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真的人类学家》诚实但又不失风趣地记录了作为人类学家的作者在非洲喀麦隆多瓦悠人村落两次进行田野工作的经历,将人类学家如何克服乏味、灾难、生病与敌意的真实田野生活拍案叫绝地呈现在读者面前。不同于一般的人类学研究报告,这是一部令人捧腹不止的人类学笔记,透过幽默的笔调,读者看到了人类学者如何与研究对象进行互动,在互动中如何调整他的学术成见,以及田野工作上的琐事如何影响后来研究结果、研究的盲点与反思。因此不管是严肃的读者、无聊地只想打发时间或者是向往非洲原始部落的异国情调而蠢蠢欲动的旅人,巴利《天真的人类学家》是一个有趣的选择。
媒体中无所不在的中产阶级,有时被形容为一个雄心勃勃的群体,被触手可及的成功牵引;有时又被描述为一个缺乏安全感的群体,时时陷入坠落的恐惧。将他们团结起来的并不是繁荣,而是挥之不去的不安全感.负债资产和强制过劳。 当我们举债获得的财产的价值变得过于难以预测,当初决定投资时得到的关于未来的承诺显得不再可信时,我们就会迎来从中产阶级意识形态中觉醒的真正转折点。 不管中产阶级性创造了何种关于“自力 生”的乐观说法,我们都不是——也从来不曾是——中产阶级。 人类学家魏斯通过对德国、以色列和美国等国的民族志调研,勾勒出中产阶级这种观念是如何在身份政治乃至私人生活中对普通人的家庭施压的。这项极富原创性的研究将人类学和批判理论的研究路径熔炼一炉,通过对资本主义世界中典型行动者的分析,重新阐
为什么在非洲热带草原上被摄影机捕捉到镜头的基本上都是大型哺乳动物?老虎、大象、长颈鹿、斑马……但却看不到大型爬行动物或两栖动物?为什么大型陆地爬行动物生存于白垩纪而不是现在的非洲? 大多数生活在河流或湖泊中的特有大型动物是鳄鱼和各种龟。大型哺乳动物占据了陆地,而水中则全是大型爬行动物。为什么? 本书会告诉你这一切,告诉你进化历程中的自然法则与生命的秩序。
本书为植物学教学团队及省级精品课程配套教材。在植物形态解剖、系统分类和植物生态学等知识体系的基础上,既对植物学的基本理论作了全面的阐述,又对部分章节的内容进行了简化;既有基础的知识,又增加了植物科学的新发现、新进展。植物细胞、组织、器官部分的内容全面而简洁,系统分类部分的内容简明扼要、系统性强。对代表植物的介绍兼顾了我国南、北地区的物种,便于读者全面了解、认识不同区域的植物种类。为了方便读者自学和复习,每个章节后均附有复习思考题。 ????本书可供普通高等院校农业生产类和生命科学类相关专业的教师、学生作为教材使用,也可供从事植物学领域的科技工作者参考。
核酸分子杂交技术作为最基本、最常用的一种分子生物学方法技术,已经普遍应用于生命科学基础研究的各个领域。本书详细介绍了目前核酸分子杂交技术中几种常用的类型,包括斑点杂交、Southern印迹杂交、Northern印迹杂交、原位杂交、菌落原位杂交、DNA芯片技术等。本书最突出的特点在于介绍各种核酸分子杂交技术时尽量做到言简意赅、通俗易懂,只概要地介绍基本原理,但突出论述技术要领、主要技术环节、具体操作程序,以及相关实验因素的优化,并对相关进展做了简要阐述,旨在使初学者快速把握核酸杂交技术。 本书可作为分子生物学、生物技术、医学、农学等专业领域的高等院校教师、本科生、研究生的实验参考用书,也适合上述领域的科研人员参考阅读。
如何设计生物学实验,如何在空间设置安排实验处理区组,如何在不同时间施加实验处理,是生物学研究人员的知识。首先在设计生物学实验时,无论是生态学实验,还是细胞生物学实验,生物化学实验,都必须参考有关统计学和实验设计的专业书籍,考虑选用适当的统计方法。本书深入浅出地介绍了生物学研究中最常见的实验设计方法,适用于连续型与离散型数据的统计方法。作者有针对性地分析了当前生物学研究文献中的具体实例,介绍了具体生物统计方法的运用,便于读者掌握。通过对该书的学习,读者将知道为什么我们要以一种特定的实验设计来探讨一个生物学问题以及怎样来分析实验数据;同时作者提供了该书中所有原始数据的网址,读者可以自己利用生物统计软件包分析这些原始数据。最后,作者以相当的篇幅介绍了如何简明扼要地展示生物统计分析
《百科大讲堂:探索发现(珍稀的动植物)》着重选取了一些濒临灭绝的珍稀动植物。从国宝级的大熊猫到被誉为“活化石”的扬子鳄,从憨态可掬的树袋熊到英武的白头海雕,从“吃肉的”猪笼草到“结面包”的猴面包树,从美丽的银杏树到魁梧的红杉……相信通过阅读,大家都会被这些珍稀动植物的独特形态和习性所吸引;也会对那些只图一时经济利益而滥杀动物或者滥伐植物的人感到厌恶;更会被那些用自己的生命保护物种的人而深深地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