种与人类生存息息相关的动物,它就是——蜻蜓。早在恐龙出现之前,它们就飞翔于天际。它的飞行能力在昆虫界无以匹敌。它生活的环境多样,遍及大地。在海南岛的无数大川小溪、湖沼湿地中,多元化的淡水生境孕育了165种蜻蜓,其中有22种属于海南岛独有。韦庚武、张浩淼编*的《蜻蟌之地(海南蜻蜓图鉴)/海南自然图鉴系列》展现了海南岛常见蜻蜓的形态、习性和特色。
刘志琦、董民编写的《普通昆虫学实验教程(第2 版)》分为昆虫的外部形态、昆虫的内部解剖与生理 、昆虫的生物学、昆虫的分类、昆虫的生态和昆虫实 验技术6部分,共计15个实验。内容包括昆虫头、胸 、腹部基本构造与变化;昆虫内部器官、系统相对位 置及基本构造;昆虫的变态、各虫态类型及主要生物 学特性;昆虫成虫分目检索表及主要目的中国常见科 分科检索表;过冷却点测定、生命表组建与分析等基 础知识。 本教材整理、配套了部分特征图和整体图,为读 者准确地把握实验内容和实验方法提供了有效的工具 和帮助,适宜植保专业、森保专业、生物学专业和动 物学等相关专业人员学习使用。
本书是在作者多年对我国民间食用昆虫进行实地考察和研究,同时广泛收集相关研究资料的基础上写成的。全书共分上、下2篇15章。上篇较系统地总结了对中国食用昆虫的研究和利用现状,介绍了国外食用昆虫的研究进展和发展趋势,分析评价了昆虫的营养保健价值和食用安全性,提出了食用昆虫利用和养殖过程中的安全性评价和环境保护原则,概述了中国部分食用昆虫的养殖技术。下篇记载了我国分属于11目64科173属的食用昆虫和已分析了营养价值的昆虫324种,较详细地描述了它们的食用习俗、食用方式和营养成分,记载了部分种类的药用保健价值,书中配有彩色图片261张。书后的附录为中国常见食用昆虫名录和部分昆虫食谱相关书籍介绍。
每一种昆虫的脸型及表情都很特别,尤其加上一点想象力,马上变得生动有趣。本书将作者的观察心得与昆虫脸部的特征,以浅显易懂的文字辅以生态图片来介绍,并将各种昆虫富有趣味地划分成组,希望借由 脸书 的魅力,让更多大小朋友进入昆虫的奇特世界。同时也能进一步理解昆虫生态,并亲眼见证每一张美丽的昆虫 脸 。 原来世界上有带着吸管的昆虫刺客,也有凶狠无比的昆虫杀手,更有各式各样隐身森林的忍者昆虫,以及酷似外星人的昆虫。奇特的是,小朋友*热爱的日本卡通主角人物,如假面超人、电波人等,原来身上都有昆虫的影子。多样的昆虫 脸 给予人类无限的想象空间,其实背后还隐藏着昆虫不为人知的生存秘密,《昆虫脸书》将一一揭露昆虫的私密生活面貌。
本书的作者为:任炳忠(东北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王皙玮(黑龙江大学讲师,在读博士)、王贵强(黑龙江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王利明(信阳师范学院讲师,博士)、鲁莹(沈阳农业大学讲师,博士)。章由任炳忠、王皙玮执笔,第二章由王贵强、王利明、鲁莹执笔,第三章由任炳忠、王贵强、鲁莹、王皙玮执笔。书中,黑白线条图由王利明绘制;彩色图片中的生活史及生态学图片由任炳忠拍摄,其他由王利明、陈霖峰拍摄。 本书的编写汇集了作者多年的科研成果,这些成果的取得得到了东北师范大学植被生态科学*重点实验室、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471400、31172133)、国家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200903021)及吉林省科学技术厅农业重点项目(20110212)的资助。我们对多年来给予我们指导与关怀的各位领导、同行表示崇高的敬意和深深的感谢。
《昆虫学研究方法与技术导论》在介绍经典昆虫学研究方法的基础上,按照昆虫学各分支学科的特点,精选了国内外近年发展起来的、应用较为普遍的昆虫学实验研究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昆虫学研究方法与技术导论》共分13章,内容精炼,其中大部分章节介绍的是目前国内外昆虫学领域的研究热点,包括昆虫和螨类标本的采集制作、昆虫饲养、昆虫摄影、科技文献检索与科技论文写作、昆虫分类学、昆虫生物学、昆虫生态学、昆虫生理学与生物化学、昆虫分子生物学、昆虫病理学、昆虫毒理学、害虫综合治理、法医、水质监测及垃圾处理昆虫方面经典的或新的实验方法与研究技术等内容。
全书共分13章,从不同角度描述昆虫学研究方法,可以分为四个部分。*部分由*至第六章组成,论述昆虫的定性、定量的基本研究方法,包括观察方法与设备;形态学、组织性方法;调查、采集、处理方法,环境测量与控制方法等。第二部分由第七至第十章组成,讲述活体昆虫的试验研究方法,其中触角电位技术和刺探电位技术以及昆虫雷达技术都是新技术。第三部分是国际上*研制推广的环境友好的害虫生态治理技术。*后一部分是关于昆虫信息科学方法,讲述昆虫学文献与科学试验论文的写作。各章后附有较多的同类参考文献,读完本书后科再扩大眼界、得到更多的启迪。
本书在全面、深刻阐述昆虫免疫学发生发展的生物学过程: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的区别以及两者的分子基础,先天免疫与后天适应性免疫的进化与联系等基础理论、基本原理的基础上,系统介绍了近百年来,特别是近20年来国内外在这一领域的研究成果,总结了家蚕抗病毒感染的生理生化学及分子遗传学研究结果,展示了昆虫免疫学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还附有许多精致的插图和专业词汇文框,是昆虫免疫学领域的经典之作。它鲜明地反映了本学科领域21世纪的发展水平,为我国家蚕免疫学的研究提供了范例,对我国家蚕免疫学学科的创立与发展必将产生重大作用。 《昆虫免疫学原理》写作规范,文句流畅,简明扼要,深入浅出,图文并茂,读者对象广泛,既适合农村广大蚕桑生产者、各级蚕业生产管理干部;也可作为大专院校蚕学专业的教科书;蚕业科研人员
李有志、曾粮斌、文礼章主编的《华中昆虫研究(**2卷)》为华中三省昆虫学会学术论文集,论文研究层次包含昆虫学的基础、应用基础研究和技术推广,研究方向涉及昆虫生态、昆虫生理等,地域涵盖湖南、湖北和河南,论文作者以中青年为主体,研究生论文占有相当的比例,同时包含有学科动态和少量论文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