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最前线病毒学家的亲身经历,包括麦科明克在“美国疾病控制中心”一手策划进的“热实验室”,也包括他们在地球上最原始落后的地区追踪病毒的故事。在那些地方,恶劣的气候、贫瘠的土地、动乱的政治和疾病一样致人于死地。 他们在刚果民主共和国、苏丹的村落,巴西的贫民窟与热带雨林,巴基斯坦的荒漠游牧部落里,以无穷的好奇心、无畏的勇气、侦探的技巧与诚挚的热情追踪危险的毒。麦科明克与费雪贺区不仅是夫妻,更是同事,也是举世闻名的病毒学家,他们在本书中以人称口吻,带领读者深入世界不毛之地,让我们见识了赤道非洲的美丽,也带领我们一起摸索电子显微镜下神秘的病毒世界。当其他的病毒学著作局限在“热实验室”、病猴与枯燥乏味的实验数据,《第四级病毒》却巧妙地将病毒世界的苦难、死亡与存活结合在一起。
本书旨在总结分子人类学30多年以来的相关研究,结合历史学、民族学和考古学等传统学科的研究成果,对现代蒙古语人群及其古代亲族的起源和演化历史进行综合性研究。首先,传统学科关于此议题的研究成果是分子人类学研究的基础,本书对相关研究进行了总结。其次,对蒙古语人群中各类遗传成分的起源演化历史进行详细的说明。之后,结合多学科的证据,对相关古代人群演化、混合并形成现代蒙古语人群的过程进行了描述。后,本书也对蒙古语族语言的谱系结构、亚洲北部人群在古代经历的语言替换以及欧亚草原东部游牧人群的兴起过程进行了论述。本书可供人类遗传学、历史学和民族学等相关领域研究者参考。
本选题拟出版三卷。通过作者与近百位中国老中青三代中国人类学家访谈,构成了一部中国人类学发展的 口述历史 。这些访谈内容记录了中国学者进入人类学领域的转折过程与经历;显示了学者们对人类学学科建设的思考与努力;介绍了中国人类学理论与方法的探索和建构的情况,中国人类学在不同地区发展的趋向,以及中国人类学者与国际人类学交流的状况;展示了人类学本土化和中国化的努力;阐述了人类学与其他学科互动的态势;展现中国人类学者对全体人类未来的关怀。通过这些访谈,道出了中国人类学发展的种种情境、意见、观点,既可看到人类学在中国百年发展的成果,也可窥见新世纪人类学在中国发展的前景。
本书是最前线病毒学家的亲身经历,包括麦科明克在“美国疾病控制中心”一手策划进的“热实验室”,也包括他们在地球上最原始落后的地区追踪病毒的故事。在那些地方,恶劣的气候、贫瘠的土地、动乱的政治和疾病一样致人于死地。他们在刚果民主共和国、苏丹的村落,巴西的贫民窟与热带雨林,巴基斯坦的荒漠游牧部落里,以无穷的好奇心、无畏的勇气、侦探的技巧与诚挚的热情追踪危险的毒。麦科明克与费雪贺区不仅是夫妻,更是同事,也是举世闻名的病毒学家,他们在本书中以人称口吻,带领读者深入世界不毛之地,让我们见识了赤道非洲的美丽,也带领我们一起摸索电子显微镜下神秘的病毒世界。当其他的病毒学著作局限在“热实验室”、病猴与枯燥乏味的实验数据,《第四级病毒》却巧妙地将病毒世界的苦难、死亡与存活结合在一起。
该教材按生命与自然环境、生态系统、生物体、种群、种问相互作用、群落和生态学应用7部分编写。作者在这本生态学入门书中始终贯彻三个原则:有扎实的博物学(natural history)知识基础;生物体是生态学的基本单位;进化论思想居生态学研究的中心地位。全书很好地平衡了理论与实验研究和生态模式的经验事例,不仅在第25章和第26章专门介绍了应用生态学,而且几乎在每章介绍基本原理时,都使用应用性很强的事例。作者特别强调人类活动对于各种生态系统过程的影响和破坏,并明确指出:人类持续生存的关键是人类与生物圈建立其持续的相互作用,也就是要保护好生物圈和生态系统的种种生态过程,所以要学习好生态学。 本版教材明显是与时俱进的,例如,在有寄生物感染时,有性生殖适合度的收益新研究(1章);以种群不同尺度的取样来测定种群过
中国儿童骨龄评分法是作者利用TW骨龄法的原理,通过对我国儿童骨发育的研究而制订的适用于我国儿童的骨龄评定方法。本书在1991年的原著基础上,结合近十多年来的推广情况,以及新版TW3骨龄法的有关进展而进行编写,配以大量图片、参数,详细全面,更加突出实用。TW系列骨龄法创始人英国伦敦大学Tanner教授给予了高度评价。中国儿童骨龄评分法在儿童临床、儿童保健、儿童生长发育和内分泌遗传代谢性疾病、文艺体育专业儿童选材、儿童教学、儿童法律年龄鉴定、环境对人类生长影响的研究等领域具有广泛用途,对于促进儿童生长药物的合理应用更是必不可少的监护手段,能为儿童健康成长和有关医疗保健质量提高提供新的技术。
本辞典共收载药用植物22450种,其中我国药用植物12000多种,国外药用植物约10000种,并收入这些药用植物所属的科名507个,属名3827个,有辞目28637条。每种药用植物有四项内容,依次为拉丁学名、中文名称、产地和功效。正文后有科属表、中文名称索引和参考文献,以方便检索。全书资料新,内容丰富,兼具科学性和实用性,是收载药用植物品种最多的大型工具书之一。 读者对象为中药、天然药物、医药学、植物学、生物学等相关学科的科研、教学、生产、检验、临床、信息、外贸工作者。
本书是吉林大学古DNA实验室2006年以来与北方古代人群DNA研究有关的博士论文汇编。书中首先简要介绍了古DNA研究的原理、方法与现状。然后重点阐述了本实验室关于新疆塔里木盆地古代人群(山普拉遗址、圆沙遗址和尼雅遗址)、内蒙古中南部古代人群(朱开沟墓地、将军沟墓地、饮牛沟墓地、新店子墓地、城卜子遗址、一棵树墓地和砧子山墓地)、青海辽宁山西地区出土古人骨(青海喇家遗址、辽宁喇嘛洞墓地、山西虞弘及夫人墓)、拓跋鲜卑人群(东大井东墓地和七郎山墓地),以及辽代契丹人群(萧和家族墓地、商都辽墓、尖山辽墓、耶律羽之家族墓地、吐尔基辽墓和山嘴子辽墓)的线粒体DNA研究内容。对这些地区古代人群的遗传结构、起源、迁徙、基因交流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虽然人类发现并逐渐认识微生物只经历了几百年,不过利用微生物并生产其代谢产物已有数千年的历史,发酵这一古老的生物技术行业对人类的生活产生了重大的影响。20世纪40年代,经微生物学家、生化学家和化学工程师的紧密合作,实现了青霉素发酵的产业化,使传统的生物技术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并诞生了一门新兴学科——生化工程,其以生物过程(bioprOcess)中涉及的工程学问题作为研究内容。近30年来,随着遗传学、基因重组技术和细胞生物学等的发展,生物技术的内容进一步扩大,新的产品层出不穷,生物过程的研究和工业过程的建立所采用的技术更加先进,宏观的过程特性研究与微观的基因水平和细胞水平的特性研究更加紧密地结合起来,有效地提高了生物过程的效率。为了与传统的生物技术相区别,涉及上述内容的生物技术归于现代生物技术。 2
本书是《现代生物技术丛书》的分册之一,由该领域的专家执笔,全面论述生物化学工程学科的原理和相关技术。体现了下列特色: 理论阐述到位,比较细致地介绍了反应动力学、各种分离技术原理等基础理论知识; 注重理论与应用的结合,除讲解一般原理以外,突出介绍具体的应用实例; 强调新技术、新方法,如有专门章节论述非水相酶催化、代谢工程等内容。 本书可作生化工程、发酵工程、生物工程、食品工程等专业的本科生或研究生教材,也可供这些领域的相关研究人员阅读参考。
《植物学》创译了一系列植物学术语,如植物学、心(雌蕊)、须(雄蕊)、细胞、萼、瓣、心皮、子房、胎座、胚、胚乳、唇形科、伞形科、石榴科、菊科、蔷薇科、豆科等。西学东渐,术语翻译是件大事,此书的术语翻译还影响了日本的植物学发展。古代和近代中日间本草学、植物学术语彼此借鉴,有许多值得认真研究的内容。此书包含极为丰富的自然神学内容,李善兰序中,“察植物之精美微妙,则可见上帝之聪明睿智”,已经成为自然神学的名句。今天,《植物学》中的自然神学观念可以用一套进化论(演化论)的术语代换,“上帝”等词也可以(而不是必然)在“大自然”、“演化”的意义上理解。曾有一段时间,学者喜欢进行切割,将科学内容与宗教影响分开,即所谓的去精取精、去伪存真,其实那样做是大有问题的。在一般意义上,科学技术渗透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