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师是帝国的建设者,即政治和经济帝国的活跃代理人。他们致力于建立和扩大工程技术的个人和商业帝国,这些帝国建立在持久的信任和专业知识网络的基础上,并由其维持。本书旨在从内部重新审视帝国大规模技术的文化建设路径。从勘探、测绘和测量维度,分析集体冒险精神;从蒸汽技术维度,彰显煤与火在蒸汽文化中的作用和影响;从蒸汽船技术维度,拨开蒸汽笼罩的迷雾;从铁路建设维度,书写了大英帝国铁路文化发展的篇章;从电报维度,揭示了电力及其应用进行调查和控制的通信机制。本书内容新颖,深入挖掘了工业革命全盛时期的技术及其文化相互作用的丰富内涵和思想意蕴。该书不仅适合科技史研究者和学生参考,而且是对科学史感兴趣的大众读者相关知识的补充。
大流感指的是1918 1919年横扫世界的那次流感大流行,过去估计全球死亡人数约2000万,*的权威估计数字为5000万 1亿。这个数字不仅高于历年来命丧艾滋病的人数总和,更远超中世纪黑死病所造成的死亡人数。本书作者依据大量的历史资料和数据,重绘1918年的惨状,为我们再现了这场*致命瘟疫发生、发展及其肆虐全球的过程。 在本书中,作者多线索展开论述,纵横交错地记述了有史以来*毁灭性的流感故事,以及20世纪科学与医学发展的历史。本书细致入微地描写了科学、政治与疾病传播互动的过程,并述及传统医学演化至现代医学的重要里程碑,以及当年科学家、医学工作者等在巨大压力下所显示出的勇气或怯懦,信仰、价值观、研究态度和方法 这部著作不只是简单讲述1918年发生的事件,它同时也是一部权威性的有关科学、政治和文化的传奇。
继火之后,电是人类掌握的第二种伟大的力量。从科技发展史的进程来看,电力前承工业革命,后启信息革命,终从照明、动力和通信三大领域开启了我们口中所谓的现代生活。本书详细讲述了电力的起源故事,重点梳理了人类与电和磁这对"老朋友 相识相知的发展过程,解读了人类是如何在不断探索中逐渐发现其丰富其内涵并从它们手中接过力量的。 从科技进步的角度看,电的历史更像是一场从科学到技术的超大型研究成果转化会,一次学以致用的征程。
94幅奇仪重器图片 20余家科学博物馆 一趟环球科学奇妙之旅 苏格兰国家博物馆集团藏品主管塞缪尔 艾伯蒂以内部人的眼光,带读者从科学博物馆布满奇仪重器的展厅,走向神秘的幕后,打开科学的 黑匣子 ,揭示将策展人和文物修复师、技术人员和科学家、业余爱好者和专业人士连接在一起的 器物之爱 ,展开一趟科学博物馆奇妙之旅。
本书聚焦美国技术的发展历程,以及在美国环境中塑造了这一伟大的人类活动的重要人物。技术是人类行为的一种基本形式,其过程为首先是人有了想法,然后设计流程,发明制造机器,继而建立了机构,承担技术变革的成本与风险,获得技术变革的收益与回报。本书关注的人物皆是叱咤风云的英雄,他们犹如天神下凡改变着人间的世界。然而,本书并不是英雄主义历史观,本书只是把这些人物当作一个个窗口,通过这一系列的窗口,让我们观察思想和制度的相互作用,观察技术与文化的深度结合,观察一个个伟大的时代的诞生和国家的崛起。
法国在世界科学技术历史发展过程中曾经辉煌一时,一度成为世界科学中心。法国科技发展对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具有一定的成功经验的借鉴,其比较鲜明地体现在具有一定的 私人史 的特征。本书立足5个世纪以来法国发明家总走在技术和知识进步的前沿的观点,提出从14世纪至今,共有130多位发明家和发现者参加了人类科学技术的冒险历程,使得法国跻身全球领先大国之列。由此,展示了法国天才发明家、科学家如何结合科学的严谨性和文学敏感性,在所有领域取得了决定性的进步。本书可作为科技史专业师生教学阅读书目,也可作为大众读者提高科学素养的普及读物。
大流感指的是1918-1919年横扫世界的那次流感大流行,过去估计全球死亡人数约2000万,近期新的权威估计数字为5000万-1亿。这个数字不仅高于历年来命丧艾滋病的人数总和,更远超中世纪黑死病所造成的死亡人数。本书作者依据大量的历史资料和数据,重绘1918年的惨状,为我们再现了这场最致命瘟疫发生、发展及其肆虐全球的过程。 在本书中,作者多线索展开论述,纵横交错地记述了有史以来拥有毁灭性的流感故事,以及20世纪科学与医学发展的历史。本书细致入微地描写了科学、政治与疾病传播互动的过程,并述及传统医学演化至现代医学的重要里程碑,以及当年科学家、医学工作者等在巨大压力下所显示出的勇气或怯懦,信仰、价值观、研究态度和方法…… 这部著作不只是简单讲述1918年发生的事件,它同时也是一部权威性的有关科学、政治和文化的传奇。
中国科学技术史是世界科学技术史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以中国为代表的东方文明曾经在古代世界大放异彩。近代的几百年,世界科技一度让西方专美于前。落后追赶之际,中国古代科技成就提供经验,激励斗志,为奋发图强鼓气。高速发展时期,历史教训又能启发盛世危言,使人冷静理智,均衡合理发展,以造福千秋万代为念。这也是本书作者汪建平、闻人军撰写这本《中国科学技术史纲》的初衷。 从中华文明的源头起,迄民国初年止,《中国科学技术史纲》对五千年中历朝历代科学技术方面的重要成就、人物、典籍及其对后世的影响等进行了系统而详实的记载、叙述或阐释;其中包含了大量珍贵的历史图片。本书作者利用其在海外游学和工作的经历,在书中引入了全球化视野,使得讲述的背景中增添了古代世界各大文明科技成就交相辉映的绚烂色
本书讲述的是那些被忽视了千百年的旧创意,如何在今天卷土重来,走到前沿研究的风口浪尖,并指引着我们今天的生活。其中有:格雷斯 霍珀,世界上早一批程序员之一,创造了电脑编程语言COBOL,她让我们可以 同计算机对话 ;让 巴蒂斯特 拉马克,进化论的先驱,他的学说被现代表观遗传学所印证;德谟克利特,古希腊哲学家,因对面包的不断观察与思考而创立了原子唯物论 通过这些案例,普尔展示了我们能从那些被抛弃的旧创意中学到些什么,并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去认识它们。他解释了为什么今天的国际象棋大师、量子物理学家和心理学家们,会从过去2000年的历史长河中去挖掘和探索他们所面临问题的答案。这些丰富而有趣的故事也启发我们去反思当下这个时代的新的创见。 本书呈现了关于创新的惊人演变和它们再次勃兴的迷人图景,帮助我们以不同
本书是对2016~2017年中国科普创作领域发展状况的研究与分析。涵盖科普创作的政策环境、激励措施、人才队伍、作品创作、作品出版等多个主题,以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法客观描述中国科普创作的发展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并探索相应的对策建议。同时,本书还记录了中国科普创作领域2016~2017年具有重要意义的事件。
本书是美国国家科学院、工程院和医学院在两次科学传播学研讨会基础上形成的,在科学传播理论、科学传播实践以及各种热点话题的科学传播方面均有深刻的论述,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成果。
富兰克林学会1824年成立于美国费城,一直活跃至今。本书从富兰克林学会与工业化、科学文化的关系入手,以学会在成立初期的各项活动为具体事例,展示了科学、技术与社会、文化之间的共生共变关系,展现了科学技术只是从持续创造到广泛使用的历史进程,探索了费城科学文化的发展与传播,传统的科学史研究对富兰克林学会的关注很少,本书将研究视角从科学知识史转向科学技术的社会文化史,从此来展示、探讨富兰克林学会的历史意义,弥补传统科学史研究之不足。
《北京农业史》是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历史所承担的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十一五”规划重点项目、北京市社会科学院重大课题《北京专史集成》的系列著作之一,由于德源先生撰著。于先生在历史所多年从事北京历史文化研究,是历史所的资深研究员,研究范围较为广泛,科研成果十分丰富。 本书以断代为序断限,对北京几千年农业发展进程中的地理环境,原始农业的起源,历代农业、农户与农业人口、农作物和农业技术、赋税和土地制度的演进脉络进行了整体考察与系统分析,注意归纳每个时段北京地区的地理环境、人文环境、农业生产技术和农作物品种及土地人口生产关系的变化对农业发展的影响,重点关注北京从北方重镇到辽金陪都及元朝以后成为全国首都这一城市角色变动与北京农业生产发展之间的复杂关系,描述北京农业发展的总体面貌。北京农业源远
一部五十多年前外国出版的英文自传的汉译全本 一位爱国华人名医暮年留下的成功故事 剑桥大学位中国医学博士 扑灭百年前东北鼠疫大流行的总指挥 历史上首次在中国境内举行的国际学术会议的主持人 民国前期大总统府侍从医官,国家防疫制度的首创者 中国位诺贝尔奖候选人 重大历 史事件的亲历记录 各色知名人物的轶闻雅趣
《青藏高原科考访谈录(1973-1992)/20世纪中国科学口述史》选择孙鸿烈等若干参加过青藏科考队员为访问对象,通过他们的回忆,真实而生动地再现了他们的青藏高原科考经历、相关的研究活动和国际交流。《青藏高原科考访谈录(1973-1992)/20世纪中国科学口述史》选择的访问对象包括考察队负责人和参加考察的不同学科的主要人物,具有代表性。他们从不同的学科、不同的层面,再现了青藏科考的艰辛历程。
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 , 胰岛素晶体结构测定 和 人工合成酵母丙氨酸转移核糖核酸 是中国早期分子生物学研究的三座里程碑,曾在当时和事后得到广泛的宣传,长期以来被引为中国在基础研究领域的 骄傲 。 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 研究以 大跃进 运动为起点,另两项研究则起步于 文化大革命 运动之初。特殊的历史背景注定了书中的 故事 不会是纯科学的陈述。尽管这些科学英才面对特殊的机遇与挑战,*终实现了他们的光荣与梦想,但其中也确实包含有太多的曲折和遗憾。本书汇集了笔者在六年时间内分别对二十多位重要当事人所做的访谈,从不同视角展示了这三项科研工作的立项背景、研究过程、荣誉分配,并对其科学价值进行了重新审视。为了使读者看得更全面,笔者还以当时形成的档案、内部资料等为基础,写了两则研究者的叙事版本 导言和大事记。
科学史是人类文明传播的一部分。每个时期都诞生了自己的科学,它们都建立在一种立体的知识结构上,继承和发展了前期的知识,但是又融入了时模式下人们的想象。在人类文明不断传播的年代里,人们的知识也在不断丰富着,并且了解到科学的本质,掌握了技术的关键。但我们也需要花数百年去探索某些难题,我们努力思索寻找,它却将我们带进了一个死胡同或者不断出现新的疑问,我们费心去解答,却往往忽略和遗忘了这些问题的潜在价值。 《剑桥插图世界科学史》反映了科学史知识的两个层面。在作一般性的介绍时,我们专门介绍了从古代中国到现在的科学成就和文明。同时,我们介绍了西方科学的发展,对每一个时代的科学的独特方面进行叙述。本书的作者科林·A·罗南强调,介绍的形式一定要新颖且简单易懂,至少让人们明白“科学的精神”。书
《产业与科技史研究第六辑》收入产业与科技史研究的专题论文、访谈、书评、会议发言等共14 篇,内容涉及中国国有企业与工业关系研究,近代中国民族水泥工业发展路径研究, 临时中立 邮票归属之辨,战国中山国的金银工艺,中国机械史研究七十年,古代织锦技艺的探索,中国古代纺织的精湛技艺和当代纺织非遗传承,核工业六十年取得的六大成就,路耀华、李国强在 2019年《中国工业史》编纂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史丹在中国工业史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上的讲话,胡兆森参加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口述资料,《战争与工业》书评等。这些文章从不同角度对产业与科技史相关问题进行了案例研究和理论探索,资料丰富,论理有据,颇具参考价值。