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子人类学是人类学进入现代科学研究阶段的开端,是现代生物学和遗传学在人类学领域的核心应用。本书基于作者所在团队在分子人类学领域三十多年的研究以及对学科逻辑的理解,对分子人类学这一新兴学科的基本原理和应用进行了总结。首先,对分子人类学的诞生过程、各类遗传标记、测序技术、数据分析过程、解决科学问题的方法论以及此前研究得出不完善或错误结论的原因等议题进行了说明。其次,描述了分子人类学在古今人群起源演化过程、语系集团人群演化过程以及其他相关学科领域的应用前景。后,讨论了分子人类学出现以来关于东亚地区智人不同分支群体演化过程的一些探索和进展。本书可供分子人类学、人类遗传学、生物人类学、民族学、历史学及其他相关领域的研究者参考。
中国西北甘青地区位于丝绸之路的核心地带,是研究人群遗传混合和语言接触的绝佳场所。本书基于欧洲研究委员会(ERC-2019-ADG 883700-TRAM) Tracing languages and population mixing in the Gansu-Qinghai area项目的初期研究成果,分两部分共17篇文章进行介绍,既有前沿理论和方法,也有具体实践案例,立足跨学科探索,既可作为语言学、分子人类学、考古学等学科的专业教材,也适合其他领域相关人士的阅读和参考。本书作者都是语言、基因、考古研究第一线的学者,通过跨学科研究特定地区的人群和语言,有机地把不同学科结合在一起,有开创意义。
《中国虫草:历史·资源·科研》共分9章41节,约150万字,图表220余幅,力求在注重科学性、系统性以及通俗性的基础上向广大读者介绍有关虫草的属性、虫草的基础生物学、生态学、生物工程学、本草学与生药学、化学成分、药理学、生物防治学以及医疗保健作用等诸多学科的研究现状。《中国虫草:历史·资源·科研》是国内第一部全面系统地介绍及反映虫草和冬虫夏草、虫草真菌学科领域研究成果的综合性著作。可供生物、医药、农林科研工作者、食用菌研究以及医疗保健开发者研读,也可供有关院校师生及虫草真菌爱好者参阅和使用。冬虫夏草名符实,变化生成一气通,一物竞能兼动植,世间物理信难穷。(《聊斋志异外集》蒲松龄)冬虫夏草亘古以来就是中国传统医药中的王者,其功效独特,在医药领域里可谓是“中华神草”。作为滋补药而著称于世的“
This is a monograph related to Chinese tree peony cultivars and the cultivars resources。 There are 9 chapters, describing the origiand development, resources status quo, geic diver sity of tree peony; elaborating the advances of tree peony cultivars strategy ithe tree peony industrial development。 Furthermore, it introduces the his torical changes and development, cultivars constituent, ecology habit, cultural technique, de velopment prospect and the 430 maicultivars of Xibei(Northwest), Xinan(Southwest) and Jiangnan(South of the Changjiang River) tree peony cultivar groups and Yanasub-group, E sub-group。 At the same time, the Handi(Cold area) tree peony is also introduced。 The book introduces Chinese tree peony pletely, systematically and describes it idetail to readers, focusing oits beauty and limitless prospect。
本书是介绍当前运动生物力学实验方法和理论分析的专著。人体运动是自然界最复杂的现象,为了分析复杂的人体运动规律,需要根据最基本的生物学和力学理论加以解释。因此,运动生物力学是一门边缘学科。它既要有较强的理论支撑及实践基础,又要提出解决实际问题的途径与方法,所以它又是一门应用学科,为此它以其独特的内容及研究方式在20世纪中期逐渐形成了一门独立的学科。本书可作为运动生物力学科技工作者、教师科研工作的参考资料,也可作为要求较高的本科生和研究生学习“运动生物力学”课程的教学参考书。
蒋锁章、李兵所著的《长治常见植物de识别》选取了长治地区70多个科的180种常见植物,通过图文并茂的形式组织起来,同时在文字描述中选取了有关诗词、散文、典故,以揭示植物中蕴含的历史印记、文化传承和美学价值。
本书分两篇14章。上篇介绍现代生物技术在药食用真菌开发中的应用、药食用真菌生物技术的原理、发酵法生产、生理活性物质的研究及现代药理学研究。下篇分灰树花、姬松茸、云芝、灵芝、樟芝、松口蘑、冬虫夏草、香菇及其他药食用真菌介绍了研究概况、人工培养、产物分离、药理研究进展、生理活性物质研究情况等。
本书主要介绍流式细胞术的原理、操作和应用,分为概述、流式细胞术的原理、流式图、流式细胞术的基本操作和技巧、流式分析的应用和流式分选的应用6个部分。概述部分主要介绍流式细胞术的基本概念和几款分析型流式细胞仪和分选型流式细胞仪;原理部分具体介绍流式细胞仪的液流系统、光路系统、检测分析系统和分选系统;流式图部分主要介绍了流式直方图、流式散点图和流式等高线图;操作部分介绍了单细胞悬液样品的制备、荧光素偶联抗体标记、光电倍增管电压设置、对照设置、补偿设置、阈值设定、死细胞问题处理、分选模式选择、上样速度控制、分选设门原则、分选基本步骤共11个部分的内容;流式分析应用部分具体介绍了流式细胞术在免疫学方面的应用,并且扩展到基础医学和生物学方面的应用;流式分选应用部分阐述了不同条件下流式分选的
此书从最基础的DNA分子为起点,详细介绍了什么是基因、什么是基因组,以及基因组计划的提出、基因组作图、基因测序、测序数据分析以及基因组计划对个整个医学和科学领域所带来的深刻影响。在此基础上,结合目前生物医学研究及医学实践现状,包括研究进展、信息技术、临床医学及公众态度等,提出了"医疗"这一概念,就构建生物医学研究知识网络和新的疾病分类法是否必要、是否可行以及如何实现展开了详细论述,并探讨了构建疾病知识网络及由此产生的新分类法对人类健康所产生的深远影响,对从事生物医学研究和患者医护的企业及其利益相关者具有极大的启示作用,将为人类健康医疗领域带来全新的研究理念。
《北京长城周边植物资源》由刘忠华、包仁艳、王晋飞主编,共分为三部分,部分简要介绍了北京自然地理及长城分布情况;第二部分介绍长城周边资源植物,将其分为13类,即油脂植物资源18科34种,淀粉植物资源9科17种,香料植物资源9科22种,色素植物资源6科7种,饮料植物资源4科6种,山野菜植物资源11科18种,树脂树胶植物资源7科13种,鞣料植物资源13科26种,纤维素植物资源21科38种,能源植物资源1科1种,药用植物资源60科179种,观赏植物资源22科40种,农药类植物资源6科6种,蜜源植物资源4科7种,环境保护植物资源8科14种,饲料牧草植物资源8科32种;第三部分详细介绍了261种资源植物的形态特征、分布范围和使用价值;并配有彩色插图,以便读者加深认识。本书适合广大植物爱好者阅读。
《生物学野外实习丛书:福建省滨海湿地水鸟》在介绍鸟类学和滨海湿地基本知识,以及鸟类学基本研究方法的基础上,重点介绍了福建省滨海湿地水鸟及其栖息地保护。书中记载福建省目前记录的的202种滨海湿地及海洋性水鸟,隶属于9目27科。并对其中7目19科的177种滨海湿地水鸟,采用系统分类及图文并茂的形式,逐一介绍其物种名称、濒危状况、鉴别特征、分布区域、生态习性等。全书使用近400幅清晰美观的原色照片真实地表现出鸟类的外形特征及柄息生态。该书适用于指导高校师生开展滨海湿地生物学野外综合实习和水鸟专题研究,可供鸟类研究人员、自然保护区管理人员、观鸟爱好者和鸟类摄影者参考使用,也可作为外相关人员了解福建省滨海湿地水鸟的参考书籍。
《丹青锦囊·人物篇:钟馗·罗汉》内容是从中国历代传世经典绘画中择精拔粹出的。 《丹青锦囊·人物篇:钟馗·罗汉》按朝代进行整理编排,撷取局部细节,重点突出地展示给所有中国画爱好者,以方便画家、研习者在创作或鉴赏研究时,不仅能看清细节之形象,也可参考古人的表现方法。《丹青锦囊·人物篇:钟馗·罗汉》不仅是资料的汇集,而且还是案边创作鉴赏研究的参考资料。
本书的特点是,除收录了古尔德《亚洲鸟类》当中的鸟类图谱之外,还首次引进翻译了原书当中的20余万字的观察笔记。阅读时,除了欣赏到精妙绝伦的鸟类彩图之外,还能欣赏到古尔德观察入微的细致描写,鸟类的生活习性、迁徙路线、繁殖特点、被羽的具体特征等等,再辅以鸟类的中文名、英文名、学名以及生态类群、科、属、种名称等详尽资料,让鸟类图谱升级变成一本深入了解鸟类知识,学习自然观察的工具书,既适合带到户外亲身体验,也能够把你带到令人神往的荒野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